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OS誕生背後的故事:用科技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

2020-11-22 騰訊網

北京時間11月19日,vivo在深圳舉辦了特別活動,正式為我們帶來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全新系統——OriginOS。軟體、硬體以及服務這三駕馬車,是如今手機廠商們必須牢牢把握的。硬體即性能、服務即生態,而軟體則是連接人與生態、人與硬體之間的重要橋梁。OriginOS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據vivo方面表示,OriginOS經過了一年多的打磨。它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也是vivo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

發布會後,我們有幸採訪到了vivo用戶體驗設計總監葛亞男、與vivo用戶體驗藝術創意總監李宛璟。他們從設計理念、產品思路、交互邏輯以及未來規劃等多方面,幫助我們深度剖析了OriginOS。在短短一小時的發布會上,其實我們對OriginOS也只是「驚鴻一瞥」,並沒有見識到它的全貌。葛亞男也坦言,從長遠的角度而言,OriginOS目前的完成度,還不是他們理想中的終極狀態。從整個OriginOS未來的想法來看,大概完成了1/3的暢想。但是從使用性上來說,目前已經夠用了。

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迭代,各個廠商對於自家系統的定製也越來越深度、越來越有特色。從發布會上的展示來看,OriginOS從桌面設計到圖標風格是「擬物+扁平」的結合,並沒有統一標準。這與目前市面上其他的系統有著很大的差別。對此葛亞男解釋道,其實vivo並沒有刻意的去扁平或者擬物,而是希望儘可能地還原用戶心中的樣子。「包容」是OriginOS此次的又一個重要原則,它希望能夠遵循用戶的本心,貼合用戶的認知,這樣才是好的設計。

提到了包容,就不得不提OriginOS的另一個優勢了——自由度。OriginOS在系統層面為用戶的個性化設計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圖標的形狀、大小,到系統的交互,你都可以自由設置。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得,選擇太多是否會讓學習成本更高?其實vivo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交互行為最終會成為習慣,不同廠商之間有著不同的方式,這是數字世界和手機系統不斷進化過程中的必然階段。

OriginOS要做的,不是簡單地給用戶提供一種或者強行讓他選擇某一種交互,用戶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使用OriginOS。而且當用戶有了探索欲望的時候,就可以不用花費太多的學習成本。vivo希望將時間和空間留給用戶去慢慢適應,或許未來數字世界最終可能形成相對統一的交互方式。從如今OriginOS的交互邏輯來看,實用性與學習成本之間的「天平」還是很平衡的。

由於發布會時長有限,主要的筆墨都被放在了設計方面。但這並不意味著,OriginOS僅僅是以一套好看的「皮膚」而已。葛亞男表示,從本質上來講,OriginOS集成了設計、流暢和便捷,以及其他的一些功能,所有元素都是組成一個完整系統的關鍵因素。設計只是驅動力,設計不僅僅是表面視覺上的東西,更多是給用戶帶來感知,這個感知不是簡單換一個皮膚就可以解決的。在更深的層次,例如流暢和其他功能,都需要內在驅動,由硬體和軟體同步進行才能達到流暢和美的體驗。所以說,OriginOS不是一套皮膚、一個主題,而是一個擁有完整交互的系統級產品。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交互。原子組件是此次OriginOS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特色之一。它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人機互動的新方式與可能性。現如今其他廠商都在發力系統設計,vivo是如何想到原子組件的呢?「自然語言是很重要的」,李宛璟表示,vivo一直想創造新事物給用戶,不希望增加負擔,而是希望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過其他的形成產生更大的魅力。好的設計會在不增加負擔的前提下,讓用戶回到藝術的生活中,發現在物理世界中還有美的一面。

在OriginOS誕生前,FuntouchOS已經陪伴了用戶多年。新系統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推出對於用戶和品牌而言,都是一次機遇與挑戰。OriginOS的中文名稱為「原OS」,原代表了回歸事物本源、包含了物理世界本原和人的需求本原。

作為大廠的vivo,在線上和線下都有著巨大的粉絲和用戶量,新系統的推出,勢必會掀起用戶們的討論。從用戶的角度而言,線上和線下也會出現不同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問題,葛亞男認為vivo打造OriginOS,更多是希望把所有的聲音都回歸初衷,回歸到人到底想要什麼東西,這是最關鍵的,也就是「本原做設計,設計為本原」。OriginOS包含了vivo整合團隊的思考,它是回歸需求原點作出的系統。我們也相信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在正式版系統大面積推送後,這個問題就會不言自明了。

推出一個新的系統,是一項工程量巨大的工作。據葛亞男透露,其實vivo花了很多年來搭建這個體系和內容,並做了全新的詮釋和呈現方式。以原子組件為例,從2016年開始擁抱AI、擁抱數位化能力開始,vivo就開始搭建它的物理學原子。到今天為止,這些點可以達到共同推動的前提下,才在這個時間點做出了OriginOS,所以它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需要非常多的能力和基礎去累積,最後形成這樣一個爆發力。

