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彙編》首批整理出版

2020-12-05 中國文明網

  中共敵後抗戰的真實景象是怎樣的?隨著對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政府解密檔案的挖掘,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正在清晰顯現。

  記者日前獲悉,經過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學術團隊和上海遠東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努力,作為《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叢書的一部分,新近解密公開的美軍觀察組延安機密檔案即將影印整理出版。這一珍貴原始檔案的面世,為了解敵後遊擊戰的歷史圖景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在更深的層面揭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邏輯。

  敵後戰場的真實景象

  1944年始,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100多位美軍各軍兵種的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近距離、嵌入式觀察中共及其武裝力量抗日鬥爭的真實情況。他們自主發回美國的4萬件機密觀察檔案,是第一手的即時真實的客觀歷史記錄。

  70年來,這些檔案深藏於美國國家檔案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檔案館、海軍部檔案館、美軍戰略情報局檔案館等處,新近才解密公開。抗日名將呂正操將軍的女兒呂彤鄰幾經努力,獲得了這批珍貴原始檔案的高清電子文件,並帶回國內。呂彤鄰率領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的團隊,加緊對包括這批檔案在內的海內外新近解密檔案的梳理和解讀。

  「任何沒有來過敵後根據地的人,都不可能真正認識到日本侵略者對這裡的人民造成了多大的苦難。」「華北地區人民所做出的真誠愛國主義的努力,與延安以南地區比比皆是的惰性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敵後根據地滯留6個月的美國花旗銀行原北平分行經理霍爾,給美國使館的報告中寫到的。而美國海軍陸戰隊隊長、羅斯福總統的親信卡爾遜在《關於中國西北部軍事活動的報告》(現藏於美國海軍部檔案館)中這樣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廣大民眾具有一種嶄新而且不尋常的民族主義精神;八路軍的領導人發展了非常有效的遊擊戰模式;日本步兵很大程度上依賴現代武器的幫助,日軍在應對傳統軍事戰役時效率較高,但面對沒有固定成法可循的遊擊戰術卻無所適從。」

  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敵後軍事情報來源

  鮮為人知的是,中共控制下的敵後根據地也是美國軍方在華搜集情報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在抗戰後期,美國很難從國民黨軍隊那裡及時獲取準確的日軍情報,這也是促使美軍觀察組堅持要到延安進行調查的重要原因。

  從解密檔案中可以發現,中共曾主動把軍隊活動信息、日軍情報交給美方參考,僅書面報告就多達120份;中共協助美軍在延安和根據地建立了氣象站和電臺網絡,提供數據的可靠性在當年中國10個氣象站中排名第一,為美軍飛行員提供了更安全的飛行條件,保障了對日本本土實施的戰略轟炸任務;中共還先後協助美軍人員到陝甘寧、晉察冀、晉綏等敵後根據地進行考察,盟軍因此獲得了大量有關抗戰前線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此外,當時有幾百名日本戰俘在延安和敵後根據地協助中共進行宣傳工作,這批戰俘被美國戰時情報局利用起來,起草了大量傳單,在對敵「心理戰」方面提供了寶貴的資訊和經驗。

  美方認為,幾乎在日佔區的每個角落,延安隊伍都有常駐情報人員或武裝力量。用觀察組成員克洛裡少校的話說就是「中共的根據地是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敵後軍事情報來源」。

  抗戰時期的「實用外交」

  在以往的研究和人們的印象中,普遍存在兩大誤區:要麼認為美國始終敵視共產黨的「赤色武裝」,要麼認為西方國際友人完全認同中共的政治理念。呂彤鄰說,實際上,這兩種看法都不準確。中共領導的對日作戰卓有成效,在中國基層社會具有強大的號召力,並且在政治上、軍事上有著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這些才是吸引大量西方人關注敵後戰場、願意與中共開展戰略合作的現實基礎。

