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朝聖者的踩踏事故,其實是一個流體動力學問題

2021-01-21 界面新聞

麥加是伊斯蘭教的「天方」。它在《古蘭經》中的神聖性,足以在某年讓全球300萬穆斯林,成群地湧入一片面積不到760平方米的河谷低地,肅穆地站在約15米高的「克爾白」天房周圍祈禱。

因此,每年的麥加朝覲總會釀成慘劇。今年的9月24日,麥加的踩踏事故目前至少造成了717人死亡。此外,踩踏事故也會發生在瓜地馬拉城的足球比賽、杜伊斯堡的電子音樂節和上海外灘的跨年活動。

實際上,這種全球性的公共安全問題,部分誘因還是一些物理學原理,更準確地說,是流體動力學問題。

2014年12月3日,上海外灘發生了踩踏事故【1】我們一起組成了「湍動」模式

一切皆因「某種狂熱」而起,所有的人都要前往或是逃離同一個目的地。所以,人群的移動是單向的。統一的單向移動通常不會出現問題,直至遇到障礙物,像是窄門或是急轉彎。

這時,人群很可能會發生「湍動」。前面的人會一下子轉向,後面的隊伍就開始失序;後面的人等急了,就會找別的出路,人群往往會迅速分流。

這次麥加的踩踏事故,就有「湍動」的情況。麥加附近的米納地區,人們沿著兩條不同方向的街道行走,在十字路口相遇,成了彼此的障礙物。況且,米納地區搭滿了帳篷,本身公共空間就十分有限。

【2】我們容易在人頭「湍動」的合力前倒下

如果人群整體處於恐慌狀態,「湍動」會非常致命。研究表明,6至7個人往同一方向持續衝撞,在某些情況下,施放的力量能掰彎鋼製欄杆。這點,每天擠地鐵的上班族肯定深有體會。

擁擠的紐約地鐵

假設所有人都朝不同的方向擠,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那麼都朝同一方向,就會形成一股很大的合力,讓倒地的人受盡踐踏,讓力氣小的人被壓到窒息。據調查,踐踏致死的人在胸部會受到約6.4磅/平方英寸的壓力,都快接近標準大氣壓的一半了。

「人人都挨得很近,這時人群的密度就會過高,任何微小的移動,都會對鄰近的人體造成壓力,」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研究「人群動力學」的專家Dirk Helbing表示,「你置身於混亂的作用力中,失衡倒地,就會在人群中打開一個缺口。」

「你旁邊的人失去了反作用力,就會連續地倒在你身上。」

【3】我們會不自覺遵從那些協調步速的設計

接著,倒地的動作會向外擴散,但不會每個方向都受到影響。根據德國科學家Dirk Helbing的模型,行人會本能地繞開障礙物,包括其他路人,好讓自己趕緊到達目的地。

這種低密度的狀態不會形成人群。這時,你就好像一小股順直的層流,在平坦而光滑的河床上快速流動。

Helbing表示,如果密度增加到每平方米5至10人,情況就會起變化。前面的行人不得不放慢腳步,走走停停。後面的人也只好跟著,於是,前面就成了後面的阻礙。這種效果就好比河流泛起了一圈圈的波浪。

人頭攢動的朝聖之路

很快地,人群的「集體無意識」流動變得更加自然、協調。人群動力學指出,設計人行道、步行街等通道時就要考慮,怎樣根據人的步速,使得無意識的人群沿著某一方向,不自覺地走成一排。

命令式的提示,反而會擾亂秩序,形成「湍動」。

【4】我們其實還沒有適應茫茫人海

既然有了厚厚的肉牆,人群面對災難為什麼依然脆弱?

從粘液菌、鳳尾魚到燕八哥,許多生物都能在集合時做到井然有序。美國普利斯頓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Iain Couzin認為,這些集群行為的經典模式實際上和某種數理特徵有關。

井然有序的魚群

「當我們看到協調的鳥群、魚群的時候,這些數理特徵起到了一定作用,」Couzin說,「不幸的是,我們已經喪失了這些特徵。」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進化出有效組織大規模人群有序運動的能力,而是更適應家庭式小組的生活。

人類看似習慣在擁擠的都市居住,其實大腦的整套生理機制還沒準備好。「我們無法從本能上自如地應對這種多人情境,」Couzin說。人類可以遵循集群行為的經典模式——實踐更多Helbing關於人群動力學的設計,讓前面的行人不自覺地規範後面的隊伍。

