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能變薄?從手機屏結構解析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1全新顯示技術引發手機變薄?

    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十分快速的,我們從過去的過去最早的摩託羅拉的大磚頭,到現在的蘋果、安卓這兩大系統主導的智慧型手機。在短短的三十年間,其體積的變化也是相當的驚人的,由過去笨重體型逐漸的蛻變成如今的纖薄的如紙的智慧型手機。那麼,試問究竟什麼讓今天的智慧型手機變得如此之薄呢?     


為什麼手機能變薄? 從手機屏結構解析

    任何物體說到它外部的變化時,都是從內部開始的,那我們就先從手機的內部結構來探秘吧。手機的主要是分為三大的結構,電池,主板,顯示屏。編輯認為手機之所以變薄分為兩個方向,其一,是以電池和主板的變薄為主的方向,根據科技界內耳熟能詳的「摩爾定律」來看,隨著晶片尺寸不斷的的縮小,性能也隨之不斷的提升,手機的體積也自然而仍然的在變薄。而另一個方向就是,編輯今天將要為大家揭示的手機變薄的主題――一直在變薄的手機屏幕。


OLED顯示技術

    隨著近些年來顯示技術提升,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愈發的激烈。每一個廠商的為了在這個市場上站穩腳跟,紛紛推出了全新的顯示硬體來彰顯獨樹一幟的形象。諸如IPS、SLCD、AMOLED、Retina和IGZO-TFT顯示技術,以及觸控螢幕中On-cell、In-cell和OGS全貼合屏幕技術方案等不斷浮出水面,並走進尋常百姓的手中。而以上全新的技術名詞,是否真的在改變手機屏幕的厚度呢?

2在變薄的手機屏顯結構

     作為最為重要的人機互動的最重要的設備之一,顯示屏結構在這短短的數年間悄然的在變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手機的屏幕在變薄的呢?因此,編輯就帶領大家從屏幕的結構的拆解,開始為大家抽絲剝繭的剖析,那些結構層面能夠變薄,變薄之後會否影響顯示效果的好壞。

●手機顯示屏結構

    手機屏幕顯示結構,其實和液晶顯示器的結構基本上大同小異。其顯示的的基本原理都是,手機內部電源通過驅動IC,施加電壓刺激液晶分子偏轉產生點、線、面的圖像,液晶分子便如閘門般地阻隔LED背光源發出光線的通過率,進而將光線投射在不同顏色的彩色濾光片中形成圖像。

手機屏幕顯示結構

●捨棄LED背光源的AMOLED

    一般來說,顯示屏由許多可以發出任意顏色的光線的像素組成,只要控制各個像素顯示相應的顏色就能輸出彩色圖像了。TFT是薄膜電晶體的縮寫,是屏幕顯示重要的結構之一,通過「百葉窗」式的矩陣排列精確控制其前面的每一個像素上,通過的背光光線的多少,從而形成彩色圖像。由於液晶面板本身不能發光,因此需要LED背光光源向上打光,通過TFT來控制光線的通過來顯示圖像。如果,去掉LED背光源的還能否顯示出彩色圖像呢?

三星AMOLED屏和蘋果IPS屏對比度PK

    三星推出的AMOLED顯示技術,就是一種捨棄LED不光源的一種全新顯示方式。AMOLED是OLED的一種,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它指的是在電場驅動下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和發光材料,通過把載流子注入和複合導致發光的二極體。

    OLED發光原理是用ITO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在一定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電子和空穴分別經過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遷移到發光層,並在發光層中相遇,形成激子並使發光分子激發,後者經過輻射弛豫而發出可見光。


OLED屏與LCD屏結構對比圖

    AMOLED屏的非常薄,並且還可以的將觸摸層嵌入其中(之後要提及的In-cell全貼合屏幕技術),而且有AMOLED自發光的原理,完全可以捨棄傳統LCD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模組。因此,使用AMOLED顯示屏的手機厚度,要比使用傳統LCD液晶屏的手機薄一些。

3在變薄的觸控螢幕結構

    智慧型手機手機的發展也不過是發展了短短的15年。從手機巨頭摩託羅拉在上世紀90年代末,推出了一款名為天拓A6188的手機。作為全球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它擁有兩大第一世界紀錄:它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觸控螢幕的手機,它同時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寫識別輸入的手機。編輯相信只要使用過的智慧型手機的朋友,都多多少少的知曉觸控螢幕這個技術名詞。那麼,手機觸控螢幕技術會否影響手機厚度呢?


