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碳九洩漏事件:這一周發生了什麼?

2020-12-07 界面新聞

記者|王學琛

編輯|劉海川

「掉進海裡」

2018年11月9日,碳九洩漏事件第6天。漁民肖遠山站在船頭,他將再次前往受災漁排區域。

這天早上7點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東北海角的肖厝船渡碼頭此時空空蕩蕩。救援人員、政府工作人員、媒體記者會在一小時後接踵而至。碼頭附近的漁排依託著塑料泡沫浮力,漂浮在一片狼藉的海面上。受到腐蝕後,泡沫呈現出暗黑色。

目力所及的海面上,漁船馬達聲轟鳴,油汙殘留。6天過去,風有些大,汙染氣味微弱,肖遠山和幾個村民沒有佩戴口罩。

65歲的肖遠山生於斯長於斯,一生都在消厝村養殖海產。這個8000多人的沿海村莊是湄洲灣最大的養殖村,也是整個泉港區的養殖業中心。肖厝村的養殖產品包括鱸魚、真鯛、黑翅、鮑魚、海蠣,不僅供應泉港本地市場,還銷售到泉州和廈門。

肖遠山家擁有上百網格的漁排,全家人也都住魚排上。災難降臨後,2018年11月4日凌晨四點,肖遠山被五歲孫子的哭聲吵醒。他聞到異味,穿衣出門查看。眼前的景象令肖遠山震驚,腐爛萎縮的泡沫讓原本浮在海面的漁排下沉。他猜測,應該「是哪個企業漏油了」。

肖遠山家的魚排處在退潮位置,油汙尚未擴散過來,但遠處漲潮區域的魚排情況危急,他看見,好幾個漁民在加固漁網。

肖遠山回屋拿手機報警,隨後又分別打給海事局、環保局和農林水局。隨後,肖遠山還通知了肖厝村的一名攝影師,這使對方留下了最早的事件影像記錄。

據肖遠山提供的視頻資料,2018年11月4日早上6點42分,海上已人聲嘈雜,漁網下是黑色與黃色的油汙,繩索和木頭凌亂散布在海面上。

天已漸亮,哭聲、狗吠聲交織,肖遠山看著自家魚排下沉——這是他幾十年的心血。他也急哭了。

49歲的肖成發是在岸邊的家裡聞到刺鼻氣味的。這天早上,他出門時,看見村民聚集,議論紛紛。肖成發直奔自家魚排,和肖遠山境遇一樣,他的蚌魚網箱已下沉。

肖成發不知道洩漏物具體為何物,只想著趕緊救魚排,他將手伸進飄著油汙的水面,試圖固定網箱。他沒能成功。「聞到刺鼻的味道。」肖成發說,這讓他「意識有些迷糊」,落進了海裡。

碳九

遠處水天交接處已恢復平靜,救援民兵周松平說:「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事發當天那一片都是藍色的霧氣。

這場漁業災難發生在2018年11月4日凌晨1點。當日16點18分,泉港區環保局發布官方通告:「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裝船的寧波——天桐1#船舶與碼頭之間的連接軟管處發生洩漏,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

周松平是在11月4日六點多趕到現場的。他並不知道洩漏物是碳九,也從沒聽過碳九是什麼。「泉港漏油也不是第一次了,以為不過是汽油和柴油。」在沒有配備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周松平和其他救援民兵前往救援。直到第四天,他也不過只是帶了個一次性口罩。

據當地通報顯示,截至11月8日15時,泉州市共出動船舶400多艘次、人員2500多人次、吸油氈732袋、清油劑70桶開展油汙吸附。2018年11月9日,界面新聞記者在肖厝船渡碼頭看到,救援船隻來來往往,救援人員把吸油氈剪成方塊放在水面上以吸附油汙。

漁民展示被打撈上來的碳九汙染物。攝影:王學琛

事發第5天,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信息,明確洩露物為裂解碳九:「11月3日16時左右,『天桐1』號油輪靠泊東港石化公司碼頭;19時20分左右,開始從東港石化碼頭輸油管道進行工業用裂解碳九的裝船作業;11月4日0時51分,輸油管出現跳管現象;凌晨1時13分,東港石化碼頭作業人員發現裝船過程中發生工業用裂解碳九化學品洩漏。」

