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時側切
是很多孕媽都在糾結的問題
有的孕媽說側切好,有的孕媽說千萬別側切
自然撕裂比側切恢復得好!
那麼,自然撕裂和側切
到底哪個恢復得好,恢復得快呢?
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及影響呢?
為什麼會發生「會陰撕裂」?
在分娩時,女性精巧的生殖器官會擴張到原來數十倍的寬度,以便讓寶寶順利通過娩出,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其實到懷孕末期,準媽媽的外陰部和宮頸會逐漸變得柔軟而有彈性,多虧這種變化,宮頸、產道和會陰才能在出現宮縮時很好地擴張,以便讓嬰兒通過。
在分娩時,醫生會用手控制著胎兒前進,等待著陰道口的擴張,這叫做保護會陰。
如果產婦的產道、會陰彈性比較好,往往不會撕裂,或者有時候會通過自然撕裂來擴大一點出口,但並不嚴重,一般是Ⅰ、Ⅱ度撕裂。
與側切相比,這樣的程度自然撕裂對於盆底肌的傷害更小、更少需要縫合、癒合也更容易,也就是說,這種情況是不需要,也不應該側切的。
但如果產婦的產道彈性不好,胎頭很大,或者分娩的速度很快,產道還來不及充分擴張時胎兒就出來了,往往就會導致陰道、會陰和肛門括約肌的嚴重撕裂。
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產婦一旦發生了這種嚴重的會陰撕裂傷,不僅容易感染,而且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大便失禁、子宮脫垂等。
雖然現在醫療條件比較好,但縫合參差不齊的傷口仍然是很艱巨的任務,而且傷口癒合慢,會陰損傷導致的後遺症也會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如果能及時做會陰切開術,側切的傷口整齊、清潔,縫合較為簡單,更容易恢復,而且能夠加速胎兒的娩出,對產婦和胎兒都有好處。
順產一定要側切嗎?
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會在胎頭快到陰道口時,迅速判斷寶寶大小,有沒有可能造成嚴重撕裂等,再決定要不要動刀。
那麼,到底哪些情況才需要側切?
● 會陰有炎症
● 會陰體短,也就是自陰道口到肛門的距離過短
● 胎兒過大,陰道口相對於較大的胎頭通過有一定困難
● 當胎頭已達盆底
● 當母親有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心臟病等合併症
● 當第二產程延長時,為儘快娩出胎兒,以免胎兒在陰道內長時間受壓,需側切
如何避免撕裂和側切?
實際上,想要避免側切或撕裂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最後避免不了,這些產前的準備也是有利於順產,而在產後也是有利於恢復的。
01.重視孕前婦科檢查
孕前要排查宮頸、陰道疾病,經過合理安排才懷孕。目前太多女性帶著炎症懷孕,當然會影響分娩。孕期也要配合醫生做好檢查,有些孕婦不重視產前的婦科檢查,私處有炎症而沒有及時治療,這樣的產婦分娩時更易造成陰道口撕裂,傷口不齊,影響傷口縫合。
02.合理飲食,避免胎兒過大
孕期控制飲食,均衡營養、避免胎兒過大,胎寶寶的體重一定要在適當的範圍內增長,也需要準媽媽通過科學合理的膳食,達到良好效果。
03.分娩時學會正確用力
開宮口的第一產程階段,千萬不要亂喊亂叫。注意保存體力,別到了第二產程,沒力氣生。
分娩前最好到孕婦學校、孕婦課堂等,參與實戰練習,學會配合醫護人員,不要過早用力,引起難產;也不要亂使勁,白費力。
溫馨提示:●文章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均為示意圖;所轉載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電告知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