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科普校園行—「博樂AR讓文物活起來」走進福田區各中小學

2020-12-06 博樂AR互動

在福田區科協、福田區教育局的指導下,「福田區高企校園科普行」活動正式於9月底正式啟動,博樂信息《AR讓文物活起來》科普體驗課受到各中小學的熱烈歡迎。此次科普校園行活動為華富中學、梅山中學、福田小學的同學們帶來一場與眾不同的AR互動體驗課,帶領同學們雲遊全國十大博物館,了解每一個國家寶藏背後的歷史故事。

華富中學

9月27日,校園科普行第一站在華富中學大禮堂拉開帷幕,課程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普及和全國博物館鎮館之寶文物的現場體驗,體驗環節吸引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栩栩如生的《千裡江山圖》把同學們帶到遙遠的故宮,變身宋徽宗遊覽大宋的美好江山。

華富中學AR科普行

梅山中學

10月9日,校園科普行第二站走進梅山中學初二一班教室,在同一個教室體驗完全不同的AR文化科普體驗課,感受科技之光,體驗文化之魅力。雄偉壯觀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帶領同學們體驗「活」起來的國寶。

梅山中學AR科普行

福田小學

10月13日,科普校園行第三站來到福田小學,為五年級的小朋友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普體驗課,同學們爭相舉手體驗,變身兵馬俑,認識兵馬俑從破碎到還原的過程,身臨其境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歷史淵源。

福田小學AR科普行

在博樂AR科普校園行的走過的每一個校園都留下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AR科技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博樂信息文化科普內容廣泛,除了課堂上的《國家寶藏》系列,更有《國學非遺》《安全教育》《自然宇宙》《垃圾分類》《經典傳承》等多個系列,適用於學校打造虛擬實驗室、數字教室、AR課堂等。

