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大炮何處而來 揭秘解放戰爭時我軍武器來源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談到解放戰爭,通常的說法是:解放軍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飛機大炮武裝的國民黨軍隊。
   
    然而經歷過戰爭歲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槍」只是解放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一個比喻。真正打起仗來,戰略戰術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視的條件。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贏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並解放全中國,與在東北解放區建立的相當規模的軍事工業體系,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72天打下臨汾到3天攻克濟南
   
    1948年3月,徐向前指揮華北兵團攻打臨汾,國民黨軍依託城牆固守。解放軍沒有重炮,只好採用挖地道炸城牆的方法,整整費時72天,才把臨汾拿下。但是到了年底,形勢巨變。9月的濟南戰役,解放軍重炮齊發,國民黨將領王耀武被打得失魂落魄,從地道中逃跑。堅固的濟南城僅僅三天就被攻克。10月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集中五百多門重炮猛轟國民黨軍事重鎮錦州,守軍司令範漢傑東躲西藏。這次城市攻堅戰僅用了30個小時。
   
    解放軍的大炮是從哪裡來的?國民黨人一口咬定,解放軍的重武器都是蘇軍從東北撤退時暗中送給共軍的。當年的一位接收大員在回憶錄中寫道:「東北的日、偽軍幾乎全部被俘,俄軍所獲武器無數。當時據莫斯科稱:共計步槍80萬支、輕機槍2萬支、重機槍5000支,各種不同型包括迫擊炮5000門、戰車1500輛、坦克車600輛、飛機800架,以及松花江中艦艇等。從東北逃出的難胞所見:如許戰車武器,俄軍除已隨時補給共軍外,絡繹不絕地已運向佳木斯途中,那裡是集中之所。」
   
    這位接收大員的說法無疑是為國民黨軍隊的失敗尋找藉口。當年任四野參謀長的劉亞樓上將在1962年12月13日的一次講話中澄清過這個問題。他說:「一般人總認為蘇軍留給了四野不少武器,這是誤解。這個戰史(指編寫中的四野戰史)既然是存檔用的,可以把這個問題寫清楚。當時不僅不給我們武器,還吃掉了我們不少部隊。也可以寫一下當時史達林為了照顧與國民黨的關係。

    還有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曾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要些武器。毛主席當即電示: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東西。這個電報,我親自看過,要查一下。後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和他們換了一些武器。」
   
    那麼,解放軍是怎樣從「小米加步槍」轉變為擁有強大炮兵、具備大規模野戰和攻堅能力的呢?除了戰場上繳獲國民黨軍的武器外,主要是靠創辦自己的軍事工業完成了這個重要轉變。說到軍工,很多人都看過吳運鐸在建國初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在這本小書裡,真實記錄了新四軍在抗戰期間是怎樣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軍工廠的。山東根據地的牙山有八路軍最大的軍工廠,約百餘間房,月生產手榴彈8000個,當時可算不小的產量了。
   
    解放戰爭初期,軍工事業比抗戰時大有發展。邯鄲、臨沂、煙臺、德州等一批城市的解放,解放軍通過沒收敵偽工廠,建起一批軍工廠,能生產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華東軍區在魯南和膠東的軍工廠每月能生產子彈16萬發,迫擊炮、山炮彈13000發、無煙火藥3000斤。

    這個規模比以前是很大的進步,但還不夠華東野戰軍打一次中等規模戰役用的。因為沒有重炮,解放軍進攻時主要依靠戰士突擊到前沿,用炸藥包摧毀國民黨軍的堡壘和工事。這樣的戰鬥傷亡大、進展慢,而且彈藥質量不過關。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打濰縣的時候,用自造的迫擊炮攻城。炮彈出膛後,尾翼在飛行中脫落,剩下光禿禿的彈體失去平衡,半截就掉到地上。這樣的質量怎能保證戰鬥的勝利呢?
        
