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9年7月自考計算機網絡安全試卷
課程代碼:0475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目標不包括( )
A.保密性 B.不可否認性
C.免疫性 D.完整性
2.PPDR模型中的D代表的含義是( )
A.檢測 B.響應
C.關係 D.安全
3.機房中的三度不包括( )
A.溫度 B.溼度
C.可控度 D.潔淨度
4.關於A類機房應符合的要求,以下選項不正確的是( )
A.計算站應設專用可靠的供電線路 B.供電電源設備的容量應具有一定的餘量
C.計算站場地宜採用開放式蓄電池 D.計算機系統應選用銅芯電纜
5.關於雙鑰密碼體制的正確描述是( )
A.雙鑰密碼體制中加解密密鑰不相同,從一個很難計算出另一個
B.雙鑰密碼體制中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相同,或是實質上等同
C.雙鑰密碼體制中加解密密鑰雖不相同,但是可以從一個推導出另一個
D.雙鑰密碼體制中加解密密鑰是否相同可以根據用戶要求決定
6.CMIP的中文含義為( )
A.邊界網關協議 B.公用管理信息協議
C.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D.分布式安全管理協議
7.關於消息認證(如MAC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消息認證有助於驗證發送者的身份
B.消息認證有助於驗證消息是否被篡改
C.當收發者之間存在利害衝突時,採用消息認證技術可以解決糾紛
D.當收發者之間存在利害衝突時,單純採用消息認證技術無法徹底解決糾紛
8.下列關於網絡防火牆說法錯誤的是( )
A.網絡防火牆不能解決來自內部網絡的攻擊和安全問題
B.網絡防火牆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傳輸
C.網絡防火牆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當或錯誤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脅
D.網絡防火牆不能防止本身安全漏洞的威脅
9.若漏洞威脅描述為「低影響度,中等嚴重度」,則該漏洞威脅等級為( )
A.1級 B.2級
C.3級 D.4級
10.埠掃描技術( )
A.只能作為攻擊工具 B.只能作為防禦工具
C.只能作為檢查系統漏洞的工具 D.既可以作為攻擊工具,也可以作為防禦工具
11.關於計算機病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 B.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
C.計算機病毒的運行不消耗CPU資源 D.病毒並不一定都具有破壞力
12.病毒的運行特徵和過程是( )
A.入侵、 運行、駐留、傳播、激活、破壞
B.傳播、運行、駐留、激活、 破壞、自毀
C.入侵、運行、傳播、掃描、竊取、破壞
D.複製、運行、撤退、檢查、記錄、破壞
13.以下方法中,不適用於檢測計算機病毒的是( )
A.特徵代碼法 B.校驗和法
C.加密 D.軟體模擬法
14.下列不屬(武漢自考)於行為監測法檢測病毒的行為特徵的是( )
A.佔有INT 13H B.修改DOS系統內存總量
C.病毒程序與宿主程序的切換 D.不使用 INT 13H
15.惡意代碼的特徵不體現( )
A.惡意的目的 B.本身是程序
C.通過執行發生作用 D.不通過執行也能發生作用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6.物理安全措施包括____、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
17.針對非授權侵犯採取的安全服務為 ____。
18.電源對用電設備安全的潛在威脅包括脈動與噪聲、____。
19.DES技術屬於 ____加密技術。
20.代理防火牆工作在____ 層。
21.在入侵檢測分析模型中,狀態轉換方法屬於 ____檢測。
22.入侵檢測系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充分並可靠地提取描述行為特徵的數據,二是如何根據特徵數據,高效並準確地判定____。
23.在入侵檢測中,比較事件記錄與知識庫屬於____。(構建過程/分析過程)
24.IDMEF的中文全稱為 ____。
25.按照病毒的傳播媒介分類,計算機病毒可分為單機病毒和 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6.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7.在密碼學中,明文,密文,密鑰,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稱為五元組。試說明這五個基本概念。
28. 入侵檢測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29. 什麼是計算機病毒?
30. 試述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
31. 埠掃描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埠掃描技術分成哪幾類?
四、綜合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2.給定素數p=3,q=11,用RSA算法生成一對密鑰。
(1)計算密鑰的模 n和歐拉函數 (n)的值。
(2)若選公鑰e=3,計算私鑰d的值。
(3)計算對於數據m=5進行加密的結果,即計算密文c的值。
33.某投資人士用Modem撥號上網,通過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系統,進行證券、基金和理財產品的網上交易,並需要用電子郵件與朋友交流投資策略。該用戶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有:
(1)計算機硬體設備的安全;
(2)計算機病毒;
(3)網絡蠕蟲;
(4)惡意攻擊;
(5)木馬程序;
(6)網站惡意代碼;
(7)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漏洞;
(8)電子郵件安全。
試據此給出該用戶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