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 西瓜變甜是因為打針?史上最全季節性闢謠匯總

2021-01-08 騰訊網

歡迎將本文轉發朋友圈。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真假」,生活中的真假,一查便知。

315提到了季節性謠言,較真梳理了所有常見的季節性謠言,並進行了闢謠,供讀者參考。

春季:

謠言一:「大」草莓用了膨大劑、農藥超標

較真鑑定:造成草莓的大小不一、畸形、不甜的原因有很多,與品種、生長狀況都有關係,未必是打了膨大劑。而膨大劑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除了可用於草莓,也可以用於西瓜、獼猴桃等水果,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會帶來安全風險。

超量農藥會打死蜜蜂,影響草莓授粉,讓草莓減產。草莓染色加工會降低儲運期,種植戶不會冒此風險。

謠言二:春茶過度打藥,一喝中毒

較真鑑定:春茶生產期間氣溫較低,受病蟲害影響非常小,基本不用藥。即使部分茶園使用農藥,種類和使用量也是按照國家標準。

謠言三:喝茶=喝農藥

較真鑑定:存在農藥殘留不等於有害,只要在農殘限量標準值以內,都是安全可靠的茶。官方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我國的茶葉農殘合格率高,國家對茶葉農殘的限量標準也越來越高,茶葉質量安全有保障,且茶葉使用的大部分農藥是脂溶物的,並不溶於水,也就是說泡茶很難把農藥給泡出來,平時正常喝沒有問題。

謠言四:「頭遍茶」有農殘不能喝

較真鑑定:「頭遍茶」有農殘不能喝?錯誤常識。所謂「倒掉頭遍茶」的「洗茶」,其實是對茶衝泡操作中進行「溫潤泡」的一種誤解。

謠言五:清明甘蔗毒過蛇

較真鑑定:大部分甘蔗都是去年年底採收儲存,臨近清明氣溫上升,甘蔗容易黴變產生紅心,的確易導致中毒,但中毒現象只針對黴變的甘蔗,保存完好的甘蔗並沒有毒。

夏季:

謠言一:對蝦體內扯出白色寄生蟲

較真鑑定:網傳視頻中蝦裡扯出的兩條白線不是寄生蟲,而是雄蝦的輸精管。對於正規養殖、高溫烹飪後的水產品,寄生蟲的風險很小。

謠言二:頂花帶刺的黃瓜有毒

較真鑑定:單以「頂花帶刺」來判斷黃瓜有沒有打植物激素並不科學,可能是自然形成,也可能是在結瓜前以花柄塗了植物生長調節劑氯吡脲,以提高座瓜率、增加產量。而氯吡脲是一種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使用能讓更多的花結成果。農戶過量使用的可能性很低,因為所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有很強的自限性,用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變成「除草劑」。

謠言三:青瓜打著吊瓶注射激素

較真鑑定:網上熱傳一段「青瓜打著吊瓶注射激素」的視頻。專家表示,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不同,它只能對植物起作用,並且通過視頻裡吊瓶的方式補充激素肥也是不科學的。另外,視頻中沒有說明具體時間和地點,並且多次出現某肥料的推廣,涉嫌通過貶損他人來宣傳自己的產品。

謠言四:揉搓楊梅後發現注膠

較真鑑定:網傳視頻中揉搓楊梅產生的膠狀物其實是揉爛的果肉。對於果農來說,楊梅注膠完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沒有人會這麼幹。

謠言五:荔枝用保鮮劑泡過有劇毒

較真鑑定:農業部發布的標準裡,允許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殺菌劑、保鮮劑對荔枝進行保鮮處理,它們毒性很低,且不需要「違規使用」。

謠言六:果農為桃子噴防腐劑

較真鑑定:網傳視頻中果農為桃果噴的是水,而不是謠言中的防腐劑。噴水既可以使桃果降溫,還可使其外觀鮮豔。

謠言七:桃子和西瓜不能同食

較真鑑定:桃子與西瓜在營養成分上並不特殊,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還有一些維生素等常見成分,同食後不會發生任何反應。

