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iBeacon和WiFi定位技術,雲加科技提供免費的線下場景感知軟體...

2020-12-05 36氪

利用iBeacon的近場感知提供位置感知服務,幫助B端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已經在大量的場景中進行了運用。市面上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包括鮮老虎、智慧圖、智石科技等。

iBeacon的優勢在於定位比較精準,精度可達2米。不過iBeacon在使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它對位置的感知功能只有在手機藍牙開啟的狀態下才能使用。而數據顯示,主流人群的藍牙打開率僅為20%左右。

為零售行業提供IoT感知服務的雲加科技CEO餘焰軍告訴36氪,為了彌補一些因為用戶設置而導致的感知不完全的問題,他們在iBeacon技術基礎上,加入了WiFi探針技術。WiFi探針的定位精確度相對較弱,範圍在10米左右,但是由於觸達的終端用戶廣,可以作為初步定位手段。另外,iBeacon負責觸發,但其本身不具備數據傳輸功能。WiFi可以實現數據傳輸,從而進行信息推送。

另外,雲加科技還推出了一款針對線下場景的軟體開發包Magic SDK。餘焰軍告訴36氪,商家如果有自己的App,即可快速將軟體包集成到自己的APP中。商家可以根據採集到的客流數據,對店鋪的客流進店率、駐留時長以及用戶的購物偏好進行分析,然後通過APP針對客戶發布個性化的優惠信息。消費者獲取優惠信息後,可以通過實體店或者網店來消費,促進了商家的銷售。如果SDK需要私有部署,或是和自身的CRM相連,則需要另行收費。

雲加表示,大B客戶方面他們比較關注商業地產和連鎖商戶兩類客戶的場景感知需求。雲加已籤約了十多家商場,包括上海K11、上海日月光、北京國貿商城、北京華遠新天地等,另外和萬達、華潤等地產商的合作也在洽談中,預期年內可以達成合作關係。餘焰軍表示,雲加幫助上海K11分析平均5萬日客流,此類購物中心的每年的客單價在20-40萬元之間。連鎖商戶類的客戶包括來伊份等,據悉來伊份上海1000多家門店均部署了雲加提供的IoT傳感器。類似需求的連鎖店平均每家店鋪每年的雲服務費用在400-1000元左右。

除了大B客戶,餘焰軍表示很多App以及微信小程序也接入了Magic SDK。雲加可以幫助它們進行用戶行為分析,還原出一系列用戶標籤,App等應用可以基於用戶標籤進行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推薦。

餘焰軍表示,除了以上的應用領域,他們認為新零售也是場景感知服務的重需求行業,比如現在風頭正足的新型便利店等。除了iBeacon和WiFi技術,雲加也在探索將人臉識別、RFID等技術加入整體方案中,對用戶的線下行為進行更全面精準的分析。

在同類企業中,雲加科技對標的是美國的RetailNext,它成立於2007年,2015年Retail Next通過私人股權公司Activant Capital Group領導的投資者手中獲得1.25億美元E輪融資,並於2016年初獲得近600萬美元的E-Ⅱ融資,其它投資者包括August Capital、Star Vest Partners、Nokia Growth Partners、Qualcomm Ventures和American Express。RetailNext使用零售IoT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方式為中檔市場零售商提供數據分析諮詢服務,並已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超過300家零售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團隊方面,雲加科技CEO餘焰軍,交大計算機系碩士,前SAP、HP 10年技術管理經驗。技術VP曹貢獻,前微軟、HP 10餘年經驗的資深技術架構。產品VP富亮,前SAP SBO Mobile全球產品總負責人。現在雲加科技正在尋求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主要用於研發和市場拓展。

