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引言:
蘇聯考慮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失敗時期,大家要注意,這裡說的是考慮。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蘇聯還是想方設法,給中共提供了一些武器援助,儘管幫助微乎其微。
大革命失敗之後,國共關係也徹底的破裂。
這個時候,礙於中共的難處,共產國際建議蘇聯軍事部分,採取一定的措施,給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然而,在國民黨的圍剿之下,中共與共產國際失去了聯繫,計劃沒有實施成功。
紅軍長徵結束之後,中共立即向蘇聯和共產國際,提出武器援助的申請。不久,史達林就批准了對中共軍事援助的方案,並同意紅軍佔領寧夏之後,可以自由接受武器。但是寧夏戰爭未能完成,方案再一次破產。
西安事變之後,蘇聯的態度有所變化,也開始推動國共兩黨再一次的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對武器的需求並不大,也沒有繼續執行計劃。
抗日戰爭初期,中共多次向蔣介石請求,必須「平等發放待遇物資補充武器」,然而在蔣介石的私心之下,並不願意給中共分配武器。
為了解決問題,中共積極發展兵工廠,自己生產武器,由於技術落後,產量極低,武器缺乏的問題,根本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得到緩解。
於是,中共再一次向蘇聯爭取武器援助。
在中共的請求之下,也基於抗戰的需要,蘇聯準備援助中共。
但是,蘇聯當時為了照顧敏感的國共關係,一直希望國共能夠成為一個整體,將援助中共,變成援助中國,設想了三個方式:
1,援建軍事工業
史達林指出,中國想要堅持抗戰,必須要有自己的軍事工業。並承諾,可以提供一些製造飛機坦克的材料,並提供設備,技術人員,幫助中國建立兵工廠。
然而小編認為,蘇聯這種做法,並非是針對共產黨,相反的是支持國民黨成分較多。
這個計劃,由於中國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並沒有實現。
2,從與國民黨打成的協議中,劃撥一部分給中共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中蘇兩國以貸款結算的方式,向中國提供武器,彈藥。其中有一條特別規定:蘇聯提供的武器彈藥,必須分配給中共一部分。
大家試想一下,蘇聯提供的武器,全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下,因此中共並未獲得。
3,從公開的角度,直接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
伏羅希洛夫,訪問民國政府之時,就明確地表示:
蘇聯政府,想要援助中共野戰炮24門,防戰炮24門,機關槍60架,戰車15輛,飛機10架,可是這一個要求,蔣介石並未同意,最後只能作罷。
三種設想都沒有成功,蘇聯只能另尋它法。
1937年11月26日,蘇聯代表安德裡諾夫,訪問延安。
在途徑新疆的時候,將從盛世才哪裡得到的,6挺帶有高瞄準鏡的馬克沁機槍,還有6萬發子彈,順利的帶到了延安。
自此以後,一個秘密通道開發,蘇聯總會想方設法,小批量給延安運輸武器。
由於蘇聯給國民黨的援助物資,也是走這一條線,是一個很隱蔽的途徑。
根據新疆《中共活動案卷》記載:
從1937年底,蘇聯就通過這條線路,給中共提供援助物資。
如,1937年12月21日,「蘇俄軍車五輛,載紙張、白糖、步槍十五箱、子彈三十一箱,交八路軍辦事處收轉」。
1938年2月16日,「有軍車十六輛,全系步槍、輕機關槍、炮彈、手榴彈等,另有通訊器材一車,押車武裝士兵二十一人至迪化」。
1938年5月30日,「蘇俄軍車二十五輛,武器彈藥、貨物、食品等交八路軍辦事處轉」。
1938年5月初到6月初,「蘇聯接濟延安軍車未經督署顧問登記者」,「共有三次五十一輛,裝載物品不詳,均系編號之木箱,大小不等可能系武器,直接入關」。
這一時期還有很多檔案記載沒有具體時間,如「有蘇聯軍車八輛,裝載彈藥、藥品、木箱等。押車人為帕思洛夫斯基,其稱為友黨運送藥品」。
「蘇聯軍車七輛開入八路軍辦事處過夜,據說明日入關,蒙古人古魯巴爾司機說:除子彈外,大都是機關槍」等。
然而從1938年底開始,國民黨就發現的端倪,逐步的限制蘇聯運輸車輛範圍,先是不允許越過蘭州,後來又不允許越過哈密。
面對抗日戰爭,如此大的場面,蘇聯的援助對於中共的作用來說,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