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製冷技術的發展方向--熱聲製冷

2020-11-25 製冷快報

    製冷快報 - 製冷快報訊:進入21世紀以來,一種新的製冷技術倍數關注,這就是熱聲製冷。與傳統的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相比,熱聲熱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熱聲製冷無需使用汙染環境的製冷劑,而是使用惰性氣體或其混合物作為工質,因此不會導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效應而危害環境;其基本機構是非常簡單和可靠,無需貴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無需振蕩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潤滑,無運動部件的特點使得其壽命大大延長。熱聲製冷技術幾乎克服了傳統製冷系統的缺點,可成為下一代製冷新技術的發展方向。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所有的熱聲產品的工作原理都基於所謂的熱聲效應,熱聲效應機理可以簡單的描述為在聲波稠密時加入熱量,在聲波稀疏時排出熱量,則聲波得到加強;反之聲波稠密時排出熱量,在聲波稀疏時吸入熱量,則聲波得到削弱。當然,實際的熱聲理論遠比這複雜的多。

    不過,熱聲製冷的設計水平及製造工藝也在不斷的提高。目前,美國在熱聲領域內的投入最大,研究機構最多,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進展。

    如上世紀90年代早期,美國海軍研究生院(NPS)的Garrett教授開發的熱聲制冷機;2000年左右,開發了太陽能驅動的熱聲制冷機。

相關焦點

  • 「熱聲製冷」將成為環保製冷發展的新趨勢
    這場「動力機械發展史上的革命」,必將以其「無運動部件」的突出特點,一舉改變人們對動力機械的傳統觀念。   就熱聲學的發展歷史、熱聲發動機及其驅動脈管制冷機研究的關鍵技術、熱聲學理論和實驗研究的最新進展與典型樣機以及這一研究領域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工業應用前景等問題,陳國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 雷射製冷的發展、應用及其它製冷技術
    3.化學吸附式製冷  化學吸附是吸附質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原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表面絡合物的過程無規則運動的氣態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發生碰撞,如果是彈性碰撞,則氣相與固相表面均不發生可察覺變化;若發生非彈性碰撞,氣相分子一部分能量將被固相分子吸收當氣態分子與表面碰撞損失的能量超過某一臨界值後,分子將沒有能力爬出表面勢阱而被俘獲一個基本的化學吸附式製冷系統由吸附反應器和冷凝器蒸發器構成
  • 熱聲驅動脈管制冷機應用淺談
    這一新型機械以燃氣、太陽能、廢熱等低品位能源為驅動源,並採用氦、氬、氮等氣體為工作介質,避免了環境汙染,完全順應當前環保製冷發展的『綠色』趨勢。」      浙江大學陳國邦教授表示,現代工業生產、空間技術以及軍事工程等都對低溫制冷機的可靠性和壽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效率熱聲發動機的問世,給長壽命低溫制冷機的研究和發展指出了新路。
  • 製冷新技術大賞
    熱聲製冷是一種全新的製冷技術,在最近的20年,世界各地的許多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們都在致力於研究這種基於熱聲理論的新型熱機和冷機,無論在理論方面還 是在工程應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許多研究都進入了實用的商業化階段。
  • 中國空調製冷技術發展新動態(二)
    4、熱聲製冷   除了在製冷劑方面的進展,在新的製冷理論及實踐方面也有許多進展,如熱聲製冷技術的研究和運用。  熱聲製冷是21世紀以來發展的一種新的製冷技術,與傳統的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相比,熱聲熱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無需使用汙染環境的製冷劑,而是使用惰性氣體或其混合物作為工質,因此不會導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效應而危害環境;其基本機構是非常簡單和可靠,無需貴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無需振蕩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潤滑,無運動部件的特點使得其壽命大大延長
  • 低溫製冷破技術瓶頸 開創「雙高」新時代
    (如空分行業、航天應用)、低溫氣體能源、超導應用、紅外探測器件冷卻、半導體工業、低溫生物醫療等領域,該技術當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雙高」:即高效率和高穩定性。    低溫製冷的基本方法是指低溫的獲取,而低溫的獲取有兩種方式:流體製冷和固體製冷。低溫制冷機的基本原理是由穩定流動回熱製冷循環即節流、膨脹+回熱的循環構成。目前國內研究較多的低溫製冷技術主要包括三種:深冷混合工質節流製冷技術、熱聲製冷技術、高頻脈衝管制冷技術。
  • 關於太陽能製冷技術發展前景
    太陽能製冷具有很好的季節匹配性,即天氣越熱,太陽輻射越好,系統製冷量越大。這一特點使太陽能製冷技術受到重視和發展。實現太陽能製冷有「光-熱-冷」、「光-電-冷」、「光-熱-電-冷」等途徑。另外,利用帕爾貼效應的半導體製冷系統與一般的機械製冷相比,它不需要泵、壓縮機等運動部件,因此不存在磨損和噪聲。它不需要製冷劑,因此不會產生環境汙染,也省去了複雜的傳輸管路。它只需切換電流方向就可以使系統由製冷狀態變為制熱狀態。這些無可比擬的優點,使得人們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目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系統的效率還比較低,系統的一些重要技術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 鉗溫器和熱聲製冷研發,將顛覆格力「空調不可能不用電」這一結論
