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從太空傳回樂曲的時候,甚至連科幻小說的作者也沒有完全預料到,就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空間技術竟然如此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和生活。 當哥倫布從歐洲的港口起航,沒有人知道他會發現一塊新大陸;當萊特兄弟從自行車修理車間中製造出「飛行者1號」,也沒有人知道蔚藍天空會迅速成為人類的活動疆域。50年來,世界各國發射了近百顆深空探測器,把人類的眼睛帶到了太陽、7顆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帶到了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深空中,使「相對論」等一系列宇宙基礎理論得到了驗證,並獲得了很多對宇宙的新認識。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494天的飛行後,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至此,靜謐、遙遠的月球土地終於成為這位中國首個「月球使者」的生命歸宿。而隨著此次「受控撞月」的準確實施,中國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7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 ,簡單的說,嫦娥二號就是為嫦娥三號、四號等後續工程探路,採用高精度設備,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嫦娥二號也已傳回圖像順利完成任務。
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嫦娥三號探測器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玉兔號)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6年玉兔號正式退役,其預期服役3個月,超出服役兩年多,他也是中國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足跡,意義十分重大。
嫦娥四號探測器,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2018年6月發射,它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2019年1月3日成功著落月球,並傳回圖像,作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其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在靜靜等待了3年之後,這位我國的使者,將開展月表採樣返回任務,替我們帶回月球的第一抔土。此次任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2020年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蓄勢待發。
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進程中,中國航天人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也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值得我們國家驕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