謠言八:西瓜又甜又紅靠打針

較真鑑定:西瓜本就是自然成熟的水果,且容易保鮮,給西瓜打激素、糖水和色素並不會使其變紅變甜,還會讓針眼附近的果肉腐爛變質,縮短儲藏時間,得不償失,果農不會這麼做。

謠言九:香蕉泡不明液體

較真鑑定:網傳「香蕉泡不明液體」實為保鮮劑,國際公認低毒、殺菌、降解快,經主管部門登記允許使用,消費者不用擔心,放心食用。

謠言十:催熟水果致性早熟

較真鑑定:用於「催熟」的物質叫乙烯,乙烯是植物自己分泌出來的。水果還在樹上成熟的時候,就會自己產生乙烯,讓自己成熟。而因為一些水果有長途運輸的需要,所以在被摘下來的時候會沒有那麼成熟,這樣的水果,比較硬,可以比較長期地保存,適合長途運輸。等到到站以後,再人為地施用乙烯讓水果變熟。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乙烯利和兒童早熟有任何關係。

謠言十一: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較真鑑定:葡萄表面的「白霜」既不是農藥,也不是葡萄糖,而是葡萄表皮上的蠟質。這種蠟質是葡萄本身產生的、附著在葡萄皮上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同時還能抵禦病菌的侵染。它不溶於水 ,對人體健康也無害,所以沒有必要洗掉。稱「白霜」是農藥完全是無稽之談。

謠言十二:榴槤和牛奶同食會咖啡因中毒

較真鑑定:牛奶和榴槤中都不含咖啡因,兩者混吃會導致咖啡因中毒明顯是無中生有。另外,即使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急性咖啡因中毒,也需要短時間內攝入超大劑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飲食是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

謠言十三:圓白菜用蠟和塑料做成。

較真鑑定:實際上,這是日本人發明的製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用於製作飯店、商場展示的菜餚模型、早教或學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裝飾、遊戲道具等。

秋季:

謠言一:「翻新土豆」會致癌

較真鑑定:有報導稱市面上出現用神奇藥水洗過的「翻新土豆」,吃了可能會中毒,甚至致癌。神奇藥水是一種叫作「焦亞硫酸鈉」的物質,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可以作為「漂白劑、防腐劑、抗氧化劑」使用,靠的是最終形成二氧化硫來抑制一些黴菌、酵母和細菌生長、防止一些容易被氧化的色素變色。二氧化硫安全攝入限是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0.7毫克,相當於一個成年人每天42毫克。焦亞硫酸鈉水溶性強,削皮或清水洗後殘留很少,正常食用一般不會使人中毒。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焦亞硫酸鈉用於「翻新土豆」屬於超範圍使用,依然是違法行為,應嚴厲打擊。

謠言二:紅心柚子都是染色的

較真鑑定:秋天是柚子上市的季節,然而關於柚子的謠言也「接踵而至」,有人稱自己買來的紅柚可能是打了針的染色紅柚。專家稱,打針染色的可能性極低,因為打針容易留下針孔,色素不容易分散,還不利於柚子的運輸和儲存。紅心柚子顏色差異可能是來自生長過程的影響,或者是品種的不同。

謠言三:柚子和藥一起吃會猝死

較真鑑定:很久之前,科學家就發現西柚(也叫葡萄柚)可能對長期服藥人群產生危害,在一些情況下,會減少藥物排出,從而增加藥效;而有時候可以幹擾藥物的轉運,所以降低了藥效。我們常吃的普通柚子,是西柚的近親,因此對服藥的潛在影響也應該重視。當然,藥物和柚子一起吃造成的危害與柚子的品種和大家吃的量也有關係,並不是說吃一點就會導致猝死,網上的說法存在誇大。

