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全國各地的醫院推向了風暴中心,也對以醫院為主要陣地的臨床研究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全國數百家臨床研究中心發布疫情期間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指南和規定。
目前,疫情形勢趨緩,各地相繼開始復產復工,臨床研究機構也在逐步恢復運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秦群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機構辦丁雪鷹主任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機構辦周健主任,與我們共同回顧和總結醫院機構辦在疫情期間針對臨床試驗採取的幹預措施,各位主任為疫情管控之下,臨床試驗的安全有序開展給予指導和建議的同時,也分享了當前形勢下,臨床試驗信息化建設的看法。
· 疫情爆發後,安全防疫為首要原則,醫院臨床研究中心紛紛快速響應
作為此次疫情的中心疫區,整個武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連線過程中,周主任第一時間向全國人民對武漢、對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在1月30日就發布了«關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關於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確:各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應與湖北省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的要求保持一致,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的日常工作嚴重受阻。
同樣的,據丁主任介紹,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國家和上海市以及本院針對疫情的各項規定為依據,迅速響應並發布了《疫情防控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指引》,並根據疫情發展及國家各項管理制度及時進行調整。疫情期間,臨床試驗開展將受試者和GCP從業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加強來院人員管理,儘量減少各方來院頻次,做好疫情防控。醫院暫停了新項目啟動和受試者入組,項目立項和倫理審查以遠程形式正常進行。
秦主任則是與我們細細暢談了湘雅醫院春節中疫情爆發期間的,GCP辦的一系列工作和措施:元月27日(年初三)GCP辦發布並全面啟動「關於湖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疫情防控GCP工作指引」,這是全國最早發布GCP工作指引的醫院之一。該院牽頭撰寫的《新冠肺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下湖南省GCP緊急應對措施(2. 0版)》的基本準則和策略1,對於疫情之下的GCP臨床研究工作開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春節期間,GCP中心藥房專人值班,根據受試者治療按需發藥,確保春節期間臨床試驗用藥,特別為血液科先天性8因子缺乏患者安全度過了春節這段日子。初七,GCP正常上班,病人開始隨訪。2月9日,發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疫情期間臨床試驗CRC/CRA工作流程」,起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告SMO/CRO/申辦方書」。確保疫情下訪視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截至2月20日止,完成114人次患者來院隨訪,發放試驗藥物114次,接收物流配送試驗藥物18次,零事故發生。
秦主任也深刻感受到,全院上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非常重要,GCP辦積極對從業人員(包括研究者、質控員、CRC)加強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知識培訓、騰訊視頻業務學習,與全國GCP工作者開展線上溝通,互相分享經驗。面對疫情醫院機構辦及時出臺應對措施與辦法,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疫情期間在研臨床試驗的管理和運行,以此次疫情為鑑,機構需要思考如何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如何充分發揮機構辦的作用,幫助臨床試驗應對危機。
· 疫情之下,臨床試驗以保障安全為原則,試驗項目有序推進為目標
在國家疫情嚴防之下,醫院對人員流動控制嚴格,對臨床試驗受試者和CRA/CRC的管理要求也非常高,給臨床試驗順利推進帶來了很大挑戰,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項目開展需求,儘量減低疫情對項目的影響一直是我們憂慮的問題。對此,丁主任坦言,目前在研的項目,能儘量依託網際網路和其它信息化手段進行溝通和實施,就儘量不來醫院;如確實需要,提前與GCP辦公室溝通,經過許可後,做好相關防護措施,並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及防控要求後可以來院;不能來院的受試者通過郵寄藥物、進行遠程訪視等儘量保障受試者安全、避免項目脫落。丁主任建議申辦方與研究者和GCP機構充分加強溝通,共同評估和權衡受試者來院風險與臨床醫療獲益,並一起做好受試者、CRC/CRA來院的安全防控管理。
