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踏上未知而又「熟悉」的月球。如今,距離阿波羅載人登月已經過去50多年,人類對月球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想要開發月球還遠遠不夠。在這條路上,中國比美國和俄羅斯發展要晚,但中國航天人魄力十足。
近日,中國航天又迎來好消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近日召開,會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滿足不了登月要求。
中國正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其各項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夠將載人飛船、月球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另據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馬衛華表示,中國將打造新型「人工智慧」運載火箭。
據了解,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早在2018年就已亮相,該火箭是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總長約90米,直徑約5米,起飛時的重量達到2000噸,能將70噸有效載荷發送至近地軌道。有消息稱,新型運載火箭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首飛,由此可見,這次中國並不準備落後美俄!
那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登月,中國還需要多少年呢?目前,中國已經完成月球「繞、落、回」三步走。嫦娥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曾說過:十年後,中國人將踏上月球,月球上將出現由中國主導的月球科研站。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爭奪月球資源,同為航天大國的俄羅斯和美國已經在路上。俄羅斯計劃在2031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目前也在打造新的載人運載火箭。另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去年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2028年在月球建立基地。
不僅如此,美國還準備將中俄踢出太空資源「爭奪」,「獨佔」月球。不過據《外層空間條約》規定,禁止各國將月球視為本國領土,月球並不屬於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美國沒有資格將其佔為己有。
除此之外,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關於太空資源開採行政令,旨在加速爭奪太空資源,重返月球就是美國推動太空政策的突破口。該協議遭到了俄羅斯及各界反對,認為美國實施的霸權主義會加快新的太空競賽。但事實上,沒有中俄等國的幫助,美國的航天計劃終究會淪為一場空。畢竟建造月球基地,根本無法靠一個國家實現,需要各個航天大國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