而Couzin認為,有時周遭的環境並不是多可怕,但一個人的恐慌情緒還是會快速散播,引起「強烈的集體反應」,因此,光靠通道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請移步界面網站首頁(http://www.jiemian.com/),並在微博上和我們互動,調戲萌萌噠歪樓菌→【歪樓-Viral】(請猛戳這裡)。

你也可以關注樂趣頻道的微信公眾號【歪樓】:esay1414

相關焦點

  • 盤點世界各國曾發生的嚴重踩踏事故
    當地時間9月24日,在距離麥加東部5公裡處的米納發生朝覲者踩踏事故,到目前為止,事故已造成逾700人遇難。據沙特當局介紹,踩踏事故發生在「石擊惡魔」的儀式上。據悉,這種儀式是朝覲者用石頭對著一面石牆猛砸,以示驅散惡魔。但隨後儀式發生混亂,引發了此次踩踏事故。  為何朝覲期間踩踏意外頻發?
  • 西媒分析穆斯林為何要到麥加朝聖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西媒稱,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朝聖是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之一。大多數穆斯林會在傳統的宰牲節之前赴麥加朝聖。在清真寺中,朝聖方向由一面牆代表,而這面朝向麥加的牆上總是設有聖龕。所有朝聖者都要圍繞天房7圈,並觸碰黑石,舉行繞行禮的儀式。距離此地7公裡的地方就是米納帳篷城,朝聖者在這裡過夜,第二天一早邊開始攀登阿拉法特山。先知穆罕默德升天前在這裡進行了最後一次講經布道。報導稱,朝聖者要在下午到日落前在投石驅邪橋上,對著象徵魔鬼的石柱扔石頭,接下來一天回到米納帳篷城。
  • 穆斯林的麥加朝覲之路
    雖然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都是固定的,但由於伊斯蘭曆是陰曆,每年只有354天,對照公曆每年都差11天,因此每3年就會有一個月的誤差,所以伊斯蘭曆的12月在每年的公曆時間都不一樣,有時在春天,有時在冬天,以公曆計算大朝覲的時間每年也有不同。
  • 昆明小學踩踏事故細節:海綿墊翻倒引踩踏 老師墊子下抱出10多個學生
    昆明小學踩踏事故最新消息:26日14時30分許,昆明市明通小學發生踩踏事故,已造成學生6人死亡、26人受傷。26日17時許,昆明市盤龍區副區長陸佳向媒體介紹:當天學校預備鈴打響後,學生從午休樓下樓時發生踩踏事故,主要是一二年級學生,所有受傷學生都已送到醫院,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 流體動力學NS方程的哲學缺陷
    最後乾脆就是把流體動力學運動看成是一個統計學現象,從而,在哲學上是對其原出發點NS方程的否定。對於固體變形,整體的平移、轉動對應變沒有貢獻,從而也對應力沒有貢獻。這基本上是把運動中的固體等價於靜止的固體,哲學上認為:整體的平移、轉動對局部變形沒有貢獻。這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近似意義上)。但是,對流體這是明顯的無法接受的。
  • 螺杆機械設計及三維流體動力學分析技術沙龍
    本次技術探討會聚焦於螺杆機械的熱力學預測和三維流體動力分析應用。眾所周知,螺杆機械轉子型線設計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使得藉助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螺杆機械三維流體數值仿真的研究十分有限,幾乎無法獲得有效的三維流場的數值預測結果。
  • 平常的蒲公英,科學家卻用流體動力學,尋找蒲公英棒的最佳排列!
    平常的蒲公英,科學家卻用流體動力學,尋找蒲公英棒的最佳排列!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特恩特大學和比薩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流體動力學方程來尋找蒲公英中棒的最佳排列方式。在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研究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其研究及其成果。
  • 微軟鄭宇再談「上海踩踏事件」,用時空殘差網絡解決公共安全問題
    他在微博上稱這是兌現了「上海踩踏事件」後的承諾。本文結合鄭宇演講和論文,介紹該項目訓練數據獲取及整合、如何融合外部因素和時間空間相關性、為什麼選擇深度殘差網絡等方面,並且討論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本,以及深度學習對其它社會公共問題的解決方案。
  • 發現石墨烯「聲子」流體動力學、高溫熱導率和第二聲現象!
    載流子之間大量的動量守恆碰撞,可以導致絕緣體中的聲子和金屬中的電子的流體動力學流動。 但物理學家發現了第二聲的證據,這是聲子流體動力學的表現,在石墨中的溫度超過100K(與理論預期一致)。在結構上,二維石墨晶格包含強層間sp2共價鍵和弱層內van der Waals鍵。
