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挖土」成功,嫦八有望測試3D列印「月球基地」

2020-12-07 騰訊網

北京時間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在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完成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成功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樣品。

為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工作人員搭建了月球模擬實驗室,通過AR設備傳回的月表真實數據,在地面重建月面地形。重建前後的誤差小於20毫米,與月面採樣場景幾乎一模一樣,嫦娥五號的複製品通過在模擬的月面進行試採,來決定嫦娥五號如何實際採樣。

模擬視頻:看嫦娥五號如何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除了「挖土」的任務外,還要把「土」送回地球,這對於未來「月球基地」建設可謂非常關鍵。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開展建造月球基地的可行性分析,採用月壤進行大規模的3D列印可謂是目前的主流思路。在這種情況下,對建築材料——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進行分析將非常關鍵。

2013年,歐洲宇航局就公布了利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首個「人類生命維持基地」模型藍圖,並聲稱未來機器人完全可使用「月球土壤」建造人類基地。按照設想,建造月球基地的建築材料90%都應該直接在月球上取得,從而減輕從地球上的運輸壓力。

歐洲宇航局「人類生命維持基地」模型藍圖

歐洲宇航局3D列印月球基地概念

2020年,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400萬美元用於開發「太空棲息地」技術,並與一家名為ICON的建築3D列印公司合作。按照NASA的聲明,該項目將對一種基於空間的建築系統進行早期研發,以支持未來對月球和火星的探索。

NASA太空建築3D列印設想

採用生物降解聚合物和玄武巖複合材料3D列印的火星基地概念獲得NANA大獎

在我國,類似的計劃也在開展。2019年,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六號計劃將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到底是月背還是正面,要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嫦娥七號是在月球南極的一次綜合探測,包括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份、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比如說採用3D列印技術,能不能在月亮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我們要通過嫦娥八號驗證部分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嫦娥五號上升器返回模擬

關於月球科研基地,目前都在論證當中,是個概念性的藍圖,沒有具體方案。現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提出了相關概念,機器人也好、有人也好,到月球上,如果有更多的探索和開發任務,頻次高了,應該有一個支撐常規探索的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施可能是各國貢獻各國的力量,就像我國發射的中繼衛星一樣,歡迎國際同行使用。嫦娥八號只是試驗部分技術、演練部分功能,不是建成月球基地。

同樣,我國登月計劃的最終目的,也不僅是將中國人送上月球,還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人類可以長期居住的月球站。實地驗證能否利用月球表面的土壤來製造「3D列印」的建築材料,將是嫦娥八號在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

相關焦點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原標題: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同學們可能會感到疑惑,大老遠地再折騰一番跑去月球挖土,還要辛辛苦苦帶回來的意義在哪裡?答案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發射成功後,她將經過 11 個階段,大約23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和複雜,繼續來看。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嫦娥八號有望在月球測試3D列印房子
    最近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件大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後,按規劃嫦娥六號將從月球南極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綜合探測,嫦娥八號則可能驗證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要知道在太空建造房屋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光是把材料送到太空中就會花費驚人的成本,而且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 「嫦五」上月球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就在前幾天,我方航天事業迎來一個令人激動的好消息,「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護送下成功進入太空奔向月球。如今「嫦五」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下一步就是進行「挖土」,將寶貴的「月壤」帶回地球供我國科學家研究,增強我們對外天體的了解。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嫦五」升天四個「糖葫蘆」,組成「嫦五」探測器重8.2噸、高7米2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由4部分組成,從上到下分別是上升器、>嫦娥五號效果圖嫦五發射成功,嫦六蓄勢待發!從2007年嫦娥一號任務完成繞月探測,到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獲得國際最高的7米解析度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解析度局部影像圖;到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並開展月面巡視勘察,到2018年,「鵲橋」月球中繼衛星發射升空,成為地月通訊和數據中轉站;再到去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正中預選著陸區靶心位置;再到現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不僅已經實現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在「嫦五」奔月的任務中,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出科大力量。嫦娥五號奔月成功,即將開啟「挖土」之旅,中國將實現首次機械臂表層月壤自主採樣。北京化工大學三位校友胡紹華、馮振華和劉青烽為「嫦五」成功發射做出了貢獻。胡紹華,北京化工大學1999級機械專業4班校友,現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 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帶回月球風暴洋區域的鑽取和表取樣品,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什麼這次發射窗口時間會選在凌晨,最佳發射時間要滿足什麼條件?  李青:最佳發射時間取決於任務設計。
  •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44年全球首次,"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挖土...
    嫦娥攬月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長徵五號火箭的託舉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5時09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調姿結束,器箭分離。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
  • 「聽」落月、挖土,「嫦五」進展順利少不了這些「上海智慧」
    請聽記者李雪梅發來的報導:從月面獲取約2千克的樣品返回,是「嫦娥五號」探測器此行最重要的使命,技物所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為採樣區月球土壤成分與分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科研人員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上海技物所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主任設計師何志平研究員說,此次參與任務的載荷相對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同類載荷在性能方面有很大提升,具備了尋找水化合物的能力
  • 嫦五月宮取壤有何意義?這兩公斤的寶貝能揭開多少月亮的神秘?
    引子:記得在嫦五發射的前後,曾在媒體上流傳著一句話,叫作:"胖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句看似簡單的平常話,卻在字裡行間中折射出了中國科學家的艱苦奮鬥歷程和追趕登月的步伐。
  • 「嫦五」中的陝西智慧
    ( 記者 霍強)航天四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四院)為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系統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氫點火裝置、碳碳密封環等產品,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表採機械臂關節電機組件、電磁推力器組件和特種壓力傳感器,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些神秘的「法寶」個頭小、不起眼,但在護航中功不可沒。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動作。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而中國人第一次接觸月球土壤,則是在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當時,美國為表誠意,送給中國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球巖石標本。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中國航天事業42年磨一劍,不僅將「嫦五」成功送上月球,而且將帶回珍貴月壤著陸地球,這不僅彰顯中國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力證我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