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嫦娥挖土,明朝月球基地!看看月球基地該怎麼造

2020-12-05 佰思科學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在月球表面成功登陸,並挖到了中國在月球的第一鏟土。這之後,嫦娥五號將裝載著來之不易的月壤返回地球。

月球著陸的嫦娥五號拍攝的圖片

這次嫦娥五號的月球鏟土任務,一方面是驗證未來載人登月的流程與技術;另一方面,取回的月壤,不僅用於了解月球歷史等科研目的,更重要的是,為籌劃建立月球基地做準備。月壤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建設中,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作用很大。

未來的月球基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建立月球基地,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 輻射


月球表面的輻射來自於太陽風粒子和宇宙射線。其中大部分是質子,其次是阿爾法粒子,即氦原子核,還有少量其他重核。這些粒子能穿過我們的身體,破壞DNA結構,甚至引發癌症。在地球,我們受到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雙重保護,大部分輻射都不能達到地面。但在月球,這兩樣都沒有。

月球多數時間處於地球磁場之外

根據2019年落月的嫦娥4號的測量數據,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是地面的兩百倍,比地球空間站還高3倍。地球上人平均年宇宙射線輻射量為0.4毫希沃特。國際規定放射性職業工作者年全身輻射上限為20毫希沃特。如果太空人在月球呆上一年,200倍的月球輻射水平雖不至於致命,但顯然會遠超出安全值。

NASA為Artemis計劃設計的太空衣

太空人身上的太空服有抗輻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活動時受到的輻射。但顯然不可能一天到晚都穿著太空衣,在基地內必然要脫去太空衣便於活動。專家計算後發現,需要至少0.5米厚的月壤來提供對輻射的防護。


· 微隕石


宇宙中大大小小的石頭,隨時都會落向地球和月球。地球的大氣層,能直接將10米以下的隕石燒毀,化成天空中美麗的流星,留下一道耀眼的光芒。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即便是微小的宇宙灰塵,都能在月球表面留下痕跡。下圖是嫦娥五號接近月球表面時候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月球坑坑窪窪的表面。那些小坑就是微隕石的傑作。

嫦娥五號接近月面時候拍攝的照片

阿波羅登月實施之前,人們以為月球上的山體會有很多稜角,與地球上的山體形態不同,因為月球上不存在地球上的風化作用。然而,太空人登上月球之後才發現,月球上的山都很圓滑,原因在於長年累月的宇宙隕石衝擊,磨平了應有的稜角。實際上,那些細細的月壤,也是無數年來微隕石撞擊的結晶。

阿波羅17太空人在月面拍攝的照片

關於隕石對月球的撞擊,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阿波羅17是最後一艘在月球登陸的太空船。1972年12月10日,當阿波羅17接近月球時,登陸艙駕駛員哈裡森·施密特看到月球表面出現一處閃光,之後不久他又看到一次閃光。施密特認為,這是連續兩次流星撞擊事件。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肉眼觀察到流星對月球的撞擊。

哈裡森·施密特是一位地理學家、大學教授,後來成為新墨西哥州參議院

對月球基地來說,被大塊隕石砸中的可能性很低,畢竟大塊隕石出現的機會不高。真正的危險來自於微隕石。平均下來,每天有總質量達一噸的隕石落到月球表面,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極其微小的隕石。質量為一克的微隕石,以10km/s的速度撞向月球表面,其動能比典型的12.7mm狙擊步槍子彈的槍口動能還高兩倍有餘。因此,月球上的建築物必須要考慮對微隕石的防護。

12.7mm口徑狙擊步槍

此外,在建設月球基地時,還要儘量就地取材,從而降低成本。而月壤,就是非常好的月球基地建築材料。

月球表面有厚厚的月壤

綜合上述各種考慮,人們設想了如下圖所示的月球基地結構。首先,基地入口是一個氣密艙(airlock)。太空人在進出基地時,先經過氣密艙,確保內部空氣不會大量散失。氣密艙以內是生活區。在生活區的外部,則使用3D列印技術,覆蓋厚厚的一層月壤,用來做為保護性外殼,抵禦輻射和隕石的撞擊。

