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一粒米裡看世界兩根箸間話國情
編者按: 《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這「食」的問題,牽涉到人們的肚子,同時牽涉到人們的心、牽涉到人們根本的切身利益。吃得好了,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和諧生活。一粒米裡看世界,兩根箸間話國情。從老百姓日益豐盛的「菜籃子」裡,從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不難尋找出答案:中國人民飲食文化的發展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樣讓我們驚喜。
50——70年代「餓」
家鄉有這樣的順口溜,「低指標,瓜菜代,吃的飽,餓的快,腫了大腿,腫腦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無油少鹽,稀稀呱呱」。在那個物質嚴重缺乏的時代,「那時候就一個感覺:餓!」「你知道嗎?那時買東西光有錢還不行,還要票,什麼布票,糧票,油票……」這個時代的符號很相似: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餚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家具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吃的像個人樣。
(肉票)
(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