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解放戰爭前夜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一次絕密飛行
1945年8月25日午後,一架美軍運輸機順利降落在太行軍區的長寧機場。消息傳回延安,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終於鬆了一口氣。很多人並不知道,這看似平常的一次飛行,確是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一次戰略空運。
搭載這架飛機的21名乘客中,有3人後來成為共和國元帥,14人後來成為中將以上的開國將領。如果這次飛行出現了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毛澤東的非常之計
這次空運是黨中央、毛澤東為了爭取戰略主動權,考慮再三,冒著巨大風險,以非凡的膽略和智慧採取的非常之計。
自1943年下半年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的大部分領導人,奉調回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和黨的七大。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抗日戰爭局勢迅速變化。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利用飛機、軍艦抓緊運送國民黨軍隊搶佔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點。面對這種局面,黨中央、毛澤東決心針鋒相對,將東北、華東、晉冀魯豫等地劃分為戰略區,要求各地部隊拿起武器,保衛解放區,保衛抗戰勝利果實。
在此形勢下,各戰略區的高級將領必須儘快返回前線。但當時延安幾乎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從延安到太行近800公裡,步行要經過黃河天險、黃土高原、晉南山地的溝壑,還要冒險穿過敵軍佔領區的道道封鎖線。可以參照的是,一年多以前,楊得志率部從稍遠的濮陽來延安,走了70多天。而江華從更遠的山東濱海地區來延安,更是走了半年。
如果回程也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則勢必遠遠落後於有美軍支持的國民黨軍的調整部署,我軍的戰略主動權也會喪失。在這緊急時刻,黨中央、毛澤東果斷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借」一架美國飛機,將這些將領儘快送回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