    毛澤東指示東北大規模建立軍工
   
    毛澤東把眼光放到了東北。那裡是當時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毛澤東1947年7月10日在給各解放區的《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後計劃》指示中,特別指示林彪、羅榮桓:「東北軍事工業應全力接濟關內,目前開始的一年內,你們必須用大力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四個月內他三次電示東北局,全力加強軍事工業建設。迫切之情溢於言表。
   
    1945年年底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東北後,原來打算通過蘇軍的幫助獲得日軍的武器裝備。但蘇軍藉口與國民黨政府有協定,東北要移交給國民黨政府,對八路軍的行動加以限制。蘇軍把東北主要的工廠設備、繳獲的武器和大量財物,通通當作「戰利品」運回蘇聯。我軍的願望基本落空。10萬大軍在東北,沒槍、沒錢、沒冬衣、沒有根據地,處境相當艱難。

    當時各部隊自己想辦法,收集蘇軍遺留和沒來得及拉走的物資。東北各中小城市和農村,到處可見日軍遺棄的武器和軍用物資。負責籌建炮兵學校的朱瑞果斷地決定:分散炮校幹部,搜集物資。炮校上至校長,下至夥夫、馬夫,通通派出去,無論是城市、鄉村,還是山溝、荒野,只要有炮就去。沒聽說有炮的地方也要去看看能否找到意外收穫。
   
    有一次接到老鄉報告:日本人撤退時,曾將幾門大炮推到鏡泊湖裡。朱瑞得知後,親自率領一個連趕到湖邊搜尋。大家用鎬刨開冰層,發現了炮身。朱瑞高興地喊叫:「快去找繩子,把它拽上來!」大家拉緊繩索,喊著號子,齊心合力拉上三門大炮。
   
    在這一帶還找到了日軍的秘密倉庫,一下就找到了15萬發炮彈。到1947年2月,朱瑞領導炮校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門。其中加農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約300門、高射炮(包括高射機關炮、飛機用機關炮)137門。另外還有坦克及牽引車65輛。這些火炮經過修理之後,成為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的基礎。
   
    自行搜集的武器彈藥,成為東北民主聯軍前兩年作戰的主要來源。
   
    史達林援助了東野一部分武器
   
    1947年夏季攻勢後,隨著解放軍日益壯大,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僅靠搜集的彈藥是不夠用了。當年6月,解放軍猛攻四平,國民黨軍隊在陳明仁指揮下頑強抵抗。解放軍集中了7個主力師,上百門火炮,攻了半個月沒拿下來。後來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發炮彈,火力沒有佔到優勢。

    為此,6月25日,林彪以個人名義給史達林寫了一封信,強調指出:「目前缺的唯一條件就是武器,尤其是彈藥(特別是炮彈)的不足。為此,我請求你給我們以武器彈藥的幫助,將紅軍繳獲的現存在遠東的日本武器彈藥交給我們,並希望還能將德國的武器彈藥儘量撥給我們。」
   
    不久,史達林指示蘇軍從繳獲的日軍武器中撥了一部分給解放軍。何長工回憶:1947年10月,他剛當上軍工部長,李富春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當時中蘇邊境的滿洲裡存放著一大批武器,是蘇軍繳獲日本關東軍的,準備運回蘇聯去煉鋼。這批武器對蘇聯來說是廢鐵,卻是解放軍極其需要的。何長工去與他談判,開始談不通。

    他工以硬對硬,說:「關東軍這批武器是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為什麼不給我們?你們不能拉走。我們用廢鋼鐵對換,一噸換一噸。」卡瓦洛夫還是不答應。何長工急了,對他吼道:「你是個保守分子,沒有一點國際主義。你如果不答應,我只好來搶,我推著你走在前面,看守武器的蘇軍開槍,先打死你。你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給史達林打電話,告你的狀,告你沒有國際主義。」卡瓦洛夫看這個中國人不好欺負,態度軟下來,終於同意移交這批武器。
   
    這批武器的數量,據林彪1947年12月28日給史達林的信中說:「我們用你們給我們的那批武器裝備了30個步兵團、2個山炮營。」當時為了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東野組建了30萬人的二線兵團。林彪向史達林請求更多的武器支援,「設法給我們解決20萬支步槍、15000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700門團營迫擊炮、1000門連迫擊炮、100門高射炮、200門山野炮以及較多數量的彈藥和20個師用的通訊器材(主要是無線電和電話)。這批武器望從英勇的紅軍所繳獲的日本武器中撥出,如日本武器所存無多,則望從德國戰利品中撥出。」
   
    但是,史達林沒有答覆。一次次的教訓表明,蘇聯的援助是靠不住的。要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因此,東北局決定大力加強軍工生產體系的建設。李富春說:「過去靠日本留下的炮彈打,現在須要自己來造了。」
   
