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一擁而上,專家:研究結果未經審核不應發布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針對多達兩百多項已經註冊的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試驗,多位專家在最新一期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份共識,並提出6條關於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臨床試驗的建議。

這篇文章第一作者是南京醫科大學的陳鋒,還有中山大學的郝元濤、復旦大學的張志傑、北京大學的李立明等共12名專家。

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試驗250餘項

2月26日,澎湃新聞以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關鍵詞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檢索發現,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臨床試驗註冊平臺以及註冊機構,在該平臺註冊的以COVID-19為題目或疾病名稱的各類研究已多達250餘項。

針對這一情況,一批衛生統計學與流行病學工作者在網上討論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勢態時,就目前國內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試驗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並經討論達成專家共識,形成了《關於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臨床試驗的建議》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上述文章中,專家認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疫情,為更好地預防和救治,應積極支持診斷性研究與有關流行病學和疾病臨床特徵的觀察性研究。如果是為了評估治療效果而進行臨床試驗,則需要謹慎,因為目前階段,是病例積壓最多、臨床最困難的時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的關鍵時刻。要儘量避免對臨床救治的幹擾,避免增加臨床工作的負擔。

在文章中提到,目前專家發現,有些研究的樣本量明顯不夠,可能因把握度不足而難以獲得預期結論。而如果100多項研究都滿足樣本量要求,顯然不可能有這麼多患者。事實上,研究的數量還在增加。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考察組在考察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

在2月24日舉行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新聞發布會上,聯合考察組外方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昨天我碰到了一位名為曹彬的研究人員,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負責抗病毒藥物開發的。我問他,在研發抗病毒藥物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他跟我講,現在是招募病人,因為病人數目在下降。」

布魯斯艾爾沃德提到的曹彬是一個新冠肺炎新藥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負責人。

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由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牽頭,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中進行,擬入組761例患者,採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方法展開。

「我們認為瑞德西韋可能有預期效力。我見到研究人員曹彬說現在招募病人變難了,不僅是因為病例減少了,而是同時還在開展其他實驗研究,而這些並未見得有多麼大的希望。」布魯斯艾爾沃德在發布會上說。

6條建議避免努力付諸東流

對於目前關於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一擁而上的現狀,上述專家建議的文中提出了可能產生的嚴重結果。

專家認為,如果所開展的試驗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設計,如樣本量不足,對照組的選擇不合理,分組的隨機化與遮蔽執行不嚴格,療效指標的評價標準不客觀,加之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保障不充分,那麼這些臨床研究就難以提供高質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使得受試患者、研究者和管理部門的努力付諸東流。

為此,文章作者們針對目前開展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試驗提出了6條建議:

第一,研究者需要自律,嚴謹科學地設計臨床試驗,避免利益衝突。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守循證醫學的底線,一切為患者康復著想,一切為了讓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出發。

第二,臨床試驗必須經過研發單位正常的倫理審查,如果在異地開展臨床試驗,其方案必須經異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備案,異地衛生行政部門有監督實施的義務與權力。

第三,臨床試驗設計必須堅持隨機、對照、重複的基本原則,儘量採用客觀指標,儘可能使用盲法評價,並遵循臨床試驗統計學指導原則,避免倉促分析導致錯誤結論。

第四,在臨床試驗沒有結束時,課題組不應該發布未經審核的研究結果,一是避免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引入偏倚,二是避免媒體過度炒作影響公眾對研究的期待。

第五,此時更需要國家與地方行政部門加強管理,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科學、規範、有序地組織此類研究,呼籲有關部門應該實地現場檢查、督導與調研。

第六,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的療效應該由權威部門發布,建議媒體謹慎報導基於個案的、缺乏對照的藥物療效。研究者向公眾宣稱自己的治療效果時,應同時公布有關研究的設計和相關數據,接受科學界與公眾監督。

在布魯斯艾爾沃德看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面臨的問題。他提出建議,需要開始優先那些可能幫助更快挽救生命的研究項目。

