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外星球?

2020-10-21 靜在海的角落

土衛六

土衛六是一顆土星的衛星,但是實際上更像是一顆行星,它有比較厚的大氣層,不過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的1.5倍,在星球表面有比較穩定的海洋和湖泊,雖然其中流淌著的是甲烷。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14%。不過整體上和地球還是比較相似的。

假如人們真的生活在土衛六上,第一不需要穿著厚實笨重的羽絨服了,可以穿上特殊的保暖性能最好的石墨烯羽絨服,不僅薄,而且還有極好的保暖性。主要是土衛六距離地球比較遙遠,在大氣中還有大量的微小顆粒,所以日照十分微弱和地球黃昏比較類似。

土衛六的氣壓和地球大氣壓差不多,就算不穿太空衣人體也可以受得了,不過就算不需要穿太空衣也不等於可以在土衛六上面自由呼吸,土衛六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一個供氧設備是必須的,不過這個設備也不會過於沉重,土衛六的引力比較小只有地球的14%也正是因為土衛六大氣比地球更加稠密,而引力比地球小很多,所以生活在土衛六上面可以製作一雙翅膀隨便在天空中飛翔,簡直酷斃了。

千年改造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2018年7月2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地下湖)。 這也使得這個星球有可能可以改造成人類宜居星球。

「千年改造火星」計劃共分6步。第一步,人類太空人在火星上建立小型生活基地。

第二步,在100年左右的時間中,讓火星釋放出凍結在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讓火星「全球變暖」,將會逐步形成一個大氣層。

第三個步驟是:200年後,當火星漸漸變暖,從火星地表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已經足夠在火星上空形成一定的大氣壓,火星地表將會有液態水流動,水分開始蒸發,火星將會出現雨雪等天氣現象。人類可以將那些在南極洲極端氣候中仍然存活的細菌和苔蘚帶到火星上繁衍,微生物、藻類、苔蘚植物都可能會在火星巖石上生存。

第四步,600年後,當微生物在火星表面製造出足夠的有機土壤,並且向大氣中釋放出一定的氧氣後,人類將可以向火星表面移植一些開花植物、針葉樹等,一些溫帶植物最後可能在火星上生根。植物的生長,意味著火星上將會產生更多的氧氣,光合作用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變成氧氣。

   第五步,900年後,人類將可以在火星上建造居住點,火星上將會建立核電站、風力發電站,為火星居住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第六步,在1000年後,人類將可以移民到火星生活,火星上將會建有很多帶穹頂的封閉型城市。這時火星赤道的平均溫度已經高達4攝氏度,火星大氣中將包含50%的二氧化碳氣體、40%的氮氣、5%的氧氣和5%的其他氣體。不過,由於1000年後火星上的氧氣含量仍然很低,所以「火星人」在火星表面散步時,仍然需要像在水下潛水一樣佩戴氧氣面具。

備用地球

克卜勒22b是一顆距離地球600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與太陽十分相似的黃矮星內邊緣運行,體積是地球的兩倍,公轉一年的周期為290天,溫度在零下11攝氏度到零上22攝氏度之間,相當於地球的春天,氣候非常適合人類和其他生物居住。而且科學家推測,克卜勒22b的主要組成物質是巖石,表面很可能存在有液態水,因此克卜勒22b又被稱為地球2.0。所以如果人類某天真的移居到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會偶遇傳說中的外星生物。

克卜勒438b,克卜勒438b是2015年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70光年的星系中發現的一顆行星,它的類地指數高達88%,是目前已知與地球最相似的星球。克卜勒438b的體積比地球僅達12%,接收的光線多40%,因為它處於星系中的宜居帶,可以產生較適宜的居住的溫度,也能讓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提供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這位地球兄弟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周圍的恆星會發出比太陽強十倍的耀斑,而且威力巨大,可以把周圍的一切生物烤焦。所以克卜勒438b到底是否適合人類居住,還在研究中。

格利澤667cc,格利澤667cc的類地指數為85%,又被稱為超地球,是一顆位於天蠍座的恆星。它圍繞著恆星格利澤667公轉,周期為28天,體積是地球的4.5倍,距離我們僅有22光年,算是地球的鄰居。根據科學家研究,它的表面可能由巖石組成,溫度為零下23度到零下18度之間,可以吸收90%的光源。但據科學家觀察,格利澤667cc是一顆「陰陽臉」星球,它的一側是永久籠罩在黑暗中的,而另一側卻要持續面對恆星的照射,所以只有找到光照合適的區域,才能讓人類在此生存。