    白手起家,全力創建自己的軍工企業
   
    1945年年底進軍東北時,中共中央從延安和各解放區抽調了一批軍工幹部到東北去開展工作。他們在瀋陽、鞍山、通化等城市收集了一些機器設備,打算在通化建立軍工基地。1946年夏季,國民黨軍大舉進攻南滿,佔領了通化和丹東。時任東北軍工部長的韓振紀帶領大家將機器和物資運到朝鮮境內,還帶著一批沿途招收的工人和技術人員。

    7月底他們到了中朝蘇三國交界的小城琿春。琿春是個山間盆地,圖們江和琿春河在此匯合,與朝鮮僅一江之隔,交通便利。這裡到蘇聯邊境僅30裡,到朝鮮僅10裡,有公路和鐵路通行。大家認為這裡隱蔽的條件好,資源、動力和交通情況也都不錯,決定在這裡建立東北的軍工基地。

    據現有條件,韓振紀決定把重點放在生產部隊急需的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上。槍炮生產的技術太複雜,不是短時期能辦到的。他們在琿春先建起了機器廠、子彈廠、手榴彈廠、煉鐵廠、裝藥廠和木材廠,這6個廠是東北解放區最早的軍工基礎。
   
    子彈廠是在日本人遺留工廠的基礎上建立的,在延吉郊外。原來有300多部機器、日產量40萬發。抗戰結束後,這個廠遭到毀壞,機器被人偷盜,所剩無幾。韓振紀組織把這個廠剩下的東西搬到琿春,共有子彈機14部、半成品彈頭300萬粒、空彈殼2000萬發,還有二十多個日本技術工人。經過一個月緊張的裝機與試生產,到9月初生產出第一批子彈。頭一個月統計下來,共生產三種型號的子彈近13萬發。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幹部和設備、原料的問題解決後,最重要的就是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問題。琿春基地的工人和技術員來自中國、朝鮮和日本三國,出現了許多複雜的政治和政策性問題,軍工幹部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付出的精力,甚至比生產?。但是當時只有240名工人,真正懂技術的就更少了。凡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領導上都給予重用,讓他們擔任各級生產部門的負責人。這些技術工人有的是從鞍山、本溪、通化帶來的,有的是在當地招收的。子彈廠的股長于震密是招聘來的技工,享受薪金待遇。他看到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供給制,還處處幹在前面,受了感動,主動要求取消薪水,與幹部們一樣吃供給制,當股長後工作一直很出色。
   
    軍工廠由於缺乏中高級技術人員,所以只能從留用的日本人中挑選。在琿春的軍工廠裡,日本人擔任的都是關鍵性的技術工作。如手榴彈廠有六十多名日本人,幾乎都在重要技術崗位上。製造科科長是個小資本家,原來在日本開工廠。美軍炸毀了他的工廠,才到中國來謀生,對手榴彈製造技術是內行。手榴彈裝配的主要工序拉火精藥股,股長也是個日本老頭,思想很頑固,但工作很認真,對拉火技術很有研究。精藥組的裝配工人也全部是日本人。
   
    這些日本人由於生活困難,情緒低落,經常在一起醞釀回國,消極怠工。1947年8月,東北遣返日本僑民回國,日本人得到消息,就秘密開會,在廠房裡寫標語:「我們回國,你們回家!」由於語言不通,道理講了不少,但收效甚微。幹部們軟硬兼施,不聽勸就下命令,在車間裡建立嚴格的統計,每天產量高的就表揚,產量低或質量差的就批評。在大會上嚴厲指責壞人的活動,不許法西斯的思想抬頭。日本人服從意識較強,也就不鬧事了。

    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發威
   
    1946年是在艱苦奮鬥中度過的,到了1947年,東北的軍工生產已初具規模,部隊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彈藥補充。韓振紀領導的琿春基地是北滿地區規模最大的,在其他地方也陸續建起了若干軍工廠。羅榮桓政委親自抓軍工生產工作。1947年8月,東北局任命黃克誠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總管後勤的供應、軍工和軍需工作。1947年9月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東北軍工會議,會上任命何長工為軍工部長,伍修權為政委。韓振紀、王逢源為副部長。東北軍工生產告別了分散和小規模經營狀態,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
   
