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城石橋橋面有化石?專家判斷距今約有4.5億年

2021-01-16 瀟湘晨報

大學城石橋橋面裡有化石?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古生物學家白志強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老師白若晶在深圳大學城校園發現了十餘塊三葉蟲化石。

白教授告訴記者," 這些化石埋藏在大學城兩座石橋的橋面石板裡,由於石板表層剝落而外露。對比化石與其圍巖外觀,顏色和紋路皆不同,進一步觀察會發現它們的材質和構造也都不同。"

" 圍巖的材質是薄板狀泥灰巖,具體來說是由純淨海水形成的淺海灰巖。而嵌入其中的化石呈乳白色,是遠古動物骨骼鈣化的結果。" 白教授初步判定,這些化石是三葉蟲中的王冠蟲殘骸,生活在距今 4.5-4 億年左右的志留紀。三葉蟲是一種海洋動物,而王冠蟲是一種體積較大的三葉蟲,喜歡生活在純淨海域,可以在海底爬行。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地區,例如,湖南、湖北、貴州和四川等地。由於橋面石板並不產自深圳,白教授推測這批化石的產地可能是粵北與湖南接壤地帶,具體還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白教授推測,王冠蟲死後沉澱在海底,漸漸被泥沙覆蓋,歷經漫長歲月鈣化而變成化石。此次發現的化石都是王冠蟲的部分骨骼遺蹟。後續將對化石進行採集,做進一步研究。

最後,白教授分享,如市民在登山等戶外活動中發現疑似化石,為避免破壞標本,應儘量避免自行採集。可先拍好照片,或將照片發送至當地媒體,或及時報告當地文物、地質、博物館機構,待專家判定後,由專業人士採集。

【來源:南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5歲小迷弟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白堊紀早期恐龍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視頻|古藺村民家藏「怪石」 地質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鍾旭娟 攝近日,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專家初步判斷,這塊石頭可能是一塊菊石——即已滅絕的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初期,中生代得到繁衍,到晚白堊世滅絕,因表面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科研團隊在《科學》發文稱發現寒武紀「清江生物群」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寒武紀軀體化石庫昨日凌晨,西北大學科研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其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該團隊發現了距今5.18
  • 四川古藺現罕見怪石 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出於好奇,王美權和朋友合力將這塊重約40斤的石頭搬起,想一探究竟。 沒想到這一搬,把他們嚇得不輕,石板下突然竄出一條紅蛇,伸展開足有兩米多長,身體有茶杯粗細。「住所」被掀翻,紅蛇迅速往山上草叢中竄去。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科學家發現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 距今已經有4.25億年...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距今14億年!石家莊發現大面積藻類化石層
    專家表示:此類藻類化石層對研究區域古地理環境、劃分地層時代及開展地質科普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河北地質職工大學獲悉,日前,我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發現了大面積&34;層,這是距今13.66至14.67億年中元古代長城系高於莊組的藻類化石,對研究當時古地理環境有重要意義。
  • 距今約1.3億年!5歲男孩的重大發現!成國內年齡最小的發現者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確認了一處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雞腳印」邢立達團隊與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今天上午在現場予以了確認,在一塊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初步判斷為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南極發現新屬小龍蝦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據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專家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發現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共分67屬,新發現的小龍蝦屬內沒有現存物種,而在南極大陸此前只發現了三個屬的小龍蝦化石,此次發現為南極大陸歷史上又增加了一個新屬小龍蝦。
  •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央視新聞(總臺記者 徐荃樂):10月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消亡於二疊紀末期的也是由於在後人對達爾文進化論科學研究的進程之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直接證據正在不斷推倒進化論。依據如今人們已掌握的信息內容看來,人們在地球上的活動,最開始能夠上溯百萬年之前。專家的這種發現多虧有化石的產生,這種化石的出現能夠幫大家更快的科學研究遠古文明和全部生物系統的組成。
  • 距今約2.5億年!我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不過,據多地專家初步分析、考證後發現,這塊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這一結論瞬間將鎮雄現有出土文物的「家世」從距今百萬年前「拉長」了二三十倍,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怪事  河水衝出了鱗片化石  端午節以來,鎮雄縣坪上鎮巖腳村民小組境內連日陰雨不斷。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據李先生介紹,當時在路邊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時,自己興奮不已。他連忙走近仔細查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推測。
  •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
    如今,仍有很多龜類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圖片中這隻澳大利亞長頸龜,可能跟億萬年前的蛇頸龜長得差不多吧。  重慶晨報訊 記者 傅柃暢 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  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