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世羚 通訊員 欒通林 孟憲臣 煙臺報導
據省人社部門近日消息,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以全省第2名驕人成績,成功入選2020年度省級創業創新示範綜合體名單,這是我市唯一入選的載體單位。
省級創業創新綜合體,含金量成色十足。它是山東省人社廳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部署要求,推動全省創業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旨在培育產業、創新、人才、資源、政策等多要素高度集聚,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孵化、創業服務、投融資、人力資源服務、創業創新研究等多功能有機聚合,為區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鏈條式、綜合性、專業化服務的新型「雙創」載體。
近年來,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屢獲殊榮:早在2001年就躋身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2003年榮膺全國留學回國工作先進單位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本次入選將再次為園區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為何一路高能、屢奪桂冠,走在工作前列?各級領導、業界專家學者和廣大企業家們多有評價:多年來,園區以創新創業人才為核心,以高科技企業為主體,創新做優「平臺+」引才助企模式,努力打造高層次人才、高科技項目聚集的科技園區,業已形成了人才項目「引、育、留」的創新創業生態。
「平臺+載體」,組建載體「聯合艦隊」
為進一步提升運營水平和發展後勁,打造一流創新創業平臺,園區不斷引進專業的市場化孵化平臺。這裡進駐了中國海創園、北京科技大學(煙臺)科技園、3WCoffice煙臺業達空間、騰訊煙臺新工科研究院、上海交大先進材料聯合創新研發中心、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等10多家科研平臺。
藉助平臺資源,赴北京、上海等地密集拜訪平臺總部,與近百個人才項目推介交流,力求實現產業、人才、資本等合作嫁接。發揮平臺優勢,舉辦中國海歸創業大賽等國際賽事,組織舉辦「首屆國際前沿設計論壇——中韓對話」、「第21屆國際生態材料加工與設計研討會」等國際論壇峰會,擴大「朋友圈」,彰顯吸引力。2年時間,各平臺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90人,引進落地項目167個,舉辦各類活動319次。
「平臺+人才」,打造區域「智匯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引才是要務。園區積極探索海內外引才舉措,建立「才企合作」引才模式,促成海外高層次人才與當地企業的成功合作,在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業達智谷新平臺,探索新模式,拓寬新渠道。
近年來,園區累計聘任國家級創業導師21名,不定期到園區舉行名師講堂、把脈問診等企業輔導提升。邀請中科院、北京大學等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發布科技成果60餘項,達成合作意向40多項。受疫情影響,首創遠程入園評審模式,與100多個項目負責人視頻連線、「隔空答辯」,引進落地項目45個,既大幅提升項目引進效率,又做到了招才力度不減,引智門檻不降。此外,為充分滿足企業人才的生產生活需要,在園區周邊打造的中日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中韓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等,為國際化人才項目對接提供了多層次公共服務。
「平臺+項目」,助推項目「孵化轉化」
多年來,園區始終秉承「科學家至上、企業家第一」的服務理念,整合政策、資金等要素,為人才創業、企業孵化和成果轉化提供高效服務。全省首家國際人才集團在這裡落地,整合政策落地、企業創立、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人才安居、教育培訓等業務板塊,構建起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用「有溫度」的服務留住人才。
出臺《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有關政策規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兼顧國內高層次人才和高科技項目的同時,進一步突出了對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扶持,海外人才項目經評審可獲得最高9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企業獲得市級以上無償資助,可獲得年度最高100萬元的配套資金支持。充分利用業達基金谷各類投融資機構,推薦園區優質企業與投融資機構面對面對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發展瓶頸,已幫助企業成功融資上億元,一大批企業受到證券市場關注。
園區全力支持人才項目紮根開發區,積極融入自貿區,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驅動發展增添動力。截止目前,園區累計吸引500多名海外人才來區創新創業,其中,國家級人才46名;省「泰山學者」等省級人才39名;市「雙百計劃」人才56名。擁有國家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級以上研發科研機構51家。累計創辦企業800多家,在孵企業260多家,上市和掛牌企業10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多家,自購廠房企業33家,年產值80多億元,納稅額近6億元。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打造硬生態是第一要務,但更重要的是打造軟生態。下步,園區將不斷轉變管理服務角色,戰略上--當教授培育生態體系,戰術上--當助教推動市場運營,當保姆給全程服務,當紅娘融聚資源,做好平臺和人才的全程陪跑員,全力打造業達智谷創新創業生態品牌,不斷在自貿新時代探路突圍,為煙臺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