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的方向
(原創)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的方向金童希瑞 2019-12-13 03:11:52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 在山東省,郯廬斷裂帶向東偏移的同時,沿著切線方向,有小行星向正北俯衝,形成沂沭斷裂。
-
(原創)小行星環俯衝、撞擊的蹤跡
(1)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中生代的淺海環境形成陸地與海洋;小行星環的尾部在太平洋西岸由南向北俯衝形成郯廬斷裂帶,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的二氧化矽燒結形成地壘(王氏組含礫砂巖)。(地壘的走向由小行星俯衝狀態決定)(2)小行星在俯衝瞬間低空爆炸,會形成二氧化矽巖漿衝擊波層流。
-
(原創)太陽系裡的小行星環撞擊
於是,這位傑出的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認為:地質變化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1994年,尤金.舒梅克等人發現了將要撞擊木星的「彗星」,讓人類在數月後目睹了「彗星撞擊木星」的萬古奇觀!中國地質學家陳國達的「地窪說」,詳細分析了大地構造與成礦的規律;事實上,大地的成礦規律就是白堊紀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逆掩和順推的方向決定的。
-
小行星周期性撞擊地球是地質變化的動力
中生代的地球是淺海環境,地球的引力比現在小,大型恐龍可以在淺海裡自由馳騁。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地軸傾斜,隕石坑連接形成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逆掩形成大陸,順推形成島弧(包括內陸島弧)和洋殼。
-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完全可能的!
小行星環周期性撞擊地球是地質變化的動力。從古生物化石的層序來看,地球經過了至少5次小行星環的撞擊(化石是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的納米物質擊穿古生物實體形成的)。地球有生物以來的第6次小行星環撞擊,是完全可能發生的。
-
(原創)「地臺活化」是小行星環撞擊的災變!
「地臺活化」是小行星環撞擊的災變,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形成礦物的過程屬於「量子力學」;板塊運動用經典力學是無法說明巖石與礦物之來源的
-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 "禍" 與 "福"
、鑽石、煤等礦山,同時迫使人類不斷提高預測及規避小行星撞擊的能力。 在人類緊急狀態會議中有一項議題就是如何規避小行星撞擊地球。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聯合起來監測小行星,精確測定小行星的運行軌道,提前預報或預警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並提出規避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措施。如何規避小行星撞擊地球,在網絡上也成為人們熱烈議論的話題。
-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外星人在「投石問路」嗎
科學家推論,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或將目睹並經歷小行星撞擊地球,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並不是只會發生在科幻電影當中,人類或許會有一次滅頂之災。到那時人類真的會遇到流浪地球裡的場景嗎?人類面臨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目前為止對於這樣的威脅人類是束手無策的。
-
小行星2020QG掠過地球,是目前最接近的無撞擊小行星
2020年8月,NASA檢測到小行星2020QG,這顆小行星在距離地球2950公裡的位置掠過,沒有對地球造成明顯影響,這也是目前監測到最接近地球的無撞擊小行星。這顆小行星不但非常接近地球,本身也非常隱蔽,由於這顆小行星從太陽方向飛向地球,太陽的光芒讓這顆小行星非常難以被發現,直到小行星非常接近地球,天文臺才檢測到這顆小行星。所幸的是,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3-6米,大約是一輛汽車的大小,就算撞擊到地球,也不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2029毀滅地球的小行星回歸,2068年撞擊地球,能避免嗎?
阿波菲斯小行星在前十幾年前曾經引爆全球恐慌,當初由於觀測數據不足,得出它將於2029年撞擊並不準確,但最近的觀測表明,阿波菲斯的軌道正在靜悄悄的發生改變,新的軌道建模表明,它可能與2068年撞擊地球!美科學家發布告警,阿波菲斯正在加速,地球危險性大增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阿波菲斯小行星正在經歷一次異常加速,就像給小行星踩了一腳油門,這次加速的累積效應將會大幅度改變阿波菲斯的軌道,使得這顆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大增,根據最新的軌道模擬發現,它在2068年4月12日撞擊地球的概率足以提高到發布警告的程度。
-
毀滅地球之:直徑800M小行星撞擊地球,能讓地球毀滅嗎?
