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說,躲過了剖宮產的一刀,卻沒躲過順產的側切。
小小的刀刃在會陰上劃一下,就帶來了那麼多的痛苦和眼淚!
分娩後更甚,走路時候也疼,人家是步步驚心,寶媽們是步步鑽心...
寶媽們看了之前的文章:《比起生娃,我覺得縫針更痛!如何避免撕裂與側切,這幾點必不可少》都忍不住在留言區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事實上,產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與側切息息相關:
側切後傷口一直疼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最難受的不是側切縫合,而是側切後大小便的時候,傷口被浸溼的那種鑽心的疼痛,不幸再遇上便秘,只能眼含淚水長嘆一聲:只恨不是男兒身……
拆線的時候忍不住哭了,當時就想再也不要生娃了……
生過七個月了,側切縫合的地方偶爾還會疼……
這些都是側切這個「磨人精」帶給寶媽的見面禮,雖然媽媽們覺得這個傷口充滿了惡意,但它的出現是為了讓寶寶順利出生,也幫寶媽規避了會陰撕裂的風險,而且側切傷口比撕裂傷口更整齊更好恢復。
這個傷口也是寶寶順利出生的烙印,是寶媽們孕育生命的「幸福勳章」。
側切雖然不可選擇,但我們能用正確的護理方式把它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小,這就揭開今天的主題——側切傷口的護理。
知己知彼是做一切事情的首要法寶,先來了解一下側切的傷口:最常用的是會陰左側切開術,沿會陰聯合中線向左向後45°剪開會陰,長度約為4~5cm。(會陰正中切開術雖長約2cm,但傷口有自然延長撕裂至肛門括約肌的風險,一般不採用。)
側切傷口需仔細護理
會陰部位本就特殊,再考慮到產後伴隨惡露《產後惡露多久乾淨?月經啥時候來正常?一文解決你所有問題》,還會受到大小便時候的影響,而且因為個體差異,恢復時間差異也比較大,有的寶媽1~2周能恢復好,有的寶媽則需要一個月甚至更久。(在一般情況下,側切傷口在術後一周左右拆線,若縫合時用的線是可吸收的,就不需要拆線了。)
此外,這個部位的傷口容易出現感染、裂傷、血腫等併發症,所以平時的護理非常重要:
1.注意清潔
準備一個小盆和一塊乾淨的毛巾,每天用溫水清潔外陰(特別是大小便之後)。
清潔時不要用各種洗液,應該從會陰到肛門進行清洗,以免將細菌帶入會陰部位,最後清潔完記得擦乾然後塗上碘伏。
平時也要注意保持傷口的乾燥,勤更換會陰墊及內衣褲。
2.用對姿勢
關於姿勢,其實是要用你感覺舒服的姿勢,特別是在坐、臥的時候。
「坐」:在硬的表面上落座,歪向一邊可能比坐直了更疼。如果沒有哪個姿勢可以忍受,可以選擇坐柔軟的墊子,或坐在柔軟的沙發上,這樣可以減少會陰承受的壓力。
「臥」:躺的時候主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對側臥位」,與傷口反方向躺,比如傷口在左側,就右側躺,避免壓迫和惡露汙染傷口。如果側躺躺累了,可以換為平躺。
3.大小便
先要做到避!免!便!秘!
便秘會讓媽媽們在解便時太過用力,不僅疼還容易導致傷口裂開,所以平時一定一定要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蘋果、菠菜等),多喝水,適當多下床運動。
大小便後用廁紙從前往後擦拭,以免把肛門細菌帶到會陰部;便後的清潔參照前面的方式,清潔後記得用柔軟的毛巾蘸幹。
4.傷口腫痛
傷口疼痛是每一位側切媽媽的血淚史,雖然我們無法選擇傷口的出現與否,但我們可以用切實可行的方法緩解疼痛:
1.在術後24小時內,寶媽可以用毛巾將裝有碎冰塊的袋子包裹起來冷敷在傷口處,一般冷敷10~2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2.24小時之後也可以溫水坐浴,建議每天4次,每次5分鐘左右,大小便清洗後也可以使用坐浴,若寶媽覺得冷敷更有效果,也可以繼續冷敷,然後再開始使用溫水坐浴。
3.如果側切傷口有水腫的現象,可以使用50%硫酸鎂溼熱敷緩解水腫疼痛。
4.如果疼痛厲害,使用冷敷、溫水坐浴也不能夠緩解,可以服用止痛藥,比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片,不會影響母乳餵養。
5.緩解會陰疼痛的其他方法還有一些物理療法,比如微波照射等。
護理方法已經列出,媽媽們可不要再獨自忍著偷偷抹淚了,能在日常生活中舒服一些就是對一位母親最大的安慰,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心願~
當然解決媽媽們的疑慮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Q:初次分娩的媽媽有可能無側切無撕裂嗎?
A:有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要側切,在準媽媽會陰部彈性比較好,胎兒大小合適和產道正常情況下,寶寶能夠順利通過產道時,也是有無側切無撕裂的情況的。
Q:一胎側切,二胎時基本都要側切嗎?
A:如果準媽媽有過分娩的經歷,再次分娩時,一般再次側切的機率會小一些。
Q:側切會對以後性生活有影響嗎?
A:側切傷口只要認真護理,一般都會恢復得比較好,不會影響性生活。
Q:產後十天後側切傷口裂開了一個小口子,醫生說不能重新縫線,只能等他自己癒合,這樣對以後生活有影響嗎?
A:若傷口只是小部分裂開的話,癒合好之後對生活是沒有影響的,只是恢復的比較慢一些,平時注意傷口護理,保持清潔乾燥。
Q:側切的傷口感覺還有痛感,醫生叫我吃產婦康幫助恢復,母乳餵養時可以吃嗎?
A:產婦康並不是止痛藥,且屬於中成藥,目前很多中成藥的療效和安全性並沒有循證醫學依據,關於傷口疼痛媽媽可以按照上面關於疼痛的方法處理,通過護理不能緩解疼痛,可以口服對乙醯氨基酚片。
當傷口出現血腫、感染、裂開這些情況時,不要猶豫儘快去醫院:
● 如果寶媽感覺傷口疼痛嚴重,甚至有肛門有墜脹感,考慮是傷口血腫;
● 當傷口明顯有紅、腫、進行性疼痛加重、局部有膿腫形成,膿性分泌物流出時,說明傷口可能發生感染了;
● 若能明顯感覺到會陰部有較大裂口,且痛感加劇不止時。
在讓傷口恢復的更快這件事上,寶媽們心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傷口的恢復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太過心急、不良情緒不利於傷口的恢復,所以調整好心態、認真的護理也是恢復傷口的一劑特效藥,寶媽們萬萬不可忽視。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也不要猶豫耽誤,立馬去醫院接受醫生的幫助。
為了迎接寶寶的到來,媽媽們過五關斬六將,已準備好給寶寶滿滿的愛與耐心。
但媽媽們不要忘記,自己是寶寶的保護傘,要好好的愛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