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期,蘇聯為了照顧國民黨感受,通過什麼方式給中共提供武器

2020-11-30 阿勝說歷史

文章引言:

蘇聯考慮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失敗時期,大家要注意,這裡說的是考慮。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蘇聯還是想方設法,給中共提供了一些武器援助,儘管幫助微乎其微。

大革命失敗之後,國共關係也徹底的破裂。

這個時候,礙於中共的難處,共產國際建議蘇聯軍事部分,採取一定的措施,給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然而,在國民黨的圍剿之下,中共與共產國際失去了聯繫,計劃沒有實施成功。

紅軍長徵結束之後,中共立即向蘇聯和共產國際,提出武器援助的申請。不久,史達林就批准了對中共軍事援助的方案,並同意紅軍佔領寧夏之後,可以自由接受武器。但是寧夏戰爭未能完成,方案再一次破產。

西安事變之後,蘇聯的態度有所變化,也開始推動國共兩黨再一次的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對武器的需求並不大,也沒有繼續執行計劃。

抗日戰爭初期,中共多次向蔣介石請求,必須「平等發放待遇物資補充武器」,然而在蔣介石的私心之下,並不願意給中共分配武器。

為了解決問題,中共積極發展兵工廠,自己生產武器,由於技術落後,產量極低,武器缺乏的問題,根本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得到緩解。

於是,中共再一次向蘇聯爭取武器援助。

在中共的請求之下,也基於抗戰的需要,蘇聯準備援助中共。

但是,蘇聯當時為了照顧敏感的國共關係,一直希望國共能夠成為一個整體,將援助中共,變成援助中國,設想了三個方式:

1,援建軍事工業

史達林指出,中國想要堅持抗戰,必須要有自己的軍事工業。並承諾,可以提供一些製造飛機坦克的材料,並提供設備,技術人員,幫助中國建立兵工廠。

然而小編認為,蘇聯這種做法,並非是針對共產黨,相反的是支持國民黨成分較多。

這個計劃,由於中國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並沒有實現。

2,從與國民黨打成的協議中,劃撥一部分給中共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中蘇兩國以貸款結算的方式,向中國提供武器,彈藥。其中有一條特別規定:蘇聯提供的武器彈藥,必須分配給中共一部分。

大家試想一下,蘇聯提供的武器,全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下,因此中共並未獲得。

3,從公開的角度,直接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

伏羅希洛夫,訪問民國政府之時,就明確地表示:

蘇聯政府,想要援助中共野戰炮24門,防戰炮24門,機關槍60架,戰車15輛,飛機10架,可是這一個要求,蔣介石並未同意,最後只能作罷。

三種設想都沒有成功,蘇聯只能另尋它法。

1937年11月26日,蘇聯代表安德裡諾夫,訪問延安。

在途徑新疆的時候,將從盛世才哪裡得到的,6挺帶有高瞄準鏡的馬克沁機槍,還有6萬發子彈,順利的帶到了延安。

自此以後,一個秘密通道開發,蘇聯總會想方設法,小批量給延安運輸武器。

由於蘇聯給國民黨的援助物資,也是走這一條線,是一個很隱蔽的途徑。

根據新疆《中共活動案卷》記載:

