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Beacon的近場感知提供位置感知服務,幫助B端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已經在大量的場景中進行了運用。市面上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包括鮮老虎、智慧圖、智石科技等。
iBeacon的優勢在於定位比較精準,精度可達2米。不過iBeacon在使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它對位置的感知功能只有在手機藍牙開啟的狀態下才能使用。而數據顯示,主流人群的藍牙打開率僅為20%左右。
為零售行業提供IoT感知服務的雲加科技CEO餘焰軍告訴36氪,為了彌補一些因為用戶設置而導致的感知不完全的問題,他們在iBeacon技術基礎上,加入了WiFi探針技術。WiFi探針的定位精確度相對較弱,範圍在10米左右,但是由於觸達的終端用戶廣,可以作為初步定位手段。另外,iBeacon負責觸發,但其本身不具備數據傳輸功能。WiFi可以實現數據傳輸,從而進行信息推送。
另外,雲加科技還推出了一款針對線下場景的軟體開發包Magic SDK。餘焰軍告訴36氪,商家如果有自己的App,即可快速將軟體包集成到自己的APP中。商家可以根據採集到的客流數據,對店鋪的客流進店率、駐留時長以及用戶的購物偏好進行分析,然後通過APP針對客戶發布個性化的優惠信息。消費者獲取優惠信息後,可以通過實體店或者網店來消費,促進了商家的銷售。如果SDK需要私有部署,或是和自身的CRM相連,則需要另行收費。
雲加表示,大B客戶方面他們比較關注商業地產和連鎖商戶兩類客戶的場景感知需求。雲加已籤約了十多家商場,包括上海K11、上海日月光、北京國貿商城、北京華遠新天地等,另外和萬達、華潤等地產商的合作也在洽談中,預期年內可以達成合作關係。餘焰軍表示,雲加幫助上海K11分析平均5萬日客流,此類購物中心的每年的客單價在20-40萬元之間。連鎖商戶類的客戶包括來伊份等,據悉來伊份上海1000多家門店均部署了雲加提供的IoT傳感器。類似需求的連鎖店平均每家店鋪每年的雲服務費用在400-1000元左右。
除了大B客戶,餘焰軍表示很多App以及微信小程序也接入了Magic SDK。雲加可以幫助它們進行用戶行為分析,還原出一系列用戶標籤,App等應用可以基於用戶標籤進行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推薦。
餘焰軍表示,除了以上的應用領域,他們認為新零售也是場景感知服務的重需求行業,比如現在風頭正足的新型便利店等。除了iBeacon和WiFi技術,雲加也在探索將人臉識別、RFID等技術加入整體方案中,對用戶的線下行為進行更全面精準的分析。
在同類企業中,雲加科技對標的是美國的RetailNext,它成立於2007年,2015年Retail Next通過私人股權公司Activant Capital Group領導的投資者手中獲得1.25億美元E輪融資,並於2016年初獲得近600萬美元的E-Ⅱ融資,其它投資者包括August Capital、Star Vest Partners、Nokia Growth Partners、Qualcomm Ventures和American Express。RetailNext使用零售IoT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方式為中檔市場零售商提供數據分析諮詢服務,並已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超過300家零售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團隊方面,雲加科技CEO餘焰軍,交大計算機系碩士,前SAP、HP 10年技術管理經驗。技術VP曹貢獻,前微軟、HP 10餘年經驗的資深技術架構。產品VP富亮,前SAP SBO Mobile全球產品總負責人。現在雲加科技正在尋求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主要用於研發和市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