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2020-12-06 POCT資訊

11月2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辦、北京衛人偉業國際醫藥研究中心承辦、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 POCT 質量管理培訓班舉行至第二天。

25日專題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專題會議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劉勇教授、李一榮教授、張洋教授作線上演講。以下為專題演講回顧。

後疫情時代的發熱門診建設

劉勇教授簡介

劉勇教授立足現階段國內疫情「總體呈零星散發的常態化」特點對「後疫情時代」這一概念作出定義,後疫情時代並不是我們原來想像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復如前的狀況;而是疫情時起時伏 ,隨時都可能小規模爆發,從外國外地回流以及季節性的發作而且遷延較長時間,對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的時代。常態化意味著持久戰,防控需要新思維。

隨後劉教授分享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方案,工作目標包括四早四集中,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等目標要求。

實驗室檢測在工作內容中至關重要,劉教授強調發熱門診「哨點」作用,包括加強發熱患者閉環管理、加強病例排查兩方面。接著他詳細介紹了發熱門診實驗室的建設。包括發熱門診實驗室的建設原則、選址、布局、設備設施、規劃、管理與人員配置等。其中,發熱門診實驗室應開展臨床血液/體液、臨床生化、臨床免疫/血清學、臨床分子生物學等檢驗項目。

從新冠疫情談POCT技術

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李一榮教授簡介

李一榮教授從新冠疫情的實際案例出發,介紹了基因組測序、實時螢光 PCR 法、抗體檢測、新冠病毒核酸 POCT、新冠病毒抗原的快速檢測5種技術手段。他指出,未來一段時間,新冠的快檢與批量檢測同步進行。李教授以FDA有關抗原檢測的文章為例,肯定新冠抗原檢測的價值,分享文中「有症狀-POC抗原陽性」、「有症狀-POC抗原陰性」、「無症狀-疫區」和『無症狀-非疫區』四種判斷。

他分享了醫政醫管局近期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指出方案中增加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繼而分析病毒核酸、病毒抗原和血清抗體在流感診斷中的應用。

談到呼吸道病原體核酸的快速檢測時,李教授介紹了分子POCT檢測的前景與價值。最後他談到呼吸道感染炎性指標的POCT可以幫助我們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重症感染還是輕症感染。

POCT在出凝血疾病的診療中的應用

張洋教授簡介

張洋教授講解了D-二聚體在臨床中的應用,包括D-二聚體-POCT、INR-POCT、ACT-POCT等快速檢測。結合芬蘭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她介紹使用POCT測試和早期評估模型減少了病人在急診科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平均減少46分鐘。

她引用原衛生部「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和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標準,再次指出D-二聚體POCT 檢測的現實需求。從醫院文件、管理規定到項目審批流程、培訓授權方案,她以阜外醫院的實踐為例介紹如何開展POCT的質量管理工作。

