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P專家分享,疫情大考下的臨床研究

2020-12-03 健康界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全國各地的醫院推向了風暴中心,也對以醫院為主要陣地的臨床研究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全國數百家臨床研究中心發布疫情期間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指南和規定。

目前,疫情形勢趨緩,各地相繼開始復產復工,臨床研究機構也在逐步恢復運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秦群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機構辦丁雪鷹主任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機構辦周健主任,與我們共同回顧和總結醫院機構辦在疫情期間針對臨床試驗採取的幹預措施,各位主任為疫情管控之下,臨床試驗的安全有序開展給予指導和建議的同時,也分享了當前形勢下,臨床試驗信息化建設的看法。

· 疫情爆發後,安全防疫為首要原則,醫院臨床研究中心紛紛快速響應

作為此次疫情的中心疫區,整個武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連線過程中,周主任第一時間向全國人民對武漢、對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在1月30日就發布了«關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關於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確:各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應與湖北省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的要求保持一致,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的日常工作嚴重受阻。

同樣的,據丁主任介紹,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國家和上海市以及本院針對疫情的各項規定為依據,迅速響應並發布了《疫情防控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指引》,並根據疫情發展及國家各項管理制度及時進行調整。疫情期間,臨床試驗開展將受試者和GCP從業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加強來院人員管理,儘量減少各方來院頻次,做好疫情防控。醫院暫停了新項目啟動和受試者入組,項目立項和倫理審查以遠程形式正常進行。

秦主任則是與我們細細暢談了湘雅醫院春節中疫情爆發期間的,GCP辦的一系列工作和措施:元月27日(年初三)GCP辦發布並全面啟動「關於湖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疫情防控GCP工作指引」,這是全國最早發布GCP工作指引的醫院之一。該院牽頭撰寫的《新冠肺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下湖南省GCP緊急應對措施(2. 0版)》的基本準則和策略1,對於疫情之下的GCP臨床研究工作開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春節期間,GCP中心藥房專人值班,根據受試者治療按需發藥,確保春節期間臨床試驗用藥,特別為血液科先天性8因子缺乏患者安全度過了春節這段日子。初七,GCP正常上班,病人開始隨訪。2月9日,發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疫情期間臨床試驗CRC/CRA工作流程」,起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告SMO/CRO/申辦方書」。確保疫情下訪視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截至2月20日止,完成114人次患者來院隨訪,發放試驗藥物114次,接收物流配送試驗藥物18次,零事故發生。

秦主任也深刻感受到,全院上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非常重要,GCP辦積極對從業人員(包括研究者、質控員、CRC)加強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知識培訓、騰訊視頻業務學習,與全國GCP工作者開展線上溝通,互相分享經驗。面對疫情醫院機構辦及時出臺應對措施與辦法,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疫情期間在研臨床試驗的管理和運行,以此次疫情為鑑,機構需要思考如何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如何充分發揮機構辦的作用,幫助臨床試驗應對危機。

·  疫情之下,臨床試驗以保障安全為原則,試驗項目有序推進為目標

在國家疫情嚴防之下,醫院對人員流動控制嚴格,對臨床試驗受試者和CRA/CRC的管理要求也非常高,給臨床試驗順利推進帶來了很大挑戰,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項目開展需求,儘量減低疫情對項目的影響一直是我們憂慮的問題。對此,丁主任坦言,目前在研的項目,能儘量依託網際網路和其它信息化手段進行溝通和實施,就儘量不來醫院;如確實需要,提前與GCP辦公室溝通,經過許可後,做好相關防護措施,並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及防控要求後可以來院;不能來院的受試者通過郵寄藥物、進行遠程訪視等儘量保障受試者安全、避免項目脫落。丁主任建議申辦方與研究者和GCP機構充分加強溝通,共同評估和權衡受試者來院風險與臨床醫療獲益,並一起做好受試者、CRC/CRA來院的安全防控管理。

