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以上這時都是國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剿匪區作戰兵力人數,那麼,你們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人數是多少嗎?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一個東北戰區,東北三省是解放初期國共雙方爭奪的主要戰場之一,當時不管是國軍,還是我方,源源不斷派兵進入東北,都想主宰這座城市。蔣介石用飛機,客船運送了8個軍進入東北戰場,約30萬。其中有國軍最精銳的遠徵軍新一軍、新六軍,52軍都挺進東北。而我軍也從延安,山東解放區派出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入東北與國軍爭奪東三省這塊肥肉。
本來還算讓葉飛,楊勇,陳賡三個縱隊也去東北,但是後來由於各部司令員都捨不得,找各種理由推辭,所以最終沒有去成。接下來雙方在東北戰區,先後歷經了兩年的戰爭,各自兵力人數巔峰時期達到;國軍擁兵55萬,而共方擁兵70萬,尤其是在遼瀋戰役結束,共方兵員人數達到百萬。
解放戰爭時期
第二個是中原戰區,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相信雙方領導都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中原戰場也成國共雙方的主要戰場之一。從此解放戰爭一開始在中原地區我軍就擁有30萬兵員,不過蔣介石也是不停地向中原戰場增加兵員。畢竟當國軍主力部隊多數都在南方,調兵容易,沒有必要空運或者海運。但是隨著戰場上的局勢千變萬化,中原戰場上的國軍除了要對付劉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另一部分入華北,還有一部分曾經入華東參戰。
但是主要對手還是劉鄧大軍,在劉鄧挺進大別山後,蔣介石感覺事態的嚴重,於是從華東調集部隊,集中33個旅對付劉鄧,這次中野吃了大虧,力量消耗嚴重。不過之後劉鄧大軍也慢慢地也恢復過來了。在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戰場上的劉鄧大軍也擁兵35萬。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三個是華東戰區,該戰場也是國共雙方的主要戰場之一,也是在這戰區,我軍戰士與國軍展開了無數次戰鬥,從解放戰爭初期30萬兵員,慢慢發展成60多萬,成為我軍最強大的一支部隊。而蔣介石初期在華東戰區投入了大約20個整編師35萬左右,而華東地區也是重點進攻對象。一度集中了24個整編師45萬人,但是在陳粟兩位統帥領導下打退敵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解放戰爭時期
第四個是西北戰區,雖說西北地處偏遠,那個地方也比較貧窮,但是也是解放戰爭時期,四大戰區之一。當時,胡宗南與馬家軍勢力都是盤踞在西北戰區,兩方勢力兵員人數加起來也有40萬大軍。而西北戰區只有彭老總領導的西北野戰軍,人數不到20萬,後來還是從聶帥麾下調兩個兵入西北戰區,這樣一來,西北戰區我方擁兵也達到4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