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石橋鋪
仍然是坡區最有生活氣的地方
石橋鋪是個神奇的所在,最早以前,它屬於沙坪垻區;再後來,它屬於九龍坡區;接著,它屬於高新區;現在,它又重回九龍坡區的懷抱,算是情況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
除此之外,每個重慶人對石橋鋪都有一些印象:老街、殯儀館、渝州交易城、電腦城、夜市……
在石橋鋪輝煌的時候,以前也經常逛,不過現在嘛,基本就是路過了。上次去渝州交易城走了一圈,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新鮮,所以這次我準備再探石橋鋪,說不定還會有意外之喜。
01
重慶主城的交通要道
很多人曉得石橋鋪都是從路過它開始。以前公交公司的2路電車還會從沙坪垻經過石橋鋪一路貫穿至解放碑,老一點的重慶人應該都曉得。
現在嘛,石橋鋪依然是條交通要道,左去是石小路,到小龍坎沙坪垻;下走是石新路,可去新橋、歌樂山;右去是石楊路、楊家坪;上面走是渝州路,經歇臺子、大坪、肖家灣、鵝嶺、兩路口,直至解放碑。
石橋鋪跟陳家坪相鄰,站在陳家坪天橋上,能把石橋鋪看個大概。
兩條車道涇渭分明,從這頭堵到了那頭,看不到邊際。不過堵也不怪它,陳家坪是老成渝高速公路的起點口,再加上石橋鋪又是條重之又重的交通要道,哪天要是早高峰不堵車了,那才會跟太陽從西邊升起一樣讓人驚掉下巴。
下了天橋,直接就能見到陳家坪長途汽車客站,它曾經是重慶最大的汽車站之一。那時候重慶走區縣,區縣走重慶,大多數都在這裡過路。像重慶汽車站、龍頭寺汽車站、四公裡汽車站,都不如一個地盤不大的陳家坪汽車站。
在火車跑不贏汽車的時候,陳家坪汽車站的成渝大巴車票,更是一票難求。人來人往,這裡成功開啟了無數人來主城的追夢之旅。
如今的陳家坪門口人少了很多,動車和高鐵的普及,讓本來熱鬧的陳家坪也開始變得安靜起來。
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門口,不論何時都有人舉著牌牌吆喝拉客「老師,去哪裡嘛,XXX走不走,上車就走」
進去汽車站裡面逛了逛,人還是有一些,但不多,知道以前想在汽車站找個下腳的地方都難,更莫說能坐上休息了。
現在交通便捷之後,大家更多的選擇就是高鐵了,來坐汽車的自然就減少了。
02
石橋鋪曾經的繁華滄桑
汽車站往前就是富麗大酒店,它應該是重慶最早的一批四星級酒店了。
汽車站附近有酒店不奇怪,但這酒店的年歲確實挺長的,自我懂事以來,它就在這裡紮根了,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周邊的商業都不知道變化了多少輪了,它還堅守在原地。
富麗大酒店旁邊就是石橋鋪機電市場。這也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市場了,環境設備設施都有點舊了,看設備品種還是很豐富的:電線電纜、傳輸帶、水泵、燃氣有、發電機、五金配件,應有盡有。
再往前走就是正經的石橋鋪地界了,這條路上的商鋪都在風水輪流轉,唯有那中國工商銀行、永輝、新世紀超市在這裡屹立不倒。
兩大超市坐鎮在此,時不時就要搞搞優惠活動,倒也方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裡面的東西可以說是物美價廉,生活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其他商鋪倒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鴻星爾克、海瀾之家、三福……比較意外的是竟然看到了以純。
讀書時期很多人都會在以純買衣服,現在倒是一次都沒踏足過了,而且漸漸也找不到店逛了,原來在不經意間,它就這麼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裡了。
以純旁邊有個小的入口,是萬昌商住樓的通道。
樓下張貼欄貼著密密麻麻的招租信息,價位大多數也在300-600元之間,如果是在石橋鋪附近上班,對環境又沒有太高要求的話,這裡倒是個不錯的中轉站。
石橋鋪這個美星飾界女人街看名字應該跟南坪的美星飾界女人街同出一源,以前都是很火爆的地方。
從外面看就是個大型的2元店,日用品、小飾品還是比較豐富,閒來無事倒也可以去看看。
遠遠看去朋來招待所的房子很有年代感,雖說現在都升級換代成酒店民宿了,但早在80、90年代,這類招待所小賓館隨處可見,大家往來也全靠這裡落腳。
再回到50、60年代的時候,招待所可都是貴賓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石橋鋪曾經的老街,以前它是成渝地區重慶城出城的第一個驛站,也是最早川藏線汽車兵駐地,有過抗戰紀念碑,也有過老街牌坊。
現在老街已經變成了華宇老街印象,這裡也有過輝煌的歲月。街道裡面的美食多得起堆堆,雖說比不上科園四路,但人氣也是爆棚,有不少人都慕名前來打卡美食。
石橋鋪有很多充滿年代感的房子,不過因為常常都挨在一起倒也不打眼。這幾棟房子倒也獨特,周圍都是高樓大廈,獨留出它們這幾棟在這裡就顯得有些遺世獨立。
走到紅育坡,一外老校區就在這裡面。以前讀書的時候,一外不像138那樣如雷貫耳,但它絕對是重慶重點中學裡面的一個特殊存在。
在重慶大多數家庭還沒開化的時候,一外可以稱得上是「貴族學校」系列。
石橋鋪吃的很多,去了大家經常推薦的黃米線。他家的標配就是一碗雞汁米線,再加份豬肝,配上它家單獨小碗的白菜,一口米線一口湯,一夾菜一口肉,快活似神仙。
石橋鋪的美食一點不缺,科園四路現在就是石橋鋪美食的代表。老火鍋、燒烤、江湖菜、大排檔……在這裡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市井味道!