最後張教授談到新冠患者凝血異常的情況,指出POCT檢測凝血的相關指標有助於指導新冠肺炎患者預後的情況。

專題會議直播回放

相關焦點

  • 2020POCT質量管理培訓班 | 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25日專題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專題會議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劉勇教授、李一榮教授、張洋教授作線上演講。以下為專題演講回顧。後疫情時代的發熱門診建設立劉勇教授簡介劉勇教授立足現階段國內疫情「總體呈零星散發的常態化」特點對「後疫情時代」這一概念作出定義
  • 康熙雄:5G+北鬥時代的POCT
    :面臨5G時代的POCT。所以這次會議的主題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設立這麼幾個標題--納米酶與POCT的應用研究、檢疫和動物的POCT、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POCT標記物轉化論壇、POCT與毒品檢測、居家檢測引領結直腸癌和早篩的時代、基層POCT管理、POCT和慢病管理、POCT和前沿技術、六大中心與POCT、首屆中國超聲現場檢測和創新論壇、公共衛生與POCT
  • 後疫情時代,我們如何提升臨床試驗的招募?
    在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臨床試驗的數量卻顯得相對不足。為準確評估這種大規模新型感染帶來的許多未知因素,這就需要我們開展廣泛的全國性和國際性的試驗。如果沒有一定規模的、經過科學設計的藥物臨床試驗,僅憑一些臨床經驗和偶然發現作為我們的治療基礎是不靠譜。
  • 後疫情時代 特殊食品迎來發展新機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11月30日,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場活動召開前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北京食品學會、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營養與健康分會承辦的「後疫情時代特殊食品產業的新機遇」專題會在北京召開。
  • 後疫情時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後疫情時代的公共健康人才培養需求 公共衛生和公共健康的英文均為Public Health,但公共衛生往往被理解為一個行業(主要指衛生健康)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社會系統的概念。為此,筆者將嘗試從公共健康的角度進行討論,其中公共衛生人才是討論的主體。 首先,需從行業模式向社會模式轉變。
  • 後疫情時代,基因測序如何乘風破浪?
    尤其是受益於疫情的新冠核酸檢測產品銷售大增,更使得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價值持續凸顯。一、基因測序技術演變史體外診斷(IVD)因其成長性高,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黃金賽道。根據臨床醫學檢驗項目所用技術原理和方法的不同,體外診斷可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血液診斷、微生物診斷等。
  • 後疫情時代,UV LED是曇花一現,還是乘風破浪?
    慧聰LED屏網報導       2020 年,隨著新冠疫情發展,全球 UV 龍頭企業先後推出多款消殺類產品。UV LED成功躥紅。後疫情時代,UV LED只是曇花一現,還是乘風破浪、迎來黃金期?
  • 後疫情時代受重視的留學大熱專業
    受新冠疫情影響,20年代的產業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受時代影響所浮現出來的,就是這個時代所需要面對的。留學在2020這一年被打上了「太難」的印記,但在國際環境的衝刷之下,浮現出了一些社會新需求專業。而要想學好這些專業,首選的頂尖學院多是需要通過留學申請進入的。話題#你的專業可以為抗疫做什麼#最近也是進入了熱搜榜。
  • GCP專家分享,疫情大考下的臨床研究
    · 疫情爆發後,安全防疫為首要原則,醫院臨床研究中心紛紛快速響應作為此次疫情的中心疫區,整個武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連線過程中,周主任第一時間向全國人民對武漢、對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 醫療產業按下加速鍵,誰是後疫情時代的醫療新勢力?
    2020年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重要節點,隨著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一系列創新醫療科技在後疫情時代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本土創新推動醫療行業戰略升級 而作為醫療行業實現戰略升級的重要部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的本土創新成為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滿足患者巨大需求的關鍵。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
  • 飛鶴逆市破局,領跑中國奶粉後疫情時代
    年初疫情來襲,對於各行各業都有不小影響,然而疫情也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當下「後疫情時代」,行業集中度逐漸增強,龍頭企業開始領跑,中國奶粉業亦是如此,飛鶴在疫情下砥礪前行,逆市破局,在優秀的品質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之下,必將在消費者心中打下良好口碑,成為中國奶粉的領頭羊。
  • 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每個時代都自有機遇可循,即便是 2020 年 —— 一個在席捲全球的疫情中充滿變量的年份。,也有力地承接著這個時代的矛盾與脈絡、工作與生活。關鍵詞:2.9 萬元—— 納入醫保後 100 毫克信迪利單抗的價格僅 2843 元,醫保報銷後綜合一年治療費用僅 2.9 萬元。
  • 原子智庫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4月11日,江小涓教授在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第三講,發表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演講。 本期「原子智庫」分享這一思考精湛的佳作。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原子智庫
    4月11日,江小涓教授在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第三講,發表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演講。本期「原子智庫」分享這一思考精湛的佳作。以下為正文:看數字經濟,兩條線:一是長期趨勢,一個是近期的賦能。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2020年04月26日 16: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洞察先機,後疫情時代中國製造業如何重塑競爭力!
    來源:羅克韋爾自動化 近日,MM《洞察》主編李崢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院長戴鵬飛先生就疫情後時代企業問題進行深度探討。 後疫情時代背景下羅克韋爾自動化如何看待市場一些機遇和挑戰,傳遞給用戶的關鍵信息是什麼? 羅克韋爾自動化一直致力於做智能製造的引領者,在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製造方面有許多成功案例。
  • 院士:後疫情時代化工之路怎麼走
    種種跡象表明,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運行企穩回升,成績好於預期。但是,下半年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嚴峻複雜。在發展環境複雜多變的後疫情時代,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需要做怎樣的調整?近年來熱度不減的煤化工是不是應該降降溫?未來化石燃料的出路又在哪裡?本刊記者就此採訪了致力於推進化學工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
  • 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
    來源:環球時報;作者:董 銘 雖然美國目前仍深陷疫情之中,現在就提「後疫情時代」似乎為時尚早,但近日已有《綜藝》等業內媒體開始預測2021年之後的電影產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 臨床新時代已開啟,CDE為新藥臨床試驗設計劃重點了
    此指南為規範和統一國內對適應性設計的認識,促進適應性設計的應用和理解以提高研發效率,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的藥物臨床試驗適應性設計指導原則,該指導原則的正式實施將助力國內新藥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本文為大家梳理了本指導原則中臨床試驗適應性設計重點內容並結合自己的解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