碳九,廣義上指分子式中含碳原子數為9的碳氫化合物。據《有機化學命名原則》,大多數含碳氫化物都可以以碳原子數命名。根據加工方式不同,碳九可分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屬於化學意義上的低毒類物質,未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和《劇毒化學品名錄》。

果殼網在2018年11月8日發布的一篇科普文章廣為流傳,文章解釋,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兩類物質的成分有很大區別。從石油中通過裂解所得的碳九成為不含苯的脂肪烴,如果再進一步將其重整,就得到很多種芳烴物質,對環境和健康危害也更大。「如果洩漏物是裂解碳九,那麼長期健康風險不大,主要是經濟損失。」

不過,2018年11月10日,一名石化工作者發布文章表示,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在2015年發布的石油化工行業標準《工業用裂解碳九》,國家並沒有對碳九內的芳烴類物質做出含量要求,因此不能果斷得出裂解碳九不含芳烴的結論。

上述觀點認為,裂解碳九的危害性要小於重整碳九,但並非「危害性較小」。危害性主要來自於芳烴,根據《化學工業》2017年11月第35卷第6期發表的《國內外C9綜合利用技術及發展趨勢》,重整碳九絕大部分由芳香族構成,裂解則含有近50%的芳香族和大量的烯烴。

對於當地漁民來說,這不重要。在得知洩漏物為裂解碳九後,泉港居民也並不了解「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的區別。對於養殖戶而言,經濟損失才是他們最關注的,而對於泉港城區的居民們來說,他們擔心的是「未知」的狀態。

「沒有人敢吃這裡的魚了」

2018年11月9日,距離落水6天後,肖成發躺在泉港區醫院裡,插著氧氣管。來來往往的媒體不斷讓他回憶落水那一刻,這讓肖成發感到疲憊。「身體不太舒服,中午吃的一點飯全吐出來了。」

2018年11月4日上午,落水的肖成發被妻子救上岸。肖成發自幼生活在海邊,養殖十多年期間,落水是常有的事。他回家換了沾滿油汙的衣服,洗完澡,感到「胸口悶痛,身體麻木,越來越不舒服。」外甥肖明把他送到泉港醫院,「也沒想到一來就直接進了ICU(重症監護病房)。」

醫院的CT報告顯示,他「考慮患有雙肺炎症」。

據《新京報》報導,泉港區政府應急辦工作人員稱:「暫無法判斷他是否因掉入有洩漏物的海中造成昏迷,還在調查核實中。」肖成發家人則稱:"平時掉進海裡都沒事,這次要不是因為汙染物,怎麼會頭暈嘔吐。"

並非只有他感到不適。2018年11月8日19點55分,泉州市政府發布通報稱:「11月4日以來,泉港區醫院陸續接診來自南埔、後龍沿海一帶的52名疑似接觸碳九洩漏的群眾。此類患者的主訴主要為『接觸刺激性氣體後身體不適』,其主要症狀為頭暈、噁心、嘔吐、咽部不適。泉港區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按照裂解碳九的治療方案組成醫療小組。」

這份通報還稱:「截止11月8日17時,泉港區醫院共接診此類患者52名,其中門診就診42名,住院觀察10名。10名留院觀察患者中,其中一名在事發水域溺水,出現吸入性肺炎,第一時間收住ICU(重症監護病房),經過專家組會診後,予抗感染等治療,目前病情平穩,已轉入普通病房繼續觀察治療。」另據《福建日報》2018年11月10日報導,負責治療的副主任醫師魏慶輝表示:「接診疑接觸碳九患者,泉港醫院還是第一次,已邀請上海專家專門赴泉港會診。」

肖成發是在2018年11月7日轉到普通病房的,他的家人說:「4天花費已經超過4萬塊,家裡養殖的魚全賠進去了,在ICU負擔太重,要求轉到了普通病房。」

肖成發家養殖了不少鮑魚,魚排投資了一百多萬元。現如今鮑魚都死了,其他魚也不知如何處理。事發第2天,2018年11月5日,肖厝村漁民接到泉港區農林水局發布的《關於暫緩起捕、銷售和使用下去肖厝村海域水產品的緊急通知》,通知表示,現在捕撈的野生魚和網箱養殖的魚都不能賣。

2018年11月9日,一名在肖厝村開早餐店的村民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此前從早至晚,肖厝村街道熙熙攘攘,前來買魚的人絡繹不絕,但最近幾天冷冷清清,「沒什麼人來,沒有人敢吃這裡的魚了。」

