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人必備的製冷技術知識(圖解)

2020-11-26 騰訊網

一、製冷術語

1、制 冷:物體或流體中取出熱量,並將熱量排放到環境介質中去,以產生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 。

2、製冷劑:在製冷裝置中不斷完成循環的工作物質。常用製冷劑:氨、氟利昂(R22、R134A、R407C、R410A)、水。

3、載冷劑:是在間接製冷系統中用來傳送冷量的中間介質。常用的載冷劑: 冰河冷媒、水、鹽水、乙二醇水溶液。

製冷量:單位時間裡由制冷機(空調器)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所轉移的熱量。

制熱量:單位時間內由空調器(熱泵型)從外界吸熱後向室內輸送的熱量。

COP= 製冷量/壓縮機電功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係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採用COP(能效比)表示。

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

標準單位:瓦(W)或千瓦(KW)

1KW = 860kcal/h

1美國冷噸 = 3.526kw = 3024kcal/h

(註:1冷噸就是使1噸0℃的水在24小所內變為0℃的冰所需要的製冷量。)

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潛熱: 物質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過程中,其形態發生變化,但溫度不發生變化,這種熱量無法用溫度計測量出來,人體也無法感覺到,但可通過實驗計算出來,這種熱量就稱為潛熱。

1.幹球溫度:(符號DB)普通的溫度。

2.溼球溫度:(符號WB)溫度計的球體上溼潤時的溫度,受溼度的影響。

3.露點溫度:(符號DP)對空氣進行冷卻,空氣中的水分開始結露水的溫度。

溼 度:空氣中水蒸汽的含量 。

絕對溼度:1m3的溼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單位:公斤 水/公斤 乾燥空氣)

相對溼度:溼空氣的絕對溼度與同溫度下飽和溼空氣的絕對溼度之比。(單位%,符號RH)

飽和溼空氣:空氣中含水蒸氣量是有限度的,達到最大容量時 的溼空氣稱為飽和溼空氣。

壓力是單位面積所受的力,以P表示。它的單位為帕斯卡,簡稱帕[Pa];(千帕[KPa]=1×103 Pa 兆帕[MPa] =1×106 Pa )

絕對壓力:直接作用於容器或物體表面的壓力。「絕對壓力」值以絕對真空作為起點 。

表 壓:壓力表測得的壓力為表壓。「表壓力」以大氣壓力為起點 。

一標準大氣壓:0.1013MPa、1.03公斤/平方釐米、760毫米汞柱、10.3米水柱。

二、製冷原理

壓縮機:是製冷、制熱循環的心臟

1、容積式製冷壓縮機:是靠改變工作腔的容積,將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氣體壓縮。

常用的容積式壓縮機:活塞式、滾動轉子式、渦旋式、單螺杆式、雙螺杆式。

2、離心式製冷壓縮機:是靠離心力的作用,連續地將所吸入的氣體壓縮。

全封閉活塞式壓縮機

滾動轉子式壓縮機

渦旋式壓縮機

單螺杆式壓縮機

雙螺杆式壓縮機

離心式壓縮機

冷凝器:將製冷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製冷劑予以冷卻、使之液化,以便製冷劑在系統中循環使用 。

套管式冷凝器

焊接板式冷凝器

節流機構於 - 作用

a.對高壓液態製冷劑進行節流降壓,保證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的壓力差,以使蒸發器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要求的低壓下蒸發吸熱,從而達到製冷降溫的目的;同時使冷凝器中的氣態製冷劑,在各頂的高壓下放熱冷凝。

b.調節供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適應蒸發器熱負荷變化,從而避免因部分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未及氣化,而進入製冷壓縮機,引起溼壓縮甚至衝缸事故;或因供液不足,致使蒸發器的傳熱面未充分發揮作用,引起製冷壓縮機吸氣壓力降低,製冷能力下降。

毛細管

熱力膨脹閥

電子膨脹閥

蒸發器:是通過製冷劑蒸發(沸騰)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目的。

非滿液(幹)式蒸發器

滿液式蒸發器與非滿液(幹)式蒸發器區別

(幹)式蒸發器殼管:蒸發器的製冷劑在管內流動,水在管簇外流動。製冷劑流動通常有幾個流程,由於製冷劑液體的逐漸氣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數越多。為了增加水側換熱,在筒體傳熱管的外側設有若干個折流板,使水多次橫掠管簇流動。

其優點是:

潤滑油隨製冷劑進入壓縮機,一般不存在積油問題

充灌的製冷劑少,一般只有滿液式的1/3 左右

t0在0℃附近時,水不會凍結。

但使用這種蒸發器必須注意:

A、製冷劑有多個流程,在端蓋轉彎處如處理不好會產生積液,從而使進入下一個流程的液體分配不均勻,影響傳熱效果;

B、水側存在洩漏問題,由於折流板外緣與殼體間一般有1~3mm間隙,與傳熱管之間有2mm左右的間隙,因而會引起水的洩漏。實踐證明,水的洩漏會引起水側換熱係數降低20%~30%,總的傳熱係數降低5%~15%。

