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讀希臘作家尼可斯·卡贊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後誘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耶穌、基督、上帝之間的關係沒有一點概念。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耶穌,書中講訴了他出生、傳教以及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耶穌是真有其人,這點已經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維基百科上說:
大部分的學者同意:耶穌受洗於施洗約翰、與猶太教權威人士辯論、驅魔、召集男女信徒、設喻講道、赴耶路撒冷最後被彼拉多處死。
一、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把耶穌基督的故事重新講一遍,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作者說:「我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給正在痛苦掙扎著的人們提供一個典範,叫人們看到不該懼怕痛苦、誘惑或死亡,因為這三者都是能徵服的,而且它們已被徵服了。耶穌受過痛苦,從那時起痛苦就成為神聖的義務;耶穌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一直在同誘惑鬥爭,誘惑終於被擊敗;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從這一時刻起,死亡就永遠被徵服了。」
二、基督教是什麼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大的一個,另外兩個是佛教和伊斯蘭教。基督教本身包含三個分支,分別為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在國內我們通常把基督新教稱為基督教。
百度百科上對基督教的介紹如下:
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三、耶穌、基督、彌賽亞、耶和華的關係
耶穌Jesus,真實的歷史人物,後被基督教神化為三位一體中的聖子。一般稱為耶穌基督,耶穌是人名,而基督則是職位。
基督Christ,希臘詞語中的救世主,和希伯來語中彌賽亞是同一意思。
彌賽亞Messiah,希伯來語中最初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和希臘語中基督是同一意思。
耶和華Jehovah,出自《舊約聖經》,耶和華就是上帝,是父神。
四、摘錄幾段書中的精彩段落
1.在這位殉道者的模糊的眼睛前面,魔鬼在一道閃光中展開一幕平和、安樂的人生的幻景。基督覺得自己好像在走一條芸芸眾生的康莊道路。他結了婚,子孫滿堂;親戚鄰居都敬愛他,尊重他;如今他已年邁蒼蒼,他坐在家門口,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追憶起年輕時的嚮慕。他最後選擇的是常人所走的路,多麼好、多麼理智的選擇啊!拯救人類是多麼瘋狂的想法!能夠逃避飢餓、折磨和十字架,安度一生,給了他多大的快樂!
2.最後的誘惑只是發生於閃電似的一瞬間,發生於救世主瀕死之際。但耶穌立刻就用力把頭一搖,睜開眼睛,又回到現實裡來。不,他不是一個叛教者,榮耀歸於上帝!他不是逃兵。他已經完成了主交付給他的使命。他沒有結婚,他沒有過安樂的日子。他已經走到犧牲的最高峰,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閉上眼睛,感到心安理得。接著是一聲勝利的長嘯:使命完成了。
我想說:
最後摘錄的兩段,描述了耶穌在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受到了極大的誘惑,這個誘惑就是:逃避飢餓、結婚生子、子孫滿堂、安度一生!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啊,也是本書書名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