這樣一個高度定製化的系統,自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葛亞男表示,他們從來不會想著搶奪第三方的市場或空間。一個優秀的系統首先是給用戶帶來優秀的框架、良好的體驗和美好的視覺感受。在此基礎上,vivo再將一些更適合在系統中展示的內容,以及展示了之後能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和感知的內容拿出來,然後去跟優秀的供應商合作。原子組件做的更多是找到更適合的方式,還原用戶的需求。通過原始的方式呈現內容與內容整合,這才是vivo的邏輯。

OriginOS的誕生,是vivo打造讓消費者心動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對等互利的生態合作平臺、打造連接人與數字世界的橋梁這三大戰略目標的重要起點。以消費者需求為本原、以服務合作夥伴為本原,打造連接人與數字世界的橋梁,OriginOS也是vivo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和新的詮釋。

正如vivo高級副總裁施玉堅說的那樣:「生態的建設離不開與開發者、合作夥伴的融合共創。vivo將持續探索生態的開放與融合,攜手開發者與合作夥伴,為廣大用戶提供高品質服務」。「今年的開發者大會展示了vivo用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初心,用開放和賦能支持生態夥伴的信心,加速擁抱萬物互聯的未來數字世界的決心。」

相關焦點

  • 未來,虛擬實境技術構建我們的虛擬世界。
    現在有種技術叫:虛擬實境技術,又稱作VR技術。它利用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人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可以獲得接近真實的沉浸感。  這種技術的關鍵還是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是處理信息的,它相當於人的大腦。
  • 人類或許一直在虛擬世界生活,背後一切早被設計好,這是真的嗎?
    隨著科技水平提高,讓大家的娛樂方式有很大改善,比如之前天天去影院變成體驗VR,它是一種虛擬技術,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在虛擬世界裡打架、坐過山車等等,讓人類覺得和現實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不同是,它不能被人類真實觸碰到。
  • 電影《頭號玩家》VR技術的展現 現實生活的浮躁 虛擬世界的放縱
    故事很有趣,是講一個真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虛擬實境),VR技術,至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短的話或者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總之,個人覺得這項技術離我們不是太遙遠了。電影講的是虛擬的未來的世界,相對於現實世界的生活生活貧瘠,虛擬世界顯得更令人期待,在那裡只要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顯示出虛擬世界的強大。影片由一個社交遊戲公司開始,一個從綠洲開始的生活,整部電影夾雜了大型單機遊戲的特點,加上一些電影的綜合。突出他所要的主題:虛擬世界,無所不能。和我們所玩的遊戲是一樣的,以戰養戰,搜刮裝備,完成自己的想像。
  • 《黑鏡》最溫情1集:人死後意識上傳虛擬世界,我還是真實的我麼
    該劇分別以多個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而相比於劇集其他主題的冰冷、陰暗,《聖朱尼佩洛》這一集卻講述了兩位女性的愛情故事,顯得格外溫情。但顯然,在溫情背後,不變的依舊是《黑鏡》的反烏託邦內核。
  • 7部關於虛擬世界的科幻電影,最後一部萬眾期待
    技術的發展,虛擬空間在正在逐漸影響著現實世界,無論吃雞養蛙我的世界,虛擬世界總是能找到一種適合的方式帶來一種替代現實的感覺,幻境帶來的挑戰和樂趣,現實永遠望塵莫及。看完這些關於虛擬世界的電影,你能分清哪是現實哪是幻境,你願意選擇現實還是幻境?
  • 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人類生存在虛擬世界的概率高達50%
    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莊周的這種疑惑,基本上沒有人會給予支持。人們都認為,我們生存的世界就是真實的,而夢中的世界就是虛擬的。可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都有了科學的認知。尤其是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虛擬實境技術。
  • 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筆者龍葵草前兩年,著名導演史匹柏拍攝了一部名為《頭號玩家》的科幻冒險電影,這部以虛擬實境為題材的電影吸引了許多觀眾進影院觀看電影。該電影塑造了一個充滿虛擬實境技術的世界,故事發生在2045年,男主角在虛擬世界結識了其他四位夥伴,並一起踏上尋找彩蛋的徵程。
  • 虛擬得很現實,現實得很虛擬
    文/鄺新華 莊子對虛擬實境也有過深刻的思考,這個故事記載在《莊子·齊物論》裡。有一天莊周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快樂無憂,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子的時候,忽然醒了,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蝴蝶,是莊周。但轉念一想:誰知道莊子是不是一個蝴蝶的夢境呢?
  • 虛擬和現實世界
