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是一顆土星的衛星,但是實際上更像是一顆行星,它有比較厚的大氣層,不過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的1.5倍,在星球表面有比較穩定的海洋和湖泊,雖然其中流淌著的是甲烷。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14%。不過整體上和地球還是比較相似的。
假如人們真的生活在土衛六上,第一不需要穿著厚實笨重的羽絨服了,可以穿上特殊的保暖性能最好的石墨烯羽絨服,不僅薄,而且還有極好的保暖性。主要是土衛六距離地球比較遙遠,在大氣中還有大量的微小顆粒,所以日照十分微弱和地球黃昏比較類似。
土衛六的氣壓和地球大氣壓差不多,就算不穿太空衣人體也可以受得了,不過就算不需要穿太空衣也不等於可以在土衛六上面自由呼吸,土衛六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一個供氧設備是必須的,不過這個設備也不會過於沉重,土衛六的引力比較小只有地球的14%也正是因為土衛六大氣比地球更加稠密,而引力比地球小很多,所以生活在土衛六上面可以製作一雙翅膀隨便在天空中飛翔,簡直酷斃了。
千年改造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2018年7月2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地下湖)。 這也使得這個星球有可能可以改造成人類宜居星球。
「千年改造火星」計劃共分6步。第一步,人類太空人在火星上建立小型生活基地。
第二步,在100年左右的時間中,讓火星釋放出凍結在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讓火星「全球變暖」,將會逐步形成一個大氣層。
第三個步驟是:200年後,當火星漸漸變暖,從火星地表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已經足夠在火星上空形成一定的大氣壓,火星地表將會有液態水流動,水分開始蒸發,火星將會出現雨雪等天氣現象。人類可以將那些在南極洲極端氣候中仍然存活的細菌和苔蘚帶到火星上繁衍,微生物、藻類、苔蘚植物都可能會在火星巖石上生存。
第四步,600年後,當微生物在火星表面製造出足夠的有機土壤,並且向大氣中釋放出一定的氧氣後,人類將可以向火星表面移植一些開花植物、針葉樹等,一些溫帶植物最後可能在火星上生根。植物的生長,意味著火星上將會產生更多的氧氣,光合作用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變成氧氣。
第五步,900年後,人類將可以在火星上建造居住點,火星上將會建立核電站、風力發電站,為火星居住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第六步,在1000年後,人類將可以移民到火星生活,火星上將會建有很多帶穹頂的封閉型城市。這時火星赤道的平均溫度已經高達4攝氏度,火星大氣中將包含50%的二氧化碳氣體、40%的氮氣、5%的氧氣和5%的其他氣體。不過,由於1000年後火星上的氧氣含量仍然很低,所以「火星人」在火星表面散步時,仍然需要像在水下潛水一樣佩戴氧氣面具。
克卜勒22b是一顆距離地球600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與太陽十分相似的黃矮星內邊緣運行,體積是地球的兩倍,公轉一年的周期為290天,溫度在零下11攝氏度到零上22攝氏度之間,相當於地球的春天,氣候非常適合人類和其他生物居住。而且科學家推測,克卜勒22b的主要組成物質是巖石,表面很可能存在有液態水,因此克卜勒22b又被稱為地球2.0。所以如果人類某天真的移居到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會偶遇傳說中的外星生物。
克卜勒438b,克卜勒438b是2015年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70光年的星系中發現的一顆行星,它的類地指數高達88%,是目前已知與地球最相似的星球。克卜勒438b的體積比地球僅達12%,接收的光線多40%,因為它處於星系中的宜居帶,可以產生較適宜的居住的溫度,也能讓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提供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這位地球兄弟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周圍的恆星會發出比太陽強十倍的耀斑,而且威力巨大,可以把周圍的一切生物烤焦。所以克卜勒438b到底是否適合人類居住,還在研究中。
格利澤667cc,格利澤667cc的類地指數為85%,又被稱為超地球,是一顆位於天蠍座的恆星。它圍繞著恆星格利澤667公轉,周期為28天,體積是地球的4.5倍,距離我們僅有22光年,算是地球的鄰居。根據科學家研究,它的表面可能由巖石組成,溫度為零下23度到零下18度之間,可以吸收90%的光源。但據科學家觀察,格利澤667cc是一顆「陰陽臉」星球,它的一側是永久籠罩在黑暗中的,而另一側卻要持續面對恆星的照射,所以只有找到光照合適的區域,才能讓人類在此生存。
火星,火星一直是人類了解最多的星球之一,也是目前為止最適合成為人類外星殖民地的星球之一。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由巖石組成的,而且二者地形相似,都擁有多樣的高山、平原和沙丘。據科學家觀察,火星還擁有一定的液態水,可以滿足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美國航空局在此環境條件下還嘗試通過3D列印製造出可供人類生存的庇護所,一部分國家目前也在培訓在火星定居的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