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素寫作法,拯救碎碎念 | 寫稿總寫成採訪記錄怎麼辦?

2020-12-04 澎湃新聞

*本文為新聞專業期刊《新聞與寫作》專欄文章,2019年第4期

文 | 葉偉民

有些話總是平庸得精彩,比如「好醫生都是從病歷堆裡爬出來的。」大概來自某次久遠的採訪,受訪人慾表現其敬崗愛業,我卻琢磨出別的意思——要知好,先知壞。

後來當了編輯,對壞文章雖偶有惱怒,更多卻是珍視。不該麼?壞東西看到最後,亦不過「好文章都是相似的,爛稿各有各的爛」。它們可能有1公裡長的引語,或者5公裡長的資料堆砌,又或者10公裡長矯情的碎碎念。

有個症狀尤為常見,姑且稱之為「說完又說症候群」,通篇除了導語,剩餘都是人物原話,滿眼「他說、他又說、他還說、他補充……」。遇到這種稿件,我會直接退回給記者,像鹽商拒收海水一樣。

「說完又說」文是反敘事的,信息看似客觀無損,實則泥沙俱下,形神俱僵,謀殺了結構和行文之美。

行文密碼現形了

在南方周末當編輯,教新人寫作最為頭痛。文無定法,遇到直腦筋的,更是講了芝麻忘了西瓜。

後來,幾個老編輯琢磨出一套可量化和拆解的基礎元素寫作法,即以「敘述、描寫、引語、背景」為基本單元,分拆模仿經典作品。

這方法好啊,年輕人們都喜歡,相當於把一件雲裡霧裡的事情纖毫畢現了。後來還升級為色譜分析,每種基礎元素對應一種顏色,逐句逐段給範文分類標色,作者的行文密碼就現形了。

這方法傳到我們這「屆」編輯,又被賦予更魔性的口訣: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換個姿勢,再來一次。取材於廣場舞,當時滿街滿巷都是大媽在分解舞步,一開始自己能把自己絆倒,再過兩周就跳得賊溜了。再複雜的事也經不住庖丁解牛,寫作也同理。 

圖:「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例如,用「一二三四分析法」拆解普立茲獎作品《恩裡克的旅程》開頭若干段,將得到如下結果——

 那是1989年1月29日,恩裡克的母親走下門廊。

她走遠了。【描寫】

「Donde esta mi mami?」恩裡克一遍遍哭叫道:「我媽媽在哪兒?」【引語】

他母親再也沒有回來,而這決定了恩裡克的命運。後來,在他十幾歲、實際上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他將獨自踏上赴美尋母之路。【敘述】不知不覺中,他將成長為那些來自中美洲和墨西哥、非法進入美國的雙親皆無的兒童中的一員。【背景】

據估計,他們的數量每年多達48000人,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躲過了美國移民與歸化局(INS)的監管。【背景】

圖:行文色譜分析

每一句每一段都各有所歸,如果再標上色,不難發現,好文章都是各色穿插有序,如果全篇集中一兩種顏色,多數是有問題的。 

如此分析後,再不會寫稿的人,都能像嬰兒坐上學步車那樣走起來了。

找到行文的「舞步」

後來我們發現,「一二三四法」還能解決更多問題,如開頭說的「說完又說症候群」。四種行文基礎元素相當於標識清晰的筐,將採訪所得分拆變換,對號入座,通篇引語的魔咒就有解了。

我們通過一個模擬操作,看看一段人物採訪,如何變成行文流暢、娓娓道來的故事。

案例背景虛構為:一個叫林林的女作家,花十年寫成處女作《黑峽谷》,成為文壇最耀眼的新人。我去採訪她,其中一個問題是:當初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林林很健談,分享了十年前的一次遠遊,原話是這樣的——

「那要從十年前說起了,當時我22歲,趁大三暑假一個人去川西,結果一路下雨,困在一家旅館,那是個背包客落腳的村子,挺荒的。旅館建在山腰,背面就是懸崖。天氣太糟糕了,感覺人都快黴掉了。

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外面又下雨了,窗簾被吹得亂飄。當時心情超差,看著像啥呢……對,像兩支招魂的幡。我起來去關窗,外面狂閃電,你肯定想不到這場景,太壯觀了,整個天空亮了,地面也跟著亮,地上還有一道道裂谷,黑乎乎的,就像電影裡的外星球。雨越來越大,把玻璃打得啪啪響,我突然有了衝動,想寫東西,就是想試試,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呢?