對於漁民損失理賠事宜,泉州市政府新聞辦在2018年11月9日發布通告稱:「截至11月9日下午,涉及的152戶99單元漁排已全部清點登記,具體養殖品種、規格、數量正在統計匯總,已協調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儘快對事件造成漁業損失開展調查評估。」2018年11月11日,泉州市政府新聞辦再次發通告表示:「泉港區已安排應急周轉資金550萬元。理賠方案正加緊協商制定中。」

安全責任事故

涉事企業為福建省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其廠區距離肖厝村僅一條路之隔。2018年11月4日之後,肖厝村村民在東港石化東北門搭了紅色的棚子,一些村民24小時守在門口,阻止企業車輛進入,要求賠償。

2018年11月9日,東港石化廠區空空蕩蕩,只有保安在值守——他拒絕了記者進入廠區的請求,「一切要聽領導安排」。記者撥打天眼查顯示的該企業法人電話,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與肖厝村一路之隔的東港石化廠區。攝影:王學琛

2018年11月9日,泉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通報稱:「初步認定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通報同時稱:將「著手查明事件原因,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同時進一步健全防範檢查、應急處理等長效機制,組織石化企業大排查,做到舉一反三,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目前,事件各項處置工作積極有序。」

2018年11月10日,泉州市政府新聞辦再次發布通告稱:「公安機關已對事件發生時涉事4名企業人員進行依法調查取證,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通常而言,責任事故可能涉及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三方面的法律責任。據《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涉事企業、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將承擔不同的責任。

對於環境汙染,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汙染環境罪為:「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對於此次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月池在2018年11月9日發布評論稱:「環境汙染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造成重大環境汙染事故,致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心理態度而言,行為人對這種事故及嚴重後果本應預見,但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到但輕信能夠避免。此案中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尚待有關機關予以查明,現不予置評。」

廠區混雜的搬遷難題

在公開資料介紹中,泉港被稱為「中國長壽之鄉」。從高速G15進入泉港區行政轄區,首先看到的也是「中國長壽之鄉歡迎您」幾個大字。

泉港也是中國能源之都、石化名城。肖厝港口地處湄洲灣南岸,港口水深港闊,常年不凍不淤,被譽為「中國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歷史上,孫中山曾在《建國方略》中肯定了湄洲灣肖厝港口的重要位置。據《泉港文史資料》,早在1999年底,肖厝港區域已建成年加工原油400萬噸的煉油廠,年產7萬噸的聚乙烯廠,儲存能力為50萬噸的石化低溫液化氣庫等一批石化項目。

泉港石化工業區是2007年9月福建省政府批准的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一直在行業內飽受讚譽,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化工園區20強」。龐大的石化產業群令泉州經濟崛起。據媒體2009年7月的一篇報導,彼時,為建設福建聯合石化有限公司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的廠區,「過去10個月內,這裡搬走了14個村莊。」

如今,在整個泉港區內,各種廠房、管道和居民區犬牙交錯。站在肖厝船渡碼頭望去,各個化工廠區與海水養殖區也近在咫尺。這也成為此次事件的質疑點之一:碳九洩漏點與海洋養殖區之間距離僅有數百米,東港石化廠區與村莊距離也僅一路之隔。

「廠村混雜」的規劃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化工設計通訊》雜誌在2017年第8期刊登了《泉港區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文章,作者為泉港區安監局工作人員。文章稱:「由於前期規劃等問題,一些企業周邊有村民居住,特別某企業的液氯儲存場所風險值超過個人和社會允許值,事故影響和嚴重程度增大。個別危險化學品企業建廠較早,前期未經正規設計,後期改動較難。」

據福建省政府批准實施的《(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發展規劃修編(2011—2020)》要求,石化基地規劃邊界外550米將設置安全控制區,泉港區政府現已經對安全控制區區域內的房屋進行徵遷,搬遷將採取逐步逐批的方式完成。

不過,2018年9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福建省中央環境保護督查整改情況,在「環境安全隱患」方面,通告提及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安全控制區搬遷工作只完成53.3%。依據泉港區規劃,到2020年,涉及17個行政村、全區八分之一人口的泉港石化安全控制區項目拆遷要全面完成。

