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晗,生於1989年,理工男,喜歡穿T恤,清秀中透著一身的凜然正氣。
一位現代的「玩泥」者,一位紫砂手藝的傳承人——程晗。
「很簡單的一隻掇球壺,想要把握住它大小和高度的比例,需要的則是一次一次的嘗試,一次一次的調整」——制壺如同習武,容不得半點的馬虎與弄虛作假,他對掇球的工藝苛求為他贏得了好的口碑,許多藏家對他非常信賴。
在耳濡目染中,從心底愛上紫砂壺
程晗是「四大老藝人」程壽珍之第五代傳人,受環境影響,從小就有琳琅滿目的紫砂壺擺在眼前,讓程晗對紫砂有了先入為主的感情。程晗學習期間,因父母親制壺條件的便利,常在泥凳前觀察琢磨,研究。
因父親與紫砂一廠研究所的徐志倩有世交關係,他去得最多的就是紫砂一廠,便拜在其門下,從打泥條、拍身筒開始,血脈相承的制壺技藝,得以在年輕一代繼續發揚光大。
不斷苛求每一個細節,追求極致之美
為使每一把紫砂壺能充分地表達出製作者對它的期許,和本身內涵的釋放。從原料到工藝、傳統技法、氛圍,對紫砂壺的製作都是極為苛刻的要求。
坐在我們面前的程晗,絕對不是那種健談的人,但說到自己的作品,說起自己祖輩的堅守和父輩的傳承之路,卻滔滔不絕。
「對於我們這一代80後的紫砂人來說,最迫切的不是為紫砂證名,而是為自己證名。作為程壽珍的第五代傳人,我肩上的擔子更重。」程晗如是說。
堅守最純正的傳統工藝
程晗說:「很簡單的一把掇球壺,想要把握住它大小和高度的比例,需要的則是一次一次的嘗試,一次一次的調整。」
保持最純正傳統的工藝,程晗沒有給自己的建盞設計製作工作取炫酷花哨的名稱,而是遵從內心一直以來的呼聲,守好壽珍嫡傳這塊金字招牌。
一個人,一生,做一件事,很慢,也很滿足。在現代工藝與傳統技藝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可以堅守一生去做。這就是當代中國青年的堅守與傳承。
一把壺,一門藝,一心守。現在的程晗,只想把壺做好,讓自己的作品能傳世流芳。當人們說起掇球壺的時候,在過去,是程壽珍,在當下,在以後,會是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