「我們向全球提出的最後一點建議是,這一段爭取來的寶貴時間要用好,儘管我們列出了很長的研究清單,但也強調研究項目應該有優先次重,以便快速地掌握知識以進一步阻斷病毒傳播,進一步降低重症率及病死率。」布魯斯艾爾沃德說。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中國立項近600個?鍾南山:多做一些研究是對的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訪談的核心是關於我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立項。截至當日,我國有594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項目獲準立項,最多的一天有32項。與此同時,有40多個項目被撤銷。從全球來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4月7日,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共立項927個。其中,中國(截至當日為581項)佔比近2/3。那麼,我國上馬的新冠肺炎臨床試驗是否過多了?
  • 轟轟烈烈的「找藥」行動:新冠臨床試驗已近250項,病人不夠用了
    一哄而上的臨床試驗引發了各方對於其設計、審批、數量、質量等方面的討論,一位臨床試驗研究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目前的臨床確實太多了,很多試驗前期是否做了充分的研究,是否匆忙上陣,是否搶佔了臨床資源,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疫情牽動著大眾焦慮的神經,在「被迫」了解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一個個晦澀拗口名稱背後是對其療效的殷殷期盼,許多「無效」研究不應在此時博眼球搶佔資源。
  • 中國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歐美專家熱議中國新冠...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日前發表論文,介紹了中國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這項關於新冠疫苗研發的階段性成果引發美英等國科學家好評。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丹尼爾·奧爾特曼表示,這是報告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結果的第一篇論文,疫苗誘導產生了與接種劑量相關的中和抗體應答,志願者也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所以「開端很好」,試驗結果「相當令人欣慰」。
  • 老藥新用來「戰疫」!中國新冠病毒治療臨床試驗一覽
    近日,《Nature》雜誌對中國正在開展的新冠病毒(SARS-CoV-2)治療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報導關注。報導指出,關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註冊表數量每天都在增長,目前還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醫生們也急於幫助患者,但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並設置嚴格的研究參數標準(比如對照組、隨機分組和臨床結果的衡量標準等),否則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
  • 全球大型新冠病毒臨床試驗開啟 世衛為何「欽點」這四種療法?
    據《科學》雜誌22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於19日宣布正式啟動名為「團結」(SOLIDARITY)的大型全球新冠病毒臨床試驗,以尋求治療方法。
  • 天境生物公布新冠肺炎重症臨床研究中期結果,加速GM-CSF單抗研發...
    上海和美國蓋瑟斯堡2020年5月28日 /美通社/ -- 天境生物(「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MAB),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聚焦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創新生物藥公司,今日公布旨在研究TJM2單抗治療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伴發的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CRS)第一部分臨床研究的中期結果(臨床試驗註冊號
  • 阿斯利康擬啟動小劑量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執行長帕斯卡爾·索裡奧2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家藥企可能就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啟動新的臨床試驗,以評估小劑量疫苗的有效性。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阿斯利康23日發布消息說,一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小組參加者初次「錯誤」注射一半劑量的疫苗,隨後注射全劑量疫苗。
  • 解藥|再生元稱新冠中和抗體試驗結果樂觀 禮來試驗遭叫停
    10月28日,再生元(NASDAQ:REGN)公布其研發的中和抗體REGN-COV2的臨床II/III期試驗數據,稱試驗主要和次要終點均達成。而三天前,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卻叫停禮來主導的另一項中和抗體研究。REGN-COV2是目前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的新冠中和抗體。
  • 我國又一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揭盲 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6月16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No subjects show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mpany said.國藥中國生物6月16日宣布,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在接種的志願者身上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試者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一周醫藥業情報 | 新冠疫苗研發開始臨床試驗;默沙東確定分拆新...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表示,該公司已對首名參與第一階段臨床試驗者使用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開發的mRNA疫苗mRNA-1273。第一階段的研究是評估mRNA-1273的三個劑量水平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共有45名健康成年人將參與這項研究。 強生希望11月進行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
    7 月 20 日,《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試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7 月 20 日,《柳葉刀》發表了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臨床實驗中期結果:近千名被試能夠產生免疫反應,但也有 60% 的被試者存在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應等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可以自行緩解。該疫苗名為 AZD1222,是世衛組織公布的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 23 種潛在新冠疫苗之一。
  • 天津大學提出新冠肺炎療法,研究報告公開發表,學界高度關注!
    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突破6200萬,其中死亡人數突破145萬。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迅速變化,第二波疫情再次爆發。面對嚴峻形勢,各國都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一些歐洲國家甚至再度做出"封城"決定。但由於目前仍沒有確切有效的治療藥物,疫情防控異常艱難。
  • 中國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你看懂了嗎?
    7月20日晚,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Ⅱ期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試驗數據。在我國,繼「炸醬麵」成功控制住新發地疫情之後,新疆又出現疫情,在7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未來出現疫情是一種常態。
  • 前沿研究丨張伯禮院士:新冠病毒肺炎臨床試驗核心指標集
    圖片來自:新華網自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多個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都在積極推進相關藥物的研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指出,抗病毒藥物、支持療法、中醫藥已經在臨床救治中應用,但依然需要開展臨床研究以進一步評價其實際效果,不斷完善指導臨床決策的科學證據。
  • 復星醫藥在江蘇啟動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 擬招募960人
    原標題:復星醫藥在江蘇啟動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擬招募960人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腺病毒載體)Ⅲ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順利完成。巴基斯坦總理衛生健康特別助理費薩爾·蘇丹宣布,在巴基斯坦Ⅲ期臨床試驗中,單劑接種該疫苗後,預防新冠重症病例保護效力達到100%,預防所有新冠病例的保護效果為74.8%。重組新冠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於2020年9月22日在巴基斯坦最先啟動,目前已在全球三大洲五個國家的78家臨床研究中心進行了該疫苗的臨床試驗,共完成了近50000名受試者的接種。
  • CDE發布:疫情下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的意見稿
    (三)臨床試驗地點的管理疫情期間,國家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定點醫院集中收治管理。申請人應與研究者、研究單位等及時聯繫,及時提出機構備案申請,在滿足《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等技術要求前提下開展臨床試驗。獲得特別批准的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負責審查臨床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倫理合理性,審核和監督研究者的資質。
  • 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苗與HPV疫苗應分開接種 元旦春節減少流動
    疫苗應分開接種我國首先對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希望應種盡種;疾控專家提醒元旦春節減少流動在昨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專家建議,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分開接種;正處在發熱期、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急性疾病期,也都不能接種疫苗。
  • 柳葉刀發布陳薇團隊新冠疫苗試驗結果:安全,能誘導免疫反應
    全球首個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以下稱「Ad5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研究結果顯示,它是安全的、人體耐受性良好,且能夠引起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應答)。」5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的新聞稿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