肖明就是因為家裡面臨搬遷而回到泉港的。他平時在江西九江工作,沒料到搬遷事宜尚未完成,就遇到洩漏事件以及舅舅肖成發落水住院。提到搬遷,肖明表示:「沒那麼容易。這邊宗族觀念重,祖厝、祠堂都不好搬,而且跟房價比起來,搬遷的賠償比較低,沒人想搬。」

2017年6月2日泉港區政府發布的《泉港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項目房屋徵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同樣重點提及到徵遷祖厝、祠堂、宮廟等特殊民俗建築的補償安置。方案稱:「特殊民俗建築實行貨幣補償,並根據實際需要統一選址重建,重建費用由相關權利人自理,具體實施方案另行通告。」

肖明表示,搬遷的安置方式為房票,僅限在泉港區域內使用:「從肖厝村搬到泉港城區,一樣有化工汙染。」

(文中受訪村民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泉港碳九洩漏事件全回顧 影響如何教訓在哪兒
    11月4日凌晨,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港石化)一艘船舶與碼頭連接的軟管處發生洩漏。事故造成6.97噸碳九洩漏,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泉港區人民政府網站11月8日對該事件進行了通報,初步認定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目前多部門的通報顯示,碳九洩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空氣指標等已恢復正常。
  • 福建泉港海域4日發生碳九洩露,專家釋疑「碳九是什麼」
    福建泉港海域4日發生碳九洩露,專家釋疑「碳九是什麼」 柯懷鴻 謝開飛/科技日報 2018-11-08 07:14
  • 泉港碳九洩漏,帶給我們哪些深刻教訓?
    本文圖片均來自「俠客島」微信公號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區發生了一起碳九物質洩漏事件。據泉港區環保局4日的通報,共有6.97噸碳九物質從裝卸碼頭和油船之間的連接軟管處洩露。同一天,泉港區環保局再次發布通告,稱由於及時展開應急處置工作,當天下午就已經基本完成海面油汙基本清理,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指標也達到安全狀態。
  • 泉港碳九洩漏瞞報:洩69.1噸報6.97噸
    泉州市政府昨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泉港裂解碳九洩漏事件處置和事故調查最新情況。昨晚,新京報記者從泉州市政府新聞辦獲取一份情況通報,通報中稱,涉事企業實際洩漏裂解碳九為69.1噸,企業存在瞞報行為,7名直接責任人已被批捕,屬地多領導被處理。
  • 泉港碳九洩漏海域特徵有機汙染物含量呈明顯下降趨勢
    原標題:泉港碳九洩漏海域特徵有機汙染物含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15日公布了泉州市泉港區碳九洩漏海域部分監測點的最新監測情況,結果顯示事發海域特徵有機汙染物的影響仍在持續,但水、養殖水產品中檢出的特徵有機汙染物含量均呈明顯下降趨勢
  • 泉港碳九洩漏特寫:魚之死
    這一次,多數肖厝村村民把魚的死因歸於十天前的海上化學品洩漏事件。 那是11月4號凌晨,大概是兩點多,肖美如設置的三點鐘的鬧鈴還沒響,五歲孫子聞到臭味,把他叫起來。肖美如用鼻子嗅了嗅,是一種刺鼻的氣味,以前從沒聞過,像柴油,又沒那麼濃烈。 他站在漁排上望去,海面很暗,視線模糊。
  • 泉州碳九洩漏事件通報來了!真相如何?影響會持續多久?
    11月4日1時許,福建泉州市泉港區發生碳九(C9)洩漏事件。11月8日晚,泉州市政府新聞辦就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碼頭化學品洩漏事件及處置情況發布通報,初步認定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
  • 泉港碳九洩漏後,化學品管理法規體系亟待完整
    近一周來,泉港碳九的消息可能已經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每一個細節都牽動人心。11月4日凌晨1時左右,福建泉州泉港區東港石化公司碼頭進行裂解碳九裝船作業過程中,輸油管發生跳管現象,泉港區環保局通報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經過緊急清理,短期環境影響正在消除,但長期影響尚待評估。
  • 福建泉港4日洩露6.97噸碳九,4天後新聞發布,網友熱議,你怎麼看
    福建泉港一公司4日在進行裝卸作業時,洩漏6.97噸碳九11月4日凌晨1時14分,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石油煉製副產品中含有九個碳原子芳烴的聚合物)裝船的寧波一一天桐1#船舶與碼頭連接軟管處發生洩漏,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
  • 碳九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專家組回應熱點疑問
    11月9日,福建泉港,殘留油汙清理工作仍在繼續 (圖片來源:特約記者 檀越 攝)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發生碳九洩漏事故。截至9日,已有52名群眾就醫,海面清理工作仍在進行。相關部門雖多次通報,但網絡輿情仍不斷發酵,一時間百姓談碳九色變。碳九對人體危害到底有多大?對生態環境影響何時能消除?