相關焦點

  • 博樂信息「AR讓文物活起來」科普校園行第一站,走進華富中學
    在福田區科協、福田區教育局的指導下,「福田區高企校園科普行」活動正式啟動,博樂信息《AR讓文物活起來》科普課堂第一站走進華富中學,為同學們帶來一場與眾不同的AR互動體驗課,帶領同學們雲遊全國十大博物館,了解每一個國家寶藏背後的歷史故事。
  • 福田區益田小學:創新與溫度同頻共振
    、廣東省綠色學校、深圳市教育系統先進學校、深圳市智慧校園實驗學校、深圳市陽光體育運動示範學校、福田區科技特色學校、福田區安全文明學校。 學校近兩年已接受市級多次飛行式安全檢查、創文工作檢查、消防安全檢查、校園防疫檢查等均獲得領導的高度肯定。 警校聯手,打造樣板護航路。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校園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益田小學位於福田區福榮路,校門口一百多米輔道每到上下學時段,人車混行,險象環生。
  • 火速圍觀:AR還能這麼玩,深圳福田為吸引企業放了個大招
    其實,這是「幸福福田 創業福地」——2020年深圳市福田區「新政策·新空間·新服務」雲推介大會的雲現場!5月20日上午11點,福田區雲推介大會以全新的直播方式與大家相見!本次推介會由深廣電主持人董超主持,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馮向陽,福田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龐勤,福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余杰先後現身直播間。
  • 「福田區各職能部門「一把手」訪談」福田區水務局:在更高起點上...
    2020年以來,福田全部河流全天候實現地表水Ⅴ類穩定達標。創新探索暗涵治理模式福田區河流實現水清岸綠景美記者: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福田河流治理有何難度?其中有哪些寶貴的治水經驗?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切實鞏固水汙染治理成效,秉承讓水更清的決心,福田區全面推動治水由工程治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 「打開宇宙的另一扇門」青少年科幻小說在深圳福田落地生長
    9月26日下午,在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福田文明學院」總部舉行的「閱讀寫作傳遞城市文明之光——《致青春·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深圳卷)》科幻小說分享會」上,該科幻小說書系五位作者代表,與廣大科幻小說愛好者、研究專家現場交流,分享了他們科幻文學閱讀創作點滴和人生成長故事。
  • 湖南「健康科普走進校園,健康文明從我做起」科普活動走進永州
    圖片由 肖珂 攝)  星辰在線11月22日訊(通訊員 李合鋒)11月22日下午,湖南省疾控中心聯合省科協、省預防醫學會走進永州市祁陽縣寶塔完小開展「健康科普走進校園,健康文明從我做起」健康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 《航天科學家進校園倡議書》發布
    其中,全國航天科學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田如森、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教授劉勇和周炳紅教授以及航天科普專家俞俊生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科學家走進校園」活動倡議,希望廣大中小學定期組織航天科學教育,邀請航天專家進校園,以多種形式開展科普活動,配合學校全面育人。
  • 守住安全底線 讓文物「活」起來
    本周有兩條關於文物的新聞備受關注。一條是馬首銅像重返圓明園。時隔160年,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終回故土。馬首銅像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人民的文化遺產。另一條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了10起破壞文物典型案例。這兩則新聞都涉及文物保護和利用話題。
  • 讓行走課堂「活」起來——安源區中小學廣泛開展研學旅行
    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近一段時間來,安源區各中小學分期進行了研學旅行,有計劃地鍛鍊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激發愛自然、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北星小學:紅色之旅  近日,北星小學的同學們來到蓮花,先後參觀了甘祖昌將軍故居、一枝槍紀念館、甘祖昌龔全珍事跡展覽館。
  • 科普巡展活動走進思明區各小學 為孩子們帶來海洋知識盛宴
    授課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逆風行船的道理。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許曉煜 )「原來鯊魚睡覺都在遊泳,我等不及要告訴我的朋友們。」
  • 陝西日報: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志願活動走進中小學
    《陝西日報》2020年12月15日(記者 張梅)題: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志願活動走進中小學日前,省科技廳、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組織科普志願者走進長安區第二小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志願活動,為同學們帶去了一場趣味十足、別開生面的科普課堂活動,同時捐贈了科普讀物及光碟200餘套。
  • 「十個福田」系列報導 | 科技福田乘風破浪!打造更具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李正看來,2019年9月26日作為全國首個5G體驗街區的福田區華強北5G生活體驗街區正式啟動,就為福田乃至深圳的5G技術發展按下了「加速鍵」。據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張忠暉介紹,未來,社區型「矽樓」「矽街」「矽園」將融入福田的城市肌理,處處彰顯的創新創意創造氣質將成為福田區的新標籤,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文化藝術創新、管理治理創新等全方位創新將成為福田發展的不竭動力。
  • 南開大學「南有嘉魚」團隊用VR讓博物館文物在課堂上「活靈活現...
    陶瓷虛仿課程示意圖「我們以VR(虛擬仿真)技術為基礎,開發能夠看到、聽到甚至觸摸到的陶瓷文物課,目前我們的課程在中小學以及圖書館有所展示,反響很好。」作為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師生,她們發現,我國博物館中有4223.98萬件(套)文物,但只有不到5%的文物展出;另一方面,由於博物館教育資源不均,數以億計的中小城鎮和農村學生從未有機會走進博物館。一邊是「出不去」的文物,一邊是「進不來」的孩子,如何讓文物服務教育,讓博物館這所「大學校」惠及更多孩子?這樣的問題一直縈繞在「南有嘉魚」師生的心頭。
  •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圓滿舉行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 11月22日-24日,由福田區人才工作局支持指導,福田區社會組織總會主辦的「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在廣東大埔縣圓滿開展。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第23次到佛山中小學演講
    10月12日~16日,2020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走進佛山五區中小學,來自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的8名老科學家為佛山學子帶來了64場科普演講。從古老地球誕生的歷史,到現代尖端科技遙感衛星,老科學家們向佛山學子分享他們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向孩子們撒播科學的種子。聆聽老科學家講解科學知識「宇宙中有黑洞,是否有白洞呢?」
  • 恩格貝沙漠科學館「探秘恩格貝」科普知識進校園主題活動——走進...
    恩格貝沙漠科學館「探秘恩格貝」科普知識進校園主題活動——走進達拉特旗第十一小學 2020-12-0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棒球武術周末悅動福田
    深圳晚報訊 (見習記者 鄭志鵬 實習生 龍小雨) 十二月初至,福田超級聯賽又迎兩大賽事,青少年棒壘球錦標賽與中小學生武術比賽於12月5日將分別在明德實驗學校碧海校區與香蜜湖校區拉開大幕。 兩項賽事均由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福田區教育局聯合主辦。
  • 福田CBD超大科技展館!居然免費!
    智慧福田震撼科技# 科技魔力不止於此 #智能科技已經走進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就有一個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展覽館可以讓我們大飽眼福那就是坐落在地鐵3號線上的深圳市工業展覽館// Shenzhen Metro //深圳市工業展覽館位於福田區
  • 福田發布 | 以「有愛」創造「無礙」,「AI+5G」助力福田創建無障礙城市
    12月2日,福田區殘聯理事長羅念純做客第37期「福田發布」時表示,今年福田區將「城市無障礙專項行動」作為創文十大專項行動中的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充分體現了福田區「高標準打造先行示範無障礙城區」的堅定決心。
  • 對話山東博物館郭思克館長: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9月15日在濟南啟動,文物保護和利用成為備受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活動啟動前夕,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在接受中國山東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探索讓文物在保護和利用中活起來方面,山東博物館做了諸多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