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動觀眾「探月」熱情,北京天文館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北京天文館供圖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一塊黃豆大小的石頭靜置在放大鏡下,與周邊大塊兒的隕石形成鮮明對比。這塊小石頭最近成了館內的「網紅」打卡點,它就是重量只有0.5克的月巖。嫦娥五號「奔月」之後,這一展區成為館內最熱門的展區,而月巖也成了當紅的明星展品。

在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記者注意到,短短5分鐘,就有十多名觀眾前來細品小石頭。「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巖樣品,其中的0.5克用於科學研究;而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小石頭的展櫃下面有這樣一行解說。受歡迎的不只是月巖樣品,體驗區也熱鬧不已,小觀眾們提前過了把「探月」的癮,有的孩子直接「登陸」月球,身「穿」太空衣,留下珍貴定格。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講解組負責人楊冰說,圍繞月巖樣品,觀眾們也充滿了諸多的好奇,「互動問答時間明顯變長。」楊冰說,觀眾最好奇的還是月球樣品的採集,「從哪兒採」「採多少」都成了很多觀眾關心的問題。北京天文館原館長朱進表示:「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自己探測器帶回的月球樣品能放在北京天文館展出,給觀眾更豐富的體驗。」

(來源:北京晚報)

【來源: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將回家,月巖長什麼樣?北京天文館0.5克月巖成觀眾打卡點
    正在環月飛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回家」了,引發了一撥天文關注熱。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月球—隕石展區」裡,一塊黃豆粒兒大小的石頭成了「明星」。幾分鐘內,就有十幾位觀眾直奔「小石頭」。「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巖樣品,其中的0.5克用於科學研究;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
  • 嫦娥五號將回家,月巖長什麼樣?北京天文館0.5克月巖成觀眾打卡點
    正在環月飛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回家」了,引發了一撥天文關注熱。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月球—隕石展區」裡,一塊黃豆粒兒大小的石頭成了「明星」。幾分鐘內,就有十幾位觀眾直奔「小石頭」。「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巖樣品,其中的0.5克用於科學研究;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張先生給10歲的兒子一頓一頓地讀完「小石頭」下面的解說,「兒子,這可是從月球上來的巖石!特別珍貴!」小男孩兒眼睛亮了。
  • 天文館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一塊黃豆大小的石頭靜置在放大鏡下,與周邊大塊兒的隕石形成鮮明對比。這塊小石頭最近成了館內的「網紅」打卡點,它就是重量只有0.5克的月巖。嫦娥五號「奔月」之後,這一展區成為館內最熱門的展區,而月巖也成了當紅的明星展品。
  • 天文館0.5 g月巖成為「出拳點」
    北京天文館月隕展區,放大鏡下立著一塊黃豆大小的石頭,與周圍的隕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小石頭最近成了博物館裡的「網上名人」打卡點,就是只有0.5克重的月巖。繼嫦娥五號「飛向月球」之後,這個展區成為博物館最熱的展區,月巖成為熱門的明星展區。
  • 美國曾贈中國1克月巖,「嫦娥之父」用0.5克發了14篇文章
    如今,這0.5克月巖被收藏在北京天文館。(圖片來源:北京天文館官網)中新社報導,1978年,為推動中美儘快建交,時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為表誠意,布熱津斯基隨身攜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巖標本。這塊巖石被澆鑄在一塊有機玻璃內。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多的月壤,終於不再用0.5克來發論文了
    此次嫦娥5號在月球的登陸點,,其中0.5克已被用來做實驗>另外一半保留在北京天文館克月壤上做學問的天文學家致敬。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將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列入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自從1976年以後,美蘇探月的熱情消退,人類零星有不多的探測器飛往月球,但再也沒有從月球上帶回什麼東西。直到今天(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計劃取回約2千克月球土壤。整個過程將持續20多天,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飛行,月面採樣的工作僅有兩天時間。
  • 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隨後,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工作時長創下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紀錄。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出發,驗證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技術儲備。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工作時長創下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紀錄。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出發,驗證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技術儲備。
  • 嫦娥五號奔月
    來源:北京商報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一文讀懂與以往探月任務有何不同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還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正前往火星的旅途中。二、嫦娥五號與以往的中國探月任務有什麼不同?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啟動的第一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23日正式啟動,分為繞、落、回三部曲。
  • 嫦娥五號的月壤,與美國贈送的成分相差太大!能說明登月造假嗎?
    0.5克月巖。北京天文館供圖美國人的登月是真的嗎?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他們在月面停留了21小時36分鐘20秒,帶回了大約21.55千克月巖,但坊間傳聞NASA並未去過月球,至於登月直播,那不過是在地面攝影棚裡拍攝的!
  • 嫦娥五號今日啟程!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揭秘我國探月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探月三期收官之旅。交匯點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為大家介紹本次探月計劃和我國探月史。
  • 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面完成採樣封裝
    38萬千米外的月球,風暴洋東北部,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靜靜佇立,等候月面起飛時刻的到來。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許,月球坑窪不平的灰色表面上,點綴著幾朵綻放的深色「花朵」。那是嫦娥五號完成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後,留下的新鮮印記。摘回一片「明月」,這個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隨著48小時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翩然落月,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 0.5克到2公斤,85歲院士的月巖情結,嫦娥之父為何對月球如此著迷
    1978年,我國收到了美國一件珍貴禮物,這是只有黃豆粒大小,僅有1克重量的來自阿波羅號帶回來的月巖。由於珍貴它被分為兩份,其中一份0.5克存在北京天文館用於展覽,另外一份0.5克被用來研研究。而正是這0.5克來自不易的月壤,讓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憑藉當初唯一的半克月巖, 不單研究清楚其成分構造,各種特性,甚至還推斷出由美國阿波羅17 號飛船採集來的樣品。42年過去了,也就在本文撰寫的幾個小時後,我國的探月工程重要項目「嫦娥五號」即將奔月,這一次它在其他國家沒有著陸過探測器的地方降落,並且將通過接力把這個地方的月巖和月壤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嫦娥二號為嫦娥三號登陸月球選定的著陸點—雨海虹灣地區細緻拍照探測「引路」,獲取了虹灣局部區域1.3米的高解析度圖像,並拍攝發布了7米超高解析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數據。完成探月任務後,嫦娥二號繼續向更遠的太陽系深空前進,並順路近距離「拜訪」了小行星—戰神星(圖塔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