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洋彩及粉彩技法,脫胎於琺瑯彩工藝,其花卉多摹仿西洋光影繪法,花葉翻卷,富於明暗變化,栩栩如生,明豔非常。鬥彩始於宣德,極盛於成化,青花雙勾線內填各色釉上彩料,清麗淡雅。2019年秋拍,中國嘉德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將在「供御——宮廷瓷器及古董珍玩」專場,呈現數件來源清晰,傳承有序的清代御製彩瓷。
清乾隆
綠地洋彩西番蓮雲蝠紋如意口包袱尊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H 31 cm
來源:英國私人舊藏
拍品局部
據傳世資料可知,色地洋彩纏枝花卉紋包袱尊新創於乾隆時期, 存世極罕,所見皆為乾隆御窯中鬼斧神工之作。其包袱的裝飾,有繪畫而成,有堆塑而成。其中堆塑之法更具立體感,但工藝也更為複雜,成本更高,本品即是此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一件清乾隆綠地粉彩包袱尊為撇口式, 其周身紋飾布局與本品略似,若仔細觀察之下,不難發現,本品將國博所藏包袱尊口部所飾平面如意雲頭紋化裁為更為立體的外撇式如意形口,脛部亦製成與口沿相呼應的如意式二層臺,腹部設計為瓜稜形,使器物曲線變化更為靈動,更富韻律,這是本品除包袱裝飾之外另一大特點。
藝德堂藏品
此種形體和花樣設計燒製成本高,難度極大,成品率低,保存至今者,更是屈指可數。查閱公私收藏,尚未見與本品完全相同者,存世之罕,可見一斑。
清乾隆
洋彩纏枝蓮託八寶紋賁巴瓶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H 25.5 cm
來源:
北京瀚海,1998 年 8 月 3 日,Lot 1313
北京翰海,2004 年 6 月 28 日,Lot 1768
北京拍賣會,2007 年 8 月 20 日,Lot 177
金屬賁巴瓶作為藏傳佛教法器,曾作為活佛轉世靈童掣籤而用。瓷質彩繪賁巴瓶為乾隆朝所首創,是當時皇室與密宗上層交流的見證,寄託雙方的共同信仰。
上海博物館藏品
目前所見彩繪賁巴瓶有胭脂紅地、松石綠地、黃地、藍地、 白地,分別對應佛教中的紅、綠、黃、藍、白五色。白色象徵毗盧遮那佛,主息法。毗盧遮那佛身處五方佛中央,是五方佛的主尊,也稱之為中尊,可以「化育另外四智」 。
清嘉慶
綠地洋彩纏枝西番蓮福壽三多紋小天球瓶
「大清嘉慶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H 31 cm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87 年 12 月 15 日,Lot 201
香港蘇富比,1988 年 5 月 18 日,Lot 275
本品雖繁複華麗,但布局井然有序,繁而不亂,可謂極盡御窯瓷繪之能事。「蝠」與「福」諧音,蝙蝠與壽桃、纏枝蓮組合有「福壽連綿」或「福壽綿長」之寓意。腹上所繪三多紋樣生於番蓮花朵之 中,故而又有「連生三多」之意味,此種描繪手法極為少見,為本品一大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此外查閱公私收藏資料可以發現,目前所見的嘉慶色地洋彩器,綠地作品數量尤多,說明此種顏色頗受嘉慶皇帝喜愛。
清嘉慶
粉地洋彩纏枝蓮開光花卉紋小蓋罐一對
H 18.8 cm
來源:
巴黎 Heliot Fils 舊藏(據標籤)
瑞士家族舊藏,1950 年代初購於巴黎
倫敦佳士得,2014 年 5 月 13 日,Lot 391(封面)
拍品局部(蓋)
本品蓋鈕以紅地金彩裝飾團菊紋,蓋面整體粉紅色地,四朵洋彩纏枝蓮均勻分布於蓋面,花心寫有「吉」 字,蓮花之間繪寶磬,共同組成「吉慶綿長」之意。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拍品腹部通景展開圖
除了蓋上的「吉慶」紋樣,瓶身所繪桃花、牡丹、 菊花皆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紋飾,寓有「四時長壽」之意。本品是為莊重又不失秀雅的御窯佳作, 且為成對流傳,來源清晰可靠,頗值珍視。
清嘉慶
鬥彩穿花龍鳳紋小蓋罐
「大清嘉慶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H 17 cm
來源:
奧地利私人舊藏,得自於 1962 年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拍品腹部通景展開圖
本品龍鳳間滿飾各色花卉,花朵碩大飽滿,枝蔓舒展自如,呈現出「龍鳳呈祥」 之吉祥瑞意 。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發色淡雅明麗,搭配和諧,裝飾性極強, 可謂極盡鬥彩工藝之能事。查閱公私收藏,尚未見有與本品器型和紋飾完全相同的作品,由此可見,本品是為嘉慶御窯中頗為罕見的鬥彩新創之作。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