滿液式蒸發器與蒸發器在管內走水,製冷劑在管簇外面蒸發,所以傳熱面基本上都與液體製冷劑接觸。一般殼體內充注的製冷劑量約為筒體有效容積的55%~65%,製冷劑液體吸熱氣化後經筒體頂部的液體分離器,回入壓縮機。

其優點是:

結構緊湊,操作管理方便,傳熱係數較高。

其缺點是:

製冷系統蒸發溫度低於0℃時,管內水易凍結,破壞蒸發管;

製冷劑充灌量大;

受製冷劑液柱高度影響,筒體底部的蒸發溫度偏高,會減小傳熱溫差;

蒸發器筒體下部會積油,必須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則影響系統的安全運行。

空氣調節:是一種根據舒適或工藝的需要,對自然狀態下的空氣在局部範圍內對其狀態參數進行調控的工程技術。

空氣調節的主要任務:在所處自然環境下,使被調節空間的空氣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流動速度以及潔淨度、新鮮度。

空調四要素:溫度,溼度,清潔度與氣流分布是所謂空調的四大要素,對四個要素加以調節,能夠控制室內環境以達到舒適的要求。

舒適的環境:夏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24~26℃。冬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18~22℃。

冷衝擊:夏日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達到10度,從室外進出時會強烈感受到冷氣與熱氣,使身體感到不適,這種不適稱為「冷衝擊」。

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為3~7度(標準為5度)。無論在何種場合溫度差絕對不要超過10度。