對此,周主任同樣持肯定態度,並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實際情況為例,給出了一些詳細的建議:受試者隨訪:由PI與申辦者/CRO代表溝通決定近期需要隨訪的受試者的訪視時間及訪視方式,原則上建議延期隨訪或者通過電話、QQ、微信等方式完成遠程隨訪,同時建議受試者在當地非疫情定點收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研究者對檢查結果進行遠程審閱判定,囑咐受試者完整保留就診記錄、病歷、各種檢查結果及產生的費用票據等資料,於下次訪視時帶回,並且如實詳盡記錄遠程隨訪過程。若因上述隨訪方式改變或訪視超窗產生的方案違背需如實記錄和按流程上報。對於近期必須到院治療或者隨訪的受試者,務必提前電話聯繫項目組及PI,在了解受試者近況及是否存在疾病接觸史,經過PI評估同意,院感染辦批准後,報機構辦備案,方能來院隨訪。並且需提前告知受試者來院時務必保持體溫正常及沒有其他疑似症狀,做好防護措施。合理安排受試者到院隨訪時間,避免多個受試者在同一時間段前來隨訪。對受試者隨訪應安排獨立診室,避開發熱門診等區域,避免使用防疫專用醫療設備,不得在醫院內隨意走動,隨訪結束應立即離開醫院。住院受試者與家屬需遵守醫院新型肺炎防控期間的探視要求。如有發熱受試者必須在發熱門診做好相關排查後,拿著排查結果再來進行臨床試驗相關訪視。如果可能,需對受試者做好針對新型肺炎的安全防護、及時隔離等宣教工作。受試者給藥方面, 對於需要發放的口服試驗用藥品,在經研究者評估相關檢查結果後決定,如需發放,可以考慮快遞給受試者。

同樣,秦主任也建議在此期間申辦方要與機構辦保持溝通,並關注機構發布的動態。如湘雅醫院,可關注公眾號「湘雅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查看GCP疫情期間的工作指引公告,並且GCP辦還正式啟動臨床試驗項目線上立項、審核流程,後期還會推出一系列信息化工具為各方服務,如開通視頻網課,視頻學術會議等等。

· 疫情之下促發展,信息化是臨床研究的必然趨勢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整個醫療體系也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積極思考和探索,快速開發出大量技術產品,為抗疫、防疫保駕護航。而臨床試驗的信息化程度在我國並不高,那這次疫情爆發和疫情之後,會不會有所扭轉,各位主任也就此跟我們談了各自的一些想法。

在與丁主任的交談中,她堅定的認為信息化技術解決方案一定是臨床試驗的必由之路。GCP工作在各家醫院雖然只是很小領域,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臨床試驗的開展涉及院內外多方多環節,隨著國家到醫藥行業再到醫院層面,對臨床研究重視度的日益增加,項目也必然井噴增加,使得「人少、事多」的機構辦「不堪重負」,這次疫情更是使得試驗各方「雪上加霜」。挑戰眾多,影響巨大,部分原因就是目前臨床試驗開展方式對人員onsite的依賴度偏高。在這期間,各種臨床試驗信息化遠程技術解決方案不斷出現,給目前疫情下臨床試驗的困境提供了不少幫助和高效支持,比如遠程的GCP管理系統、受試者線上隨訪、患者app錄數據入、遠程監查等等,儘管這些方法在此之前就存在了,但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應用。

縱觀全球醫藥行業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藥物臨床研究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且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在丁主任看來,臨床研究信息化體系不夠全面和一體化,各個環節和流程如同信息孤島,導致信息化功能模塊割裂分散,整體效率不高等都是當下緊迫且棘手的問題。

對此,秦主任持同樣的觀點,隨著監管愈發嚴格,規範高效的臨床試驗項目管理模式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涵蓋多部門,包括機構辦、倫理辦、專業組、藥房、質控管理部門的信息分散難以統一管理,項目進度無法及時獲知成為了最大的挑戰,如果信息化系統能夠緊密貼合項目運行內在邏輯,涵蓋項目全生命周期,那麼這些問題都會得到改善甚至是根本上的解決。

從細節來看,周主任談到,臨床研究項目的管理,包括前期的資料遞交、合同籤署等在遠程工作模式都可以並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信息化應用;項目啟動後數據的傳輸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挑戰。臨床試驗信息化管理一直都是GCP從業人員想要實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三位主任也都認為,這次疫情很可能會加速這個進程。