  • 科學家解析不同生物反應器流體動力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這些不同的方法產生了不同的流體動力學,致使實驗室成果升級到工業規模非常困難。 一個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將針對攪拌式生物反應器的分析技術應用於軌道搖晃生物反應器(OSB)的流體動力學分析,為兩者架起了橋梁。通過粒子圖像測速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測量結果結合起來,該團隊重建了OSB流動的三維模型,並且明確了OSB內擬序結構的關鍵特徵。
  • 為什麼每個設計工程師都需要了解計算流體動力學
    正如您可能聽說過的那樣,Creo 5.0 包含全新的 Creo Flow Analysis 擴展包,這是一個完整的計算流體動力學 (CFD) 的解決方案。對於許多設計工程師來說,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使用可以準確地查看液體和氣體在 3D CAD 模型內部及周圍流動情況的工具。
  • C4D插件NextLimit RealFlow Cinema 4D 2.5.2 0075流體動力學模擬...
    C4D插件NextLimit RealFlow Cinema 4D 2.5.2 0075:RealFlow是由西班牙Next Limit公司出品的流體動力學模擬軟體。它是一款獨立的模擬軟體,可以計算真實世界中運動物體的運動,包括液體。
  • BCST頭薦骨動力學療法,感受組織、流體和潛能
    近30年來, 富蘭克林 希爾斯(Franklyn Sills)和Michael Kern(麥可•科恩)等致力研究與推動顱骨生物動力學的療法,源於創始人薩瑟蘭後期對生命原始呼吸體驗總結及研究,BCST確立了以生物動力學為原則,治療師專注於系統固有的生命原始智慧,體現「生物動力學」是如何控制、協調我們人體的健康及其潛能,強調以中立的角度保持傾聽覺察,不用任何外力甚至連用力的意識都沒有,以組織節律為基礎
  • BMC Anesthesia新欄目·大蒜烯與癌細胞·大腦類器官與流體動力學...
    大腦類器官與流體動力學研究 | BMC系列摘要在Capella-Monsonís等人的綜述中,作者討論了粘連形成過程中所涉及的分子通路以及限制粘連的方法的最新進展。預防粘連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機械屏障、抗粘連劑和物理療法。儘管已經開發出了許多產品和方法,但是我們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來設計出新的療法並改善現有療法的功效和安全性。
  • 穆斯林的麥加朝覲(第二屆)
    第2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3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4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5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6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9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第10頁:穆斯林的麥加朝覲
  • 流體動力學可以給出解釋
    通過深入研究文獻,很明顯發現流體動力學幾乎與這場流行病的每一個方面都有交叉。飛沫液滴是如何形成和攜帶的,它們是如何感染他人的,我們用來治療這種疾病患者的呼吸機,甚至是像口罩這樣的預防措施,許多這些問題最終都與液體流動有關。 為了幫助激發這方面的新思維和研究,研究人員對已知的COVID-19流體動力學及其尚存的問題進行了概述。該報告發表在《流體力學雜誌》上。
  • 刺客信條奧德賽朝聖者套裝在哪裡
    《刺客信條奧德賽》中的朝聖者套裝想要獲得就需要開五個寶箱,這五個寶箱分別在阿爾戈利斯地區,阿哥斯的阿克羅波利斯、拉科尼亞地區,雅典娜神廟、馬利斯地區,金弓女神廟、阿提卡地區,埃萊夫西斯泰勒斯臺裡昂神廟、墨薩拉地區,布裡託瑪耳提斯神廟。
  • 錢學森導師發現的神秘流體現象:卡門渦街
    這是一次試驗中的偶然發現馮·卡門曾經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任助教的時候,監督學生做了一個很簡單的試驗:一個流水槽裡面放了一個圓柱體,然後讓流動的水流流過這個圓柱體。試驗很假單,但是做試驗的時候發現了很大的問題:水流流過圓柱體的時候,圓柱體居然不安分地振動了起來。
  • 蘇萊馬尼葬禮發生踩踏意外
    蘇萊馬尼葬禮踩踏意外已造成56人死亡  當地時間1月7日,蘇萊馬尼的葬禮在其故鄉克爾曼市舉行,當天數百萬人參加送葬,由於人多擁擠發生踩踏意外,截至目前事故導致56人死亡,213人受傷,死傷者大多為前來參加送葬和哀悼的群眾,傷者目前已被陸續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 首次觀察到流體共振頻率的穩定環面!渦環的動力學由外圍結構主導
    在自然界中,有幾個這樣的渦環的例子,包括潛水員或海豚產生的水下氣泡環,煙環和人類心臟中的血環,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埃裡克·法爾肯(Eric Falcon)表示:儘管已經證明,渦環的動力學由其外圍的大型結構主導,但控制它們出現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