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量磁場,線下大數據重塑下的實體經濟新動能|投資In-Depth

2021-01-15 及刻智慧商業

線下大數據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數位化升級加速的背景之下,線下大數據如何與實體商業經營相融合,為實體經濟帶來增長新動能?復星銳正資本投資In-Depth對此進行了深入觀察和剖析,現分享給諸君,以供參考——

文章來源於復星銳正,作者復星銳正

「絕不能低估浪潮攜帶的能量,它可以將一家初創公司變為改變世界的巨型企業」。

——《讓大象飛》

我們不否認努力的重要性,但也不能輕視趨勢的力量。乘勢而上,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乘數效應。這兩年的直播/短視頻浪潮、人工智慧/5G浪潮、在線教育浪潮等等,將一個又一個初創公司推入資本市場,進入了社會大眾視野。

復星銳正正式推出「投資In-Depth」系列選題策劃,聚焦藍冰賽道,探索投資風向。本期將聚焦解密線下數據新生態,深度剖析這個由數據重構的新流量磁場,如何成為現代實體經濟新動能。

行業觀點:

隨著數字經濟逐步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基礎,大數據的場景應用範圍也不斷滲透擴張,從單純線上為主向線下衍生;疫情對於出行的限制和對客流量的壓制倒逼線下產業加碼線上布局以及加速其數位化轉型;「大數據殺熟」頻現,如何平衡用戶網絡安全與精準數據運用的尺度成為數位化服務鏈上企業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大數據時代,全球商業模式的加速迭代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數位技術的到來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奠定了基礎。「大數據」概念不斷井噴。據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的大數據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佔全球產業總量20%。

在數量激增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數據加快商業模式更迭成為當下熱門話題。《福布斯》數據顯示,「採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戰略的企業發展狀況超過沒有採用這些技術的同行53%。」。大數據時代的出現,讓全球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實現降本增效。如何發展大數據技術以及更好的運用大數據早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核心問題和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之一。

隨著數字經濟逐步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基礎,大數據的場景應用範圍也不斷滲透擴張,從單純線上為主向線下衍生。區別於線下大數據,線上大數據主要衍生於網際網路,基於多平臺的大數據採集,以及大數據技術的分析與預測能力,使內容推送更加精準有效,從而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目前,線上大數據應用早已趨於成熟,主要被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巨頭壟斷。從運用場景層面切入,大數據營銷則是其技術運用成熟的重要表現,如何讓網絡廣告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載體,以合適的方式,投放給合適的人成為大數據營銷的核心。以電商直播為例,疫情之下,線上直播電商成為消費賽道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精準推流加上內容創新不斷刺激消費。在2020年第一季度,僅電商直播就超過400萬場,撬動萬億市場峰值,成為疫情之下擴內需,促消費的主要渠道。

除此之外,同樣隸屬於大數據的線下大數據應用場景則更為豐富,根據國家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0%,而線下消費能夠佔到80%左右的份額。隨著零售行業全面擁抱數位化轉型,如何高效利用線下大數據反哺線下經濟的發展與運營,成為當前商業領域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線下大數據的應用前景空前廣闊,僅精準營銷的市場量級便已達到萬億規模(下圖)。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年度洞察報告》

疫情之下,待挖掘的線下流量金礦

疫情持續肆虐,世界格局裂變,各大行業模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革。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線下實體業務被衝擊劇烈,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疫情對於出行的限制和對客流量的壓制倒逼線下產業加碼線上布局以及加速其數位化轉型。

隨著國內疫情的防控成效顯現,線下商業不斷回暖:據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的檢測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近8500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350億元,北上廣多地的購物中心更是連續幾日霸榜全國熱門商圈排名。受到「五五購物節」的影響,自節日啟動後僅僅約18個小時,上海消費者的支付額就突破了100億元,消費商品件數達去年同期的2.4倍。儘管線上營銷成為近年的消費熱渠道,但線下強體驗場景依舊無法替代,線下流量仍是品牌的待掘金礦。

區別於線上大數據的成熟運用,線下大數據的運用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從獲取方式的角度來說,線下實體缺少現代化的數據獲取手段,用戶數據統計方式落後。一方面,WIFI探針等技術仍面臨不合規和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無法高效對線下數據進行精準收集與利用。另一方面,通過鋪設藍牙硬體、wifi設備與攝像頭等收集客流信息的方式,對人力和成本都有著過高的要求。從獲取成本的角度來說,傳統的方式投入成本高,同時面臨反覆行業教育、合作方式門檻高等成本問題。

從當前線下大數據的使用率來說,相比同屬於大數據應用中的線上大數據,線下大數據的使用率仍處在初級水平:根據ShopperTrak的報告,中國線下大數據在實體商業中的滲透率不足20%。以北京朝陽大悅城為例,2019年其日均客流超7萬人次,全年客流量超過2700萬,但由於其所在的商業位置本身帶來足夠流量效應導致商場過往並不重視用戶流量轉化,其會員總數僅有140萬,換句話說,朝陽大悅城所掌握消費者數據的流量遠不到總流量的10%,仍有超90%的流量無法有效沉澱下來。