謠言四:吃柚子會感染bp5病毒

較真鑑定:近日,網上流傳:「北京市順義區中醫醫院:昨天凌晨二點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bp5病毒死亡,最大的32歲,最小的5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中央1臺電視新聞己播岀,暫時別吃柚子,尤其是果肉紅的柚子……」經查,這是一個被反覆加工的謠言,它的原型是前兩年流傳的SB250病毒謠言:「一位21歲女性吃酸菜魚感染SB250病毒死亡」。經過6次衍變,改變不同的時間、地點、醫院名稱、病毒名稱等信息,「進化」成現在的版本。

謠言五:柑橘裡吃出白色幼蟲

較真鑑定:一段關於「柑橘裡吃出白色幼蟲」的視頻流傳,視頻中男子稱這樣的橘子吃了損傷心血管。實際上,視頻中的白色蟲子為實蠅幼蟲,實蠅是柑橘樹上常見的一種病蟲害,本身並不含有害物質,只是對農作物的生長具有較強的危害。即便誤食,胃酸可殺死幼蟲,而且幼蟲不含毒素,對人體不會造成嚴重影響。

謠言六:柑橘橙的甜是打了甜蜜素

較真鑑定:注射甜味劑雖能讓橘子局部變甜,但橘子極易腐爛變質,難以倉儲,不會被商販所採納。

謠言七:獼猴桃塗抹防腐劑百天不爛

較真鑑定:有消費者反映,其購買的獼猴桃在家中存放138天後仍未變質,嘗試過各種催熟辦法後無效。這則消息在網上被二次加工,變成了「獼猴桃添加防腐劑三月不爛」的謠言,引發消費者對獼猴桃的擔憂。實際上,獼猴桃在0℃冷藏的條件下,不添加防腐劑可放置6到8個月不變質。對於室溫下長時間不腐爛的獼猴桃,可能是進行了特殊保鮮處理,如添加1-甲基環丙烯,該保鮮方式安全可靠,對人體沒有危害。

冬季:

謠言一:吃一頓火鍋=10碗米飯

較真鑑定:一碗米飯的標準不固定,10碗米飯有可能是1160千卡,也可能是2320千卡。而吃火鍋,除非暴飲暴食,吃一頓火鍋的熱量不超過1700千卡很正常。從攝取營養的角度,火鍋食材通常有主食、肉類、蔬菜、菌藻類、豆製品等,另外還有醬料、底料以及各種飲料等,他們能為我們提供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而米飯營養相對比較單一。可見,從營養成分的角度,一頓火鍋和10碗米飯也是比較難對等的。

謠言二:久煮的火鍋湯致癌

較真鑑定: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可怕的是亞硝酸鹽和食物中的蛋白質胺基酸分解產物結合,會產生亞硝胺,這類物質有致癌風險,屬於一類致癌物。確實,煮的時間越長火鍋湯裡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不過那些常見的火鍋食材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其實很少,即使經過久煮之後火鍋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並不高。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規定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0-0.2毫克每公斤體重,換算下來,普通成年人幾乎要喝12.5升的火鍋湯(差不多25瓶礦泉水的量)才會給身體造成傷害。不過即使火鍋湯中的亞硝酸鹽不至於「致癌」或者中毒,還是不建議直接喝涮過食物的湯。因為涮過各種食材之後,火鍋油和鹽的含量都很高,對身體並不好。

謠言三:反季蔬菜有害

較真鑑定:反季蔬菜的來源有三類:異地種植,比如從南方運到北方;應季種收,通過現代技術長期保存,這跟以前北方冬儲大白菜是一樣的;大棚種植,人為地為蔬菜提供適於生長的光照、溫度和水等條件。雖然反季蔬菜跟應季蔬菜確實存在某些營養成分含量的差異,有時也會有味道口感的差別。但是,這些差異並不意味著反季蔬菜「沒有營養」,更不意味著它們「有害」。

謠言四:吃一次火鍋丸子等於吃5顆避孕藥

較真鑑定:火鍋丸子質量分優劣。然而不管丸子質優質劣,都不存在影響生育功能、製造精神症狀的成分。另外,火鍋丸仔類雖然好吃,但營養價值並不很高,也是屬於高油高鹽製品,應注意食用量。