對於醫院在臨床研究信息化的建設推進問題上,丁主任還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研究機構為例,向我們介紹到,早在2012年,上海市一就開始了臨床試驗信息化建設之路,實現了基於HIS系統的臨床試驗掛號、開具醫囑和受試者檢查檢驗免費的相關流程。之後,全流程項目管理系統在醫院的IST和IIT項目中逐步推進。然而,對於機構辦,丁主任一直希望能夠有一套全流程覆蓋、標準統一、多方協作、自動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統平臺,幫助實現高質量的臨床試驗數據採集和管理。目前,中心正在上線eSite臨床研究機構管理系統,藉助系統的標準化流程配置、平臺多方資源、多維度項目數據統計、與EDC和院內系統對接後數據流轉等功能,可以支持臨床試驗機構從方案設計、項目申請、倫理審查、項目運營和結題等全流程的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和質量。

相關焦點

  • 疫情大考下的社會治理題怎樣答?上海交大推出」新冠疫情與城市治理...
    圖說:上海交大將在6月7日前推出「7場 新冠疫情與城市治理 系列列公益講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報導 疫情大考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有效應對,如何實現現代化的城市治理與應急管理,如何建設起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
  • 疫情之下,如何在保護受試者權益前提下,保證臨床研究質量?
    在疫情期間,臨床研究應當如何繼續?在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國,有哪些經驗?3月26日,DIA首次全部以中國專家作為討論嘉賓進行線上直播,向世界介紹疫情期間持續開展臨床試驗的經驗,受到全球範圍內從業者的大力支持和歡迎。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勠力同心答好疫情「冬季大考」考題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數量加速上升,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據統計,近30天我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所言,「在夏季的時候,我們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但實際上它在冬季的流行會更嚴重」。
  • 心之助:疫情遇上大考 心靈「抗疫」不容忽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延期到7月7日、8日開考,延期一個月。高考生面對學習節奏的不斷變化、考試推遲的不確定性,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應激情緒。甚至一些陪伴在其身邊的家長也表示,難免會「壓力山大」。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表示:疫情遇上高考,考生的心靈「抗疫」仍不容忽視。
  • 吳尊友:冬季國內面臨"大考"…
    經市級專家會診,結合臨床、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核酸檢測結果,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對章某14天內活動軌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曾去過祝橋鎮航城七路450弄小區、好客堡大食堂機場店、施鎮路紅燒牛肉麵羊肉湯店、全家便利店施新路店等場所。上述相關場所均已落實終末消毒。目前,已初步排查到該病例密切接觸者17人,正在落實集中隔離和採樣檢測。
  • 疫情大考後,中國醫學教育怎麼改?
    作者 | 趙維傑新冠疫情是對各國醫療實力的一次大考。在這樣的情況下,沈洪兵認為下一階段的重要目標應該是公共衛生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的融合,「臨床醫學教育團隊中要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教師參與,公共衛生教學中也希望有臨床醫學和其他不同學科的教師參與」。
  • 石家莊疫情將很快得到控制、春運是大考、病毒傳染性變強……一文...
    春運的疫情防控是「大考」截至目前,全國有1個高風險地區和73個中風險地區,春節即將來臨,即將面臨人員大規模流動,疫情是否會進一步反彈呢?馮子健表示,春節期間的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同時,春節期間的物流也加大,低溫條件下確實需要警惕進口冷鏈食品和其他貨物被病毒汙染引起輸入疫情的風險。
  • 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11月2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辦、北京衛人偉業國際醫藥研究中心承辦、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 POCT 質量管理培訓班舉行至第二天。25日專題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 【CBE盤點】疫情大考下,2020最「出圈」的美妝品牌知多少?
    2020年初,一場黑天鵝事件,工廠停工,門店歇業,普羅大眾也都將家門緊閉……面對疫情大考,各行各業都備受衝擊。但是,正所謂機遇與困難同在,挑戰與發展並存,即使面對疫情壓力巨大,卻仍有不少品牌逆勢突圍。
  • 醫科院腫瘤醫院GCP中心榮獲2019中國最佳臨床研究機構
    國家部委領導、國家級學協會代表、10餘位中外院士、40餘位高校科研院和臨床試驗機構所專家、50多位基金管理合伙人以及100餘位上市與擬上市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中國創新生物醫藥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峰會重磅發布了首屆年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風雲榜」。