眼鏡燒烤、南方鴨腸王、樂山姐弟缽缽雞、江二娃……光是聽到這些名字,嘴巴都流口水了,沒得個超大的胃,在這裡肯定是要吃到扶牆了。
黃米線旁邊就是京西醫院,以前這裡叫西京醫院,更往前推,這裡曾是一棟大樓,叫晨光百貨。記憶最深的就是裡面有個很大的四驅車軌道。
京西醫院對面就是躍華商場,躍華商場也是重慶的老牌商場了。
小時候對商場的概念就只有重百、新世界、躍華這幾個概念,只不過重百、新世紀大家都還在逛,而躍華卻是基本聽不到它的聲音了。
走進去逛一逛,比我預期中好一些,目測了一下,至少有60%的店還在營業的。
石橋鋪商場多地上地下都有,人流量也就比較分散了。也正因如此,很多商場想要招商就不太容易,沒有品牌效益,逛得人也就更少,一輪又一輪的循環,不知道何時能到頭了。
重慶彩電中心了也設在石橋鋪。作為重慶人,以前小時候守著電視看,除了卡通頻道,最愛看的就是重慶電視臺了,出品的《生活麻辣燙》、《凡人有喜》、《天天630》這些節目看得人直呼過癮。
彩電中心附近的彩電面也是也成為了一家網紅店,之前跟重慶衛視合作過一個欄目《麻辣麵對面》,因為節目裡有曾志偉的加入而讓這家店名聲大噪。
店門口還掛著老闆跟曾志偉的合照,當時的《麻辣麵對面》節目推薦了重慶30家小麵店,而彩電面讓人尤其印象深刻。
忍不住又來了一碗彩電面,味道果然名不虛傳,是正宗的重慶小面味道,而且麵條爽滑,很入味。
在石橋鋪還有個渝高公園,也就是以前的金果園,可惜因為裡面在升級,所以沒能進去逛一逛。
倒是公園門口,有一群叔叔嬢嬢們跟著音樂跳著舞,原來這裡是中年人「耍朋友」的天堂。大家聚在一起擺龍門陣、打牌,這就是中老年人過的退休自在生活,還有N多年才退休的人只有羨慕的份了。
渝高公園旁邊有棟樓,有種上海弄堂的感覺,頂樓還有鴿子從飛出,落在地上的鴿子倒也不怕人,哪怕你從它身邊經過都毫不在意,連翅膀都不帶飛一下的。
後面才發現這樓原來是家酒店,環境還真不錯,一路走來,石橋鋪的住宿是真的挺多的,走哪哪都有,什麼價位的都有,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所需。
石橋鋪這些年很多地方都在改造,施工方恰好也圍擋住了大半個馬路,也就導致了車只能跟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往外流。
怪不得已經10點多了,馬路上還是那般堵。星光匯地下通道橫跨整個石楊路,有了它確實比以前方便多了。聽說這個通道「個性十足」,裡面描繪了石橋鋪從明清至今的文化脈絡、人文風貌和社會變遷,像雙孔石橋、商旅古道、渝州賓館在這裡都能找到她們的影子。
從另一個地下通道走到對面,出來就是雨林商都。
雨林商都這也算是石橋鋪的老牌商場了,是當時石橋鋪購物界的「扛把子」,好幾層都是買衣服鞋子包包的,現在主要是做底商外圍一圈的生意。
在通道裡面發現有個生鮮農貿集市可以趕場,據說也是雨林商都旗下的。趕場能選的日子也多,每逢3/6/10/13/16/20/23/26/30都可以去看看。
進去瞅了一眼,場子還是有那麼大,但可能是我去得太晚了,沒有趕到熱鬧的時候。有沒有來逛過的集美,說說這兒有什麼值得買的嗎?