想每天都收到較真的貼心文章?保存下方圖片,在微信裡識別關注,免費領查真假神器!微信環境下,可長按直接識別。

相關焦點

  • 做實驗闢謠:紫薯變色很正常 西瓜一打針就爛
    最近,一場名為「我們身邊的食品安全與營養系列講座」上,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和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秘書長姜培珍和市民共同通過實驗和問答互動,解答了「打針西瓜」、「塑料紫菜、粉絲」等等謠言,並提示大家一條合理飲食的口訣:食物品種多一點、每餐用量少一點!
  • 打針注射的液體物質 不能被西瓜吸收
    原標題:打針注射的液體物質 不能被西瓜吸收   那麼,給西瓜打針到底是不是真的?對此,省農科院蔬菜所西瓜育種組成員牛曉偉表示,對西瓜採用打針方式注射液體物質,是不可能被西瓜吸收的,因為植物只有通過維管束組織才能吸收水分與營養。
  • 闢謠|真有「打針西瓜」?德州專家:不存在 強行注射48小時就爛
    隨著夏季的到來,西瓜又變成了德州市民餐桌上的但是,每逢夏季西瓜上市時網上就會流傳各種版本的「西瓜注射激素染色催熟」的謠言,日前,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網上看到有謠言稱「不法黑心商販對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劑——胭脂紅和甜蜜素,這些添加劑破壞肝臟和腎臟功能,影響少兒智力發育。」並說「只要瓜瓤裡有黃白色的筋,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了。」
  • 水果「染色」、西瓜「打針」?院士用實驗告訴你真相
    西瓜太甜是因為打了針?拼接牛排靠的是「膠粘碎肉」?標題如此「驚悚」的文章,經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瘋狂傳播,真相到底如何?29日,在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展區,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親自操作科學小實驗,幫助公眾擦亮眼睛,共同防範和打擊食品謠言。
  • 西瓜變甜奧秘被解開 那苦瓜為何沒變甜 科學家給您解答
    西瓜變甜奧秘被解開 那苦瓜為何沒變甜 科學家給您解答 自然界中,野生的西瓜並不甜,人類數千年不斷馴化的過程中,那些口感更好的西瓜不斷被挑選出來,一直演化成今天的味道。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著西瓜的口味?
  • 【網絡闢謠】紅心柚子,如果果肉顏色不均勻,說明是被打針染色的
    謠言:  柚子是人們喜愛的水果品種,而近年來,紅心柚因為色澤漂亮,營養價值更高而很受市場歡迎。但是,有一些消費者買到的紅心柚切開後,內裡果肉顏色不均勻,表皮海綿體發紅,但果肉有的還是白的,於是網上就有猜測,這種是不是打針染色的柚子?
  • 黑心商家會給西瓜打針增甜?專家:謠言
    據2010~2017年西瓜產量統計,中國是世界第一產瓜大國,中國生產了全球70%的瓜。一個西瓜的熱量=8碗米飯?一個西瓜等於6碗米飯甚至8碗米飯的說法,讓很多人不敢放肆吃了。不管是6碗、8碗,都是一個類比的概念,實際上西瓜的熱量的確挺高。
  • 果殼網:膨大增甜劑能讓西瓜變炸彈嗎?
    因為氮肥過多會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在光合作用產物一定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影響糖和酸的含量,使得西瓜淡而無味。大家可能會立馬聯想到,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西瓜需要增甜劑呢?實際上,影響西瓜甜不甜的因素非常複雜,它們主要在兩個階段施加影響。一是光合作用產出階段。只有足夠的葉片,吸收了足夠的太陽光能量,才能製造產生足夠的能源基礎——葡萄糖。
  • 牛郎織女來闢謠:其實我們好久沒見了。西瓜視頻真相最難異地情侶
    每到七夕,大家便想像著牛郎和織女相見時的喜悅,可是今天,牛郎和織女卻紛紛前來闢謠:我們其實好久沒見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王母娘娘出爾反爾了?或者還有什麼其他原因?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西瓜視頻創作人媽咪說MommyTalk,一起揭秘神話傳說的真實結局吧!