  • 【大匯學院】GCP經典問答:ICH GCP原則適用於器械臨床試驗嗎?
    (GCP法規、標準及臨床研究指南)- 0111ICH GCP指導原則適用於醫療器械研究嗎?國際協調會議(ICH)是將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監管機構與來自這三個地區的製藥行業的專家 聯合起來,就如何在理解和應用對藥物產品的專業指導原則與要求以實現更大程度的協調一致提出建議的一個項目。FDA藥物審評和研究中心(CDER)和生物製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BER)認可 ICH指導原則,並在聯邦公報中公布該信息。
  • 益同前行 共抗疫情——GnRH-a臨床多學科研究進展及經驗分享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通過作用於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在臨床中廣泛應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兒童中樞性性早熟等多種性激素依賴性疾病。
  • 疫情下如何開展臨床試驗?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價值400億
    真實世界研究(RWS)真實世界研究的在大數據的賦能下迅速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藥物研究中的關鍵一環。以臨床人群為對象的研究採集的數據是真實世界數據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基於RWD進行的RWS則成為了藥物研究中的關鍵一環,可以用於指導臨床設計、精準定位目標人群,以及上市後的藥物再評價和適應症修訂。真實世界證據作為臨床試驗證據的補充出現,對於藥品審批工作有很大幫助。
  • CDE發布:疫情下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的意見稿
    申請人應與研究者、研究單位等及時聯繫,及時提出機構備案申請,在滿足《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等技術要求前提下開展臨床試驗。獲得特別批准的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負責審查臨床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倫理合理性,審核和監督研究者的資質。主要研究者應監督臨床試驗實施及各研究人員履行工作職責情況,並採取措施實施臨床試驗質量管理,確保數據準確、完整、可溯源。
  • 在大考淬鍊中綻放美麗燦爛的青春之花
    4月17日下午,第九屆「南昌青年五四獎章」專家評審會在共青團南昌市委會議室召開。此次評審會評選出40名候選人以及10個候選集體。  又是一年紅五月。又是一次優秀青年薈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斷了祥和安寧的春節。整個社會一次嚴峻、深刻而徹底的大考。
  • 2020POCT質量管理培訓班 | 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11月2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辦、北京衛人偉業國際醫藥研究中心承辦、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 POCT質量管理培訓班舉行至第二天。25日專題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專題會議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劉勇教授、李一榮教授、張洋教授作線上演講。以下為專題演講回顧。
  • 騰訊音樂過關疫情大考,在線音樂+社交娛樂打造良性循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落下,給人們生活帶來種種不便的同時,也給眾多企業帶來生死大考。5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發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集團2020年第一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10%達63.1億元,交出了一份穩中有升的過考業績。
  • 最新新冠臨床及醫學研究摘要
    Springer Nature號召研究人員,期刊和科研機構確保快速的公開分享與新型肺炎相關的研究成果和數據,為公共衛生響應提供信息支持並幫助挽救生命。我們也與每一個研究人員和公眾同行,一同抗擊肺炎並對為抗擊肺炎做出卓越貢獻的研究人員和醫護人員致敬。我們持續更新有關COVID-19的研究成果,為公眾提供免費快速的資訊。
  • 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一擁而上,專家:研究結果未經審核不應發布
    近日,針對多達兩百多項已經註冊的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試驗,多位專家在最新一期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份共識,並提出6條關於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臨床試驗的建議。這篇文章第一作者是南京醫科大學的陳鋒,還有中山大學的郝元濤、復旦大學的張志傑、北京大學的李立明等共12名專家。
  • 嘉賓介紹:「疫情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網絡分享會
    由中國綠髮會主辦、動物福利大學聯合會(UFAW)支持的「新冠疫情COVID-19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Challenges of Animal Protection and Welfar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andemic)」網絡分享會將於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