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件大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和之前的嫦娥四號、嫦娥三號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降落在月球上,而且還要在月球上「挖土」,並重新起飛,將2公斤月壤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後,按規劃嫦娥六號將從月球南極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綜合探測,嫦娥八號則可能驗證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要知道在太空建造房屋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光是把材料送到太空中就會花費驚人的成本,而且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的3D列印是一種更現實的方法,特別是如果能夠利用月球自有的材料,利用自動化系統建造結構。
前些年,歐洲宇航局公布了利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首個「人類生命維持基地」模型藍圖,並聲稱未來機器人完全可使用「月球土壤」建造人類基地。
今年,美國宇航局宣布與一家名為ICON的3D列印公司合作,研究在月球表面列印結構的方法,希望人類可以長久的在月球居住。
同樣,我國登月計劃的最終目的,也不僅是將中國人送上月球,還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人類可以長期居住的月球站。實地驗證能否利用月球表面的土壤來製造「3D列印」的建築材料,將是嫦娥八號在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
但是要將月球土壤變成建築材料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除土質問題外,還要解決粘合劑的難題。
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尿素可以起到增塑劑的作用,能把月球表面的塵土等物質結合到一起。因此,科學家們嘗試通過3D印表機,將月球土壤和尿液結合,「列印」出磚塊。
然而太空人的尿液是有限的,要想在月球建造房子,還是需要大量水來製作粘合劑。這些年,月球上已被發現大量存在水,這些水主要分布在月球的兩極。
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採樣和綜合探測,有望找尋到可開發利用的液態水,為在月球3D列印建築提供條件。
來自:金九智能3D列印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