場景營銷大熱,數據重構的新流量磁場

隨著線下大數據的需求呼聲加劇,線下大數據技術也在不斷更迭,從早期主要利用WIFI探針,攝像頭等方式,到後期的藍牙,寬帶以及SDK的方式。結合手機底層系統特性的室內定位技術方案,正在賦予線下大數據場景分析更多的能量,對線下用戶的運營分析服務也不斷得到完善。

以復星銳正被投項目「及刻」為例,憑藉自主研發的革新性室內定位技術方案,融合狀態維持算法、AI等算法技術以及綜合環境信號判斷,改善傳統室內定位技術的缺陷,實現持續穩定地判斷用戶到店狀態,完成進店識別。目前,及刻成功與多個手機廠商合作,幫助手機廠商實現低功耗、低流量地精準識別用戶所處位置,從而快速完成商戶信息的推送,在提高廠商流量的同時也刺激到近場服務的用戶觸點。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線下大數據的運用場景之一-「場景化營銷」逐步走到聚光燈下,成為當下實體商業實現品效結合的營銷渠道之一。

一方面,從運營層面來說,線下大數據通過其獨特的數據源,為線下商場、品牌門店等場景提供更多維度的分析數據口徑和分析工具,簡化數據統計過程。另一方面,從精準營銷層面來說,通過對用戶畫像的精準描述定位,建立多維度畫像體系,構建用戶消費意向預測,顯著提升實體商業面向C端的轉化率同時,也為實體客戶提供更豐富的展示界面和觸達路徑。讓線下場景也能像線上網際網路營銷一樣,做到在合適的地點、時間和方式將消費需求推送給合適的人。

及刻作為國內領先的線下大數據服務商,一方面精準映射人與場景的動態關聯,及刻做到與線下商業運營具有高度的貼合,幫助實體商業完成數位化轉型。利用自有的1600萬+線下POI資料庫及革新性室內定位技術(智能場景識別),及刻系統性地幫助商業地產和購物中心等地區做客流洞察,豐富的洞察維度包括「商圈透視「、「本品洞察」、「競品分析」(下圖):

另一方面,通過強悍的場景覆蓋率、近場感知及數據挖掘能力,及刻精準復原客群到場、逛店、離場、回訪的完整行為鏈條,極大豐富用戶的線下行為畫像,提前幫助線下場景進行用戶行為預判,精準而智能地推送營銷內容,形成線下 「場景化營銷」閉環。

除此之外,線下大數據在安防,公共運輸,以及當前疫情防控等線下場景都有應用空間,不斷重塑消費及商業形態。以及刻為例,由於傳統室內定位技術存在無法正確判斷到店行為的缺陷,及刻通過革新性的室內定位技術方案,即「智能場景識別」技術,精準感知用戶所在的線下場景。從2017年9月至今,及刻先後聯合金立、vivo、魅族、三星、華為、OPPO等15家主流手機廠商推出各類「智慧場景服務」產品,讓數億用戶在乘坐地鐵、航班/列車信息、餐廳排號、商場找店、找優惠券、停車等等方面體驗到AI近場服務體驗。

「大數據殺熟」頻現,用戶信息安全防線拉響

「大數據殺熟」,對於每個活在網際網路世界裡的人都不是個陌生詞彙。早在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被廣泛關注和報導的,近日來更是頻頻衝上熱搜榜,攜程、飛豬、滴滴、天貓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都曾捲入殺熟地質疑之中。作為數位化服務鏈條上的企業,如何平衡用戶網絡安全與精準數據運用的尺度一直已來備受民眾關注。

作為線下大數據的主要服務商,及刻一直以來都以維護用戶信息安全為其數據運用的最後一道防線。及刻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徵詢用戶授權,在用戶授權以及信息權限範圍內獲取信息。

未來,隨著國家監管層面的介入,算法的透明性、可解釋性和公平性將成為算法監管原則,大數據運用於用戶信息安全問題也將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圖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歡迎與後臺聯繫。