手機顯示屏機構圖

     從手機的屏幕結構上來看,我們大體上可以起拆分成3大部分,從人手接觸的保護玻璃往下,依次包括觸控螢幕和顯示屏。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一般來說需要兩次貼合,在保護玻璃與觸控螢幕之間進行一次貼合,而另一次的貼合則是在顯示屏與觸控螢幕之間。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由於目前使用全貼觸控螢幕技術已經成為主流,因此,只對目前主流的三種進行分析。

●全貼合技術分類

全貼合技術

    全貼合技術就是利用水膠或者光學膠把面板與觸控螢幕無縫的粘貼成一體。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全貼合屏幕主要是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 Cell和In Cell技術方案。

1.In-Cell

    I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顯示屏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功能,這樣能使屏幕變得更加輕薄。同時In-Cell屏幕還要嵌入配套的觸控IC,否則很容易導致錯誤的觸控感測訊號或者過大的噪音。目前使用In-cell技術蘋果iPhone5屏幕厚度約為2.54mm,其中In-cell技術就為屏幕厚度減少了0.44mm。


In-cell全貼技術結構圖

2.On-cell

    On-Cell是指將觸控螢幕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相比In Cell技術難度降低不少。主要應用於三星的AMOLED屏手機上,但是尚未克服薄型化。


In-cell與On-cell對比圖(僅顯示TFT-LCD結構)

3.OGS /TOL

    OGS是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意思,OGS技術就是把觸控屏與保護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護玻璃內側鍍上ITO導電層,直接在保護玻璃上進行鍍膜和光刻,由於節省了一片玻璃和一次貼合,觸控螢幕能夠做的更薄且成本更低。在有些觸控廠商的內部文檔中會用 TOL 來表述OGS ,兩者是一個意思。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技術,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

註:ITO:氧化銦,弱導電體,特性是當厚度降到1800個埃(埃=10-10米)以下時會突然變得透明,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時透光率又上升。


OGS全貼技術結構圖


嵌入式面板厚度對比 圖片來源:DIGTIMES

    通過以上4種嵌入式屏幕結構對比圖來看,去掉一塊玻璃的In-cell內嵌式全貼合技術,明顯的要比GG、On-cell和OGS三種全貼合技術方案要薄得多。

全文總結:

    手機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無論是功能上,從過去只能通話和發簡訊,到現在多任務處理、各種功能的APP的上線和各種娛樂功能。還是從硬體方面的,從過去的單核低頻率CPU,到現在的四核、八核高頻率的CPU。全部都置入這個體型纖薄的小盒子裡。從而體現了科技飛速的發展,而手機屏幕顯示技術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同時也是作為智慧型手機變得越來越薄關鍵技術之一。

正所謂,科技改變生活。我們從最早的摩託羅拉的大磚頭,到現在的蘋果iPhone6,手機屏幕的厚度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究竟是怎樣能夠實現這種極致超薄的那?這篇文章會給大家一一解答。

