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環月飛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回家」了,引發了一撥天文關注熱。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月球—隕石展區」裡,一塊黃豆粒兒大小的石頭成了「明星」。幾分鐘內,就有十幾位觀眾直奔「小石頭」。
「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巖樣品,其中的0.5克用於科學研究;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張先生給10歲的兒子一頓一頓地讀完「小石頭」下面的解說,「兒子,這可是從月球上來的巖石!特別珍貴!」小男孩兒眼睛亮了。
年過六旬的李先生是一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他盯著月巖看了好一會兒,轉頭對老伴兒說:「東西是好東西,終究是別人採的,我們自己採的月壤也在路上了。」「在這裡在這裡!」大學生小路看到月巖後,激動地招呼著一同前來的同學,迫不及待地與月球上的禮物合影。
受歡迎的不止月巖樣品,各種體驗區也很熱鬧。小觀眾們提前過了把「探月」的癮:在「月面行走」體驗區裡,孩子們排著長隊,根據大屏幕提示,一蹦一跳地在「失重」中漫步月球,彎腰勘探;還有的孩子們直接「登陸」月球,身「穿」太空衣,留下珍貴定格。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講解組負責人楊冰觀察,嫦娥五號「奔月」之後,觀眾們「探月」熱情高漲,有不少人專門來到「月球-隕石展區」。圍繞月巖樣品,觀眾們也充滿了諸多的好奇,「互動問答時間明顯變長。」楊冰說,觀眾最好奇的還是月球樣品的採集,「從哪兒採」「採多少」都成了很多觀眾關心的問題。
北京天文館原館長朱進介紹,每當我國有嫦娥任務進行時,館裡的月巖就會火一陣兒。他期待著未來有一天,我國探測器帶回的月球樣品能放在北京天文館展出,給觀眾更豐富的「探月」體驗。
(原標題:嫦娥五號將回家,觀眾天文館「探月」,天文館0.5克月巖成打卡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牛偉坤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