相關焦點

  • 久其數字CEO鄧晨:線下服務業大變局,私域流量運營正當時
    2020年風雲變幻,因受疫情和流量成本過高等因素的影響,線下服務企業對線上流量獲取的需求更為迫切,加速創新轉型已箭在弦上,新一輪營銷變局顯現。如何把握私域流量紅利期,建立可長效經營的流量池,借著私域流量東風快速搶佔市場,降本增效,留住目標用戶?如何運用私域流量賦能線下服務業,賦能營銷人?如何更加重視每一位顧客的價值,從流量思維轉向用戶思維,讓服務更有溫度?
  • 白馬晶選 | 國家大力支持開展線上線下創新模式,鼓勵實體經濟轉型...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話題不是個新話題,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長期課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兩大方面看,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基本與發達國家基本處於同一水平,出現了BAT等一批數字產業巨頭與獨角獸企業;而在產業數位化,也就是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方面,相比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和發展空間。
  • 妙哎:2020年新零售電商發展關鍵是打通線上、線下
    「中國的零售行業經歷了從門店時代、電商崛起到體驗購物的變遷,也誕生了一批線上購物平臺。隨著各行業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大數據、雲計算、物流服務的快速崛起,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門店融合將是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
  • 積極發展數據驅動的新經濟新動能新模式
    加快打造政務數據資產的管理平臺、智慧城市建設的運營平臺、數字經濟發展的投資平臺、產業生態優化的服務平臺,推動大數據在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鄒偉) 12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調度南京大數據集團公司有關工作
  • 電子競技:經濟增長新動能
    原標題:電子競技:經濟增長新動能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   「直接拉動消費是電競作為經濟新動能的一個重要表現,更為重要的是電競已經成為增加就業的一個新型渠道。
  • 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
    (原標題: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
  • 如何打破線下流量瓶頸?三四線城市實體門店的生存之道
    如何打破線下流量瓶頸?剛剛才緩過來的線下實體商家,再次回想起被疫情支配的恐懼。其實哪怕沒有疫情,過去幾年實體門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線上的衝擊,流量下滑一直是線下店的頭號難題,雖然這兩年線下又開始出現一些大流量的業態創新,但其中很少有小玩家們可以斡旋的餘地。「如果用燒錢的模式到線上去拼流量,你每接一單就虧一單,這樣做就是自取滅亡。但你不做可能一單都沒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解讀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一、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3.4%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修訂結果以及部分指標最新數據,對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進行測算,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4.8、159.1、204.1、269.0和332.0,分別比上年增長24.8%
  • 永輝超級物種-傳統線下超市的新零售逆襲
    這家公司就和它的創始人一樣低調,但是,卻是線下實體超市在新零售探索中,阿里和騰訊都不敢忽視的存在。一、永輝超市的概況2001年,張軒松在福州開設了首家「農改超」超市——永輝屏西超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2017年,在全國已經有門店600多家,員工達到7萬人。
  • 雲經濟觀察|疫情下數字經濟按下加速鍵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2020年新冠肺炎瘋狂肆虐,中國經濟社會遭受猛烈衝擊,數位化、在線化無疑成為最受寵的商業模式。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線上辦公、遊戲、教育、醫療板塊有明顯需求增長外,部分非剛需消費受到衝擊,世紀開元董事長郭志強對此感受深刻:任何企業都無法脫離大環境。
  •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2020新經濟統計 線上論壇成功召開2020年9月5日,由中國統計學會、中國統計教育學會、中國商業統計學會等多家機構主辦,都經濟貿易學、都師範學承辦的中國新經濟統計論壇成功召開
  •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數字經濟正在釋放眾多「新紅利」 大數據賦能...
    人們逐漸熟悉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平行空間,而數字經濟在二者之上,滲透其中,形成了一個「雲霧瀰漫」的無形市場,人與人,不見面,數位化,上雲端。下一波紅利在哪裡?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  ■昆明軌道安全監控平臺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4月30日,記者從昆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第四次新聞發布會獲悉,《昆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發布會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先後對《實施方案》相關內容和具體措施進行發布解讀。
  • 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是關鍵
    贏商網創始人吳傳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上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電商企業要繼續擴大用戶群、提升消費黏度,爭奪線下是一種必然。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則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聯華超市則為這種「化學反應」提供了想像空間。
  • 新店商聯盟:重新定義(網際網路+)新模式,探尋實體經濟困境下的破局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近日警示,這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跟2008年比較,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行動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生產服務、各方面的活動進入休克狀態,衝擊非常大。
  • 高臺縣強力招商引資催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高臺強力招商引資催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每日甘肅網12月3日訊 據張掖日報報導(記者段曉梅)高臺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依託優勢資源,千方百計開展招商,全力出擊爭引資金,催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 陳根:後疫情時代,面臨數字經濟新範式
    它革新了價值創造的方式,再定義了價值分配的過程,與植根於傳統實體經濟的舊思想、舊秩序以及舊階層存在顯著的矛盾。數字消費新業態疫情期間大量消費行為從線下轉到線上,這種轉變促進了消費領域的商業模式變革,加速推動了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興起。
  • 全市文化核心領域收入超萬億元 跨界融合重塑消費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12月3日,第十二屆中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論壇正式舉辦,與會專家紛紛對文化產業後期如何重塑新生力量、促進文化消費建言獻策。且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經歷過難忘的2020年之後,在新年即將開局之際,跨界融合必將成為文化產業激活新動能的原動力。
  • 丁安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商業銀行發展的新動能
    丁安華:疫情衝擊下,實體經濟遭遇了很大困難。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的重要職責,金融機構有義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且企業的成功最終也有利於金融體系的穩定。國務院提出金融系統今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銀行為實體經濟減負肯定會對自身經營造成一定壓力,需要妥善化解。
  • 解構線下業態的投資邏輯
    近幾年來,很多電商品牌都開始擁抱線下。舉兩個很典型的案例:完美日記在去年開始布局線下,到今年的 9 月份,第 200 家店開業,新零售版圖從一線到五線,覆蓋了全國 90 個城市。另一個是淘品牌出身的三隻松鼠,今年線下從 278 家店一直開到將近 10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