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俄亥俄州中小學教育背景介紹[1,2]
美國是一個文化多元、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基礎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聯邦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管理體制和相應的政策法規體系。其教育管理結構分為4級:聯邦政府教育部、州政府教育部、學區和學校。聯邦政府主要通過教育立法、經費援助等保障性措施對教育實施宏觀調控,而各州政府則擁有對本州教育事業制定規劃、組織實施、具體指導的權力和責任,具體的教育管理權交由地方教育局。美國把辦好中小學的權力直接交給了校長,辦學模式多樣、靈活,特色突出、顯著,幾乎沒有雷同的學校。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發展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美國的義務教育為免費教育。由於各州的經濟狀況不同,各州的義務教育年限也是不相同的。短的有8年,長的有12年,且以12年較為普遍(如俄亥俄州、密西根州等)。其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學前、小學、中學。所以,美國1996年頒布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2013年頒布的《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均是針對幼兒園到12年級(即所謂K-12)制定的。12年的中小學學習階段的劃分則因地而異,靈活多樣,各有特色,沒有硬性的規定。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六三三制」,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二四制」,即小學六年、初中二年、高中四年;「五三四制」,即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四四四制」,即小學四年、初中四年、高中四年;「六六制」,即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八四制」,即小學八年、中學四年。美國的初、中等教育系統包括公立學校與私立或教會學校兩種類型。在初、高中階段,各有大約10%的學生就讀於私立或教會學校。美國的公立學校在學校系統中佔絕對優勢,公立學校系統是保證美國教育平等的重要支柱。美國聯邦政府規定中小學必須開設7門核心課程,即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外語、藝術。除此之外,小學還設有其他一些輔助課程,中學還設有許多與生活實際非常貼近的選修課程。美國聯邦政府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只是框架性的,並不具體,科學教育標準也是指導性的。美國的中小學課程設計是由各州教育委員會、學區教育委員會和學校三級一體化的教育機構分層進行的,州政府制定中小學課程的最低標準,學區教育委員會根據此標準和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學區中小學課程方案,包括科目的增設、內容的補充和課時的具體分配,可以高於州定最低標準。各學校則依據州政府和學區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予以必要的補充和調整,甚至可以由教師本人自行決定,進而形成本校的課程結構。所以,各州、各學區、各校的課程設置有同有異,課程類型多種多樣。各級教育標準既有相對的統一性,又保持了地方特色。這使得各地各校的課程設置能基本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美國的中學一般指6年級到12年級這個階段,包括初中和高中。按類型劃分,美國中學分為普通中學、職業中學和特科學校。普通中學是美國最主要的中學類型,一般為綜合性的中學。普通中學具有3種職能:一是為所有學生提供普通教育,二是為大多數學生提供職業教育,三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升學準備教育。美國的中學課程總體上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形式,必修課即國家規定的數學、英語和科學等幾門主要核心課程;而選修課的內容則非常廣泛,既有為學生準備進入大學而設置的學術類選修課,如基礎數學、實用數學、計算機等;也有為學生準備就業而設置的職業類選修課,如建築設計、機械製造、繪畫、樂器等;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類、休閒類選修課,如家政、購物、駕駛等。下面以俄亥俄州的課程設置為例,說明其高中的課程設置情況。俄亥俄州的幼小階段是K~4年級,初中階段是5~8年級,高中階段是9~12年級。其中,俄亥俄州高中階段要求學生獲得16個必修學分。對此,不同州的要求也是不統一的,例如:密西根州則要求18個必修學分。表1給出俄亥俄州和密西根州高中學分的具體比較[1,2]。俄亥俄州從幼兒園到中學統一開設科學課程,沒有單獨開設物理分科課程。物理學科包含在科學課程中的物質科學部分,與生命科學以及地球與空間科學共同構成科學課程。科學課程按照年級劃分,即幼小階段K~4年級,初中5~8年級,高中9~12年級。表2中列出了K~8年級的科學課程中與物理相關的學習內容[1]。高中階段(9~12年級)科學課程要求獲得3個學分(見表1),包括1學分的生物學,1學分的物理或化學,1學分的地球與空間科學,且並未限制在哪個年級學習哪門學科。從課程的要求來看,物理學科在高中的科學課程中並非必修科目,俄亥俄州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可以選擇不學習物理。針對科學課程,2011年俄亥俄州制定了相應的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版)《俄亥俄州科學教育標準和示範性課程》(Ohio Revised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Model Curriculum)[1]。這是一份綜合的科學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程分為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物理和化學)、生命科學3個部分,並分別為各個學科制定了相應的課程標準和示範性課程(分別以K~8年級和9~12年級兩個部分來具體說明)。高中階段的每個學科的學習內容如表3所示[1]。就物理學科的課程設置而言,俄亥俄州在中學階段開設科學課程,由地球科學(地質學)、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物理、化學、環境科學共同組成,其中物理是選修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不學習物理課程。而中國則是在初中階段採用科學課程或分科課程,到高中階段開設分科的物理課程,且至少需要學習兩個共同必修模塊和一個選修模塊。就課程內容及結構而言,俄亥俄州物理課程標準將高中物理內容分為5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下列出若干二級主題(重要概念),並未規定每部分的學習時間。而中國採用的是模塊化課程,共12個模塊,分為3個系列,每個系列均有共同必修、必修和選修3部分。這是針對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而設置的,每個模塊均規定為36個學時。課程標準的框架是課標文本的組織形式,體現了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關係。先了解一下兩個課程標準的框架結構有何異同。表4列出了中國和美國俄亥俄州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文件的文本結構[1-3]。從框架涉及的主題上來看,中國物理課程標準可能更加全面些。與俄亥俄州物理課程標準相比,中國物理課程標準還突出了實施建議部分,包括教學、評價、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等建議。這些對於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宏觀指導作用,而在俄亥俄州課程標準中並沒有體現。參考文獻
[1] Ohio’s New Learning Standards: Science Standards (Adopted July 2011), Ohi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Z].
[2] 郭玉英.中學理科課程標準國際比較與研究(物理卷)[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蔣平,男,教授,長期從事固體物理的教學和理論研究,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課堂教學督導組組長,pjiang@fudan.edu.cn。
引文格式: 馬世紅,蔣平. 中國美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比較[J]. 物理與工程,2017,27(5):15-27.
關注孜孜不倦的公眾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