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這個超級大國的轟然倒塌,讓全世界為之震動,曾經的輝煌與榮耀轉眼間蕩然無存,只留下一地嘆息與哀傷之聲。經濟、文化、工業、軍事體系的崩潰,也讓其最大繼任者俄羅斯一下子掉進了無盡的深淵之中。
這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強大的國防體系,蘇聯解體後遺留下的大量武器裝備,除了被各加盟共和國瓜分接收外,剩下的就只能被軍方所封存,還有的成為無人問津的廢鐵,被擺在戶外接收風吹雨淋。這就是"武器墳場"的由來。
一、軍工廠變"墳墓"
位於俄羅斯東部的彼爾姆市,從19世紀以來就是俄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蘇聯時期,該地是發展航空、造船和化學工業的核心城市;衛國戰爭期間,該地專門負責各類火炮的生產工作,因此當地也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甚至一度被列為軍事禁區,嚴禁別處公民隨意進入。
現在的彼爾姆
蘇聯解體後,彼爾姆許多軍工企業不是被兼併,就是倒閉。而當地不少軍事基地的武器也被封存或就地報廢,當中最出名的就屬該地一家負責生產火炮配件和裝甲車輛的工廠——第39軍工廠。此地也曾是俄軍著名的"5355儲存基地"(BHVT-5355)的所在地。
這裡主要存放著蘇軍第65摩託化步兵師的所有重型裝備,解體後便一直封存,偶爾會被俄軍拿來使用。不過在1996年後,這裡的裝備便無人問津,剩餘的裝備要麼被卸掉主要裝備只保留外殼,要麼就被整體廢棄成為一塊塊廢鐵;從空中俯瞰,就是一大塊破敗的武器墳場,蒼涼肅殺感極強。
紅圈處為軍工廠所在地
根據統計,放在這裡大多數都是蘇制的自行火炮與自行榴彈炮,最為常見的就是2S1"康乃馨"122mm自行榴彈炮(下圖)。該火炮由烏克蘭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研製。從1971年開始量產以來,累計生產超過了10000臺。除了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大量裝備外,白俄羅斯、烏克蘭、伊朗、波蘭、越南、保加利亞等國也是這款火炮的裝備大戶。
該款火炮使用的是蘇聯MT-LB裝甲車底盤,車體前部分為發動機艙室和駕駛室,後部是戰鬥室。主武器是一門122mm的2A18型榴彈炮,該火炮炮口初速為每秒680米,旋轉角度從-3°到70°之間,最大射程為15.3公裡,使用增程型彈藥時,距離擴大到21.9公裡;動力方面,2S1使用的是YaMZ-238N柴油發動機,可以為車體提供300匹馬力,公路行駛的最大時速為每小時60km,越野時可以達到每小時30km。
但在第39兵工廠裡,許多的2S1榴彈炮不是被廢棄扔在一邊,就是被拆掉了炮塔和關鍵零件,只能孤零零地放在露天,等待著生鏽與長草。眾多的火炮聚集在一起,看起來既壯觀又有些悽涼,就像下圖那樣——
而在另一張圖片裡,2S1"康乃馨"和2S3"金合歡"火炮並排停放在一起,兩個"老戰友"無聲地向好奇來到這裡的人講述著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榮光。這款火炮與2S1一樣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由烏拉爾運輸機械製造廠研製,基本上當時蘇聯炮兵師的主力武器,早期每個師都擁有18輛這樣的火炮,後期增加到24輛,而且是雷打不動的主力。
該火炮是蘇聯針對美軍M109自行火炮而製造的同等對抗型號。其最大射程為18.5公裡,增程彈藥使用後可達24公裡;發動機採用的是V-59型12缸4衝程v型水冷柴油發動機,動力為520匹馬力,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3公裡。
工廠裡保存完好的2S3「金合歡」
另外這裡面還有2S5"風信子"152mm自行加農炮位列其中。該火炮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炮塔,火炮主體被安裝在車體尾部,所以跟其他蘇制火炮相比,該款火炮的內部空間比較大,適合人員在車體內部活動。雖然這些武器已經破敗不堪,但這些武器依舊能代表著當時蘇聯龐大的裝甲力量和火炮實力。
二、被遺忘的"雌鹿"與"河馬"
而在俄羅斯另一處不知名地點,有好事者發現了一座"直升機墳場"。這裡停放著許多被廢棄和包裹的Mi-24"雌鹿"武裝直升機,飛機關鍵部件都被拆卸,只留下了外殼和框架,場景看起來十分壯觀。
這款上世紀60年代上馬,於1972年研製成功的重型武裝直升機,是蘇聯米爾設計局的優秀產物。原本是為了解決蘇聯"閃電戰"與機械化相結合的戰略目的而研發的,因為其強大的火力和優秀的性能,獲得了蘇軍上下的一致好評,因此該款機型一直保留至今。
Mi-24的設計改良於著名的Mi-8通用直升機,原版機型使用的是有角度的溫室型座艙罩,D型機以後變為前後式的雙座氣泡座艙罩,其他機身元件來自Mi-14直升機。該直升機可以執行反裝甲、空中支援、運兵等一系列複雜混合任務,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就此一戰成名。
停留在此的直升機大多數機齡較長,無法繼續執行飛行任務,在保留基本外形的情況下,將尚可使用的零部件、引擎、機炮等部件拿掉,作為零部件提供給同型號的武裝直升機,也算是一種"物盡其用"的方法。
老式塗裝的Mi-24
除了有大量的Mi-24"雌鹿"之外,該地點還停放了許多參加過阿富汗戰爭與車臣戰爭的Mi-8通用直升機。該款飛機也是蘇聯各式飛行載具中最令外界熟知的一款,從1961年開始量產至今,Mi-8的產量超過了1.2萬架,超過80多個國家曾經或現在依然使用這款直升機,這也讓它成為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直升機。
被拆解的Mi-8「河馬」
與Mi-24"雌鹿"一樣,Mi-8也是俄軍和許多國家空軍重要的空中利器,由於其憨厚的外形,這款直升機也被冠上了"河馬"(Hip)的綽號,這也讓該款機型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雖然停留在此的飛機大多以及破舊不堪,但在其斑駁的外表下面,其實是一個個輝煌的戰鬥歷史。在這些老飛機的身上,你能充分感受到未解體前的蘇聯,有著多麼恐怖的國防力量與裝備數量。
結語
除了俄羅斯之外,在前蘇聯許多加盟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的"武器墳場"。在這裡,你不僅會感嘆曾經這裡停放著武器數量之龐大,種類之豐富,型號之繁瑣;同時你也會感嘆蘇聯解體後,這些武器的悲慘命運和這個曾經的大國給世界各國帶來各方面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