有了念頭就壓不住了,第二天我冒雨回去,到家就開始寫,那晚的場景還被我寫進開頭。現在想起來,還真是神奇,一種被召喚的感覺。」

以上是原汁原味的人物自述,很口語,也很破碎。我們需要對照四種基礎元素,把信息歸類、改寫、打磨。

第一步、優先考慮引語。

引語應該遵循「從簡原則」。具體到林林的訪談,我看中兩句,一句是"像兩支招魂的幡」,寥寥數字,環境心情都再現了;另一句是「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呢?」無心插柳、舉重若輕的感覺也出來了。

第二步、組織背景信息。

寫作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背景就是把「森林」扼要、適時地告訴讀者,好讓他們了解全貌。

第三步、選擇最佳場景和細節,用於描寫。

故事的基石是細節,但不能都是細節。描寫實則是行文中最奢侈的部分,會減慢敘事節奏,但又以代入感補償——讓讀者身臨其境。

林林的講述,最具此潛質的就是看窗簾亂翻,繼而看到閃電降臨大地的一幕,很魔幻,像奇觀一般,值得多著墨。

第四步、敘述:行文加速器。

走完以上三步,剩下的就歸敘述了。敘述實質上是濃縮交代情節,是行文的加速器。

有人會分不清「敘述」和「描寫」。敘述相當於發生了什麼,側重結果,描寫則是怎麼發生的,側重過程。

完成這四步,一段人物採訪的信息點就各有所歸,可以各司其職了。再刨掉冗餘信息,我寫成以下段落,至少是個合格的人物稿開頭——

22歲那年,林林用大學最後一個暑假行走川西,卻遇上了壞時節,被雨困在一家懸崖旁的旅館。【敘述】某晚,她躺在床上,看窗簾在風中翻滾,喪得"像兩支招魂的幡」。【描寫+引語】

窗外,閃電撫亮曠野,山谷幽深連綿,恍惚間如處外星異域。雨滴在敲窗,林林卻突然有了念頭:「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呢?」 【描寫+引語】

這個想法如此強烈,她迫不及待地回到城市,一寫就是10年,有了後來的《黑峽谷》,開頭一幕便是當年的孤村雨夜——作家記憶中那個無法言喻的「神啟瞬間」。【敘述】

這部處女作沒有辜負時光,再挑剔的評論家都同意這是近年文壇最大的驚喜。更何況它在商業上也毫不遜色,上架一月就穩居暢銷榜。已經有媒體用這樣的標題了:2019將是林林年。【背景】

四種基礎元素的排列為:【敘述】—【描寫、引語】—【描寫、引語】—【敘述】—【背景】,這就是該段落行文的「舞步」。

好作者是時間研磨出來的

正如樂曲不會永遠以同一音階開頭,四種基礎元素的排列組合也永無窮盡。對新手而言,熟練模仿幾種行文套路,就像下山前師傅贈予的錦囊,總能排憂解難。假以時日,便無須再蹣跚學步,做到無招勝有招了。

以上案例,只是一個理想狀態的模擬。實操中,核心信息的交叉印證,正反觀點的平衡,用引語來規避風險等,也是寫作中材料處理的必備技能。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至此,「說完又說症候群」算是有了一劑藥。若要根治,技巧是一方面,還事關判斷力、經驗和勇氣——敢於跳出資料、俯瞰全貌並迅速抓住本質的能力。

從這點看,「一二三四法」只是經驗的產物,它甚至不是一個嚴謹的寫作理論,只是一群老編輯絕望之際的應對之舉。它能迅速拉新人一把,但不能護送更遠。系統訓練、積累理論、豐富實踐和閱歷才是真辦法。畢竟,好作者都是時間研磨出來的。

