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揭曉 三位得主資料介紹

2021-01-18 閩南網

  【快訊!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鮮出爐!】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戈蘭•K•漢森,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以及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榮膺此項殊榮,「以表彰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以及觀測引力波方面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他們將共同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734萬人民幣)的獎金,其中韋斯獲得一半、索恩以及巴裡什分享另一半。

  據悉,諾貝爾獎獎金曾經是1千萬瑞典克朗,然而在2012年瑞典諾貝爾基金會表示,為避免長期財務計劃出現風險,將獎金金額縮減了20%,於是就降到了800萬瑞典克朗。而今年9月25日,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從今年(2017年)起將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獎金提高100萬克朗到900萬克朗。針對此次提高獎金,基金會表示是因為財務狀況得到了改善。(記者 劉霞)

  延伸閱讀

  實至名歸!引力波探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7 年 10 月 3 日北京時間 17 點 45 分許,美國物理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因構思和設計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 LIGO,對直接探測引力波做出傑出貢獻,榮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

  雷納·韋斯教授(生於1932年9月29日)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譽教授。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發展出雷射幹涉術來探測引力波。這項技術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裝置的基礎。韋斯教授首次分析了探測器的主要噪聲來源,並領導了LIGO儀器科學的研究,最終使LIGO達到了足夠的靈敏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了引力波。就在幾天前,韋斯教授剛剛過完85歲生日〜

  基普·索恩教授(生於1940年6月1日)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2009年以前一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他奠定了引力波探測的理論基礎,開創了引力波波形計算以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向,並對LIGO儀器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提出了量子計量學理論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索恩教授在2009年辭去費曼教授職務後,開始追求寫作和電影事業。他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和諾蘭合作的《星際穿越》,索恩教授擔任該片的科學顧問。

索恩和《星際穿越》導演諾蘭

  巴裡·巴裡什教授(生於1936年1月27日)是美國實驗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林德教授。巴裡什教授於1997年至2006年擔任LIGO項目主管,領導了LIGO建設及初期運行,建立了LIGO國際科學合作,把LIGO從幾個研究小組從事的小科學成功地轉化成了涉及眾多成員並且依賴大規模設備的大科學,最終使引力波探測成為可能。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連結:https://www.nobelprize.org/

  附:羅奈爾特·德雷弗(Ronald Drever)是英國實驗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榮譽教授。他和韋斯教授、索恩教授共同領導了LIGO項目的發展。但是德雷弗教授於今年3月7日不幸去世,享年85歲。

  LIGO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彌補了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環球科學》2016年3月刊中的《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一文中,法國科學家達米爾·布斯庫裡克和路易克·維蘭為我們詳細講述了人類探測引力波的漫長歷史。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獲獎
    海外網10月6日電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都與宇宙、天文有關!歷屆獲獎得主...
    繼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獲得者後,當地時間10月8日,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得者為加拿大物理學家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以及瑞士兩位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於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資料圖片:2017年諾獎現場。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1次。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是怎麼回事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是誰
    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後,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0月9日,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消息,北京時間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獲得此獎項。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萊因哈德·根澤爾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113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 3位女性: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Marie Curie)、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該獎項被授予3位科學家。 2017年 獲獎者:美國的雷納·韋斯、巴裡·巴瑞斯和吉普·索恩。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其中一位得主系女性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今年的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萊因哈德·根澤爾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約翰|巴丁|...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13次: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 ——黑洞。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說。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以下為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201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皮波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羅茲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以下為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201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皮波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羅茲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現象獲獎
    ·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