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技術原理--射頻卡的標準及分類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目前生產RFID產品的很多公司都採用自己的標準,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可供射頻卡使用的幾種標準有ISO10536、ISO14443、ISO15693和ISO18OOO。應用最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這兩個標準都由物理特性、射頻功率和信號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傳輸協議四部分組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3350.htm

按照不同得方式,射頻卡有以下幾種分類

1. 按供電方式分為有源卡和無源卡。有源是指卡內有電池提供電源,其作用距離較遠,但壽命有限、體積較大、成本高,且不適合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無源卡內無電池,它利用波束供電技術將接收到的射頻能量轉化為直流電源為卡內電路供電,其作用距離相對有源卡短,但壽命長且對工作環境要求不高。

2. 按載波頻率分為低頻射頻卡、中頻射頻卡和高頻射頻卡。低頻射頻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兩種,中頻射頻卡頻率主要為13.56MHz,高頻射頻卡主要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低頻系統主要用於短距離、低成本的應用中,如多數的門禁控制、校園卡、動物監管、貨物跟蹤等。中頻系統用於門禁控制和需傳送大量數據的應

用系統;高頻系統應用於需要較長的讀寫距離和高讀寫速度的場合,其天線波束方向較窄且價格較高,在火車監控、高速公路收費等系統中應用。

3. 按調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射頻卡用自身的射頻能量主動地發送數據給讀寫器;被動式射頻卡使用調製散射方式發射數據,它必須利用讀寫器的載波來調製自己的信號,該類技術適合用在門禁或交通應用中,因為讀寫器可以確保只激活一定範圍之內的射頻卡。在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用調製散射方式,讀寫器的能量必須來去穿過障礙物兩次。而主動方式的射頻卡發射的信號僅穿過障礙物一次,因此主動方式工作的射頻卡主要用於有障礙物的應用中,距離更遠(可達30米)。

4. 按作用距離可分為密耦合卡(作用距離小於1釐米)、近耦合卡(作用距離小於15釐米)、疏耦合卡(作用距離約1米)和遠距離卡(作用距離從1米到10米,甚至更遠)。

5. 按晶片分為只讀卡、讀寫卡和CPU卡。

射頻卡相關文章:射頻卡原理

相關焦點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射頻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射頻卡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504.htm
  • 淺談射頻卡的分類及應用
    射頻卡又叫非接觸式IC卡,誕生於9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成功地將射頻識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打開APP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gzchenkong2018 發表於 2020-05-13 10:16:57
  • 【知識貼:什麼是RF(無線射頻)】
    射頻技術 相對於傳統的磁卡及IC卡技術具有非接觸、閱讀速度快、無磨損等特點。 無線射頻技術在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與傳統的條型碼、磁卡及IC卡相比,射頻卡具有非接觸、閱讀速度快、無磨損、不受環境影響、壽命長、便於使用的特點和具有防衝突功能,能同時處理多張卡片。]
  • 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一、什麼是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從20世紀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雙向通信交換數據以達到識別目的。
  • 射頻卡技術在數字式預付費電錶系統中的應用
    關鍵詞:射頻卡;電錶;U2270B;AD7755引言  射頻卡是一種非接觸式智能IC卡,它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輸的,沒有接觸式IC卡的電氣觸點,因此,相對於傳統的接觸式IC卡具有可靠性高、壽命長等優點,而得到了廣泛應用。
  • AT88RF020型射頻識別卡及其應用
    著重介紹AT88RF020型射頻卡的特點、工作原理及其在學校就餐管理中的應用,同時給出部分程序代碼。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卡或感應式電子電路等。RFID射頻識別是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射頻卡應用在哪些方面 射頻卡優點介紹【詳解】
    1 射頻卡及其接口設備  射頻卡(簡稱RF卡)是一種以無線方式傳送數據的集成電路卡片,它具有數據處理及安全認證功能等特有的優點。射頻卡及其詳細 射頻卡又叫非接觸式IC卡,誕生於9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成功地將射頻識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
  • 射頻卡中天線卡內電源的設計
    射頻卡設計原理及實現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6300.htm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
  •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到電量信息的傳輸、更好地體現RFID免接觸、無源、信息安全等優勢。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是通過射頻信號來白動識別門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答(射頻卡)、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硬體二部分組成。RFTD標籤由晶片和天線組成,何個標籤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根據發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
  • 固態射頻功率放大器技術及分類
    固態射頻功率放大器技術及分類 1. 射頻微波功率放大器及其應用 放大器是用來以更大的功率、更大的電流,更大的電壓再現信號的部件。在信號處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放大器,既可以做成用在助聽器裡的微晶片,也可以做成像多層建築那麼大以便向水下潛艇或外層空間傳輸無線電信號。 功率放大器可以被認為是將直流(DC)輸入轉換成射頻和微波能量的電路。
  • RFID技術分類工作原理是什麼
    RFID技術分類工作原理是什麼 RFID世界網 發表於 2019-12-18 17:02:36 一、RFID技術分類工作原理及發展歷程 RFID(Radio
  • 基站射頻卡時鐘樹設計方案
    由於偶爾需要支持遠程射頻頭內的射頻卡,大多數射頻卡會採用一個基於鏈路到基站的恢復時鐘作為輸入時鐘。  射頻卡架構注意事項  當今,大多數基站射頻卡設計執行的許多操作都需要在數字域中建立或終止LTE或多載波GSM等協議信號。這是處理錯誤校正、信道映射和數字分割I、Q數據流的更簡單方法。這種複合信號的複雜數據流還需要在發送和接收兩個方向進行非常小心的濾波/信號處理。在數字域這樣做可以避免像精密元件值匹配的代價。
  • 門禁系統中RFID與ETC兩種新興技術
    RFID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是無線電技術與雷達技術的結合。1948年,哈裡·斯託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RFID的理論基礎。奠定RFID基礎的技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發展。當時為了鑑別飛機,又稱為「敵友」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後續版本至今仍在飛機識別中使用。一個典型的RFID系統包括電子標籤、讀寫器(含天線)和應用系統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RFID技術在安全身份識別領域的發展及應用
    射頻識別技術最早應用於航空領域,追蹤飛機資產。隨著技術的發展,感應卡技術、高頻智慧卡技術及超高頻技術逐漸進入安全管理領域,作為企業或機構的安全管理系統,保障安全,並提高運營效率和解決成本。尤其在安全身份驗證領域,其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門禁管理、電腦安全登錄、物流等領域。
  • Mifare系列射頻卡讀寫器的研製
    接觸式IC卡通過8個觸點從讀寫器獲取能量和交換數據;非接觸式IC卡通過射頻感應從讀寫器獲取能量和交換數據,所以非接觸式IC卡又叫射頻卡。現在常見的是接觸式IC卡,這類卡的讀寫操作速度較慢,操作也不方便,每次讀寫時必須把卡正確地插入到讀寫器的口槽才能完成數據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