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疫情報導每周觀察(一)——環環相扣的所有制、獨立性...

2020-11-29 騰訊網

由於目前恰在英國留學,正好可以身臨其境疫情在英國擴散及其公共措施的推進過程,同時,選擇了英國的一份著名自由主義左派立場的媒體——《衛報》來做觀察,從中管窺媒體與社會之間的象徵性與實質性互動。

2020年3月12日,英國鮑裡斯•詹森政府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布的一席「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論,似乎偏離了既有實踐,帶領英國走上了一條稍顯突兀的抗疫道路。

而在今次的疫情報導中,向來秉持自由主義左派立場的《衛報》(The Guardian)活躍依舊,3月16日以題為《英國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將持續至2021年春季,預計790萬人需住院就醫》的獨家報導重拳出擊,首度對外披露了一份來自英國公共衛生部(PHE)的簡報內容,將輿論推向了新高潮。

16日是一個特別時間點,此後鮑裡斯政府的抗疫策略雖說科學口徑未變,但急轉掉了個頭,採取了與多數國家相似的關停措施。鮑裡斯亦將每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最新的疫情工作進展與決策。

《衛報》「獨立」的前因與後果

早在1936年,基於高昂遺產稅、保持自由主義傳統等多重考量,《衛報》的原定繼任者約翰•拉塞爾•斯科特(John Russell Scott)決心建立斯科特基金會(Scott Trust)。該報由此在利潤方面取之於受眾,用之於受眾,自下而上地報導以服務受眾,跳脫出政治或商業所施加的常規所有制影響,在報導議程層面上開闢了頗具特色的「第三條道路」。經過觀察,筆者以為《衛報》的議程既靜且動,並將詳細的議程特質分述如下:

議程是靜態的,體現在《衛報》所聚焦的議題類別之上。《衛報》以社會民生為最主要的報導領域,其中以對弱勢群體、學生、醫護工作人員的報導最多。政治政策方面的報導雖然數量不佔優勢,但主要集中在頭條以及「新型冠狀病毒」專版上重點著墨,足見它們的重要性。另外,從3月17日起,《衛報》的報導承擔起了它在隔離期間的教育功能,多從為什麼、怎麼做兩個角度入手以貼合人們當下的信息需求。

《衛報》的報導更注重英國國內,此外便是對美國的政策、選情較為關注。而對歐盟(EU)多採取一種比較視角,對比英國與歐盟舉措的強度與進度。

議程是動態的,體現在《衛報》的時效性與創新性上。基於此,《衛報》專設了動態新聞應用The Guardian Live app,以高流動、故事性、主題化等特質區別於紙質新聞的電子化。

但另一方面,追求時效也可能引致自己成為負面議程對象。據《今日埃及》3月17日的報導,《衛報》記者露絲•麥可森(Ruth Michaelson)被埃及方面取締了記者證,原因是她未經證實地援引了一份誇大埃及感染人數的研究,此研究缺乏證據,僅憑一些截屏與推特文字就下了「埃及感染者可能超過19000人」的定論。這個事件無疑為高歌猛進的《衛報》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在新聞審查方面的不力。特別是在面臨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之時,使受眾知情重要,把關內容的質量可能更加重要。

議程是動態的,亦體現在《衛報》報導的持續性上。3月20日,一則來自倫敦的視頻引起了世界範圍內媒體的聯動反應。視頻中,一名39歲、名為塔拉·簡·朗斯頓(Tara Jane Langston)的女子在ICU內錄製了自己感染病毒後的狀況,該視頻因質樸平實的鏡頭質感、懇切的話語、與政府有差異的表述內容等元素而頗具傳播力。在此次議程設置中,《衛報》雖未拔得頭籌,卻後繼有力,在其他媒體仍在報導視頻內容時,《衛報》已然將注意力轉移到視頻所引致的網絡暴力中,填補了後續報導的空缺,也再度佐證了它的「獨立性」。

「急性子」《衛報》

在3月16日至22日的7天共390篇疫情相關報導中,《衛報》的報導主要分布在頭條、新型冠狀病毒專版、期刊評論版以及體育版中。經過7天的觀察,筆者總結出了《衛報》在疫情報導中體現出的兩個特質:

訴求與追問並舉。總體而言,《衛報》反對「群體免疫」並呼籲更強勁的領導力,這些訴求並未隨著鮑裡斯政府出臺的升級策略而停滯不前,相反頗有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架勢。舉例說來,《衛報》於3月17日發表了兩篇社論,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最新進展:一種隔離處方》、《英國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策略遺留了許多問題未作解答》。文章指出,政府對關於「群體免疫」及其影響的質疑仍是在閃爍其詞,第二篇社論更是直接質疑了政府行事的邏輯與錯漏:在世界衛生組織闡明了該病毒在早期階段的傳染性會更加顯著後,為什麼政府只讓已有症狀的人們進行隔離?政府會設立隔離中心以幫助那些無家庭支持、無家可歸或需要社會幫助的人嗎?國家、區域、市、鄉村以及社區的動員計劃是怎樣的?

極盡「建構」之能事以達成不同報導目的。所謂「建構式新聞」,報導的是重要的社會議題,使人們得以在更宏大的背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在最新一周的報導中,《衛報》或借一線醫護人員之口,以第一人稱來敘述他們的體驗與困境,促使受眾與醫護人員的思考能在更大程度上貼近(3月17日)。或以古喻今,將英國政府的精明功利決策對照20世紀30年代的轟炸與50年代的核戰,指出該傳統在張伯倫與麥克米倫時期均有史據可依(3月18日)。更歷數當下的事實與數據,希望疫情能使人們對浮出水面的痼疾有所思考,而該文就食品供應的解決方案甚至具體到法案以及組織的設立、預算金額等(3月22日)。

《衛報》資深記者約翰•吉廷斯(John Gittings)曾表示,在《衛報》工作的人們並無「平衡聲音」這一觀念,只因他們深知報紙的立場和路線是什麼,也就自然生成了社論,換言之,他們有「自己的聲音」,這種獨特「聲音」的基礎就是《衛報》的所有制及「獨立性」。

你可以說《衛報》確是一份「急性子」的報紙,它訴求多元、不斷追問,總在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卻「有理有利有節」,不光會詰問,也懂得如何答卷。

結語

初識《衛報》,它給予了我們如下啟示:思考所有制是走進特定媒體的先決條件,熟知所有制,才能有效解析新聞報導的視角、議題等重要要素。

「獨立性」與所有制幾乎可以說是相伴相生的。所有制在先,為「獨立性」提供了報導的參照物或利益相關者,為影響報導的因素作了對應的增減與確認。

而「個性」則是所有制與「獨立性」的衍生產物。一份報紙有了「個性」,相當於為其從業人員與受眾都烙下了專屬印記,兩個群體的特質躍然紙上,保證了從業者、媒體與受眾在價值觀層面上的長期一致性,由此產生傳受雙方基於報導而產生的良性互動閉環。

在如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媒體的「獨立性」與「個性」都顯得彌足珍貴。二者兼具,就意味著更多內容是基於報導邏輯、對象、議程的缺口而生成的,報導進程也將處於一種不斷推進的狀態,始終處於一種「解決問題」的導向之中。

相較於國內媒體對於公信力的堅守,在「一元體制,二元運作」基礎之上思考相對的、具有彈性的「獨立性」與「個性」,未嘗不是一種提升報導公共性與關注度的新的思考方式。

參考文獻

唐亞明:《走進英國大報》,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頁。

Egypt Today, Guardian reporter’s license canceled over false coronavirus figures, apology demanded,https://www.egypttoday.com/Article/2/82726/Guardian-reporter%E2%80%99s-license-canceled-over-false-coronavirus-figures-apology-demanded