從1937年底,蘇聯就通過這條線路,給中共提供援助物資。

如,1937年12月21日,「蘇俄軍車五輛,載紙張、白糖、步槍十五箱、子彈三十一箱,交八路軍辦事處收轉」。

1938年2月16日,「有軍車十六輛,全系步槍、輕機關槍、炮彈、手榴彈等,另有通訊器材一車,押車武裝士兵二十一人至迪化」。

1938年5月30日,「蘇俄軍車二十五輛,武器彈藥、貨物、食品等交八路軍辦事處轉」。

1938年5月初到6月初,「蘇聯接濟延安軍車未經督署顧問登記者」,「共有三次五十一輛,裝載物品不詳,均系編號之木箱,大小不等可能系武器,直接入關」。

這一時期還有很多檔案記載沒有具體時間,如「有蘇聯軍車八輛,裝載彈藥、藥品、木箱等。押車人為帕思洛夫斯基,其稱為友黨運送藥品」。

「蘇聯軍車七輛開入八路軍辦事處過夜,據說明日入關,蒙古人古魯巴爾司機說:除子彈外,大都是機關槍」等。

然而從1938年底開始,國民黨就發現的端倪,逐步的限制蘇聯運輸車輛範圍,先是不允許越過蘭州,後來又不允許越過哈密。

面對抗日戰爭,如此大的場面,蘇聯的援助對於中共的作用來說,微乎其微。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周恩來赴蘇療傷期間在共產國際活動的歷史考察
    1940年 1月 29日,季米特洛夫還就中共問題致信詢問史達林,請史達林在兩個基本問題上能給予中共中央指示和建議:「(1)為了防止中國統治集團向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共產黨應該採取怎樣的方針和措施。(2)為了在目前條件下繼續進行鬥爭,特別是鑑於國民黨領導集團實行迫害共產黨和消滅特區及八路軍、新四軍的政策,共產黨應該採取怎樣的方針和措施。」他還將周恩來的報告附後送交史達林。
  • 《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彙編》首批整理出版
    中共敵後抗戰的真實景象是怎樣的?隨著對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政府解密檔案的挖掘,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正在清晰顯現。  記者日前獲悉,經過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學術團隊和上海遠東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努力,作為《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叢書的一部分,新近解密公開的美軍觀察組延安機密檔案即將影印整理出版。
  • 美軍情報員眼中的中共抗戰:4萬件機密檔案即將出版
    通過呂彤鄰教授學術團隊和上海遠東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工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機密檔案彙編》系列,並被列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100種抗戰重點圖書目錄。美軍觀察組機密文件中共敵後武裝並非「遊而不擊」近年來,網絡上片面否定中共抗戰貢獻的議論不時出現,加之各種「抗日神劇」的出現更是扭曲了普通民眾對於抗戰史的認知——似乎中共武裝在抗戰時期只是「遊而不擊」,積蓄力量,並沒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實質性貢獻。
  • 張國燾:從先驅到叛徒,中共創始人叛變加入國民黨,晚年癱瘓在床
    」雖然,知道張國燾要叛黨的決心堅定,但是中共還想再最後做一次努力,很可惜,張國燾並不想要這樣的努力,他留下張寫有「兄弟已決定採取第三條辦法,已移居別處,請不必派人找,至要。」的字條,跟國民黨的人跑了。1938年4月18日,張國燾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並向全黨公布。
  • 抗戰勝利前後忠烈祠的建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建祠經費來源來看,據表1記載,6所忠烈祠中,其中載明建築費用的有揚中縣、海門縣、鹽城縣、寶應縣4所,其經費或由縣府提供,或由縣所轄之區政府提供。在上述這些省份中通過募捐方式籌建的地方忠烈祠約佔各省建祠總量的15~28%不等,與全國通過募捐方式所建祠在全國建祠總量中佔18%的比例相比,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在這些省份中,募捐是這一時期一些省份中建祠的一個重要經費來源方式。因此,該時期江蘇省地方建祠經費來源與其他各省相比相對較單一,以地方政府提供公款為主。        從入祀對象來看,主要是抗日死難烈士。
  • 不可遺忘的偉大友誼:二戰中蘇聯與中國互相援助
    我們不可以忘記曾經為中國抗戰事業付出巨大幫助的蘇聯朋友,不可以忘記給中國抗戰輸血的國際大動脈,不可以忘記曾經浴血長空的蘇聯援華航空隊,不可以忘記為中國軍隊運籌帷幄悄然隱身的蘇聯軍事顧問……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中國作為蘇聯堅強的盟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不停地抗擊日軍,使其始終無力北上侵略蘇聯,由此在戰略上對蘇聯的衛國戰爭給予了堅強的策應。
  • 美最新解密檔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這批美國機密檔案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1944年7月,因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經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延安中共中央同意,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100多位美軍各軍兵種的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晉察冀、晉西北、冀中等敵後抗日根據地,近距離、全方位觀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動員人民群眾開展抗日鬥爭的情況。
  • 歷史揭秘:中國國民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三個代表團