相關焦點

  • 無聊碎碎念 20190120
    點讚數多者優先採用微信碎碎念 20190110簡單碎碎念 20190111控制碎碎念 20190112幸福碎碎念 20190113 注意碎碎念 20190114洞察碎碎念20190115成長碎碎念 20190116期望碎碎念 20190117 遊戲碎碎念 20190118焦慮碎碎念20190119
  • 拖了很久的碎碎念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寫下這一段的時候,春節已經結束了,我也已經坐在了節後開工的工位上了,而這篇還沒寫完的碎碎念也算是跨了年了,囉裡囉嗦的從去年寫到了今年,也不知道自己都寫了些啥玩意。以上,是我不知所云可能也不合邏輯的碎碎念,辛丑年第一篇作業已完成。
  • 原來任嘉倫是小話癆,雖然碎碎念,但卻正能量滿滿,喜歡你沒道理
    昨天《嚮往的生活》中,任嘉倫完全吸引了我的眼球,他真得很愛碎碎念,但是碎碎念之中又沒有諸多抱怨,反而正能量滿滿。差點忘記任嘉倫是出過文集的人,《國超文集2.0》在《嚮往的生活》成功出圈。兩人進蘑菇屋的過程中,我真正領略到了任嘉倫碎碎念的功力,一時間竟有些同情同行的譚松韻了。任:你是說敲敲門,還是靜悄悄啊。任:沒事吧,進人家裡也不敲敲門,直接換鞋進是吧,當自己家啊,一看你就是來過,你看輕車熟路的,我已經看到黃老師了,也可能是我的頭大。
  • 司馬茶術碎碎念001~ 味覺地圖
    在下一次碎碎念之前,初學者可以嘗試,喝任何飲料的時候,即便是喝水,都做一下體驗:在感覺舒適的溫度下含在嘴裡,用口腔的不同部位去感知它,找一下味覺在不同部位的體現。至於這些味道代表了什麼意義,我們且不去理會。當然,你也可以嘗試一下能否找到對應的答案,不過,茶齡不足的初學者是很難理解的,不要灰心,你的每一次思考,最後都會有收穫。
  • 有個愛碎碎念的爸爸是啥體驗 網友:超可愛!
    有個愛碎碎念的爸爸是啥體驗 網友:超可愛!
  • 家長批評有分寸,請停止無休止批評,碎碎念只有反作用
    為什麼孩子犯錯父母為什麼碎碎念沒完?家長一直說不停,其實根本就是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長過度依賴於孩子,孩子的喜怒哀樂全部掛在心上,當然,孩子做錯一件事,佔據家長所有的心扉,家長不說個不停,能心裡痛快?
  • 格式塔視覺規律-我在實戰中的碎碎念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是格式塔視覺規律,本篇文章作者如是說:「這篇文章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關于格式塔心裡學規律我在項目裡面的碎碎念。當然這會是全網最容易看懂的格式塔原理。」相似性我們會把相似的物體歸於一個整體,比如顏色,形狀,大小,方向,以及紋理等視覺元素,組成相近的樣式。
  • 關於家庭主婦腦迴路的碎碎念
    可是,關於家庭主婦腦迴路的碎碎念卻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一波又一波湧向我的腦海,在一波又一波推波助瀾之下,我只好無恥的坐在電腦前安撫一下混亂的腦迴路,湊成這一篇不成文的文字。     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裡都蘊含著家庭主婦們博大精深的思維內涵和獨特縝密的腦迴路曲線。        民以食為天。
  • 漫長的夏休,終於劃上不完美的句號——summerpockets全通碎碎念
    漫長的夏休,終於劃上不完美的句號——summerpockets全通碎碎念 2018-07-01 01:53  溼帝-錢包君暴斃中
  • 王者榮耀:張大仙開全麥碎碎念隊友哈哈大笑,老粉脫口而出:大姐
    王者榮耀:張大仙開全麥碎碎念隊友哈哈大笑,老粉脫口而出:大姐 眾所周知,各平臺有著不少知名主播,大多數主播打遊戲技術還都是可以的
  • 貓咪亂抓紙箱,店員忍不住和它碎碎念,貓咪一臉疑惑:你在說啥
    貓咪亂抓紙箱,店員忍不住和它碎碎念,貓咪一臉疑惑:你在說啥。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和貓咪聊天,雖然說,貓咪的語言和我們不通,而且也不一定會回應,但貓咪就像是和小孩子一樣,和它們說話也是有趣的。但有的時候,貓咪不回應自己,不說話,也是讓人有點煩惱的。
  • 來自農村,採訪國務院副總理,現為總臺負責人