劉瑞生:《建構式新聞:西方新聞業的「升級」還是「救贖」?》,《出版參考》,2019年第05期。

那些書與人的相遇

相關焦點

  • 大家好,歡迎關注衛報
    大家好,歡迎關注衛報,一家1821年5月5日創立的正報。我們隸屬於英國衛報媒體集團,下屬媒體包括衛報、衛報周刊和觀察者(並非中國觀察者網)。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之中,衛報是一個報導了真實的疫情情況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媒體,我們受到了廣泛讚譽。正如我們的創建者約翰·愛德華·泰勒所言,真實的新聞是新聞人的立足點。
  • 英國《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抗擊疫情需要全球攜手應對,需要各國科研人員通力合作。英國《衛報》12月6日發文追溯了全球科學家從發現病毒結構到疫苗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其團隊早期對病毒結構的研究為全球抗擊病毒作出了重要貢獻。
  • 英國《衛報》為什麼要用中文報導大象生存危機?
    《衛報》罕見採用中文報導形式,想讓更多中國人知道,全世界大象的命運究竟因為中國人發生了什麼。 ----以下為《衛報》相關中文稿件-------英國《衛報》系列報導|拯救非洲大象:你能想像它們在這個地球上徹底滅絕嗎?
  • 單日新增病例7天翻一倍,英國疫情正面臨「危險轉折點」
    此前,英國政府通過判斷R0數值的大小,來制定相關的防疫計劃。據《衛報》報導,根據英國政府科學顧問對第二波疫情住院人數的統計數據,20歲至40歲女性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的人數大幅上升。根據英國新冠病毒臨床信息網絡的數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大約56%的男性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女性佔比約為44%。
  • ...英國屠宰10500隻火雞,外交大臣警告第三波疫情,今日英國確診12330
    ■ 1130英國新冠疫情病例進展  英國今日    圖:衛報-鳥類死亡數據  另外,據天空新聞報導,北約克郡的一個火雞養殖農場同樣爆發H5N8禽流感。  新冠蘇格蘭:聖誕節恐懼重創蘇格蘭火雞場    圖:BBC  據BBC報導,在疫情初期,一位火雞農場主還在擔心疫情會影響火雞群的銷售量
  • 維珍航空再增加航班,英國開學或需做核酸檢測
    截止至2020年8月24日(周一)英國時間09:00累計檢測結果量15,177,265次(+190,434)累計確診326,614例(+853)單日檢測能力為326,086例珍航空官宣上海-倫敦每周增至
  • 2021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來襲!劍橋怎麼了?
    說起向來關注學生就讀體驗的《衛報》排名相信各位一定不會陌生這不,這英國大學版「大眾點評」剛剛放出了2021年的英國大學排名榜單《衛報》排名今年的榜單依舊讓人意外連連看了這排名結果...排名結果不僅與QS/THE的排名相去甚遠,甚至與我們印象中英國好大學的排序都不太一樣...
  • 《衛報》: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病毒基因測序
    【僑報網綜合訊】英國《衛報》(The Guardian)12月6日發文追溯了全球科學家從發現病毒結構到疫苗研究的最新進展,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其團隊早期對病毒結構的研究為全球抗擊病毒作出了重要貢獻。
  • 衛報、BBC和CNN都用了什麼新花樣報導奧運
    對於裡約奧運會這場大型賽事,《衛報》啟用了旗下的數據可視化團隊對比賽中的運動數據進行分析。這不是該報第一次在奧運會運用這項技術。早在4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衛報》就出版過「倫敦奧運會數據圖表」用於統計分析比賽中的運動數據。而今年他們帶著更先進成熟的技術來到了裡約。  《衛報》在數據可視化領域內絕對算是先驅者。早在2009年3月《衛報》就成立了全球第一個數字新聞部。
  • 《衛報》:英國私立教育到底有什麼問題?
    《衛報》:英國私立教育到底有什麼問題?英國《衛報》刊文探討了英國私立教育所存在的問題,該文章在Twitter引發近萬轉發:1.英國私立教育及其帶來的不公平英國費得斯公學(來源:The Guardian
  • 檢測陽性還要上班,不許告訴同事……於是,英國這些企業疫情爆發了
    英國著名食品製造商沃克斯公司(Walkers)已有28名員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這些員工均來自位於萊斯特博蒙特萊伊地區的工廠,該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薯片生產廠。《衛報》的一篇報告指出,萊斯特服裝廠的工人們在感染激增的情況下被迫工作,底層勞工的悲慘命運不容樂觀。