蘆杉

相關焦點

  • 目前全面屏手機有哪些?全面屏手機大全
    進入2017年,全面屏手機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不少手機品牌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比如,最貴的全面屏手機:iPhoneX,華為最便宜的全面屏手機:華為暢玩7X等等,那麼,目前全面屏手機有哪些?下面,給大家帶來全面屏手機大全。
  • 手機全面屏發展史,留下了什麼?犧牲了什麼?
    小編今天之所以想提一下全面屏的事情是因為今年的5G手機市場仿佛全是異形屏。大家知道的現在手機市場上的全面屏可以分為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真全面屏「雙屏,滑蓋,攝像頭升降結構,極邊全面屏」)劉海屏的鼻祖是蘋果手機2017年蘋果發布了IPHONE X。但是捫心自問蘋果這樣這樣做是為了保留自己的3D結構光。
  • OLED屏的手機比LCD屏更貴也更傷眼,為什麼高端用戶卻更喜歡呢?
    對手機硬體比較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屏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LCD屏,另一類則是OLED屏。 前者常見於中低端千元機,後者則是旗艦機的標配。乍一看OLED屏好像更高端,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
  • 全面屏手機進化史
    自從iPhone出現之後,手機屏幕也就越來越大,不過大到6英寸之後,手機便攜性就不好了。除非柔性顯示技術有了很大進展,不然未來幾年手機廠商恐怕只能在追求屏佔比上做更多的功夫,在手機整體尺寸保證便攜性的情況下,壓縮手機正面的非屏幕部分,最終達到近乎100%的屏佔比。當然,以目前的技術而言,100%還是不可能達到的。
  • 全面屏手機的演進:一部手機技術進化史
    一體結構:從底部相機到水滴這一年的10月25日,小米舉辦了一場發布會,會上除了發布梁朝偉代言的小米Note 2外,還意外帶來了概念機小米MIX,而這款手機放在當時,只能用「驚豔」二字形容。小米MIX 紅圈為前置攝像頭由於左右和上邊框做到了極窄的程度,所以在小米MIX上小米是「能省則省」,取消了聽筒、感應器,而前置攝像頭則放在了底部右下角位置,而且比一般的前置相機模組體積小了50%。這種前置相機設計一直延續到小米MIX 2。
  • 手機全面屏進化史
    ,水滴屏的技術迭代來自於兩個原因,一方面是 iPhone X 有著讓人印象深刻的外觀,所有使用劉海屏的手機都繞不開 iPhone 的影子,並且還會因為下巴沒辦法做的很窄而導致整體手機視覺效果非常的差;另一方面由於廠商自身實在沒有過多前置鏡頭的技術積累,導致了做成劉海也沒能提供額外的功能價值。
  • 拒絕被忽悠 手機屏幕材質/技術淺解析(全文)_手機_手機Android頻道...
    拒絕被忽悠 手機屏幕材質/技術淺解析    手機屏幕要想顯示出我們所看到的文字、圖像,需要的就是R(紅)G(綠)B(藍)這三原色。當然,隨著如今手機屏幕升級到2K級別,屏幕的細膩程度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只不過我們肉眼是否真能看出差異就很難說了。    當然,看到這裡你就會意識到單以屏幕尺寸和解析度來評判一款手機的屏幕好壞是有多麼片面,這些紅綠藍小亮點是基礎、但也僅只是屏幕的一部分,屏幕材質與技術同樣決定著最終你眼中呈現出的是怎樣的顯示效果。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這些正題。
  • 小屏手機在如今是否還有市場?
    iPhone SE這款蘋果手機之所以能上榜,也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關於iPhone SE2的各種消息不斷,但蘋果方面卻是遲遲沒有發聲,畢竟關於SE2之前蘋果公司也放過各自。而如今又恰逢4G和5G手機市場更迭交替,這也就導致了在11月的安兔兔iOS好評率評分榜單中iPhone SE成為了榜首。估計也是網友們希望蘋果公司能下定決心把SE2放出來吧。
  • 「真全面屏」手機的結構種類之多,讓網友紛紛點讚工程師的腦洞
    在手機行業,工業設計工程師們就是這樣神奇的存在。他們在手機造型不斷追求極致突破的旅程上,屢屢帶給消費者驚豔的解決方案。這幾年手機造型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大屏幕和大屏佔比:隨著屏幕尺寸繼續增加,工程師們必須克制住手機的重量,在有限的手機尺寸下塞下儘可能大的屏幕。所以屏佔比這件事上,手機設計者們確實只能向前不能回頭。
  • 手機如何投屏到電腦?手機有線投屏的技巧分享
    手機如何投屏到電腦?上個月我因為身體原因從一家快節奏,高壓力的公司離職了,現在在一家家具傳媒公司裡擔任短視頻運營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要瀏覽大量的短視頻,瀏覽時最好把一些爆款視頻的製作方法、構思作筆記寫下來。
  • 特效碎屏手機壁紙
    特效碎屏手機壁紙 休閒益智 大小: 3.85M
  • 全面屏手機爆發,國產手機品牌對外依賴凸顯