03
石橋鋪電腦城被譽為「重慶版矽谷」
這裡有一個重慶人都抹不掉的記憶那就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電腦城了。石橋鋪之所以人盡皆知,多半原因是因為它。
石橋鋪電腦城曾是全重慶第一家數碼產品聚集區,也曾被看做是「重慶版矽谷」。相信至少有90%的重慶人都來這裡買過手機配過電腦。
估計是因為門口站了城管叔叔,路過電腦城門口時並沒有聽到熟悉的「老師,買撒子嘛,進來看哈撒!」「老師,XXX筆記的本電腦要不要,先進來看哈嘛,我們都有」的聲音。這麼安靜,反倒不像是石橋鋪的風格了。
不過當你踏足裡面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之前的安靜氛圍感絕對是錯覺。馬上就有穿著各種衣服的人向你走來,好似眾星捧月般把人給團團圍住,只好連忙擺手說不需要。
都說紅鼎國際魔幻,我倒覺得石橋鋪電腦城也很魔幻。
每一層樓都自成一派,負1樓手機、1樓品牌電腦、2樓數碼、3-4樓組裝、耗材。他們這個扶梯也極具特色,感覺王家衛可以來這裡拍一部電腦城版「重慶森林」了。
逛了小一會兒,發現維修手機和電腦的人,比購買產品的用戶多得多,而那些標榜著「高價回收」、「批發」、「售後服務站」的店也更加受歡迎。
現在電腦城的老闆們也基本都轉戰電商微商去了。雖然石橋鋪電腦城的盛名不再,但是真要問哪裡的數碼裝備最齊全,除了網上,恐怕也只有這裡了。
曾經風光無限,承載著一代人青春的石橋鋪數碼廣場就這麼變成歷史,只能留下一片唏噓。
石橋鋪街邊最常見的就是這種流水鋪,主要是回收舊手機和貼膜。不過以前這類攤販都是排排坐,現在是走走停停才能看稀稀拉拉1,2家。
往百腦匯方向走,就看到了這奔跑的飛人雕塑。看來是想把這裡打造成電子競技的特色街區呀,連道路上都寫上了關於電競系列的知識,這很符合石橋鋪的定位,期待它的未來發展。
旁邊不遠處就是1號線,預計在今年春節前,5號線石橋鋪至跳蹬也會開通,以後這邊的交通也會更方便了。
重慶第三設計院家屬區都在掰掰車連著的坡坡裡面,當時重慶的高端人才很多都住在這個大院裡面。
直到現在,很多人住了10多年都捨不得搬走,畢竟在石橋鋪生活是真的方便,啥配套都有,物價也低,大家在這裡生活幸福感也很強。
石橋鋪還有中國石化公司,外觀看著就很有年代感,一下子穿回了80/90年代,妥妥的國企,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能進這種單位都是種本事了。
04
渝州交易城宛若一個神仙市場
仁悅天地的背後一直走就是渝州交易城,它簡直就是個神仙市場:五金批發、農副產品、服裝百貨、糧油……裡面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每一個人的日常所需在這裡都被安排得巴巴適適。
從渝州交易城出來,有很多在門口等著做活路的師傅。一個箱子,一塊招牌就是他們全部的裝備,走哪都帶著。
作為匠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手的好本事,修沙發、通下水道、拆牆、封頂……只要有人光顧,馬上就能抄傢伙走起,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如果說之前走的那條街道是重慶老城的味道,那現在走的這邊,就是新城的氣息。一條馬路隔開了兩種生活,一邊是人間煙火氣,一邊是商業聚集地。
05
石橋鋪的新城
新修重建的這邊地方寬敞了,視野也開闊了,各種商場林立熱鬧非凡。
悅秀城目前還處在招商的階段,奧斯卡KTV、國美已經有了,想必以後這裡肯定會成為日後周邊人群扎堆消費的地方。
石橋鋪很多地方都經歷了拆遷重建,仁悅天地就是在啤酒廠舊址上修建的,幾十年前重慶啤酒,山城啤酒都出自於此。
當年石橋鋪地區應該算是重慶輕工業數一數二的好地方,除了啤酒廠,像鐘錶廠、熱水瓶、針織廠、橡膠廠……全部都在這裡扎推。現在沒有了老城的味道,更多的商業的氣息。
仁悅天地的情況要好一些,吃喝玩樂購物在這裡都能找到,牌子雖然不算特別齊全,但也不會短缺。
最近石橋鋪的好吃街也開在了這裡,進去瞅了瞅,美食還真不少:黃燜雞、小碗菜、黑眼熊壽司、泰熙家、懷糧生煎……應該還在陸續招商中。石橋鋪的好吃狗兒們,這下又有地方吃喝了。
隨意找了棟樓,攀上天台,整個的石橋鋪城景都一覽無餘,全數盡收眼底。
這一趟下來,我感觸最多的就是石橋鋪的生活氣息確實十分濃鬱。大家都說石橋鋪「髒亂差」,但是現在到這裡來卻看到了石橋鋪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街道乾淨整潔了不少,各種地下通道、軌道交通的加入也顯得更加方便,新晉的仁悅天地、好吃街也給這裡注入了不小的活力。近些年來的石橋鋪也在悄然蛻變,利用自身的數碼IT優勢打造了世界電子體育特色街區...
期待它能早日完成蝶變,讓大家再次刮目相看!
原標題:歷經滄桑的重慶石橋鋪,依然是坡區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