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珍寶島戰鬥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蘇軍在武器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蘇軍步兵是全部摩託化,不僅有佔優勢的炮兵,還有一定數量的坦克、裝甲車及空軍飛機可直接用於支援作戰。我方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無坦克、裝甲車,也無空軍支援。
特別是在3月15日1個輕裝邊防連頂住了蘇軍6次炮火急襲,還有遠東第135摩步師所屬50多輛坦克裝甲車掩護髮動的三次進攻。在當時,56式40毫米火箭筒,還有反坦克地雷都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反坦克地雷還炸傷了1輛T -62型坦克。
還有一種武器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那就是56式無後坐力炮,這種輕型步兵炮發射爆炸彈可以殺傷150平米內目標。如果發射破甲彈,最大破甲厚度為180毫米。
了解我軍歷史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在當年的珍寶島之戰中,一枚小小的反坦克地雷在關鍵時刻發揮奇效,炸斷了敵人坦克的履帶,一度扭轉了戰場上的局勢。從性能上來說,這種無後坐力炮,還有56式火箭筒都無法擊穿T-62型坦克的裝甲。
但是,56式無後坐力炮的優點是射程遠,而且,還有殺傷步兵的爆炸彈。因為,具備一定的射程,才能在敵人輕武器射程以外開火,以避免遭到對方機槍的密集殺傷。而且,炮手的瞄準也才從容。
而且,就是打不穿T-62型坦克也不是非常大的難題。只要可以打擊和摧毀,坦克附近擔任掩護的裝甲車和步兵就可以阻擋坦克前進。畢竟,坦克不敢單獨前進,孤軍冒進。比如,蘇軍那些BTR-60輪式裝甲車,裝甲就很薄弱了。
因此,參戰的1個無後坐力炮兵排,在地雷打亂了蘇軍隊形的時候,及時開火,協同反坦克地雷,火箭筒一起擊毀蘇軍6輛裝甲車,擊傷坦克1輛。其實,當時,T-62型坦克已經不再是蘇聯最先進的坦克。
當時,蘇軍已經有T-64型坦克,而且很快就要大批量裝備T-72型坦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82毫米無後坐力炮、69式火箭筒及紅箭-73反坦克飛彈在內的一大批新型的反裝甲武器開始被研發出來。
一直到最後研發出了威力巨大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也是因為,到了,70年代初,蘇聯的T—72坦克開始大量裝備。而當時現裝備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擊穿T—72及其後繼型坦克。
而且,所有反坦克炮均為牽引式,機動性很差。因此研發了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任務,是在防禦作戰中殲滅敵裝甲目標和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其戰術使用特點,主要是依託預設陣地進行掩護,在停止間對敵運動裝甲目標射擊,同時,及時地實施快速機動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