  • 「嘎嘎甜」的水果,是用藥噴出來的嗎?
    噴灑所謂的增甜劑(甜蜜素)就能讓水果變甜嗎?這種增甜劑到底是什麼?水果的甜主要是源於果實中的糖。尤其對於西瓜、香瓜這樣的水果,要想將藥水打進去還真是不容易(在2012年時,相關部門針對「西瓜打針」的傳聞專門進行了實驗,結果也顯示,給西瓜打針其實效果相當不好)。
  • 史上超全水果英文名稱匯總及配圖!(乾貨收藏)
    實用單詞彙總史上超全水果英文名稱匯總及配圖,建議收藏了慢慢看Watermelon西瓜全世界最經典的情景英語美國電視劇《老友記》,今天免費贈送!同學們總是擔心學英語的時候沒有語言環境,不知道地道的英語生活中如何表達,看這部全世界最原汁原味的美劇《老友記》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
  • 西瓜「拍了拍」你:安心吃瓜,這些謠言別信了
    眾所周知,我國每年的西瓜產量都能達到7000萬噸以上,一到夏天,幾乎是人手一把勺子配半個西瓜。但是由於市面上大多數的西瓜又大又甜,反而引起不少消費者的猜疑:至於這種用打針的方式注射甜蜜素,就有點離譜了。
  • 史上最全水果英文名稱匯總及配圖!(建議收藏)
    史上最全水果英文名稱匯總及配圖,建議收藏了慢慢看。
  • 騰訊新聞較真平臺發布11月最全闢謠榜
    11月份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也依舊在全力終結謠言、播種知識。快來看看過去一個月中社會國際、食品安全、醫療健康領域的TOP3謠言,你信過哪個? 想了解闢謠榜單全部內容?
  • 史上最強大腦2全關卡通關攻略詳解匯總
    史上最強大腦2全關卡通關攻略   第一關,把氣球拖動到體重秤顯示屏即可,把體重擋住看不到就行了。   第二關,把女朋友的腿往下拉,拉長就可以了。   第七關,不停地點擊頭,人物便會用頭去撞西瓜,直到西瓜裂開。   第八關,答案直接看圖。   第九關,密文就是「我好喜歡你」。   第十關,「事實」的諧音就是「四十」,老闆娘有口音,所以衣服價格就是40。   第十一關,把題目上的「7」移到題目上的「6」的位置就行。
  • 史上最全生物實驗匯總
    原標題:史上最全生物實驗匯總 在備考複習中,眾多的生物實驗到底該如何記住?不要擔心,高考俠給你匯總了高中生物最全的實驗!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麼?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麼? 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麼?
  • 吃一個西瓜等於吃6碗飯?
    不過,也有不少朋友因為 「西瓜熱量,含糖量太高了 西瓜又紅又甜是打了針 NO.1 西瓜又紅又甜是打了針? 傳言說:商家為了賣出更多瓜,會給西瓜打入色素(胭脂紅等)和甜味劑(甜蜜素、糖精等),這樣西瓜就能又紅又甜。 事實上,直接給西瓜打針是不可行的。與其他食物不同,水果擁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西瓜有一層皮可以阻擋異物的侵襲。
  • 較真重磅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榜
    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周熱度指數:90.68較真鑑定:謠言關於「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周」的傳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鍾院士從未提出「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周」的建議。鍾院士強調應注意防護、早發現、早隔離,儘可能減少傳播,減少出現「超級傳播者」的機率。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相關報導七組相剋食物大闢謠 九種食物促進代謝七組相剋食物大闢謠柿子與螃蟹。迷惑指數:★★★★★很多人從小就被告知,柿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否則可能送命。傳說中的柿子與螃蟹不能同吃指的是單寧含量高的澀柿子,因為螃蟹是高蛋白食物,澀柿子中單寧含量高,一次性大量吃下確實可能發生腹痛。其實,單獨吃澀柿子也不保險,因為你不清楚自己的胃裡有什麼。如果是成熟的甜柿子,那麼與螃蟹一起吃也無所謂。蝦和含維生素C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