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馮·洪堡:一個人就是一座科學館

2020-09-29 大科技雜誌社

如果你有一份穩定、舒適的公職,你會為了探索世界而辭職,進入兇險的大自然嗎?德國探險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探索為世界科學打開了一扇大門,甚至「進化論之父」達爾文都奉他為偶像。

以洪堡命名的大千世界

有一種企鵝比較特別,它不生活在南極,而是生活在赤道附近,洪堡發現了它,於是它得名「洪堡企鵝」。

除洪堡企鵝之外,世界上以洪堡命名的事物數不勝數,有洪堡魷魚等100多種動物,洪堡百合等300多種植物;紐西蘭、南極洲等地有洪堡山脈;還有河流、海灣等也以洪堡命名;北美有不少小鎮就叫洪堡鎮;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大學洪堡大學就是他創立的。就連太空中都有「他」,比如月球上的洪堡隕石坑和第54號洪堡小行星。

一顆嚮往自然的心

1769年,洪堡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但他不喜歡參加貴族活動,而是愛鑽到田野裡,研究每一株植物,探索地理學的奧秘,夢想著長大要去旅行和探險。大學畢業後,在父母的要求下,洪堡先去當了一名礦區檢查員。

但洪堡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而是開始研究植物學、動物學、語言學等,還結識了不少遠航歸來的地理學家,這些都加深了他對大自然的嚮往。隨著父母相繼去世,他在30歲那年果斷辭職,開始了他一直嚮往的自然探索之旅。

來自人類的阻撓

洪堡的旅程充滿艱辛與挑戰。洪堡想要去美洲考察,但美洲當時受西班牙管轄,沒有西班牙國王的同意是無法通行的。於是洪堡向國王說明,自己此行只是為了科學,既不貪圖財寶,也不想要土地。沒想到國王同意了,還讓他乘坐一艘巡航艦前往。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當時法國向英國開戰,海上戰火不斷,洪堡不得不冒著被炸死的危險,乘船小心避讓。幸好,洪堡在途中結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伴——法國植物學家邦普朗,他們一起成功登上了美洲大陸。洪堡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自然世界的運行規律,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面臨自然界中的風險

洪堡與邦普朗上岸之後,便劃著小船進入南美洲內陸。兩個原本生活在溫帶的歐洲人,第一次進入溼熱的亞馬孫叢林,不僅要忍受煩人的蚊蟲,還得防範隨時出現的毒蛇猛獸以及狂暴的雷雨天氣。好在他們挺過來了,一路記錄著植物與動物的種屬、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氣候的變化等,一起採集生物標本;

洪堡還大膽地到活火山附近觀察,測量從地球內部釋放出的氣體溫度究竟有多高;他與邦普朗一起攀登高山至五千多米,打破了當時的人類登高記錄,還記錄了因缺氧導致的高山病;乘船北上時,洪堡還順帶發現了一股洋流——秘魯寒流,也叫洪堡寒流。