    也就是說,以他們近乎於「魔法」的科技水平,應該早已經將「空間」和「時間」的本質弄清楚了,所以他們能夠用遠比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更加完美的時空方程,在相對狹小的區域中,創造出一個近乎無限的空間,最後向其中注入相對的時間。
  • 黃曉明「穿越」虛擬世界
    近日,片方又發布了概念海報及60秒「群星特效先行版」預告片,主演黃曉明將在現實和虛擬世界展開一段冒險之旅。遊戲測試員捲入冒險之旅《神奇》以籃球運動為背景,旨在表現幾個都市白領籃球愛好者如何在籃球運動中悟到人生的真諦。片中,黃曉明飾演的遊戲測試員在測試一款全新的「虛擬實境」籃球遊戲時,發現虛擬世界並非那麼簡單,隨後意外捲入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
  • 薦書 | 當人工智慧照進現實:《如果末日無期》
    假若人的大腦可以相互連接成龐大又殘酷的集體意識,假若人類已經超越死亡,使用究極技術的權力應當掌握在誰的手中?在今天的世界以及可遇見的未來,太多的科技思潮和高新科學成果挑戰和更新著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理解。  我們不得不向世界提出一個問題:虛幻和真實的邊界在哪裡?意義與幸福感最終會由什麼裁決和決定?
  • 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虛擬世界應該不停探索不一樣的大陸
    網際網路新業態這是一場臨時變革,網際網路是另一個虛擬世界?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充滿了一切可能,一句話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網際網路的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這一次疫情的發生也讓網際網路時間開展了臨時空間孩子們的教育問題讓曾經很多學生想像過的在家上學,(小編當年就這樣想過)小編我以前上學的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發展的這麼牛,那時候用的手機就還是只能聊聊天打打電話的時代,要是能在家裡躺著上學該多好?小編曾經是多麼的不喜歡上學啊,既然有這樣的想法!
  • 太可怕了,現實生活竟與「缸中之腦」的虛擬世界無異!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著作《理性、真理與歷史》中提出的假想:如果把一個人的大腦從身體上取下來,放進充滿營養液的缸中,再將計算機連接到大腦的神經末梢上,用計算機傳輸信息,使大腦保持完全正常的幻覺,那麼這個人就會感覺這個世界依然真實存在
  • 一個難倒愛因斯坦的問題:如何分辨世界是虛擬的還是現實的?
    當然了,如果放在現實中來看,以人類目前的思維邏輯和科技水平,確實很難理解「一個狹小空間中生成的巨大空間」。主人公道格·霍爾設計用計算機設計出的虛擬世界,簡直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對於生活在虛擬世界的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會對自己世界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 ...Unity大中華區總裁張俊波:我們讓虛擬世界無限趨近於現實
    數據顯示,全球每天都有300款用Unity創作的遊戲誕生;作為世界手遊第一大國的中國,從2019年至今,有76%的新手遊都是用Unity開發的;不僅如此,全世界60%的AR/VR內容都是用Unity創作的。
  • SET第二地球VR/AR虛擬實境全新任務探索模式平臺
    首先,虛擬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平行世界,那麼就意味著虛擬世界也會跟現實世界一樣擁有自己的經濟體系, 而貨幣就成為整個虛擬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交易媒介。但獨立的貨幣不可能是䇖發者自己創造出來的貨幣,中心化的控制方式會讓䇖發者成為虛擬世界的「惡魔」,讓虛擬世界的子民缺乏安全感,虛擬財富貶值甚至消失如噩夢一般遍布整個世界。
  • 希望是悖論:人類世界或許是一個計算機虛擬世界,你意識到了嗎?
    這位名人是希拉蕊·普特南,一名小說家,早在1981年的時候,他提出了「桶中之腦」假想,一個裝有特殊溶液的缸桶內存放一個活的大腦,大腦連接一臺可以模擬真實場景的超級計算機,計算可以向活大腦發送多種模擬現實環境信號
  • VR虛擬世界的「真實感」
    在2016洛杉磯車展前夕,捷豹路虎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發布了旗下首款SUV電動汽車——捷豹I-PACE。 捷豹路虎和HTC、戴爾等公司,打造了一個號稱是全球最大規模互聯VR 體驗。共有300名嘉賓進入虛擬空間,由捷豹全球設計總監嚴凱倫、捷豹車輛產品線總監伊恩·霍本通過實時3D圖像進行設計、技術講解。
  • 現實是虛擬的?這個世界不是真實存在!
    如果考慮到現在的電腦程式員憑藉非物質的程序代碼,設立幾條簡單的規則,就能造出一個生龍活虎的虛擬世界,那誰也禁不住要做這樣的胡思亂想:難道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是一個「大程式設計師」?難道我們所謂的「現實世界」,不過是上帝的虛擬?
  • 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的人們將在虛擬世界中生活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遊戲中的虛擬世界已經真實到難以分清現實和虛幻了,有75%的人卻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待在現在世界中也沒有任何意義,人們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網上,以至於生活狀態非常糟糕,要不變的肥胖、要不營養不良皮包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