    近日,有消息源再次聲稱荷蘭新創公司SoundEnergy發明的熱聲製冷或將取代傳統空調,完全不用電是其最大特點。這顯示,在「不用電空調」的研發上,國內的鉗溫器、國外的熱聲製冷都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加上其他一些尚在途中的技術,這些「不用電空調」的研發,都給人類應對能源緊缺、環境汙染帶來了福音。
  • 紅外成像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一、紅外成像行業概況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三代,製冷光子型探測器和非製冷熱式探測器並行發展。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紅外熱成像製冷技術
    為使熱成像系統正常工作,將其探測器元件冷卻至低溫或深低溫的技術,又稱低溫恆溫器技術。該技術的主要任務有二點:一是通過製冷形成一個合適的低溫恆溫環境,以保證需要在低溫下工作的電子器件或系統功能正常,或提高器件的靈敏度;二是屏蔽或減小來自熱成像系統的濾光片、擋板及光學系統本身等帶來的熱噪聲。
  • 這篇文章有點冷:卡諾循環讓製冷方式更加多樣化|低溫|製冷技術|...
    (卡諾循環包括四個步驟:理想氣體從狀態1等溫膨脹到狀態2,再從狀態2絕熱膨脹到狀態3,此後從狀態3等溫壓縮到狀態4,最後從狀態4絕熱壓縮回到狀態1)卡諾循環可以被看成是一個理想熱機循環,而與卡諾循環路徑相同但方向相反(即代表上圖中箭頭方向相反)的循環,我們則稱之為逆卡諾循環。
  • 機房製冷技術:吸附式製冷
    機房製冷技術:吸附式製冷   (1)間歇型吸附式製冷系統   間歇型吸附式製冷時利用太陽能驅動的製冷劑,主要由吸附床、冷凝器和蒸發器組成一個封閉系統。晚上,吸附床被冷卻,吸附劑的吸附能力提高,於是開始吸附蒸發器中的製冷劑蒸氣,造成系統內氣體壓力降低,此時蒸發器中的製冷劑便在低溫下不斷蒸發出來,吸收被冷卻物質的熱量,達到製冷的目的。如果採用其他熱源,只要對吸附床間歇地進行加熱和冷卻,使吸附劑周期性地產生脫附和吸附作用,同樣能達到製冷的目的。由上述可知,吸附式製冷也屬於液體汽化製冷。
  • 紅外技術-半導體製冷器
    根據其冷端面或熱端面的數量可以分為一級和多級,有一個冷端面的是一級半導體製冷器;將多個一級半導體製冷器串聯起來,就構成多級半導體製冷器。典型的一級半導體製冷器冷-熱兩個端面的溫差可以達60K。當環境溫度變化時,會引起製冷面溫度的變化。為保持冷端面溫度的穩定性,工程應用時需要進行溫度控制。在熱-冷端面的溫差為50K時,半導體製冷器的效率約為5~8%。
  • 高溫熱萃取製冷原理
    高溫熱萃取製冷原理 ,「12vugqc」高溫熱萃取,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高溫熱萃取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製冷人必備的製冷技術知識(圖解)
    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 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潛熱: 物質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過程中,其形態發生變化,但溫度不發生變化,這種熱量無法用溫度計測量出來,人體也無法感覺到,但可通過實驗計算出來,這種熱量就稱為潛熱。
  • 淺析中國製冷空調行業發展趨勢及對中國製冷展的影響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理念以及行業的飛速前行,從當年1,500平米發展到目前的10萬餘平米,從當初的幾十家展商發展到如今的1,200餘家展商。行業產品產出持續擴張,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向高技術產品、環保方向發展,國內企業新增投資項目投資逐漸增多,創新產品不斷發展,經歷如此變遷,也經歷了其中的起起落落。
  • Air Bubble(激波)熱泵:噴射式製冷
    該液態的低沸點工質在蒸發器內蒸發,吸收冷媒水的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激波熱泵製冷技術應用大觀 熱驅動製冷是指以熱能為驅動力的製冷。從原理上看,低品質熱驅動製冷系統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把低品質能源轉換為電能來驅動壓縮式製冷系統;一種是直接利用熱能來驅動吸收式製冷系統。
  • 暖通空調:半導體製冷技術
    半導體製冷又稱電子製冷,或者溫差電製冷,是從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介於製冷技術和半導體技術邊緣的學科,它利用特種半導體材料構成的P-N結,形成熱電偶對,產生珀爾帖效應,即通過直流電製冷的一種新型製冷方法,與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製冷方式。
  • 磁鐵也能製冷?未來會出現磁冰箱嗎?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走進神奇的微觀世界,來看看磁鐵製冷的奧秘吧~磁熱效應與順磁物質磁製冷是利用磁性物質的磁熱效應來完成的。所謂磁熱效應指的是物體的溫度隨它自身磁性變化而變化的效應。我們剛剛介紹的順磁物質具備兩種熵,一個是磁熵,一個是熱熵。磁熵很好理解,就是磁矩方向的有序性。如果順磁物質內各個原子磁矩方向大體一致,即每個「小磁針」指的方向都差不多,那麼該物質磁熵就較低。
  • 揭開半導體製冷技術的面紗
    MACS半導體製冷評測首發》。不少網友對半導體製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期我們收集了相關資料整理成文,一併發表獻給大家。前半部分沒有涉及太多的專業知識,對初學者來說難度不大;而對於想深入了解其構造原理的朋友不妨查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