12月22日下午至12月23日上午,在東洲中學舉辦了南通市初中物理學科基地活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做有溫度的物理教育。參加活動的有南通各縣市區物理教研員、物理教師代表以及滕玉英名師工作室成員。活動的形式豐富,分為課堂展示、說課、專家點評、成長敘事、專家講座五個環節。
課堂展示
22日下午,四位老師分別在鴻鵠樓的階梯教室和鯤鵬樓六樓錄播室上展示課。海門區東洲中學的秦春雷老師和南通市虹橋二中的左薇薇老師執教初二的《靜電現象》,東洲中學的張徵老師和啟東市折桂中學的王紅娟老師執教初三的《電功電熱的複習》。四位老師都是充分準備,給老師們呈現了精彩的課堂教學。
秦春雷老師通過演示有趣的靜電飛花實驗引入,激趣生疑,接著設計了四個活動,一讓學生通過摩擦的方法讓氣球吸附在牆上,二讓身邊更多的物體摩擦看能否吸引紙屑,三學生合作探究帶電物體的相互作用,四師生共同探究不同帶電體與玻璃棒和橡膠棒的相互作用,得出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在講靜電應用與防護時,秦老師用了有趣的視頻和靜電毛刷、靜電手環等實物,讓學生解釋現象,做到了學以致用。最後還安排了製作簡單的驗電器環節,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
左薇薇老師用黏人的氣球演示,「靜電複印」以及「懸浮的章魚哥」有趣的視頻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接下來學生分組實驗討論如何產生靜電並體驗靜電,再進一步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探究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在靜電應用與防護環節,左老師讓學生觀看有趣的靜電除塵視頻、靜電引發事故視頻,又演示了靜電屏蔽現象,最後也是學生製作驗電器,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應用於生活。兩位老師都能夠放手讓學生實驗,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從體驗中獲得知識,從感悟中提升思維。
張徵老師的《電功電熱的複習》,以測電功率為主線設計學生活動,活動一測額定電壓2.5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讓學生設計出「伏安法」和「單伏法」,並真實經歷測量過程。活動二是測家庭電路中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利用模擬家庭電路板,讓學生親歷用電能表測220V白熾燈電功率的過程,利用電子式功率測量儀檢驗測量結果是否準確。活動三利用電子式功率測量儀比較白熾燈和LED燈的實際功率、亮度、溫度,讓學生思考LED燈節能的原因。最後,帶領學生比較空調在24℃、26℃以及待機時的功率,讓學生討論「空調節能情況是否與溫度的高低有關?」並通過空調能效標識標籤,讓學生了解「能效比」和「製冷量」兩個概念,學會選擇更節能的空調,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
王紅娟老師先是讓學生課前畫好電功電熱一章的知識網絡圖,從整體上感悟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又通過小組合作,小組交流,小組展示的形式,對本章的知識點和典型題型進行複習,為了實現學生互助,王老師通過獎勵點讚的形式促進小組組員之間的合作交流。整節課學生積極發言,踴躍展示,達到了較好的複習效果。
課堂展示環節結束後,四位老師對自己的上課內容進行了說課,主要介紹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這樣設計的意圖。
專家點評
南通躍龍中學的王雷副校長對《電功 電熱》兩節複習課進行了點評。王雷校長從目標意識、歸納意識、方法意識三個方面詳細點評了張徵和王紅娟兩位老師的課,兩位老師的課各有亮點,也提出了寶貴的改進建議,最後對如何上好複習課給出了建議,總結為複習內容結構化、複習載體情境化、複習形式多樣化。
孫德生主任對《靜電現象》的兩節新課進行了點評。他首先對兩位老師的課表示高度肯定。之後,他從「課堂的引入和結尾」、「教學的內容處理」、「探究帶電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靜電的應用和防止」四個話題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詳細的點評。兩位專家的點評,讓在場的老師們都受益匪淺。
成長敘事
12月 23日上午,首先是東洲中學兩位老師的成長敘事。陳鈺老師主要講了自己如何從一名教學新手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心路歷程,並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這其中有他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更離不開導師們的引導與幫助,特別是滕校長的工作室的培育。王璟老師敘述了在這一學期當中,如何在領導的鼓勵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準備學校的教研活動課和市級公開課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進步和成長,分享如何踐行「有溫度的物理教育」。
專家講座
接下來是南通大學王全教授和南通教研室何季軍主任的精彩講座。王全教授講座的主題是《科學推理視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介紹了三種推理方式: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溯因推理,並且通過大量的課例說明如何綜合運用好這三種推理方式。講座的內容深入淺出,能夠有效幫助老師們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
何季軍主任講座的主題是《基於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策略研究》,他從當下教學存在的問題引入,介紹了高考評價導向,列舉南通中考試題的「前世今生」。據此對教師提出了教學建議,一注重教材資源、二注重「實境」創設、三注重思維過程、四注重建構理論。活動的最後,何季軍主任送給全體老師一句話:積極思考,努力奔跑,共同戮力書寫南通初中物理教育新篇章!
初中「情智物理」,以實驗為基礎,以情感、情境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各種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和接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創設,賦予物理學習以生活情趣,走向社會應用,追求師生教學相長、情智共生的物理教學理想境界。(撰稿: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