    1947年的生產情況:每月生產5萬顆手榴彈,迫擊炮彈全年完成10萬發。利用舊子彈殼復裝子彈,完成500萬發。生產擲彈筒彈10萬發,打下了煉鋼和化學廠明年生產的基礎。
   
    為了完成1948年軍工生產任務,東北局從財政上撥款180萬東北幣,折合糧食9萬噸。再抽調一批幹部加強軍工部門。這次重要的軍工會議,將東北的軍工生產統一組織起來,形成了有領導、有計劃的聯合生產部門。在有軍工廠的地方設立辦事處,直屬軍工部領導。當時在琿春、興山、雞西、東安、齊齊哈爾、牡丹江、吉林、哈爾濱和大連設了9個辦事處。
   
    東北軍工生產了充足的彈藥,為東北野戰軍進行大規模戰役提供了物質保證。所以東北最先進行戰略決戰,殲滅國民黨重兵集團,解放東北全境。但是北滿生產的彈藥由於路途遙遠,還不能滿足關內解放軍的作戰需求。中央軍委作出了在大連建設軍工生產基地的決策。
   
    北滿和大連軍工體系的建立,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解放軍的火炮有了充足的彈藥,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在1948年年底的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發揮了巨大威力。遼瀋戰役結束後,解放軍又接管了瀋陽的幾個大兵工廠和彈藥倉庫,獲得大批軍火,生產能力大為增強。

    隨著東北的解放和鐵路線的貫通,滿載物資和彈藥的火車晝夜不停地運往關內,支援中原地區和渡江作戰。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將黃維兵團包圍。黃維憑藉眾多的美式火炮,收縮成一個圈圈,用密集火力讓解放軍無法接近。他自稱是個啃不動的「硬核桃」。華東野戰軍調集了重炮猛轟,終於敲碎了這個「硬核桃」。粟裕大將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要感謝山東老鄉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中華網)