  • 倫敦塔「神鳥」疫情期間離家出走,英國國運「危在旦夕」?
    華輿訊據英中時報報導 最近,有倫敦塔守護神之稱的烏鴉被發現外出覓食,引發了部分相信民間傳說的英國民眾的恐慌。據說,一旦烏鴉離開了塔,倫敦塔會倒塌,英國也將分崩離析。而烏鴉飼養員卻認為,這些烏鴉只是因為疫情封鎖期間遊客太少,閒得無聊才出去轉轉的。
  • REF、QS、CUG、TIMES、衛報排名大PK,英國留學該參考誰?
    》大學排名《衛報》大學排名更側重本科教學質量評比。《衛報》大學排名還剔除了其他大學排名中和「受教育體驗」沒有直接關係的維度,例如研究經費、實驗室建設完善程度、學術論文刊發數量等。由於《衛報》大學排名更注重學生教育體驗,所以它相對「高冷」,經常不給名校留面子,很多名校被排在榜單後面。2020《衛報》英國大學排名涵蓋了英國各地區121所院校。
  • 英國《衛報》:北大西洋露脊鯨面臨物種滅絕的危機
    編譯:王德華北大西洋露脊鯨正面臨著即將滅絕的威脅,因為在它即將結束繁殖季節,人們沒有觀察到任何新生的幼鯨。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沒有人類的幹預,這一物種將在20年內「功能性滅絕」。它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鯨魚之一,據估計有300到350隻存活在地球上。
  • ...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沃森生物董事長回應;英國《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7 22:59:49
  • 所有制適度結構:理論分析、推斷與經驗事實
    一、相關文獻綜述  關於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中,所有制結構的重大調整,引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適度結構問題。學術界討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樊綱、平新喬等。  三、某些經驗事實或判斷  考察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或者說國有企業相對規模的變化應該從長期的歷史中去尋找經驗支持,而不能簡單地觀察特定階段的情形或僅僅依據純理論的推理。
  • 英國又來噁心人了
    據英國政府官網顯示,英國外交部針對中國大陸發布的出行建議曾於9月11日做了修改,官網指出,更新部分主要是「疫情防控」和「當地法律法規」兩部分。其中「疫情防控」部分的修改是強調要遵守中國的防控措施,而篇幅最大的修改,則是在「法規」部分。
  • 「最噁心的照片」:外媒報導稱澳士兵把疑似死亡塔利班士兵假肢當...
    《衛報》12月1日刊登照片,披露澳大利亞特種部隊的高級士兵用死去的塔利班士兵的假肢喝啤酒的行為。 「高級指揮官對此容忍」 英國《太陽報》稱,此前就有消息傳出,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特別部隊總部,士兵們使用一名阿富汗戰俘的假肢作為酒具。還有外媒報導稱,該段假肢是澳士兵從阿富汗帶回的戰利品,以供紀念。
  • 英國衛報 | 科學家們對俄搶先發布的疫苗深表憂慮
    報導網站截圖作者:Peter Beaumont媒體:The Guardian日期:2020/08/12翻譯:西洋編譯社英國衛報1977年,夏威夷大學的病毒學家斯科特·哈爾斯特德(Scott 「我不認為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做了什麼錯事,但我認為他們搶跑了,」他告訴衛報。「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安全性,那麼你必須關注像ADE這樣的問題,ADE是一種令人擔憂的問題,它阻礙了開發Sars疫苗的努力,因為它加劇了肺部哮喘式的反應。」
  • 衛報問了問...
    編輯 | 措大英國《衛報》最近做了一項讀者調查,詢問讀者2018年希望看到什麼報導,他們看重的事業和價值分別是什麼。讀者:Steve Miall來自:英國 柴郡別讓即時新聞妨礙了重要的事情的報導!雖然英國脫歐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這些話題獲得了最多的媒體報導,但是我覺得我們最應該關心的是環境問題。《衛報》對於塑料汙染的報導做得很好,並且也正在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AGW)這個話題並沒有得到它應得的關注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