    全面屏手機開始成為潮流,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領導者蘋果最新發布的十周年版iPhone X也採用了全面屏,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強調全面屏創新的時候凸顯的是它們在屏幕方面對國外產業鏈的依賴。國產手機小米已發布了第二代全面屏手機小米mix2,也正是它去年發布的全面屏手機小米mix引爆了國內全面屏手機的熱潮。國產手機品牌當中vivo和華為也將隨後發布它們的全面屏手機,OPPO、魅族等的全面屏手機消息也已有傳聞。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強調以全面屏作為賣點的時候,讓人擔憂的是它們的面板供應目前均來自國外的面板企業。
  • 手機屏佔比是怎麼突破90%的?看完真相了
    全面屏手機的普及,可以說迅雷不及掩耳,並且隨著升降式前置攝像頭結構以及COF封裝的柔性OLED的出現,屏佔比越來越高,還突破了93%。很多廠商都以達到90%屏佔比為一個分水嶺,可是大家通過肉眼可以發現,不少手機邊框厚度似乎接近,但是卻有蠻大的屏佔比數據的差別,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算法上的不同嗎?
  • OLED屏與LCD屏,哪種屏的手機更適合入手呢?原來優劣勢這麼明顯
    目前蘋果、華為、小米等主流手機廠商已將OLED屏作為了高端機的標配;可以說,手機屏幕的重心向OLED屏轉移已經勢在必行了。不過大家對OLED屏是否有所了解呢?不了解也沒關係,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結構眾所周知,在全面屏還未流行的時候,我們的手機一直都是使用LCD屏幕;工藝成熟和壽命長這兩大特徵讓它成為眾手機廠商最好的選擇。不過從結構原理來看,需要背光支持的LCD面板反而複雜的多。
  • 從劉海屏到挖孔屏 全面屏手機發展史你知道多少?
    如今手機市場早已是全面屏手機的時代,90%高屏佔比、18:9以上屏幕比例、COF/COP封裝技術已經成為了手機廠商在宣傳新品時要介紹的重要參數,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選購手機時就只認定全面屏手機。我一直都關注著全面屏手機,從劉海屏到挖孔屏,它的發展歷程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
  • 安卓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安利3種手機投屏的解決技巧
    手機投屏看似是一個非常小的功能,但它卻又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當我們在手機上看電影嫌棄屏幕小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投屏功能把手機投屏到電視上,不僅能夠增加自己的觀影體驗,還可以與家人一起在大屏上看電影。那安卓手機怎樣投屏到電視呢?
  • 為什麼兩塊屏幕的手機更便宜?
    英寸屏幕;更騷的是正、反面各有一套生物識別模塊,主屏屏幕下有指紋識別,背面副屏攝像頭陣列有 ToF 模塊作臉部識別,無論哪一面拿起手機,都能直接解鎖,一臺手機能當兩臺用。 vivo NEX 雙屏版用的也是典型的三明治結構機身,上下兩塊玻璃面板都用的是 2.5D 邊緣過渡工藝
  • 手機屏幕是A屏好還是LCD屏好?
    現在的手機屏幕大至分為兩類,一種是AMOLED屏幕,一種是LCD屏幕,這兩種屏幕大家都喜歡哪種呢?AMOLED屏幕也就是常說的OLED屏幕,也就是a屏,現在市面上最廣泛運用的是LCD液晶屏幕,LCD屏幕與AMOLED屏幕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LCD是不發光的,他要靠液晶下面的燈來發光,AMOLED屏幕是可以自己發光的,舉個例子OLED屏幕每個像素都是一個小燈泡,而LCD屏幕是一個整的燈泡。
  • 全面屏手機的終極進化模式,vivo率先實現
    提到全面屏手機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十分的熟悉了,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蘋果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機型iPhone X,隨後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vivo通過全面屏vivo X20系列敲開了國產手機全面屏新時代的大門,從此之後全面屏設計就得到了迅速普及。
  • 手機怎麼投屏到牆上
    手機可以通過連接投影儀實現投屏到牆上。如果是智能投影儀,那麼只要將手機和智能投影儀處於同一區域網下,然後在手機中通過無線同屏功能,連接投影儀後即可將手機畫面通過投影儀投屏到牆上。  方法一:傳統投影儀連接手機  準備一根MHL線,一頭連接手機接口,另外一頭連接投影儀的HDMI接口上,將投影儀的信號源選為高清信號(HDMI接口輸入),輕鬆實現手機有線同屏到投影儀上。  方法二:智能投影連接手機  通過無線同屏,將手機視頻投影到智能投影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