對此,周主任同樣持肯定態度,並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實際情況為例,給出了一些詳細的建議:受試者隨訪:由PI與申辦者/CRO代表溝通決定近期需要隨訪的受試者的訪視時間及訪視方式,原則上建議延期隨訪或者通過電話、QQ、微信等方式完成遠程隨訪,同時建議受試者在當地非疫情定點收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研究者對檢查結果進行遠程審閱判定,囑咐受試者完整保留就診記錄、病歷、各種檢查結果及產生的費用票據等資料,於下次訪視時帶回,並且如實詳盡記錄遠程隨訪過程。若因上述隨訪方式改變或訪視超窗產生的方案違背需如實記錄和按流程上報。對於近期必須到院治療或者隨訪的受試者,務必提前電話聯繫項目組及PI,在了解受試者近況及是否存在疾病接觸史,經過PI評估同意,院感染辦批准後,報機構辦備案,方能來院隨訪。並且需提前告知受試者來院時務必保持體溫正常及沒有其他疑似症狀,做好防護措施。合理安排受試者到院隨訪時間,避免多個受試者在同一時間段前來隨訪。對受試者隨訪應安排獨立診室,避開發熱門診等區域,避免使用防疫專用醫療設備,不得在醫院內隨意走動,隨訪結束應立即離開醫院。住院受試者與家屬需遵守醫院新型肺炎防控期間的探視要求。如有發熱受試者必須在發熱門診做好相關排查後,拿著排查結果再來進行臨床試驗相關訪視。如果可能,需對受試者做好針對新型肺炎的安全防護、及時隔離等宣教工作。受試者給藥方面, 對於需要發放的口服試驗用藥品,在經研究者評估相關檢查結果後決定,如需發放,可以考慮快遞給受試者。
同樣,秦主任也建議在此期間申辦方要與機構辦保持溝通,並關注機構發布的動態。如湘雅醫院,可關注公眾號「湘雅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查看GCP疫情期間的工作指引公告,並且GCP辦還正式啟動臨床試驗項目線上立項、審核流程,後期還會推出一系列信息化工具為各方服務,如開通視頻網課,視頻學術會議等等。
· 疫情之下促發展,信息化是臨床研究的必然趨勢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整個醫療體系也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積極思考和探索,快速開發出大量技術產品,為抗疫、防疫保駕護航。而臨床試驗的信息化程度在我國並不高,那這次疫情爆發和疫情之後,會不會有所扭轉,各位主任也就此跟我們談了各自的一些想法。
在與丁主任的交談中,她堅定的認為信息化技術解決方案一定是臨床試驗的必由之路。GCP工作在各家醫院雖然只是很小領域,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臨床試驗的開展涉及院內外多方多環節,隨著國家到醫藥行業再到醫院層面,對臨床研究重視度的日益增加,項目也必然井噴增加,使得「人少、事多」的機構辦「不堪重負」,這次疫情更是使得試驗各方「雪上加霜」。挑戰眾多,影響巨大,部分原因就是目前臨床試驗開展方式對人員onsite的依賴度偏高。在這期間,各種臨床試驗信息化遠程技術解決方案不斷出現,給目前疫情下臨床試驗的困境提供了不少幫助和高效支持,比如遠程的GCP管理系統、受試者線上隨訪、患者app錄數據入、遠程監查等等,儘管這些方法在此之前就存在了,但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應用。
縱觀全球醫藥行業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藥物臨床研究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且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在丁主任看來,臨床研究信息化體系不夠全面和一體化,各個環節和流程如同信息孤島,導致信息化功能模塊割裂分散,整體效率不高等都是當下緊迫且棘手的問題。
對此,秦主任持同樣的觀點,隨著監管愈發嚴格,規範高效的臨床試驗項目管理模式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涵蓋多部門,包括機構辦、倫理辦、專業組、藥房、質控管理部門的信息分散難以統一管理,項目進度無法及時獲知成為了最大的挑戰,如果信息化系統能夠緊密貼合項目運行內在邏輯,涵蓋項目全生命周期,那麼這些問題都會得到改善甚至是根本上的解決。
從細節來看,周主任談到,臨床研究項目的管理,包括前期的資料遞交、合同籤署等在遠程工作模式都可以並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信息化應用;項目啟動後數據的傳輸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挑戰。臨床試驗信息化管理一直都是GCP從業人員想要實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三位主任也都認為,這次疫情很可能會加速這個進程。
對於醫院在臨床研究信息化的建設推進問題上,丁主任還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研究機構為例,向我們介紹到,早在2012年,上海市一就開始了臨床試驗信息化建設之路,實現了基於HIS系統的臨床試驗掛號、開具醫囑和受試者檢查檢驗免費的相關流程。之後,全流程項目管理系統在醫院的IST和IIT項目中逐步推進。然而,對於機構辦,丁主任一直希望能夠有一套全流程覆蓋、標準統一、多方協作、自動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統平臺,幫助實現高質量的臨床試驗數據採集和管理。目前,中心正在上線eSite臨床研究機構管理系統,藉助系統的標準化流程配置、平臺多方資源、多維度項目數據統計、與EDC和院內系統對接後數據流轉等功能,可以支持臨床試驗機構從方案設計、項目申請、倫理審查、項目運營和結題等全流程的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