相關焦點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解放戰爭打了3年,抗美援朝也打了3年:為何後者打得更慘烈?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解放戰爭結束不到一年後爆發的,中國參戰軍隊以解放戰爭時的各野戰軍為主(前期為三野、四野主力,後期各部隊入朝輪戰),在朝鮮半島打退了韓軍及16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這場戰爭到底有多難打?
  • 解放戰爭:1946-1949年,最令我軍感到「意外」的勝仗是哪3次?
    解放戰爭中有3場比較奇特的戰役(並非48年三大戰役)。之所以說他們奇特,是因為其作戰過程大大出乎我軍的預料,不光取得了勝利,國軍在戰役中還表現得令人啼笑皆非,由此看出對手低劣的指揮水平。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3場令人感到「意外」的戰役。第一場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圍了。
  • 解放戰爭前夜的一次絕密飛行 3人後來成共和國元帥
    原標題:揭秘:解放戰爭前夜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一次絕密飛行   1945年8月25日午後,一架美軍運輸機順利降落在太行軍區的長寧機場。消息傳回延安,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終於鬆了一口氣。很多人並不知道,這看似平常的一次飛行,確是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一次戰略空運。
  • 惡魔的「迷你武器」:日軍92式步兵炮,連美軍都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如果單論陸軍的武器裝備,二戰時日軍與美德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日本陸軍還在守著三八式步槍不放,而美軍已經用上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火炮方面,日軍不論從口徑,還是數量都無法與美歐蘇等國相比。
  • 解放戰爭中,這兩戰合計殲敵133萬!為何都不能列入三大戰役?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聞名遐邇,決定了整場戰爭的勝負: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中殲敵最多的淮海戰役超過55萬人,最少的遼瀋戰役也達到47萬人。然而1949年後長江以南地區其實還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戰役,殲敵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33萬。這兩場戰役分別是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和49年末的西南戰役。
  • 解放戰爭中,「縱隊」是多大的作戰單位?一個縱隊轄多少兵力?
    「縱隊」這個詞,喜歡歷史的朋友並不陌生,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部隊,在各次戰役的兵力部署及調動中,經常會出現縱隊一詞。那麼縱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戰術單位呢?是正規稱呼嗎?答案是肯定的。縱隊不光是我軍正規編制的一種,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戰術地位,相當於軍一級部隊。
  • 解放戰爭,朝鮮對東北野戰軍的大力援助,傾全國之力援助解放軍
    明朝時,日本幾次入侵朝鮮,朝鮮政府都是在明軍的幫助下打敗侵略者的。甲午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無力再為朝鮮提供保護,所以朝鮮半島長期被日本殖民。但是朝鮮人民抵抗侵略的鬥爭一直都沒有停止過,1909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被朝鮮義士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後來朝鮮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希望中國擺脫殖民統治後幫助朝鮮。
  • 我軍為什麼又重新裝備了古老的擲彈筒武器,是不是一種倒退呢
    二戰塑造了諸多戰鬥英雄的同時也刺激了優秀武器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其中就誕生了日軍在中日戰場上最喜愛的單兵支援武器——擲彈筒。這種經典而又古老的武器曾被我國仿製,後退出現役,但後面為何又被我軍重新裝備呢?這是不是一種倒退呢?這要先從其來歷說起。
  • cf巴雷特M82A1武器介紹 cf大炮武器介紹
    cf大炮,《穿越火線》中一種重型狙擊槍,又名Barrett M82A1,CF裡威力最大的巴雷特,武器的裝填子彈動畫是完全和CF裡的一模一樣的,非常的真實。
  • 大炮打一個基數,半個基數是什麼意思?一個基數有多少顆炮彈?
    就比如在曾經的遼瀋戰役當中,就有令人震撼的千門大炮轟錦州的場景,然而在這些過程當中,如果是細心觀察的朋友會發現,前線往往跟後線部門所說的是給我供應兩個基數或者三個基數的炮彈!那麼,大炮打一個基數,半個基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個基數又是多少發炮彈呢?
  • 瀘縣交警攔下一輛裝滿「大炮」的三輪車
    瀘縣交警攔下一輛裝滿「大炮」的三輪車。鍾欣 攝  據悉,「飛雷筒」是解放戰爭時期在缺少重武器支援的情況下,用汽油桶自製的一種特殊武器。  當天上午,瀘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護學中隊在彩虹橋頭開展交通違法行為整治行動,執勤交警迎面看見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滿載油桶緩緩駛來,油桶捆在在三輪車上晃晃悠悠,隨時都有掉落的可能,影響到其他車輛的行駛安全。
  • 「金政委」稱我軍使用特種裝備驅趕印軍,次聲武器軟殺傷效果驚人
    2020-11-16 16:26:49 來源: 玖仟柒 舉報
  • 敵機低空飛行,我軍明令禁止攻擊,戰士不顧禁令開14槍將其擊落
    在戰場上,武器就是最硬的拳頭。美國財大氣粗,擁有各種重型武器、飛機大炮。而當時的朝鮮和我軍志願軍,武器十分落後,主要以輕武器為主。抗美援朝戰爭,美國無疑是一個標準的人民幣玩家,其先進的武器裝備,我志願軍見都沒見過。有了這些先進的武器支持,美國在戰場上十分囂張。
  • 「吃雞」每把武器都有外號,連「大炮」都不知道,別說你是老玩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番茄遊戲,每天給大家帶來最新的吃雞資訊和最新的吃雞套路,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是「吃雞」每把武器都有外號,連「大炮」都不知道,別說你是老玩家!在手遊和平精英或端遊「藍洞」的絕地求生之中,武器種類繁多,每把武器的屬性和設定都完全不同,以至於有些武器比較實用成為了熱門選擇,而還有些武器則因為某些原因備受冷落,其實它們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被玩家取了外號,你知道多少個武器的外號呢?想必只有老玩家才能全都知曉,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 抗日戰爭,我軍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抗日戰爭,我軍害怕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兩方交戰,可不僅僅像抗日神劇那樣,兩方用武器對打這麼簡單。這期間自然會有另外的手段去對付對方,比如說,中國和日本交戰,中國明顯武器落後,還要挨著大炮和機槍與他們對著幹嗎?
  • 我軍地方守備部隊訓練照曝光 武器精良 訓練有素
    中廣網24日報導,廣東崇左軍分區部隊近期進行了基礎科目比賽,從比賽現場圖片來看,這支擔負地方守備任務的部隊已經完全換裝了新型國產輕重武器,甚至比很多野戰部隊更早裝備了重型35毫米榴彈機槍等新型武器。這表明我軍建設重點從首先提升拳頭部隊戰鬥力過渡到全軍謀實戰,求打贏,是中國國防力量全面提升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