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流感大流行被WHO列為2018年全球衛生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全球以及中國是否存在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
餘宏傑教授:流感病毒有一種變異機制,叫抗原轉變的機制。這種機制會導致它會每隔幾十年出現一次跨越國界和洲界的世界性大流行,其流行不會局限於全世界的某一個地區或國家,會在短時間內傳遍全球。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就是由H1N1所引起的,之後又陸續出現了1957年的甲2,1968年的甲3,距離我們最近的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始發於北美,在幾個月內迅速傳遍全球。
國際科學界始終擔心流感病毒變異而出現下一次大流行,現在最好的科學家也難以預測什麼時候出現下一次流感大流行,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病毒本身的變異機制決定了將會出現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目前全世界包括WHO,始終處於一個高度關注的狀態。在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領導下,我們國家也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監測系統,目的就是想及時地發現潛在的任何可能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2
中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是2%,美國則是高於60%,可以說我國接種率遠地低於發達國家,您認為這個現狀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餘宏傑教授:首先,公眾認知不足是一個重要因素。比如,老百姓容易把流感和普通感冒相混淆,得了流感後,認為吃點家裡的藥或到藥房買點藥隨便治一治就可以了,但實際上流感的危害不像普通感冒,尤其對於WHO推薦的優先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對於既往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以及感染流感病毒後出現合併症的人群,危害會嚴重得多,可能導致原有基礎性疾病的加重或出現合併症,甚至死亡。
另外,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不像其他的疫苗,例如兒童的麻疹疫苗等,只需要完成3劑次基礎免疫加上1劑次強化免疫就可以了。公眾對疫苗保護效果的認識不夠全面科學,也導致疫苗的接種率偏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們國家是二類疫苗,需要自費、自願接種。
3
哪些人群要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餘宏傑教授:據WHO和中國疾控中心推薦,優先接種流感疫苗的高危人群包括:孕婦、低齡兒童(小於2歲或者小於5歲的兒童)、高齡的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合併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以及醫療衛生保健醫務人員。這些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危害要比對健康的成年人更嚴重一些。
4
有些人認為,接種了疫苗還有可能會得流感,不能進行百分之百的保護,所以可打可不打?
餘宏傑教授:這就是老百姓認識的一個誤區。一個人可能一個冬春季會得幾次普通感冒,但不一定都是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是其他的呼吸道病原體所引起的,兩者有相似的臨床表現。
打完流感疫苗之後只能預防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感冒」,不能預防其他的病原體,比如說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5
流感特別是甲流有很大的變異性,注射疫苗能起到多大作用?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
餘宏傑教授:流感疫苗對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年齡組的人群,保護效果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季節也需要看推薦毒株和實際循環毒株的抗原匹配情況,總的來說保護效果可以在60%左右,好的時候可以到達80%,從群體的角度來說,肯定是接種疫苗比不接種疫苗要好。
6
流感疫苗是否有最佳的接種時間?
餘宏傑教授:從理論上來講,在流感季節來臨之前,越早接種越好。但我們建議接種的機會可以持續整個流行季節,假設你得了其中一個型別或亞型引起的流感,疫苗還可預防其他另外兩種或三種型別(或亞型)引起流感。所以一定要提高全民接種的意識,更好地預防季節性流感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