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能源部長:距離度過疫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和印度石油需求...
2020-11-18 11:00:20來源:FX168 沙特能源部長中國和印度石油需求的復甦是「近期樂觀的理由」。第二波疫情正挑戰OPEC+再平衡的能力。OPEC+必須準備好根據市場需求採取行動。疫苗研發進展對油市來說是最大的緩解因素。
-
印度已探明石油儲量只能用到2016年
新華網新德裡12月2日專電(記者江亞平)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2日說,如果印度不能繼續發現新的油田,那麼目前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只能用到2016年。 艾亞爾在議會下院的發言中說,截至到2004年4月1日,印度的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6.6億噸。
-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2.9%,近年最...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不忘初心,為當下的思考與判斷提供客觀可靠的數據支撐,期待通過啟發公眾討論,推動能源轉型,為低碳,卓越前行! 根據我們匯總的數據,全球能源消費和使用能源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在2018年的增速達到了自2010/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與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加快轉型的目標背道而馳。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董梓童)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數據顯示,有逾3.5億美元的款項擬用於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撥款數額最高。在發布預算報告時,印度財政部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還特別建議,加大大規模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並提議先在政府所有土地上進行「試驗」。同時,她還明確表示,未來印度將關閉高齡、高排放的火電廠,並將該部分閒置土地另做他用。
-
熱點評論 l 英國石油(BP)在全球石油需求方面錯在哪裡?
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石油需求可能永遠不會回到2019年的水平,有關石油峰值的舊理論似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就在人們消化英國石油能源報告之際,歐佩克(OPEC)公開報告表示,將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下調40萬桶/日,預估平均需求減少950萬桶/日,此前預估減少910萬桶/日。
-
英媒:印度本月將超越中國成液化石油氣最大進口國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英媒稱,印度本月料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國,因為印度在國內推動居民在做飯時採用液化石油氣替代柴火和牲畜糞便。據路透社網站12月27日報導,湯森路透Eikon的船運數據顯示,12月運往印度的液化石油氣將達到240萬噸,首次超過最大進口國中國230萬噸的進口量。報導稱,在印度實施的將能源帶進家庭的計劃推動下,印度的液化石油氣購買量從2015年初的每月僅僅100萬噸激增。「印度的增長令人吃驚。
-
天風證券:化石能源需求峰值何時到來?
而未來交通運輸需求的增長將逐步放緩,原油需求的增長將更多依靠化工需求來帶動。根據IEA,原油需求增速從2000-2017年的1.1%下降到2017-2040年的0.4%。化工需求的增長主要與宏觀經濟增長有關,雖然全球的塑料回收率在不斷提升,但也難以抵消人們對於塑料製品的消費增長。交通領域雖然整體的需求增速在下滑,但是其中的結構有所不同。
-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能源格局
不過,情勢正在發生著變化伊朗宣布以歐元為石油交易的結算貨幣,希望藉助石油和歐元挑戰美元的統治地位。委內瑞拉也在考慮以歐元為出口石油的計價貨幣。俄羅斯設立以盧布作為油氣交易定價貨幣的石油交易所,宣布實行盧布可自由兌換。伴隨一些國家逐漸放棄石油交易美元計價的機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制正在經歷劇變。歐元和日元正在動搖其霸權地位,巴西、印度和中國也準備讓各自貨幣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發揮更多的作用。
-
世界環境日 | 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終極方案竟是中國提出的,卻被印度「抄襲」了
如果將中東地區低價的清潔能源輸送到歐洲極具競爭力。 這與化石能源時代全球能源格局相仿。在化石能源時代,油氣和煤炭主要通過海運和陸運。對應著,清潔能源時代因為無法大規模存儲電力,必須依靠遠距離電網進行輸送,沒有其他選擇。 這要求必須推動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即清潔能源+特高壓+智能電網。
-
全球一次能源格局分析
未來,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能源資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複雜;同時,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汙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面對以上挑戰,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趨勢發展。
-
地方力量崛起:中國的省,印度的邦②
古吉拉特邦從中東進口石油,提煉後分銷全印度和亞洲各地。馬哈拉施特拉邦製造業發達,產品包羅萬象,上至汽車,下至化學品。該邦首府孟買擁有眾多工廠和港口,同時是印度金融和影業中心。 往東1000 多英裡,泰米爾納德邦對外出口則主要依賴東南亞市場,產品銷往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國——散居東南亞各國的泰米爾人堪稱聯結該邦與東南亞的紐帶。
-
2040年全球核電量將增長約46% 中國印度主導93%淨增長
(IEA)的數據,到2040年全球核電量將增長約46%,其中淨增長的93%將來自中國和印度。2016年至2040年全球核電量預計淨增長印度和中國將推動世界核電生產的增長,因為這兩個發展中國家都是世界能源的最大消費國,雙方都在推動各自的國家核能計劃。
-
化石燃料的時代或將結束 石油出口國訴諸綠色能源
2015年12月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減排協議後,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其他石油出口國正在對其內部的能源政策進行改革,尋求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發電的能源。改革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是為了降低這些國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石油國家更願意將其化石燃料出口,而非只供國內使用。
-
2019年全球發電量超過27萬億度,那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呢?
展望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今年全球發電量有可能「由正增長,變成負增長」。2019年美國的發電量約為4401.3TWh(超過4.4萬億度電),同比下降1.3%,佔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下降至16.3%,佔中國發電量的比例也下滑至58.66%。由於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的佔比已超過81%,而製造業縮減至11%。這使得美國經濟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是越來越少,對電力的需求度變得不再「迫切」。
-
中國2019年進口石油超5億噸!是印度的2倍,美俄沙3國欲加大供應
通過換算,中國的日均石油進口量達到了1012萬桶,這一水平不但超過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國美國,還是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印度的2倍還多。圖片來源:子圖網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屢創新高,一方面意味著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旺盛活力,另一方面也導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
-
經濟縮水嚴重、失業率高企,印度富豪的財富卻增加了三分之一
截至2020年4月,它的籤約用戶超過了4億人,將其他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這4億用戶成為安巴尼的新財富增長點。「數據是數字時代的石油」,安巴尼深諳此道。他高調反對外國科技公司在印度的「數據殖民」,毫不避諱打造網際網路帝國的野心。
-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天然氣消耗量預計將下降4%
2019年增長超過2%之後,由於Covid-19大流行減少了全球經濟體的能源消耗,全球天然氣使用量將在2020年下降約4%。但是,由此產生的低汽油價格以及氣候政策將促進從其他汙染更大的能源(例如石油和煤炭)進一步轉換為天然氣。
-
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現狀報告2018
在全球經濟強勁和世界一些地區供暖和製冷需求增加的推動下,2018年全球能源消費增長几乎是2010年以來平均增長率的兩倍。在天然氣的帶動下,所有燃料的需求都有所增加,而太陽能和風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電力需求的增加是能源需求增長的一半以上的原因。能源效率的改善乏善可陳。
-
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六,也算是石油開採大國了,那印度、美國呢?
全球有200多個國家,中國的石油開採量穩居全球第六,這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而且中國的頁巖油儲量也很大,相關開採技術正在「攻關」,部分地區已經正在試開採——展望未來,中國的石油產量還有再度擴張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在全球也算是開採大國了。
-
能源業高管相信需求復甦即將到來,但行業波動性仍將持續
國際能源署(IEA)此前曾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降幅將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後降幅的七倍。大多數分析師則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危機前每天1億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