火星,火星一直是人類了解最多的星球之一,也是目前為止最適合成為人類外星殖民地的星球之一。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由巖石組成的,而且二者地形相似,都擁有多樣的高山、平原和沙丘。據科學家觀察,火星還擁有一定的液態水,可以滿足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美國航空局在此環境條件下還嘗試通過3D列印製造出可供人類生存的庇護所,一部分國家目前也在培訓在火星定居的太空人。

相關焦點

  • 移居到其它星球有多難?2019諾獎得主:人類永遠不會遷到太陽系外
    那麼,人類想要移居到其它星球到底有多難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在今年,也就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主米歇爾·馬約爾的話語中,我們便能知道移居其它星球的「難」。「人類永遠不會遷移到太陽系外的回答」。
  • 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 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移民外星球宇宙中,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有無數顆,那麼人類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呢?也就是說人類將來有可能移居的星球,應該是那些固態行星和個頭較大的衛星。太陽系示意圖如果把移居其他星球作為一個項目來說,那麼目前可能有兩種設想,一是選擇太陽系內的行星和衛星進行移居,這種可能性應該是最大,也最有可能實現的,因為距離較近。
  •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隨著科學的進步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科學家們開始把眼光放在了探索下一個「宜居」的星球上。那麼到底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適合人類重新打造新家園?為什麼有的星球明明和地球很相似,卻沒辦法供養生命?是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液態水?我們真的是唯一高等生物嗎?太多謎題還有待解答,宇宙真的太神奇了。
  • 移居星球「無望」?人類學家:轉基因後代才可能,5萬年後或出現
    作者:文/羅兆春在科學中,關於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事件還是不少,當然實實在在的移居其他星球至今人類還是未實現的,到底人類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呢,簡單的來說,這個概率還是有的,比如我們多數科學報導稱,人類最早2025年「移居火星」,所以說還是有可能。
  • 距離最近的系外類地行星,堪稱另一個地球,讓移居計劃成為可能
    由於人類發展對地球的破壞,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開始考慮尋找地外的宜居行星,以期未來能移居,以應對日趨變壞的地球環境。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近20顆這樣的行星,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就是比鄰星b,質量稍大於地球,距離我們只有4.2光年,而且存在宜居條件,科學家紛紛猜想移居計劃可能會實現。
  • 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為了讓人類能夠更加長遠的發展,科學家正在緊急尋找「第二地球」,只有找到一顆宜居星球,和地球環境一樣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人類才能夠在地球環境崩潰之前,逃往其他星球。曾經科學家在太陽系內進行探索的時候,就已經對火星等星球展開了探索,但是由於環境與地球實在相差甚遠,最終太陽系內的星球也被科學家放棄了。
  • 距離最近的系外類地行星,堪稱另一個地球,讓移居計劃成為可能
    由於人類發展對地球的破壞,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開始考慮尋找地外的宜居行星,以期未來能移居,以應對日趨變壞的地球環境。類地行星就是那些外形和環境與地球類似,又處於「宜居帶」範圍內,有可能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存在的行星,比如目前探索較多的火星。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例如在2019年發現的巴納德b星,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團隊發現的,其中距離地球6光年,是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之一,比巴納德b星還要近的星球是比鄰星b,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不過這兩枚星球雖然距離地球較近,但是卻和地球的相似度不高,所以,被科學家認為不具備生命居住的可能性。那麼究竟是哪顆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呢?
  • 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和地球環境一樣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人類才能夠在地球環境崩潰之前,逃往其他星球。最終太陽系內的星球也被科學家放棄了。 不過這兩顆條件優越的星球,很有可能是存在外星生命的,因此人類要想移居超級地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這也只是科學家的初步推測
  • 太空移居要實現?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或比地球更適合人類!