    為具體落實共產國際對國民黨的援助,為就即將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的制定聽取莫斯科的建議,蔣介石於1923年8月率領國民黨的代表團訪問蘇聯。1925年胡漢民率領第二個國民黨代表團,同樣有為即將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的擬定聽取莫斯科建議的任務,胡漢民提出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的問題,以求撇開中共,由國民黨直接與共產國際聯繫。
  • 閃光的足跡|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這裡召開。來自7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13位代表和2名共產國際代表出席了會議。7月30日晚,會議受到法租界暗探襲擾,無法繼續在上海舉行。最後一次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工作決議,選舉了中央領導機關,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煥然一新。
  • 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通過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偉大的使命需要偉大的擔當,偉大的擔當需要偉大的胸懷。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肩負起團結引領中華民族進行抗日戰爭的歷史重任,就在於她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顧全國家大局,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全民族抗戰的領導核心和中堅力量。不計血海深仇,倡導促成國共合作。歷史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有過合作,也有血海深仇。
  • 蔡英文催促「中共代理人修法」 國民黨抗議
    圖為國民黨「立委」佔領議場主席臺抗議,要求民進黨撤回「中共代理人修法」,讓臺商臺生能安心回家。(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臺當局立法機構上個月29日將「中共代理人修法」相關「法案」一讀付委,外界關切本會期是否會三讀通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宣稱,「大陸對臺灣的滲透是愈來愈嚴重」,希望民進黨黨團可以跟其他的黨團,儘快去商量出大家共同支持的「法案」。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除了步槍,還有手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山炮等,但主要是輕武器,重武器很少,更別說坦克、飛機了。八路軍、新四軍剛改編時,武器裝備一是改編前自帶的紅軍武器,二是國民黨政府撥給的少量武器彈藥。以後,就主要靠繳獲敵人的和根據地自製了。
  • 解放戰爭,國民黨60萬殘軍為何逃去臺灣,而不是西南或海南?
    西南的國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型,抗戰時期就是敵軍堅固的大後方,但最終國民黨選擇了臺灣,為什麼不是其他兩處呢?其次我方解放戰役勝利前期軍事戰鬥力越來越成熟,武器裝備也越來越齊全,以非往日可以比擬的了。抗日戰爭時期我方部隊之所以能利用地形優勢和西南地勢的特點與對方打持久戰,很大原因是由於敵方在兵力不充足,但在解放戰役期間卻不一樣。即使再遠,只要屬於內地,解放軍的陸軍戰隊具有絕對性的優勢。
  • 千門大炮何處而來 揭秘解放戰爭時我軍武器來源
    當時不僅不給我們武器,還吃掉了我們不少部隊。也可以寫一下當時史達林為了照顧與國民黨的關係。    還有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曾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要些武器。毛主席當即電示: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東西。這個電報,我親自看過,要查一下。後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和他們換了一些武器。」
  • 全面解析大革命時期共產國際與國民黨的關係
    第三,蔣介石本來就有很強的領袖慾,加上在1923年親眼見到共產國際推崇的一黨專政的運作如何有效,黨首專政下的蘇聯,官兵百姓如何步調一致,便生出豔羨,躊躇滿志,一旦時機成熟,自己也要仿效之。後來的「清黨」便是他為達到黨首專政而實行的。即使國民黨的一些老國民黨員也批評他清黨「出發點的不正」,「不是立在黨上來清黨,乃立在介石同志的身上來清黨」;批評他「態度的曖昧」,「事實的荒謬」。
  • 大力支援抗戰?均屬於謠言
    施佩爾1940年11月的時候,施佩爾去柏林拜訪希特勒,就在此不久前,蘇聯外長莫洛託夫前來會談,而這次談判進行的並不順利,彼時的希特勒已經在心裡開始籌划進攻蘇聯。而這也要與他們的「朋友」日本進行一個很好的溝通。在山莊裡,施佩爾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 廣州武漢淪陷後的抗戰新局勢*(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但因我們是被壓迫的半殖民地國家,武器裝備均比敵人落後,我們就要從戰爭中來學習戰爭,在戰爭中來提高自己的戰鬥力。抗戰以來,我們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而且這進步不僅是軍事方面。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次戰爭,敵人給我們全國上下以亡國之威脅。
  • 共產國際決議對國民党進行篡黨篡政篡軍
    汪精衛看了電報,明白了國際指示中共的意圖,決心分共了。他後來說:「兄弟看過以後,覺得嚴重時期已到了。已到了爭船的時候了,已到了爭把舵的時候了。要將國民革命帶往共產主義那條路去的,不能不將國民黨變做共產黨,否則只有消滅國民黨之一法。要將國民革命帶往三民主義那條路去的,不能不將共產黨變做國民黨,否則只有消滅共產黨之一法。正如一隻船有兩個把舵的,有兩個不同的方向,除了趕走一個,更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