  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第三任組長威爾伯·彼得金在政治上屬於右翼,他在根據地期間也從不掩飾自己的反共立場。通過對敵後根據地長達4個月的考察,彼得金對晉察冀軍區政委程子華等人表示:「我雖不同意你們的主義。但你們所做的一切我都非常同意,並且予以讚美。」儘管在意識形態層面與中共存在衝突,他回國後還是多次舉行講演,向美國社會各界介紹不為人知的地道戰、地雷戰的成就。

  呂彤鄰介紹,針對中共在華北敵後的各級組織、基層黨員、抗日活動等情況,日本在華情報機構的解密檔案中也留下了大量記錄。目前,中心已完成第一期《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彙編》共6卷,並對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13卷日文資料進行了搜集、編目,計劃選譯形成三冊書稿,其中第一冊《日本外務省涉華檔案(1927-1941)》已完成編纂工作。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相關焦點

  • 美軍情報員眼中的中共抗戰:4萬件機密檔案即將出版
    發布會現場《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彙編》即將出版1944年7月,應美國羅斯福總統要求,經過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延安中共中央同意,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100多位美軍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近距離、嵌入式地觀察中共及其武裝力量動員人民群眾開展英勇抗日鬥爭的真實情況,他們和八路軍、新四軍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一)
    同時,善本手稿圖書館還存有70餘種中英文檔案文獻。主要包括民國人物檔案、美國醫療援華機構、國際鄉村重建組織檔案、尼巴•羅塞特的中國抗戰攝影、昆明的抗戰攝影檔案等。特色館藏有民國時期的紙馬、門神、年畫等,共收藏231幅;另外還有大量名人的私人圖章以及民國時期的私人檔案,如卡爾遜抗戰文獻、于鳳至檔案、貝祖貽檔案、徐大春檔案、郭秉文檔案、土地契約檔案、華美協進社檔案等。
  • 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 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在鄭州開機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11月26日,由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檔案局、河南省檔案館主辦,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中州古籍出版社協辦的《中福公司檔案史料彙編》整理出版、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啟動新聞發布暨研討會在河南省出版產業園隆重舉行。
  • ...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調查的...
    12月25日,《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調查的歷史與方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的出版,不僅是中國民協挖掘整理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中國民研會以來學術立會傳統的見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在致辭中提出,芬蘭的民間文學在全球處在領先位置,而廣西擁有豐富深厚的民間文學基因,中芬兩國專家在廣西三江縣的聯合考察可以說是高水準的合作隊伍,將散布在民間的故事進行整理,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 美最新解密檔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新華網上海8月6日電(記者 張建松)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研究中心對一批深藏在美國70年、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4萬多件最新解密的檔案,進行了系統梳理、研究。這批美國機密檔案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 美最新機密檔案: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1)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研究中心對一批深藏在美國70年、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4萬多件最新解密的檔案,進行了系統梳理、研究。這批美國機密檔案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 大批中國抗戰史料散落北美,這本特別的工具書為學者指南
    其中許多文獻鮮為學者所知,較少為研究者利用,不少數量的檔案與上海的抗戰歷史有關。八年抗戰之前和抗戰勝利之後與中國抗戰緊密聯繫的歷史檔案文獻,如涉及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1936年的西安事變、1945年抗戰勝利後對日索賠和盟軍行政總部美軍先遣組等的歷史檔案文獻,也包括在內。也收錄中國本土之外的比如美國和英國援華機構的檔案文獻,他們反映中國抗戰如何普遍地得到國際的同情和支援。
  • 大型地方歷史文獻編纂與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金松、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孫真福等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致辭,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向大會致賀信。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許益軍主持開幕式。
