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當提到英國社會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時,「階層固化」似乎是最常被提起的話題之一。而當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現象的成因時,私立教育所帶來的不公平及教育本身對下一代的重要影響形成鮮明對比,逐漸發酵成大眾關注的焦點。英國《衛報》刊文探討了英國私立教育所存在的問題,該文章在Twitter引發近萬轉發:
在英國,私立學校以及其帶來的根本上的不公平仍然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如果能有所改善,將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有利影響。 教育是不同的。它的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並且能代代相傳。有錢人可以肆無忌憚的享受昂貴的假期,車子房子和美食。但是教育與這些資產都不同:教育是塑造人之根本。
英國私立學校帶有極強的排外性。只有約6%的英國學生就讀這些學校,接受私立教育的家庭高度集中在富裕階層。收入階梯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少數人就讀私立學校;但當談到這些收入至少為12萬英鎊的家庭時,子女入讀私校的數量就變得非常可觀。收入高達30萬英鎊的家庭 ,每10個孩子中就有6個在私立學校。
在花費上,媒體關注的重點往往是歷史悠久的寄宿學校,如伊頓(基本費用2018--19學年為40,668英鎊),哈羅(40,050英鎊)和溫徹斯特(39,912英鎊) - 這還不包括住宿等費用。 2018年,預科學校的平均費用為13,026英鎊,約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一半。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接受私立學校教育。
事實上,少數收入較低的家庭把孩子送進私校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通常是祖父母的資產或者學校的獎學金。絕大多數情況下,私立學校的孩子都是有著相同家庭背景的富裕階層。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事情似乎不是這樣。在比較富裕的國家中,英國的私立學校尤其凸顯出是為富人開設這一性質。 例如,在德國,也是較少的人可以去到私立學校,但與英國不同的是,大部分是由國家資助,監管更加嚴格,收費適中。 在法國,私立學校主要是允許傳授宗教的天主教學校:國家支付教師費用,收費很低。 在美國,私立學校的收費也要低於英國。 簡而言之,英國的私立學校配置是比較特殊的。
即使孩子成不了名流,送到私立學校通常也是一項明智的投資。事實上,根據對兩代人的相關縱向研究,對於1958年出生人群,當只有他們11歲參加的學校類型不同時,到1990年30出頭時,受過私校教育的人的收入比受過公立教育的人多7%。 而對於1970年出生的人,這一差距已經上升到21%。
私校在幫助學生準備升學的方面可以說是非常成功。2018年私校學生在A-Level測試中拿A*s和As的比例為48%,這一數據在公立僅為26%;對於GCSE,取得A或者7分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63%及23%,可以看到差距十分懸殊。
然而,學術學習和考試成績並不等同於高質量的教育,私立學校確實提供了更多。 例如,哈羅的願景是學校「幫助孩子為學習,領導,服務和個人成就做好準備」, 它提供「廣泛的高水平的課外活動,孩子們通過這些活動發現潛能,發展個性並發展領導和團隊合作的技能」。
如果整體上來說,英國的私校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特別是小班教學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有益的方面。 其次,課外活動的範圍和「性格」和「信心」的集中培養是重要的。 第三,高價學費「限流」,孩子們大都來自於富裕且較為支持教育活動的家庭。 第四,為了達到最佳考試成績和高升學率,它們有更多的資源去幫助提高考試成績和指導大學申請。 所有這些優勢的基礎就是高收費。英國私立學校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資源為公立學校孩子的三倍。
最後,這些重要嗎? 為什麼人們不能簡單地接受這些為我們的未來領袖們提供了高質量教育的學校呢?對於這個棘手的問題,簡單的接受現狀仿佛也不錯。然而,綜合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等原因,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在當代英國亟需解決的問題。
Alan Bennett(英國劇作家)的話讓仍在耳畔迴響。他在2014年6月在劍橋國王學院禮拜堂的一次布道中宣稱,私立教育是不公平的。 「對於這一點,那些提供私立教育的人知道;那些付錢的人知道;那些為了孩子能接受私立教育犧牲太多的人們知道;那些接受私立教育的的人知道。
或者再考慮一點,儘管每所學校(無論是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的額外的一些資源總是很珍貴的,但是這個學校越有錢這些資源反而會貶值。 單個額外的老師或助教都是有幫助的,但如果你一個班級已經有兩個助教,增加的第三個所帶來的效益就遠遠小於前兩個。
鑑於英國私校體制所帶來的學術資源分配不均,更加平等的資源分配會提升整個教育系統的成就。
現在有太多的鋪張浪費。多個劇院,超大遊泳池以及漂亮的學校環設及其所需要的昂貴的保養維護放在宣傳冊上當然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對於教育來說似乎沒什麼價值。
更進一步的低效率來自教育的「位置」方面。教育資源促進階級流動。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種情況只發生在受過私人教育的孩子身上,但受過公立教育的孩子卻只有落後的份兒。 這種私人利益和公共浪費的致命結合是值得重視的。
這對英國的政體有何影響嗎? 受過私立教育的人仍然在現代保持半壟斷地位的突出現狀和影響造成了嚴重的民主赤字。
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就是,總的來說精英私立教育的產物對於最廣大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缺乏了解以及共情基礎的。
我們私立學校的問題是嚴峻的。通過排他性和學術卓越性,私立學校系統造就了一個充斥著特權的死循環。我們很難去想像在私立教育仍然扮演重要角色的情況下,我們的社會流動性會有顯著改善。如果像英國這樣,對於高質量教育做無限制的投入,但只對小部分人開放,我們的社會就會出現隔離並處於不平等之中。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這種對私立學校的不幹涉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在我們的教育資格社會中,這一重要性日益增加。或許曾經可以想像,私立教育是一種症狀,而不是英國特權如何從一代轉移到下一代的原因,但那一天早已過去:學校教育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 挪亞為少數人提供的私人學校資源 - 似乎是現代時代的永久特徵。現在,特權的複製與我們組織正規教育的方式密不可分。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這種對私立學校的採取不幹涉的方式越來越大行其道。或許在過去,人們還可以理解成私立教育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造成社會的特權代代相承的原因,但現在情況變了:學校教育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似乎是時代的永久特徵。現在,特權在一代代間傳承與我們的教育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
最後,這件事至少是關乎大家希望英國到2020年和2030年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國家:
是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上層社會階級的流動性對更多的孩子成為可能,而不是只是少部分幸運兒的特權;
一個富人家的孩子不會擁有其他孩子三倍教育資源的社會;
一個通過教育去追求平等的機會。去挖掘所有孩子的天賦的社會。
要想建設這樣的社會,私立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象徵性的還是實質性的。單單是私立學校的改革是不足以成就高效的教育系統的,更不用說一個更好的社會了,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我們這個島國正處於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我們的未來尤其顯得像一張白紙。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而這一次,這些未來的無數可能性裡必須包括「特權」這一議題。因為如果不是現在,那該是什麼時候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學說」,編譯Charlott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新學說;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