相關焦點

  • 智石分享|AR技術在室內定位導航方面的應用
    說到AR技術在室內定位導航方面的應用,那就不得不先說明一下AR到底是什麼?AR全稱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是把原本在現實世界的一定時間空間範圍內很難體驗到的實體信息(視覺信息,聲音,味道,觸覺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仿真後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
  • 2021年,誰來解鎖千億級的高精度定位市場
    ibeacon方案的室內定位熱潮,不過回頭看去,當初的那一批企業還活著的已沒有多少。比如說,在線下零售店,商店希望通過採集消費者的軌跡,來分析消費者喜好;在景區,可以通過遊客的熱力圖來進行疏導;在高危環境,通過實時定位數據來保障作業人員安全;在公檢法等場景,需要精準的個人軌跡數據來保障管理的規範等等。當然,市面上的室內定位技術多種多樣,這也可以應對不同層次的應用需求。
  • iBeacon定位技術的那些個應用場景
    導語:從此不分線上線下,iBeacon 技術能減小用戶與品牌間溝通的阻力,通過即時身份驗證讓用戶獲得購物現場個性化的體驗。行動支付也將因該技術加速發展,企業收益也因「按需供給」得到優化,正如 Uber 一樣。
  • 無人駕駛定位與感知技術及應用案例
    無人駕駛定位與感知技術及應用案例 佐思汽車研究 發表於 2020-12-04 16:12:08 今天分享的內容,分為傳感器、定位技術、感知技術、商業化案例四個部分。
  • 基於iBeacon定位技術的智慧圖書館
    編者按:  摘要:本項目遵循物聯網技術架構,設計了智慧圖書館整體解決方案。它以iBeacon室內定位、3D實境、移動網際網路、SaaS等技術為基礎,實現了圖書館場景下的智能定位與導航服務、圖書館增強現實位置服務、3D運行監管、角色個性化服務等功能。
  •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30多位來自中美日歐的頂尖技術專家、學者相聚於這場國際性技術交流盛會,發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學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探索成果。其中,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博士發表了題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的主旨演講,主要介紹了自動駕駛常用的定位方法,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結合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高精地圖+高精度定位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析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 室內定位精度 計算機視覺_視覺定位的精度 - CSDN
    作為一個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通信系統,ZigBee的信號傳輸受多徑效應和移動的影響都很大,而且定位精度取決於信道物理品質、信號源密度、環境和算法的準確性,造成定位軟體的成本較高,提高空間還很大。ZigBee室內定位已經被很多大型的工廠和車間作為人員在崗管理系統所採用。4.
  • rfid室內人員定位系統解決方案
    用戶選擇wifi定位標籤稱呼為wifi定位,選擇RFID定位標籤,稱呼為RFID定位,選擇藍牙ibeacon標籤,稱呼為藍牙定位。這裡側重定位原理和定位利弊分析Wifi定位、RFID定位、藍牙定位。定位的效果取決於後臺核心的定位算法,前端只是數據傳輸方式差異。目前室內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從原理上主要分為七種:鄰近探測法、質心定位法、多邊定位法、三角定位法、極點法、指紋定位法和航位推算法。
  • 定位軟體背後的「生意經」
    網上充斥著各種形形色色的「虛擬定位」軟體廣告,宣稱任何手機軟體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定位到任何地方」。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百度上搜索「手機App定位軟體」,得到428萬個結果。「××助手擴展您的手機功能」、「選擇×××,虛擬定位從此簡單」……  記者在安卓應用市場輸入「虛擬定位」關鍵詞,找到一個排名靠前的App軟體進行採訪,該軟體由北京某科技公司開發及銷售。
  • ...IPSN國際室內定位大賽的杭州品鉑,將攜自主研發的Abell定位技術...
    隨著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人們在複雜室內空間的定位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科研巨頭和各種行業機構不斷的探索和研發出新的定位技術。目前,基於室內的無線定位技術可謂百家爭鳴,大家比較熟知的有ibeacon、wifi、UWB、傳感器網絡、地磁、RFID、超聲波以及光通信等等。
  • 超融合與雲計算互補 走向場景定製化求生
    超融合與雲計算雖然背道而馳,但是截止目前,幾十家廠商發布自己的超融合產品,在超融合市場開展一場近身肉搏。戰鬥打響後,不斷有新玩家、新玩法的加入,這些企業之間的超融合產品定位也有所不同。可以預見超融合產品必須走向場景定製化才能生存。
  • 新流量磁場,線下大數據重塑下的實體經濟新動能|投資In-Depth
    場景營銷大熱,數據重構的新流量磁場隨著線下大數據的需求呼聲加劇,線下大數據技術也在不斷更迭,從早期主要利用WIFI探針,攝像頭等方式,到後期的藍牙,寬帶以及SDK的方式。結合手機底層系統特性的室內定位技術方案,正在賦予線下大數據場景分析更多的能量,對線下用戶的運營分析服務也不斷得到完善。
  • 常見幾種室內定位系統與原理概述
    用戶選擇wifi定位標籤稱呼為wifi定位,選擇RFID定位標籤,稱呼為RFID定位,選擇藍牙ibeacon標籤,稱呼為藍牙定位。這裡側重定位原理和定位利弊分析Wifi定位、RFID定位、藍牙定位。定位的效果取決於後臺核心的定位算法,前端只是數據傳輸方式差異。目前室內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從原理上主要分為七種:鄰近探測法、質心定位法、多邊定位法、三角定位法、極點法、指紋定位法和航位推算法。
  • 有效距離1600米,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智加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智加科技又交出了新的答卷:技術上推出了有效距離達到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加速無人卡車落地。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1英裡(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 實體商戶線下線上一體化經營管理方案提供商秦絲科技獲數千萬元...
    36氪曾報導過「秦絲科技」,這家成立於2014年8月的公司主要為實體批發及零售商家提供進銷存SaaS,並在進銷存的基礎上為有額外需求的商家提供線下線上一體化解決方案。進銷存即進貨、銷售、庫存,對於業務並不複雜的中小商戶而言,進銷存軟體往往是中小商家的核心經營管理系統。
  • 華測導航王超:基於RTK的GNSS與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和挑戰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作為最具競爭力的定位與導航技術,全天時、全天候為全球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定位導航服務。隨著當前對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定位環境更加樣化且複雜,多源融合定位技術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有效補充,已成為公認的高精度定位方案發展趨勢。
  • 2020,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硬體和軟體最新技術總結
    進入到2020年,自動駕駛技術走到了需要規模商業化證明技術價值的時候。不管是封閉或半封閉場景的礦區、港口和園區,還是公開道路的RoboTaxi、RoboTruck等,技術都是自動駕駛在不同場景商業化的基礎。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2018年5月與AWare背後的軟體技術公司Renovo合作,使高度自動化汽車製造商和技術提供商可無縫接入Civil Maps的車輛認知堆棧。Civil Maps主要路線為開發高精度地圖與定位解決方案,通過提供給車廠軟體和硬體系統進行車端數據收集、3D地圖繪製以及自車定位。Civil Maps的測繪方式是與車廠合作,利用攝像頭或者雷達進行眾包採集。
  • 智加科技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有效距離可達1600米
    近日,無人重卡科技公司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 1 英裡(1600 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依據自動駕駛技術領軍者 Waymo 公布的方案,其感知距離為 300 米,而現在智加科技將這一行業標準的有效感知距離提升了五倍多。
  • 星環科技:堅持國產自主路線,突破大數據的細分應用場景丨疫情下的危與機
    丨免費開放數據分析服務:星環科技對全國政府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免費開放了數據分析服務用於疫情分析,星環科技產品雲上使用及線上培訓、大數據智能分析服務、大數據平臺(私有雲部署)三項服務。同時,將收費的線下認證培訓課程改為對所有企業和個人免費線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