西方自然科學的啟蒙老師

歷時5年,洪堡結束了他的考察之旅,帶回包括3千多種新物種的6萬餘株植物標本,以及許多礦物化石、旅行日誌。

洪堡也一舉成為當時全歐洲最有名的人,不僅有國王、地理學家等人向他請教,達爾文也因為讀了他的書對他崇拜不已,才立志探索自然。此外,等溫線、等壓線乃至侏羅紀的概念都是他首次提出的;他還發現,萬物互聯的大自然是不穩定的,於是在幾百年前就向大眾發出警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洪堡通過努力揭示出自然界的各種奧秘,被大家稱為「一個人就是一座科學館」。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馮·洪堡與洪堡寒流
    亞歷山大·馮·洪堡與洪堡寒流 加拉帕戈斯企鵝(Galapagos penguin)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它可以生活在赤道附近,部分原因是來自洪堡寒流的涼爽水流,它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巴特羅島遊泳。
  • 據說世界上有100多種叫「洪堡」的動物……所以洪堡是誰?
    在這一時期眾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學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普魯士博物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1859)。洪堡一直在我們身邊,儘管並不那麼顯而易見。安德烈婭·武爾夫在她最新撰寫的洪堡傳記《創造自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後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一書中這樣寫道:「在英語世界裡,亞歷山大·馮·洪堡的名字幾乎已經被遺忘殆盡……他的思想已經如此顯揚,其人自身反而隱去了存在。」這本書既囊括了洪堡思想的流傳,也重述了這位人物的一生。
  • 歐洲近年最大文化項目柏林洪堡論壇揭幕:以一間開放的實驗室取代一座傳統的博物館
    一間開放的實驗室  取代一座傳統的博物館    「我們成為洪堡論壇」——這是洪堡論壇開年的主題定位。在柏林與世界相遇相知是洪堡論壇的願景。之所以冠以「論壇」之名是因為它不將自己視為一座傳統的博物館,而是一個人們可以在此聚集並探究全球性議題的所在。在21世紀初建立的洪堡論壇並不將自己標榜為一座高高在上的知識聖殿,而試圖充當一間開放的實驗室。
  • 《宇宙》:在一部書中重現整個物質世界——紀念洪堡誕辰250周年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被稱為是「大洪水後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內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長的安第斯山脈,攀登當時公認最高的火山——欽博拉索山。然而,當洪堡想要寫作一部書來重現整個物質世界時,他追求的並不是事實與知識的簡單集合,而是探求其中的深刻關聯——他將這部書命名為《宇宙》。
  • 中國科學家獲2020年度「洪堡研究獎」—新聞—科學網
    俞飈研究員在實驗室 近日,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正式通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祝賀該所研究員俞飈榮獲2020年度「洪堡研究獎」。 洪堡研究獎由德國亞歷山大·洪堡基金會於1972年設立,面向德國以外的全球傑出科學家,專門授予在基礎研究、理論創新、學科引領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並在未來有希望取得尖端成就的外國傑出學者。要求候選人必須是在其研究領域做出過原創性理論、重大發現或發明,對該領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科學家。是該基金會所頒贈給外國學者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獲獎者的終身學術成就,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 新加坡科學館,翻新大不同!
    位於濱海灣,這是兩個不同的博物館,很多小夥伴都搞不清楚,動不動就問我新加坡到底有多少個科學館,現在一目了然了吧?原本的場館保留了一部分,擴展了一部分,又換新了一部分,煥然一新的科學館,對參觀者的吸引力更大了!科學館包括20個永久性展覽項目,今天就介紹一下新部分,劇透開始。入口處更為寬敞明亮,售票處搬至麥當勞旁邊。
  • 探秘新加坡科學館
    新加坡科學館是享譽全球的頂尖科學館之一,擁有豐富的科學教育與展覽資源,七個展廳包括了850多個互動展覽。或許你覺得參觀一次兩次的科學館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有限,可是或許就是這一次科學館之旅,在你的孩子心中埋下一顆對科學求知慾的種子,激發他的探索欲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位於新加坡裕廊的新加坡科學館有哪些好玩的吧早在1969年,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科學理事會的倡議下,決定把國家博物館轉變為藝術和歷史博物館,並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專門從事科技教育。
  • 廣州科學館要門票嗎?廣州科學館有望免費開放?