  • 泉州一石化船舶洩漏6.97噸碳九 目前洩漏物已基本清理完畢
    11月4日凌晨,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一艘執行碳九裝船的船舶與碼頭連接的軟管處發生洩漏,造成6.97噸碳九洩漏。截至4日晚,碳九洩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大氣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屬於安全值,當地環保部門將委託專業機構對水質、海產品進行取樣檢測。對於此次洩漏事件可能對附近養殖戶造成的損失,涉事化工企業也承諾將配合調查,按調查結果承擔賠償義務。
  • 碳九對人體危害到底有多大?影響何時消除?專家組回應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發生碳九洩漏事故。截至9日,已有52名群眾就醫,海面清理工作仍在進行。相關部門雖多次通報,但網絡輿情仍不斷發酵,一時間百姓談碳九色變。碳九對人體危害到底有多大?對生態環境影響何時能消除?超大型化工廠與大片居民區混雜問題何時能夠解決?到底還有多少生態隱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入事發現場一線進行了深入調查。
  • 碳九(石油化工副產物)的危害有多大
    福建泉州市泉港區11月4日凌晨01:14發生碳九(一種石油煉製副產品)洩漏事故,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事故起源於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裝船的寧波一一天桐1#船舶與碼頭連接軟管處發生洩漏。
  • 福建泉州洩露的碳九危害有多大?7名相關責任人已被批捕!
    11月4日凌晨1時許,福建泉州市泉港區發生碳九(C9)洩漏事件。福建省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裝船作業時,「天桐1號」船舶與碼頭連接海域軟管處發生洩漏。部分汙油向鄰近的肖厝海域移動,泉港部分區域空氣出現刺鼻性氣味。
  • 泉州碳九洩露事件初步認定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將追究責任人
    泉州碳九洩露事件初步認定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將追究責任人 鍾自煒/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8-11-09 07:29
  • 追問泉港汙染事件:為何四天後才公布是裂解碳九?
    肖清事後才知道,這天凌晨,泉港區發生了一起碳九洩漏事件,自己的漁排遭受損壞,正是由於被碳九腐蝕。事故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但時至今日,仍有幾個問題需要進行追問:為何事發第五天才公布洩漏危化品系裂解碳九?為何洩漏碳九多達7噸?此類事件中的受損居民該如何索賠?為何事發第四天才公布是裂解碳九?肖清的父親第一反應是:救漁排。
  • 揭秘:碳九的危害你清楚嗎?
    近年來由於化學物質洩露造成水體汙染的事件屢見不鮮,公眾對於化學的未知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走近科學去看看最近發生的一些情況,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吧!2018年11月4日的凌晨,福建泉州市泉港企的碼頭,發生了一起碳九的洩漏事故,這次洩露的量達6.97噸,造成了水體的汙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要求這一區域的漁民暫緩捕撈作業,同時提醒公眾對銷售、食用該海域的的水產品。
  • 福建東港石化作業時洩漏碳九6.97噸,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福建東港石化作業時洩漏碳九6.97噸,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洪亞男/石獅日報 2018-11-04 22:18
  • 國防部:解放軍沒有核潛艇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件
    本報記者  段聰聰  馬俊據8月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近日,一則中國核潛艇在大連港發生核洩漏事故的傳言不僅在國內一些軍事論壇上引起網民議論,也引起西方媒體以及相關機構的關注。8月5日,中國國防部向《環球時報》明確否認這一傳言。國防部有關人員表示,「中國海軍沒有核潛艇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件」。
  • 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生氨水洩漏事件 致120人中毒
    國際在線報導:美國阿拉巴馬州一處冷凍工廠23號發生氨水洩漏事故,導致至少120人不同程度中毒,其中有4人入院接受重症監護治療。下面我們就來連線本臺駐美國記者沈汀為我們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主持人:沈汀,你好!這次發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氨水洩漏事件造成了怎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