  • 學好黨史 資政育人——中共黨史研究新進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一本書的歷史:胡喬木、胡繩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金衝及著,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一部黨史誕生的過程。《鄧小平傳(1904-1974)》一書依據大量豐富翔實的檔案文獻,全面記述鄧小平從少年時代到「文革」中被打倒後復出工作70年間的主要經歷,揭示鄧小平參加中國革命、新中國建設並成長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人生軌跡和風雨歷程,是鄧小平研究領域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
  • 王剛:關於陳雲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不朽的功勳 崇高的風範 ——關於陳雲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6月12日,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 《申報館剪報資料》出版:一部近代中國「百科全書」
    迄今規模最大剪報類民國史料文獻《申報館剪報資料》由上海申報館剪報資料室收集整理,按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分類保存,涵蓋了百餘個近現代報紙的剪報資料庫藏。其剪報工作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持續到1949年5月末,前後近20年,加以剪貼歸類、裝訂成冊後,總量達13000冊之巨,為迄今規模最大的剪報類民國史料文獻。
  • 抗戰時期周恩來赴蘇療傷期間在共產國際活動的歷史考察
    治傷之餘,周恩來向共產國際作出正式報告,爭取共產國際和聯共(布)對中國共產黨抗戰的理解和支持;積極溝通聯絡,為中共爭取經費援助;及時協調解決各類事宜,為共產國際與中共架起良性溝通橋梁;走訪慰問在蘇人員,關心解救黨員幹部。周恩來懷揣使命,為中國共產黨能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堅持抗戰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
  • 讓世界了解中國抗戰:是誰冒險翻譯並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原創 王嵐 檔案春秋《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有關中國革命現狀和前途的重要論述。自發表以來,這部著作已經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政治文化中的經典之作;但是,你知道最初的英譯本是誰翻譯的?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出版和發行的呢?
  • 《瓊崖文庫》出版 填補海南大型經典文庫之空白
    《瓊崖文庫》出版的首批八種十捲圖書。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口4月22日電 (記者 張茜翼)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瓊崖文庫》新書發布會22日在海口舉行。該叢書旨在對海南自古代至近現代有價值的典籍、著作、史料及其他文獻資料進行一次全面的發掘、搜集、整理並陸續出版,以填補海南大型經典文庫之空白。  「瓊崖」是海南島的古稱,至今猶且習用。瓊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以南疆、熱帶、海島、多民族等特色而璀璨古今。
  • 中國抗戰軍民傷亡3500萬人 其中軍隊傷亡380萬
    除了各省的情況,李忠傑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的成果還包括《抗戰期間全國重大慘案彙編》。根據調研數據,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的慘案至少有173個。  「當然這些還不是全部,我們接下來還會再補充,如果去看每個省的調研都非常觸目驚心。」李忠傑說,日本總是和南京大屠殺較勁,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造成的慘案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
  • 七旬成都老人騎行20年寫就120萬字川軍抗戰史
    同時,微信裡不少朋友發來祝賀,何允中花20年時間寫成的長篇紀實文學——《抗日戰爭中的川軍》,在紀念日到來之際出版問世。  作為著名川軍抗戰將領何煋榮之子,為了還原父輩抗戰中的真實歷史,20年前開始,何允中靠騎自行車、摩託車等方式,尋訪全川各地老兵,重返山東、山西、湖南等川軍作戰地點,收集到上千份文獻檔案,最終寫就120萬字川軍抗戰歷史。
  • 抗戰前期,蘇聯為了照顧國民黨感受,通過什麼方式給中共提供武器
    這個時候,礙於中共的難處,共產國際建議蘇聯軍事部分,採取一定的措施,給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然而,在國民黨的圍剿之下,中共與共產國際失去了聯繫,計劃沒有實施成功。紅軍長徵結束之後,中共立即向蘇聯和共產國際,提出武器援助的申請。不久,史達林就批准了對中共軍事援助的方案,並同意紅軍佔領寧夏之後,可以自由接受武器。
  • 匠心|檔案應用技術研究的書單推薦
    《檔案保管技術學》NO2《檔案保管技術學》(Study of Archives Preservation Techniques)中國高等學校檔案學專業教材。馮樂耘主編。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1961年出版,1980年再版。
  • 文明浩劫——抗戰期間日寇損毀中國文物統計
    據中國政府在抗戰勝利後按照當時行政區划進行的粗略統計,抗戰時期受災範圍為467縣市,後來經學者的不斷考訂整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孟國祥先生的《大劫難——日軍侵華對中國文化的破壞》一書中指出受災範圍為918縣市,被日寇侵佔的大城市數量超過當時中國大城市總數的80%,而大量中國文物就分布在淪陷區。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