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起源故事也許將被一項新研究改寫。近日,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的化學家們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一種名為磷酸二胺(DAP)的簡單化合物在生命出現之前似乎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上,它可以用化學方法將脫氧核糖核苷構建為原始的DNA鏈。
新發現表明,DNA和RNA可能是類似化學反應的產物,第一批自我複製的分子就是這兩種物質的混合物。這不僅回答了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問題,還為探索自我複製的DNA-RNA混合物如何在原始地球上進化、傳播並最終形成更成熟的現代生物鋪平了道路。
論文通訊作者、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化學副教授Ramanarayanan Krishnamurthy博士說:「我們一直想建立地球最初生命形式起源的詳細化學模型,這一發現是我們邁出的重要一步。」
幾十年來主導生命起源的化學假說(「RNA世界」假說)認為,RNA是初代複製因子的基礎,DNA則是後來RNA生命形式的產物。但Krishnamurthy等人認為,雖然RNA可以很好地利用核糖核苷形成互補鏈,但它們不太善於從模板鏈中分離並複製其他新鏈。也就是說,由於「粘性」太強,RNA無法完成生命基礎的自我複製。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DNA和RNA的「嵌合」鏈也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它們可以用一種「不太粘」的方式來製造互補鏈,彼此相對容易分離。而此前科學家們已經證實,RNA和DNA的組成部分(核糖核苷和脫氧核糖核苷)在地球早期生態中很可能在非常相似的化學條件下產生。由此,生命起源於DNA-RNA混合物的說法有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另外,研究人員在2017年曾報告稱,有機化合物DAP可能發揮了關鍵作用,它會修飾核糖核苷酸,並將其串成RNA鏈。第一批RNA鏈就此誕生。新研究表明,在類似條件下,DAP也可以「加工」DNA。當脫氧核糖核苷為不同鹼基混合物時,DAP與脫氧核糖核苷的反應效果更好。
Krishnamurthy說:「我們更好地理解了產生初代RNA和DNA的原始化學反應,現在我們還可以將其用於混合DNA和RNA構建模塊,看看形成了哪些嵌合分子,這些分子又能否自我複製、進化。」研究人員還指出,這項工作可能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前景。用於COVID-19檢測的「PCR」技術使用了一種相對脆弱的酶來人工合成DNA和RNA,存在許多局限性。因此,用不含酶化學方法製造DNA和RNA將更具吸引力。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德國應用化學》
期刊編號:1433-7851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2-discovery-boosts-theory-life-earth.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