    本期推送,一起來認識上海外國語大學1987屆校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副主任江和平。還沒畢業,就被央視"瞄上"江和平出生於1963年,從小在連普通話都不太會說的安徽桐城縣農村長大。在這樣一個連英語字典都沒有的地方,英語廣播講座成了他的啟蒙老師。當時安徽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一套英語講座教材,他每天早晚都守在廣播前,跟著最好的老師,學著最標準的發音。
  • 我為科技導報寫稿
    後來,我發現寫博客不用審稿,即時發布,自由自在,便以寫博客的方式整理思想、記錄東西。 2009年8月,我在科學網博客上寫了篇《在美博士後的生存狀態》,沒想到被科技導報副主編蘇青看中,他讓我修改後在科技導報「走向職場」欄目刊登。我認為這篇博文雖然點擊數高,但信筆寫來,沒有嚴密邏輯論證,還有些觀點可能引起爭議。
  • 關於排版的一點碎碎念【內含硬廣】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我的今化助教童年寫的四篇知乎文章(知乎@Childhood Chen)。原文寫得比我詳細,連結放在了文章末尾,大家有興趣歡迎去拜讀w圖文排版1.斜體斜體主要是一個西文字體中的概念,右利手的盆友自己寫英文的時候應該也會自然地寫成斜體。真正的英文斜體是重新設計筆畫的斜度得到的,而虛假的英文斜體是由字母的整體傾斜造成的,因而強調的功效不如前者[4]。而中文的斜體就更難看了,因為中文的豎在整個字形中有重要的基準意義,如果你想要在中文中起到強調作用,請優先考慮加粗或者更換字體(如在宋體文本中用粗黑體或仿宋)。
  • 老公成植物人,我想離開這個家,無意聽到婆婆碎碎念,我放棄離婚
    我卻沒心思再去照顧老公,只想離開他,不過一次無意中,我聽到,婆婆碎碎念,說老公出事後保險公司賠了80萬,而錢都在婆婆那。我心中一動,這麼多錢在,我不能現在離婚,怎麼也得把錢拿到再離婚。婆婆年紀也大了,平時身子不好,體弱多病,我估計著再要個幾年,這一筆錢就會給我們的。
  • 末日遊戲碎碎念:假如喪屍病毒爆發,世界真的會走向毀滅嗎?
    隨後筆者就去查了一些相關資料,然後就有了這個"末日遊戲碎碎念"系列文章。而今天,就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就以目前末日題材中最熱門的"喪屍病毒"做開始。畢竟本人當年可是因為《生化危機》系列才入的喪屍坑的,假如真的喪屍病毒爆發了,那麼真的會像遊戲跟電影裡那樣引發世界末日嗎?
  • 遊戲文化碎碎念:從《戰神4》看北歐諸神的神話傳說——洛基篇
    我們先參考古丹麥歷史學家SAXO GRAMMATICUS在他的《丹麥人的事跡》中記錄了神話的另一個版本,在這一版本中,以自稱是歷史的形式去講述了凡人間的英雄霍德爾與神靈巴德爾為了爭奪南娜而展開大戰的故事。為什麼要提到這個版本呢?因為後人經研究認為,這個故事是北歐神話版本的原型,所以還是可以有一定參考意義與價值的,請注意,這裡的霍德爾並不是巴德爾的黑暗之神兄弟,他是一名凡人!
  • 【譯事帖】為新化學元素徵名
    原標題:【譯事帖】為新化學元素徵名核心提示:截至寫稿時,尚未見官方權威機構發布這四種新元素的漢字名稱與讀音。在此,請廣大讀者(網民、用戶)和專家賜教。 6月9日和10日的《參考消息》先後在第七版刊登了《日本提交113號元素命名方案》和《元素周期表將出現四個新名》兩則報導。稿件中出現的新元素名稱用的都是外文及簡稱。
  • 小梁碎碎念丨國網四川資陽供電駐村幫扶員王玲:「所有付出都是幸福...
    餘音繞梁 我是小梁 每周一且聽我碎碎念! 細心的王玲挨個將大家的售賣信息記錄在冊,核對無誤後,用微信和現金將城裡客人的訂單款及時轉付給村民。 「嗯!手藝不錯啊,蛋很好吃,我看肯定有人要!」忙完後的王玲吃了一口皮蛋,趕緊拿起手機,以金黃色的菜籽花為背景,拍下圖片後,傳到了「大三妹農產品銷售」微信群,並發布了預定信息。
  • 遊戲文化碎碎念:恐怖即是升華——淺談《港詭實錄》的設計理念
    那充斥著在環境中的各種信息讓我的神經一直繃著,水池裡的胚胎、突然動起來的門把手、一次次循環只有細小變化的走廊、黑白的相框與桌子上的白色藥片,這些精雕細琢的小元素在無聲中被刻畫進去。當然我也知《港詭實錄》的完成度不是很高,很多地方有待提升,國產遊戲也需要支持。設計理念算不上驚豔,走的是紮實路線。設計功底都相當深,我說的這些他們的團隊自然也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