    科學家為了尋找其他的宜居星球,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但宜居星球的形成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必備的水資源與氧氣外,磁場、大氣壓等這些都是必備的條件,人類能夠出現在地球上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在人類剛剛探索宇宙的時候,哈勃望遠鏡直接進入到了地球運行軌道中,通過它對宇宙的觀察,我們能夠更直觀的認識各個星體與星系。
  • 移居首選的幾顆星球,最遠的一顆離地球1400光年,飛過去要千萬年
    或許是為了子孫後代尋找一個移居的家園,又或是為了滿足科學探索欲,人類真的非常熱衷於尋找「另一個地球」,每發現一點蹤跡就歡欣鼓舞。細數下這些我們發現過多少地球的表親,又有幾顆是真的可以移居呢?同處太陽系的火星是最早的一批被列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之一。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第4顆行星,目前為止與地球最近距離僅5500萬公裡,它的很多條件都讓人覺得與地球類似。火星上有大氣層,大氣層中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成分,還有少量水蒸氣,火星也有一年四季,2018年7月,科學家還在火星發現了一個液態水地下湖。
  • 科學家發現 24 個更加適合人類移居的「地球替代星球」
    《Astrobiology》早先發表了一份令人興奮的報告,在其中科學家們列出了 24 個不同的行星,並將它們認定為相當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首席天體生物學家 Dirk Schulze-Makuch 對此表示:「我們如此專注於尋找地球的胞胎,也很容易因此忽略了其實存在一個更適合生命誕生的星球。」團隊認為地球的熱帶地區是生命最活躍的地方,因此他們尋找了與地球大小大致相同,但更暖且更潮溼的行星。
  • 關於宇宙探險,我們能夠移居外星球嗎?
    例如,只要一離開地球,無論是待在太空艙、處在太空旅行、或是身在任何重力比地球小的星球上,人體就會因為失重而產生肌肉萎縮與骨質流失的困擾,於是,所有離開地球的太空人或者移民者,都得強迫自己肌肉訓練。對於那些長時間在地球之外探險的太空人來說,都是以自己的肉體在拼博知識的墾荒與未知的世界。
  • 科學家探測到24個宜居星球,網友:移居有希望了
    宇宙是一處非常神秘的領域,伴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對於宇宙的探秘也變得越來越頻繁,畢竟地球如今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需要及時找到合適的星球來定居,給予人們一顆「定心丸」。    而各國對於宇宙的探秘從未停止,最近這段時間更是有了新的發現,以往所探測到的宜居星球可能只有火星,但這次科學家探測到了24個宜居星球,網友們也是坦言道:移居有希望了
  • 科學家發現「綠色」星球也可能適合居住,移居太空會成真?
    簡而言之,不管是我們站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公裡遠的地方,還是在地球附近軌道上觀測到的地球,所有已知生命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看上去都和藍色有關。所以,不少人都認為,如果宇宙的某個角落有其他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那麼,這些宜居星球的顏色也很可能是藍色。那麼,宇宙中的顏色是如何呈現的?是不是我們看到的其他顏色星球都不可能適合生命居住?
  • 人類移居星球有了新選擇,紅矮星的可能性最高,來看看專家的解釋
    其次,是合適的移居對象。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未能夠發現一顆與地球一樣具有生命的星球。其實,地球能夠孕育出人類以及其它數以百萬種的生物絕非是偶然的事情。第一,地球擁有一個良好的大氣層,它能夠幫助地球上的生物隔絕來自太空的威脅。第二,大量的水資源。地球上的生物單是種類就超過了百萬種,而正是有了大量的水資源,原始生物才得以出現。
  • 人類宜居的系外星球!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地表溫度25℃
    為了人類能夠更加長遠的發展,人類迫切需要尋找「第二地球」,這樣在未來倘若地球真的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人類還可以移居太空為了尋找「第二地球」科學家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一直在探索其他星球。,因為這顆星球首先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氧氣以及大氣層等因素,這樣才有可能會誕生生命,不過在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第二地球」。
  • 這些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是人類移居的選擇?
    水(液態)和距太陽的距離有關近些年來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發現了以下幾個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類移居外星的選擇:克卜勒-22b克卜勒-22b是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
  • 宇宙中發現首個太陽系外適合宜居星球,太空移民不是夢想
    2020年1月6日,一則天文界重磅消息刷屏網絡,NASA宣布,TESS望遠鏡發現了第一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代表著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有極大的希望,移居此星球那人類究竟是如何發現它的呢,這還要從TESS講起,2018年4月8日,TESS望遠鏡於美國發射升空,發射它的主要目的是