按目的分類:舒適型(滿足人體對環境的要求);工藝型(滿足工藝對環境的要求)。

相關焦點

  • 關於製冷基礎知識
    2.基本製冷循環及其在壓焓圖上的表示 蒸氣壓縮式製冷的工作原理是使製冷劑在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等熱力設備中進行壓縮、放熱、節流和吸熱四個主要熱力過程以完成製冷循環,如下圖所示。
  • 機房製冷技術:吸附式製冷
    機房製冷技術:吸附式製冷   (1)間歇型吸附式製冷系統   間歇型吸附式製冷時利用太陽能驅動的製冷劑,主要由吸附床、冷凝器和蒸發器組成一個封閉系統。晚上,吸附床被冷卻,吸附劑的吸附能力提高,於是開始吸附蒸發器中的製冷劑蒸氣,造成系統內氣體壓力降低,此時蒸發器中的製冷劑便在低溫下不斷蒸發出來,吸收被冷卻物質的熱量,達到製冷的目的。如果採用其他熱源,只要對吸附床間歇地進行加熱和冷卻,使吸附劑周期性地產生脫附和吸附作用,同樣能達到製冷的目的。由上述可知,吸附式製冷也屬於液體汽化製冷。
  • 雷射製冷的發展、應用及其它製冷技術
    3.化學吸附式製冷  化學吸附是吸附質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原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表面絡合物的過程無規則運動的氣態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發生碰撞,如果是彈性碰撞,則氣相與固相表面均不發生可察覺變化;若發生非彈性碰撞,氣相分子一部分能量將被固相分子吸收當氣態分子與表面碰撞損失的能量超過某一臨界值後,分子將沒有能力爬出表面勢阱而被俘獲一個基本的化學吸附式製冷系統由吸附反應器和冷凝器蒸發器構成
  • 未來製冷技術的發展方向--熱聲製冷
    製冷快報 - 製冷快報訊:進入21世紀以來,一種新的製冷技術倍數關注,這就是熱聲製冷。與傳統的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相比,熱聲熱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赤峰製冷設備製冷_華陽製冷
    赤峰製冷設備製冷,華陽製冷,超市冷凍冷藏設備、冷庫以及製冷設備的保養、食品機械及商用設備,冷庫工程、設備的安裝、設備配套安裝、商用設備配套項目為主導,同時提供各種製冷設備的售後服務及配件。赤峰製冷設備製冷, 製冷系統組成由製冷劑和大機件,即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組成。
  • 製冷新技術大賞
    熱聲製冷是一種全新的製冷技術,在最近的20年,世界各地的許多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們都在致力於研究這種基於熱聲理論的新型熱機和冷機,無論在理論方面還 是在工程應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許多研究都進入了實用的商業化階段。
  • 製冷暖通從業必備常識!
    來源:製冷空調換熱器技術聯盟想要清楚了解過冷和過熱,那麼就應該首先清楚壓焓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焓差圖,以及過冷和過熱。製冷劑性質曲線圖有多種形式,但在製冷行業中用處最大,用的最多的一種叫做壓焓圖。壓焓圖的縱坐標表示壓力,橫坐標表示比焓值。
  • 紅外技術-半導體製冷器
    利用半導體P-N結的溫差電效應可以製造製冷器。用於紅外探測器的半導體製冷器可以獲得低達乾冰溫度195K(零下78℃)的製冷溫度。2種四級半導體製冷器的應用實例半導體製冷器的主要技術參數(2)最大溫差(單位:K或℃)半導體製冷器冷、熱兩端的最大溫差,目前一級半導體製冷器可以獲得最大溫差為67K(℃),市售的商品一般可達60K(℃)。(3)最大製冷功率(單位:W)半導體製冷器可提供的最大製冷功率,一級半導體製冷器的典型值為1 W量級,六級半導體製冷器的典型值為10mW。
  • 半導體製冷原理
    導讀:半導體製冷也稱熱電製冷,是從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介於製冷技術和半導體技術邊緣的學科,它利用特種半導體材料構成的P-N結,形成熱電偶對,產生帕爾帖效應
  • 暖通空調:半導體製冷技術
    半導體製冷又稱電子製冷,或者溫差電製冷,是從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介於製冷技術和半導體技術邊緣的學科,它利用特種半導體材料構成的P-N結,形成熱電偶對,產生珀爾帖效應,即通過直流電製冷的一種新型製冷方法,與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製冷方式。
  • 揭開半導體製冷技術的面紗
    MACS半導體製冷評測首發》。不少網友對半導體製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期我們收集了相關資料整理成文,一併發表獻給大家。前半部分沒有涉及太多的專業知識,對初學者來說難度不大;而對於想深入了解其構造原理的朋友不妨查閱全文。
  • 紅外熱成像製冷技術
    為使熱成像系統正常工作,將其探測器元件冷卻至低溫或深低溫的技術,又稱低溫恆溫器技術。該技術的主要任務有二點:一是通過製冷形成一個合適的低溫恆溫環境,以保證需要在低溫下工作的電子器件或系統功能正常,或提高器件的靈敏度;二是屏蔽或減小來自熱成像系統的濾光片、擋板及光學系統本身等帶來的熱噪聲。
  • 大白話給你講通家用空調的製冷原理
    製冷是空調的一個必備功能,雖然冷暖型空調能夠進行製冷和制暖,但是由於人們使用空調的時間主要在炎熱的夏季,因此製冷也就成為了空調的主要標誌。因為我是學空調製冷的,所以想給大家聊點學過的知識。其實空調製冷就是人為的製造涼爽。
  • 關於太陽能製冷技術發展前景
    太陽能製冷具有很好的季節匹配性,即天氣越熱,太陽輻射越好,系統製冷量越大。這一特點使太陽能製冷技術受到重視和發展。實現太陽能製冷有「光-熱-冷」、「光-電-冷」、「光-熱-電-冷」等途徑。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能來驅動半導體製冷裝置,實現熱能傳遞的特殊製冷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光伏效應和帕爾貼效應。  太陽能驅動的半導體製冷系統,結構緊湊,攜帶方便,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做成小型化的專用製冷裝置。它具有使用維護簡單,安全性能好,可分散供電,儲能比較方便,無環境汙染等特點。
  • 空調基礎與製冷原理知識
    1、製冷:物體或流體中取出熱量,並將熱量排放到環境介質中去,以產生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 。 2、製冷劑:在製冷裝置中不斷完成循環的工作物質。常用製冷劑:R22、R134A、R410A、R32、R290、R404A、R717、水。
  • 重慶:R404ACO2復疊製冷技術將掀起製冷行業新篇章
    製冷快報訊:在重慶江北港城工業園,運用「R404ACO2復疊製冷技術」,容量達10萬噸的環保節能大型冷庫正在建設中,明年3月竣工啟用後,重慶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
  • 加熱控制製冷原理基礎知識概況
    加熱控制製冷原理基礎知識概況    加熱控制,找無錫冠亞,加熱控制我司專業生產加熱控制器,可實現連續升降溫。整個系統的液體循環是密閉的,系統帶有膨脹容器,且其中的介質低於60度。
  • 渦流管制冷到底是怎麼製冷的?
    來源:製冷空調換熱器技術聯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渦流管制冷是一種藉助渦流管的作用使高速氣流產生漩渦分離出冷
  • 這篇文章有點冷:卡諾循環讓製冷方式更加多樣化|低溫|製冷技術|...
    假設單位質量的製冷劑向高溫熱源放出的熱量為q1,從低溫熱源吸收的熱量為q2,循環過程中消耗的淨功為ω,那麼我們就可以算出這個製冷系統的製冷係數ε:(逆卡諾循環的製冷係數只取決於高溫熱源的溫度T1和低溫熱源的溫度T2,與製冷工質等性質無關)但現實生活中可達不到以上所述的理想狀態,所以人們將實際製冷循環的製冷係數ε』與理想的逆卡諾循環製冷係數
  • 釣魚線也能製冷?「扭熱製冷」卡諾效率達到67%
    隨著人類對製冷需求的增加,探索新型製冷理論和方案,進一步提高製冷效率,降低成本並減小製冷設備的尺寸,成為當務之急。  橡皮筋拉伸會發熱,縮回後溫度會降低,這種現象叫「彈熱製冷」。其他固態製冷技術還包括電熱製冷、磁熱製冷以及鎳鈦合金形狀記憶材料等新型方案。但是,這些製冷技術的卡諾效率均未超過空氣壓縮製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