月球基地結構圖

在這樣的基地結構中,氣密艙及生活區的設施,都需要從地球帶過來。而月壤列印而成的外殼,當然是就地取材,通過3D印表機器人的勤勞施工,建設完成。從外形來看,月球基地很像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用冰建的冰屋子(igloo)。

近看月球基地的結構

人們在地球已經實驗過"月壤"的3D列印技術。當然,使用的不是從月球帶回來的真·月壤,是用地球材料合成的模擬月壤。

用地球材料模擬的月壤

3D列印的基本思路是將月壤加溫到1000℃左右,加入適當材料後,再將融化的月壤噴出,像紙一樣覆蓋在建築表面,並一層層地反覆覆蓋,最終成型。下圖中的結構是歐洲航天局使用模擬月壤列印出來的。總之,使用月壤建設月球基地是完全可行的。

使用模擬月壤列印出來的結構

對中國來說,迄今為止,我們只獲得了1克的月壤,是1978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送的。要想正確地模擬月壤,手頭必須有足夠的月壤。這正是這次嫦娥五號取月壤的意義所在--為未來中國月球基地建設打基礎。

美國送給中國的月壤

鑑於未來中國第一個月球基地很可能設在月球的南極,後面的嫦娥六號還要從月球南極再取一次月壤。而嫦娥七號,則要對南極區域進行細緻考察,為月球站選址做準備。目前地球上所有的月壤列印實驗,都是基於地球環境和模擬月壤進行的,沒人知道在真正月球環境下,低重力、無大氣壓,會出現什麼樣的列印效果。因此。嫦娥八號要在月球上進行月壤3D列印實驗。目前來說,這是已知的第一個月球實地3D列印實驗計劃。

進行3D列印的機器人

等到2030年左右,中國太空人登上月球之後,月宮建設也就為時不遠了。

相關焦點

  • 今日嫦娥挖土,明朝月球基地!看看月球基地該怎麼造?
    作者:佰思科學|沈東旭 邱亞明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在月球表面成功登陸,並挖到了中國在月球的第一鏟土。完成挖土等科研任務後,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到嫦娥七號,大國正在崛起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開展,並且制定3個階段:探月、登月、建造月球基地。從2007年我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升空,並且順利完成一系列任務後,我國探月工程此後陸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等月球探測器,不僅在月球表面完成了各項勘測任務,而且嫦娥四號還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真相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中國在2004年立項的嫦娥探月工程規劃包括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步驟。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
  • 嫦五「挖土」成功,嫦八有望測試3D列印「月球基地」
    北京時間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在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完成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成功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樣品。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曾經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本報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劉曉豔穩了!穩了!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早讀|嫦娥八號,探索建設月球基地!
    § 今日關注▌嫦娥八號,探索建設月球基地!※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將前往月球「挖土」,您想知道但不容易找到的信息在這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去月球「挖土」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挖土」之旅據悉,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科技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嫦娥」挖土前,他們在實驗室「造土」11年模擬月球路況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月球的背面有什麼?外星人的基地?看看嫦娥四號拍攝的照片!
    月球的背面有什麼?外星人的基地?看看嫦娥四號拍攝的照片!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月亮的幻想,尤其是中國人,對於月亮的神話傳說也是非常多的,那麼在夜晚掛在我們頭頂的一輪皎潔的明月上面,到底有沒有嫦娥和玉兔呢?在這個星球上到底存在著什麼呢?
  • 天津大學研究團隊「造土」11年 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中新社天津12月2日電 (張道正 劉曉豔)記者2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空間力學團隊專業「造土」11年,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嫦娥八號有望在月球測試3D列印房子
    和之前的嫦娥四號、嫦娥三號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降落在月球上,而且還要在月球上「挖土」,並重新起飛,將2公斤月壤帶回地球。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後,按規劃嫦娥六號將從月球南極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綜合探測,嫦娥八號則可能驗證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要知道在太空建造房屋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光是把材料送到太空中就會花費驚人的成本,而且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對我國居民的生活以及武器制導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載人航天、空間站以及火星探索等計劃無不顯示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巨大成就。日前,我國又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上了地月軌道,嫦娥五號相比其他嫦娥系列的探測器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將會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地球。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