種花家要說的是地球並不會因此毀滅,但足以讓地球文明遭受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可能在未來來上百年內元氣大傷,但我們可以肯定的,人類肯定會重新崛起,繼而發展出改變小行星軌道的科學與技術,我們有十足的信心!一、小行星撞擊影響有多大?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恐龍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
-
2880年有一顆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曾提出在2880年,有一顆1950DA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它由於引力的作用和一堆碎石頭聚集在一起,並一直處於高速運轉中,但奇怪的是並沒有被分解,而是不斷的在向著地球靠近,怎麼樣才能真正阻止它這是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一大課題,所以嘟督帶大家一起了解下。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
如果小行星突然撞擊地球,人類還能支撐多久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前1個月,天空中將首次出現它的輪廓,人們開始疑惑,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存在撞擊前3周,隨著小行星的不斷靠近,它的大小甚至超過了月球,並逐漸接近,月球軌道撞擊前3天,小行星成功進入了月球軌道,潮汐將發生巨大的改變,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將在瞬間爆發
-
天體和小行星撞擊地球改變地殼外貌,並推動板塊漂移
魏格納也沒有明白原地球超級大陸形成的內在力量來自何處。當然,關於地球陸地板塊和海盆地形的創生動力問題,現在地球物理學家和地理學者也仍然是堅持舊有的錯誤認識。我不僅首先提出,而且也直堅持大陸板塊漂移的動力就是超級小行星(包括超級彗星)的撞擊所致結果。不僅如此,海洋盆地如太平洋、印度洋的形成,還是巨大天體撞擊後逃逸造成的形態。
-
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將面臨哪些困難?
對於如何防禦小行星撞擊,不僅是民間多有爭吵,包括科學界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小行星撞擊不是小概率事件。(2012 DA14小行星的飛行軌跡,地球的引力彈弓改變了它的軌道)一顆直徑超過46米的小行星如果落在沙漠、荒野或海洋,它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而一旦它襲擊人口稠密地區,則會是一場驚天災難。這樣的災難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
高等智慧庇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
這些小行星和隕石,它們都是太陽系生成時候的殘渣,主要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個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也是繞著太陽在旋轉的。小行星帶上有很多的小行星,由於大部分隕石和小行星都在那個地方,它們之間就會互相碰撞,一碰撞的話有些就會改變了航向,就會飛向地球。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角度非常之「刁鑽」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以說是在眾多恐龍滅絕假說中能夠被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雖然真正原因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科學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導致恐龍滅絕的謎題終究會被解開的。
-
人類第一次主動迎戰小行星!後年開始撞擊,改變地球命運
在探測器撞擊迪迪莫恩小行星時,地球上的望遠鏡會將這一過程記錄下來,而DART則會收集更近距離的觀測數據,並給研究人員提供幫助,並找出撞擊對迪迪莫恩小行星和運行軌道產生的影響,從而判斷小行星被撞擊後發生偏轉的可能性。而歐洲航天局表示,赫拉任務的發射時間預計在2023至2024年之間,然後經過兩年的航行,才能抵達迪迪莫斯雙星系統。
-
美科學家:阿波菲斯小行星「踩油門」加速,2068年恐撞擊地球
阿波菲斯小行星在前十幾年前曾經引爆全球恐慌,當初由於觀測數據不足,得出它將於2029年撞擊並不準確,但最近的觀測表明,阿波菲斯的軌道正在靜悄悄的發生改變,新的軌道建模表明,它可能與2068年撞擊地球!,阿波菲斯小行星正在經歷一次異常加速,就像給小行星踩了一腳油門,這次加速的累積效應將會大幅度改變阿波菲斯的軌道,使得這顆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大增,根據最新的軌道模擬發現,它在2068年4月12日撞擊地球的概率足以提高到發布警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