    廣州科學館效果圖廣州科學館要門票嗎?廣州科學館有望免費開放?  據了解,廣州科學館項目選址在廣州塔南側,西接嶺南公園,南臨麗園雅庭,東鄰赤崗北路,北鄰美術館,規劃用地面積34213.619平方米。廣州市科協副主席曾純青介紹,該項目總投資預計約12億元(不含徵拆費用),總建築面積為80000平方米。
  • 墨西哥巨型洪堡魷魚的「萎縮」之謎
    21世紀初,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域被巨型魷魚「統治」,這種魷魚叫做洪堡魷魚。它們可以長到1.8米以上,重達90斤,吞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其中也包括其他洪堡魷魚。在加利福尼亞灣的這片海域,由於洪堡魷魚的繁盛,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漁業。
  • 名古屋市科學館:我可能是個假遊樂場
    ↑那個大球就是星象儀和一部分展區,真的,相當,相當大。當同行的朋友專注研究名古屋市科學館的建築構造時,小編一心只想拔掉球體底部的塞子,感覺好像會有什麼譁啦啦流出來一樣呢……名古屋市科學館的開館時間是9:30~17:00,下午16:30停止入館。小編一行是早上9點左右到的,那時已經排起了長隊……
  • 廣州科學館選址廣州塔南側
    記者獲悉,廣州市將新建廣州科學館。據悉,該館選址於廣州塔南側,將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域、九大主題展區。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用地拆遷,預計有望今年底完成徵遷。 ■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實習生 葉穎平 據了解,廣州科學館項目選址在廣州塔南側,西接嶺南公園,南臨麗園雅庭,東鄰赤崗北路,北鄰美術館,規劃用地面積34213.619平方米。
  • 天才何謂,嘔心乃已——大數學家愛森斯坦小傳 | 賢說八道
    他24歲時出版的論文集由高斯作序,那時他橢圓函數論的課堂裡有後來的數學大神黎曼,他去世時83歲的亞歷山大·馮·洪堡為他扶棺下葬哀痛不已。他就是普魯士數學家愛森斯坦,享年29歲。對,就是哈密頓量,Hamiltonian,裡的那個哈密頓),嚇得哈密頓趕緊拾起幾次放下的關於三元數的研究,終於在10月16日發明了四元數。讀到此處,筆者是不由得會心一笑,能把哈密頓驚嚇到的,自然不是平凡人物。愛森斯坦這個名字我自然是知道的。
  • 天才何謂,嘔心乃已——大數學家愛森斯坦小傳|賢說八道
    他24歲時出版的論文集由高斯作序,那時他橢圓函數論的課堂裡有後來的數學大神黎曼,他去世時83歲的亞歷山大·馮·洪堡為他扶棺下葬哀痛不已。他就是普魯士數學家愛森斯坦,享年29歲。撰文 |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20年4月27日,筆者再讀哈密頓傳記,書中提及1843年夏19歲的愛森斯坦訪問哈密頓 (Sir William Rowan Hamilton。
  • 董大中:一個人就是一座研究所
    【求索】 作者:王姝編者按在山西文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董大中一個人就是一座研究所。此言不虛。20世紀70年代末,經常有署名「燁子」的評論文章見諸各大文藝報刊,這是當時還在太原市教師進修學校任教的董大中的筆名。很快,這個在文藝界初露頭角的年輕人引起了山西省文聯、作協相關領導的注意。1979年初,董大中調入文學刊物《汾水》編輯部,擔任評論編輯,1982年《汾水》改名為《山西文學》,董大中任副主編。
  • 安徽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開館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正式開館。安醫大人體科學館和博物館是安徽醫科大學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基礎工程,也是該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和大學文化建設的品牌工程。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內的部分人體標本安醫大人體科學館建築面積約11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包含序廳、生命之源、生命之本、生命之容、生命之奮、生命之託、生命之索、生命之光、VR體驗、生命之彩、生命之悟、生命之後、未來展望共13個展區,是目前華東地區科技含量最高、最美的人體科學教育基地。館內現有人體標本近千件,均由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教師製作完成。
  • 【展館】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
    科學館就坐落於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東渡海山路7號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所內,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 「海洋漁業科學館的宗旨在於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激勵創新與協作,讓公眾在愉快的參觀體驗中,感受海洋與漁業的魅力,普及海洋生物知識,傳播了海洋環保的力量」。省水產研究所的負責人表示,科學館歡迎廣大青少年、群眾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